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步不让,驯服了霸道小“暴龙”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hong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翔是个男孩子,11岁半,六年级。
  可能是发育得早,在同龄的孩子中,他个头显得略大一号,平时喜欢支棱着两只胳膊、两脚一颠一颠地走路,有点不太友好,乍看活像只小暴龙。
  小翔的父亲是个司机,母亲是职员。小翔一家和姥姥、姥爷及舅舅一家生活在一起。听小翔妈妈说,平日工作太忙,顾不上管孩子,加上老人又特别宠他,弄得小翔又闹又不听话,小小年纪脾气特别火爆。
  “所以这才和您商量,能不能春节期间也把孩子留在你们培训班?”小翔妈妈在电话里竟然这么跟我说。
  “可是春节家人应该团圆的,孩子会不会想家?”
  “没事没事,他还巴不得呢!他——”妈妈话没说完,一旁的小翔抢过话筒,劈头就问:“你们那儿能玩吗?有游戏机吗?”
  “有。你每天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就可以玩了。”
   “太好了!那就这么定了,我明天就去,春节不回家了。只要能玩,老师讲课时我怎么样都能坚持,”他琢磨了一下,加重语气补了一句,“就是身上爬满蚂蚁也能。”
  第二天,父母把小翔送来,见到我就如释重负一般说:“金老师,我们就把这个包袱甩给您了。给您添麻烦了。”
  而小翔果然也不同凡响,一进门就只管往里闯,边闯边嚷嚷:“电脑在哪儿?游戏机在哪儿?”“翔翔!看你穿着鞋往里闯,把地板都弄脏了!” 母亲忙着吆喝他,他却头也不回对父母一个劲摆手说:“走吧,走吧!你们快走吧!”(按:孩子敢对父母这样说话,是因为他很清楚:父母已经习惯了。父母如此没有权威,还如何教育孩子?)
  “你不能对父母这样讲话。没有礼貌。”我立即制止他,“来!把爸爸妈妈送到门口,跟他们说再见。”他勉强照着做了,但父母一走就又转身往屋里跑。
  当晚我就知道他父母为什么如释重负了,他真是闹得出奇。
  我让他洗了澡再睡觉,他不去,我坚持让他去,他突然大叫起来:“我最恨的就是洗澡!谁让我洗澡我跟谁急!”(按:把在家里的小霸王作风带到这儿来了。孩子在家里养成的习惯,最终都会迁移到外面去。)
  “到这儿来的每个学生都洗澡,你也不能例外。”我心平气和地坚持道,“你出了那么多汗,更应该洗。”他根本听不进去,还是不停地叫喊,可我就是寸步不让,毫不动摇,他没有办法,喊着喊着,最后累了,终于进了洗澡间。(按:金老师是在告诉小翔:这里不是你家,我不吃你这一套。许多家长都爱犯“刀子嘴豆腐心”的毛病,吓唬两句不管用就妥协了。金老师反其道而行之:立场坚定,态度温和。事实证明效果不错。另外,金老师还有许多“援军”,那就是别的孩子。大家都洗了,对小翔就是压力。在家里却没有这个条件,这是独生子女教育最大的困难。为什么许多孩子毫不在乎家长,却听老师的话?因为老师有个优势:一个学生群体在支持他。所以,几个孩子反而比一个孩子好教育。)
  待到小翔从洗澡间一出来,我就连连夸奖他是个干净整洁的小伙子。夸完了我有意无意地说了一句:“我当老师从来不怕学生哭闹,你闹了半天也白闹。”小翔翻翻眼睛,没有吱声。
  可是到了第二天,他的哭喊又一次“声震楼宇”了。这回是因为他嫌别人用游戏机的时间太长了,认为该轮到他了,其实人家每人一局都还没有轮完。
  像头天一样,我再一次温和而又坚定地告诉他,万事都讲先来后到,你必须学会等待。谁知这下他真急了,哭得捶胸顿足,歇斯底里,甚至打算用头撞墙,样子很吓人。
  比他低两年级的文质彬彬的小辰实在看不下去了,对他说:“你这样做对你没有好处。你知道这种行为叫什么吗?这叫自残。你为什么不控制一下自己呢?”(按:小辰无意中成了金老师的小助手。)小翔已经哭得语无伦次了:“我才不控制呢!呜……你怎么不控制呢?呜呜……我控制不了。”
  “你是不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情都要大哭大闹一场才能出气?”我用力抓住他扭来扭去的小肩膀,认真地盯着他的眼睛说。
  “是。”他抽噎着说。
  “这样你不但和别人相处不好,而且会伤害自己的身体。现在你和我一起做深呼吸……对,深深吸一口气……吐气。”开始他不情愿做,在我的坚持下,慢慢地跟着做了,我们一共做了20次,然后我问:“现在感觉是不是好多了?”他说:“是。”我告诉他:“今后你无论在哪里,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想要哭闹时,你就这样深呼吸20次,形成习惯就好了。”(按:金老师既不厉声呵斥,也没有无原则迁就,而是进行善意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帮助,孩子需要的正是这个。)
  一天天过去,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小翔逐渐心平气和了许多。原来他在学校经常由着性子不写作业,被老师划入“另类”。而在我们培训班里,他不但开始写作业了,还不时帮助低年级的同学答题。最后他自己都说:“我这样可能是不好,下半年我就该上初中了,再不改是会吃亏的。”
  培训班结束时,小翔父母看到了孩子的进步,特别高兴。他们说,真没白送孩子来,可惜这个培训班时间太短,要是办一个长期的学校就好了。他们还说,金老师你真有办法,教得我们小翔服服帖帖的。
  我当然无法接受这样的赞美,因为我知道我并没有什么盖世神功。在对小翔的“改造工程”中,我只不过坚持了以下4点:
  1.立场坚定,寸步不让;
  2.态度温和,以柔克刚;
  3.给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和对策;
  4.利用榜样效应,借助其他孩子的力量。
  面对再难缠的小“暴龙”,只要能做到这几点,那么,长期的学校根本不用我们办,长期的教师也根本不用我们来担任,每一个家庭都将变成一流学校,每一对父母都可以成为特级教师。
其他文献
