在韶山烈士陵园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b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轻脚步,缓慢从他们身边挪过
  每一张脸,都闪着钢毅的光芒
  多么强大的遗传基因
  生, 在銅质上永恒。那么近
  又那么远
  仰视,有发自根骨的性情
  满怀的尊重,是家传法器,普渡着我
  他们都不再说话
  从硝烟里冲刺过,在后人泪水间闪动
  脸颊上,只有目光昂扬
  魂灵与山头同样挺拔
  站在先烈铜像前
  我突然发现了自己的小
  也突然发现
  改革四十年的春风
  也佛过他们的脸庞
其他文献
我的妈妈死了。她死了以后,她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外婆接我到外婆的家里去住,一座街门大得吓人的庭院,每个有太阳的早晨,阳光都会透过彩色的玻璃门洒进庭院投射出七彩的光,让我想不明白的是我为什么会乖乖跟外婆来这里。  这里是人们口中的富人区,一条长长的巷子,光滑的路面上什么都没有,像一条没煮熟的宽面条一样森白而索然无味。但,路两边的庭院全都色彩缤纷,满目芬芳,其中任何一家都被另一家衬托得更加色彩缤纷,像专
期刊
鞋的梦想  一双双草鞋  泥巴路走成弹石路  高中三年,父亲把风雨  踩在脚下  一把把草帽辫子  换回雪白的球鞋  我用麦秆编织奔跑的梦  草鞋布鞋皮鞋  土路水泥路柏油路  鞋的梦想  随着道路延伸父亲的坐骑  永久牌自行车依在墙角  驮着父亲上班和回家  辛苦了十年  用一年积蓄买来的那辆车  再也不用辛苦了  父亲花了半年的积蓄  买来了摩托车  又一个十年  这个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也隐
期刊
昆明的云  大片大片的雪花银  那可是云南的特产之一,999 纯度的银子  亮了天空的眼睛  摘棉花的人,在四季如春的地方  捧出的是云南十八怪中的其一  斗笠怎么反着戴  草帽当锅盖  老奶奶爬树比猴快  而天空高远。深进宇宙深处的蓝  像一片薄薄的刀,一点一点切着蛋糕  这云南的大蛋糕  等你来品尝呢蓝天  它站在高处,高得任何天梯别想爬上去  目光深进大海  无尽的蓝  你用力撒开网  这么
期刊
天空都被绿占据  没有缝隙  浓得化不开 逼出  蝉 内心深处的绝唱  顶高的 是百岁杉王  古香樟 矮一截  八角 再矮一截  最矮處的那些  藏着红的桃 黄的李 绿的梨  雨后 薄雾 围在  鸡冠岭的颈项 绿意  从高高的香樟叶上滑落  一滴 又一滴  幸福的绿潮 在我灵魂周围  汹涌 其中  有桃的甜 八角的香沐浴森林  从木写到林 从林写到森  也写不完香坪山的树  在香坪山 农民不种地 
期刊
小石板河是个彝族村  边远的彝族村,河水里的月光  40 年前就萦绕着一个梦  哗哗流淌  那时没有真金白银  但村民的汗水是真金白银的  村民的歌声是真金白银的  村民的梦想是真金白银的  彝家人,从一穷二白到发家致富  是党的好政策  照亮了这里,每一个人  真金白银的生活  过去  这里没有出村的路  全村人要过河  要晃晃悠悠  胆战心惊,从一座摇摇欲坠的  铁索桥上过  每走一次,都仿佛
期刊
因为爱着花儿的娇艳欲滴  人们忘了归家  将东南亚的风情全天打包  把巴黎的浪漫连夜快递  因为爱着花儿的芬芳馥郁  人们忘了晚饭  将香港的繁华昼夜装箱  把里约热内卢的激情以及  阿姆斯特丹的震撼不眠发送  24 小时空投  因為生活在斗南的每一个鲜花从业者的  喜、怒、哀、乐、奔走和停留  都与花儿有关,所以  世界,请重新想象  中国花乡——斗南
期刊
透过宿舍的窗,我看见锦绣河山  一半是乡村校园里的高楼大厦  一半是美丽的新农村  想一想我身居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中  望一望我怀揣的中国梦  ——绿水青山啊,锦绣河山  我把祖国的大好河山统统唤作故乡  阵阵绿叶的飘香是我心的沁凉  我一会是古代的书生,一会是古代的官人  一不小心又回到现实,成了一名鄉村教师  教室里,我的学生正埋头苦读  我喜欢校园里这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  更喜欢改革开放背景
期刊
大平公路  过去  大可乡像只口袋  袋口是小月牙山  袋底是平田  今天  崭新的大平公路  像一把锥子  扎開了大可通往弥勒县  西一镇西二镇的口子大可河  一条细小的河  佛如珠江的一缕发丝  飘在石林的南端  弯弯的小河啊  淌开大可的山  穿乡而过  喂养一万七千多人  小河由南向北流出大可  向西淌进巴江  向南汇入南盘江  跋涉千里万里啊  小河把大可人的故事  开成南海里的一朵浪花
期刊
左一脚,走进村庄  右一脚,踏上征程  父亲的路,是农村包围城市  父亲的鞋,是城市走向农村  那些年,我背着一个小书包  跟在父亲后头  从山里走向山外  从偏远走向繁荣  一路上,我一直盯着  父亲那双解放鞋,没有改变家乡的山路  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山坡上  只有一条毛路进出  许多时候,我梦中的情形  还是童年的红领巾在晃影  那里的庄叔、满爷、三婶  还有许多父老乡亲,一辈子在那  玉米长
期刊
在童年的记忆中,我家里的堂屋中间供桌上方的正墙上,正中间贴着一张毛主席画像,两边贴着一副对联“毛主席万岁”和“共产党万岁”,对联两边各有两张“文革”时期的宣传画作陪衬,每年过年时换一次。过年供饭时,母亲跪在供桌前,嘴里叨念的是“祖宗三代保佑我全家清清洁洁平平安安”,附带必须还要说小声一句“毛主席您也来吃饭了”。在供品冒出热气的缭绕中,毛主席永远都是一个表情,慈祥地看着我们跟在母亲后面,跪在供桌前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