孩子上学了,开始了正规的知识学习和积累。但不少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时很容易“走神”、“开小差”,比如做着做着作业,忽然拿起橡皮、尺子玩了起来;虽然眼盯着书本,却突然发愣或发笑,等等。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往往一味斥责孩子。  其实,这对孩子是很不公正的。作为家长必须了解,与成人相比,儿童的思维方式和注意力有其自身的特点:  其一,儿童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直观的、具体的事物,较易吸引孩子,而书本
期刊
女儿班上的老师工作做得特别细,每天从德、智、体、美各方面立体评价每一个孩子,发现一处“闪光点”就奖励一朵小红花,集够十朵小红花就可以换一颗红五星,学期结束时,红五星多的学生就有资格参加“好儿童”评比。为此,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个荣誉本,专门用来粘贴老师奖励的小红花和红五星。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把老师发的荣誉本视为珍宝,非常在乎本子上的小红花和红五星的数量。女儿也不例外,每周都要把荣誉本上的小红花和红五
期刊
隔代抚养已成为我国家庭的普遍现象。老人与孩子朝夕相处,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家长们颇为关注、又深感棘手的问题。本文由一位爷爷写成,他在培养孙子注意力方面的方法对你将不无启迪。  注意力,是人对一定对象的有选择的集中能力,它在人的各种认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孩子的智力,心须加强对孩子注意力的培养和训练。  一般来讲,2至3岁的幼儿,注意
期刊
星期天晚上,我和爸爸到广场去散步。  还没进广场呢,就有位穿得破破烂烂的老奶奶拦住了爸爸:“先生,孩子一天没吃东西了,帮一点儿吧。”老奶奶身边,站着一个和我年纪差不多大的女孩子,脸上脏兮兮的,有点儿不好意思地盯着我。  “没零钱,没零钱。”  爸爸拉起我,从老奶奶身边绕了过去。  其实,他们挺可怜的。  不过我很快就忘了这件事。  广场多好玩儿啊,有一群老爷爷老奶奶在那里吹拉弹唱,有伴着音乐变颜色
期刊
要使孩子更聪明,家长从小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下面列举了10种比较容易操作的思维能力训练方法,家长们不妨选择其中的几种,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思维能力训练。  续编故事结局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可以有意不将故事讲完,而让孩子自己续编故事结局。这样,就给了孩子一个思考的余地,因为故事有趣味性,孩子会乐于意积极地开动脑筋。  看图改正错误  家长可以随手画一张与常识
期刊
教孩子学会爱父母    孩子10岁了,从小生活在家人的呵护中,但如果我们病了或太忙了疏忽了对他的照顾,他就不高兴。该如何让孩子学会体谅父母呢?  开封 钱瑞新  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现在的独生子女备受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却常常不能体谅父母或不知道如何爱父母。这里提一些建议供你参考。  1.激发孩子爱父母的感情。  要让孩子知道不光他自己有被爱的需要和愿望,父母同样也有这种需要和愿望。但孩子对父母的爱
期刊
我的妈妈在一家杂志社上班,是个工作狂,白天她总是忙个不停,中午吃饭时,还要不时接听电话,处理急用的稿件。下班后,妈妈要么回家很晚,要么就是回来后匆匆地做饭,吃上几口,马上又坐在书桌前干起活来。  我常常感到受了冷落。甚至在双休日,当许多同学兴高采烈地到科技馆,公园参观游玩的时候,我也只能呆在家里,妈妈总说没有时间带我去玩。  这样的生活多么单调!我感到很失望。  这一天,学校发给我们每个同学两张木
期刊
多次目睹了朋友的家庭因夫妻教子观的不一致而“战火频发”,安珂决定让老公从对儿子的教育“工程”中走开,她的理论是 :你太忙,本来就没有多少时间与儿子相处,不了解他的所思所想,怎能保证你管得得法?如果我们一起参与儿子的教育,必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与其把时间浪费在争执上,不如我来承包儿子的教育,你负责其他家庭事务。  安珂坚持这么做的理由还有:在她的朋友、同事中,至少有五成的家庭正在
期刊
我家不过三口人,在消费观念上却截然不同。孩子的父亲年轻时吃过不少苦,至今还恪守着当年养成的节俭作风,对生活的要求莫过于吃有粗茶淡饭,穿有大众服装。我尊重孩子父亲的生活态度,但也认为在生活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过更高品质的生活,适当的装饰也是审美的需求。儿子伟浩呢,我知道他心底里对高尚生活、名牌消费颇为仰慕,跟着我们上街,路过那些专卖店小眼睛直放光,但可能是碍于他爸爸的威严,倒也一直没敢向我们提出什
期刊
德国儿童擅长做家务是出了名的。据悉,有的德国孩子甚至早在牙牙学语时,家长便开始手把手地教他们摆放餐具了——尽管仅是象征性的。德国儿童动手能力之所以出类拔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普遍有意地为孩子提供各种尝试的机会,他们明白一个浅显、却又被许多人忽视的道理——没有足够的尝试,就不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发育正常的儿童,2岁后大多会自然地出现摆脱母亲“控制”的倾向。他们会大声嚷嚷 :“妈咪,让我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