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术治疗白内障,以前考虑的是如何安全地摘除白内障;而现在考虑的是,在安全摘除白内障的基础上,如何保证患者恢复最好的视力。要求术后不但要看得见,还要看得清、看得舒服;不但要能看远,又要能看中、看近;不但白天视力要好,晚上视力也要好。
这种以提高术后视觉质量为目的的手术观念,与传统的白内障手术观念有明显区别,称之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这种手术观念的转变,推动白内障手术向人性化方向大步迈进,可谓是白内障手术发展史上的一大革命。
针对手术治疗白内障的问题,笔者在今年2月采访了国内知名白内障手术专家、重庆泰恒眼科医院院长郑汉教授,就白内障手术方式的发展、人工晶体的选择等,在本刊作了连续报道。
让笔者感到惭愧的是,文章只是介绍了白内障的治疗,而忽略了生活中的两个事实:
一是有的白内障患者虽然摘除了白内障,但术后产生的远视、近视、散光等问题,仍使他们的世界并不是那么清晰,在读书看报等活动中,他们还得依赖眼镜。二是有的老年人在患有白内障眼病的同时,往往还伴有老视、远视,或近视、散光等问题。白内障简单的复明效果,即“看得见”,已不能满足他们上网、开车、钓鱼、打麻将等活动的需求。
白内障术后视力的恢复,目前能达到的最佳水平究竟是怎样的呢?如果白内障患者同时患有老视、远视或近视等,手术时能否一并去除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再次采访了郑汉教授。
从复明到屈光
观念在进行革命性转变
近二三十年,白内障手术在手术技巧、器械、仪器设备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材料的使用上,人工晶体的诞生和应用,取代了人体的器官——眼睛晶体。这在白内障手术发展史上,可谓是第一次革命性的飞跃。
在手术方式上,超声乳化术的应用和推广,一改传统的注射麻醉、大切口等术式,将手术的并发症降到最低,患者的痛苦降到最小,这在白内障手术发展史上,可称之为第二次革命性的发展。
而观念的转变,是现在最引人注目的。据郑汉教授介绍,传统白内障手术的目的就是复明,让患者在手术后能看到光,看到人影、物影就算成功了。而现在,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白内障手术已不再是单纯的追求复明,而是要求最大化地提高术后视觉质量,不但要看得见,还要看得清、看得舒服;不但要能看远,还要能看中、看近,不但白天视力要好,还要晚上视力也好。这种观念的改变直接要求手术中引入“屈光”的概念。
据郑汉教授介绍,屈光与白内障,在眼科领域原是两个不同的学组,即分为屈光学组和白内障学组。为了让白内障手术达到更好的屈光效果,在欧美一些国家,眼科已经将屈光学组与白内障学组合并,专门成立了“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协会”。我国也在逐步跟进,形成我国自己的白内障屈光手术协会。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观念的转变,推动白内障手术向人性化方向大步迈进,可谓是白内障手术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理想的屈光手术
力求达到正常眼功能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要求术后患者要看得清,看得舒服,要拥有看远、中、近全程视力,无论是在光线明的还是在暗的地方,都有好视力。它与传统的只要求“看得见”的白内障手术相比,在手术过程中有哪些不同呢?
与传统的白内障手术相比,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更注重利用手术的每个环节,采用最好的措施,共同来达到最好的屈光效果。郑汉教授重点讲了三个环节:
(1)手术前要精确计算人工晶体度数,这是实现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必不可少的一步。晶体度数不精确,术后会出现远视、近视等现象,术后仍然需要配戴一副或者两副眼镜。
(2)熟练采用超声乳化术。超声乳化术在眼球上最小的切口已可达到1毫米,能够减低散光程度,保证屈光白内障手术的效果。为了达到完美的屈光效果,在手术中要求医生对并发症的控制追求“零发生”,同时要求手术的每个步骤不仅仅是成功,而是完美,即完美的切口、完美的撕囊、完美的囊袋抛光、完美的晶体位置等。
(3)选择合适的人工晶体,在条件允许下,尽可能选择提供全程视力的新型多焦点晶体。
当然,现在即便是采用最先进的多焦点人工晶体,也不能像正常眼的晶体那样自动调节聚焦。不过,科学家们正在研发一种可以自动调节焦点的人工晶体。“那时,术后视觉效果就可以接近正常眼功能了。”郑汉教授欣喜地谈到。
老视、近视
与白内障一起说再见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老人:平常不戴眼镜,一旦读书看报就立刻戴上眼镜。郑汉教授说,这是典型的老视患者。老视与白内障是老年最易患的疾病,因此,同时患有老视和白内障的老年人特别多。另外,还有部分老人不但患有老视,还患有近视,平常需要两幅眼镜更换,以看不同距离的物体。
像这些情况,可否在白内障手术时,一并去除呢?郑汉教授的回答是:“能的。”
我们知道,正常人的眼睛可以任意地将焦点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可以清晰地聚焦,看清近处、远处及两者之间的任何事物。老视是由于年龄的增长,晶体的可塑性功能降低,使我们的眼睛失去在远处和近处变换焦点的能力。在没有眼镜的情况下,难以同时看清楚远处和近处的物体。
白内障眼是因为晶体颜色变得混浊,导致任何距离内的视力都模糊不清,在晚间更是突出。与白内障一样,老视与近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晶体上,所以在临床上,都可以置换晶体来一并解决。“事实上,我们现在提倡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就是要将老视、近视,包括远视等视力问题纳入进来一并解决,在临床中,我们称之为个性化视觉矫正方案。有的患者没有白内障,仅有超高度近视(1000度以上),配镜与施行近视眼手术,都无法改善其视力,我们也可以通过白内障手术以换掉晶体的方式改变其视力。”郑汉教授如是说。
挑战传统
享受不戴镜的自由生活
传统的白内障手术,植入的多是单焦晶体。术后患者会有清晰的远视力,但在阅读等从事近距离工作时,仍需要戴镜来完成,因为单焦晶体只提供单一距离的焦点,不能矫正老视,故不能满足看远、中、近全程视力的需要。这在很多活动中如驾驶、阅读、用电脑等是不方便的。
在这里,郑汉教授特地推荐了CustomMatchTM个性化视觉矫正方案中的两款多焦晶体,可以改变以上情况。
TECNIS@多焦晶体可以提供多个焦点,使患者在一定距离范围内看得清楚,而不需要借助眼镜或隐形眼镜。这种多焦晶体在明亮环境中可提供晰的远、近、中视力,即使在夜间驾驶者,也可有极好的视力表现。对于大量阅读者、工匠、编织工等需要清晰近视力者,它是极好的选择。当然它也适合较少需要中间距离的视力者。
ReZoomTM多焦晶体能使患者看清任何距离的物体,特别是中间距离的物体。这款晶体适用于生活中需要清晰的中间距离视力者,中间距离视力的活动包括煮饭、电脑工作、驾车看仪表盘、面对面交谈、玩纸牌和打麻将等。
以上两款多焦晶体患者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可使用同样的两枚,或两种各一枚。植入这样的晶体,患者就拥有全程视力,可以享受不戴镜的自由生活了。
编辑/李衍
郑汉重庆泰恒眼科医院院长,原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白内障复明中心执行主任。他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表面麻醉下白内障手术及折叠式人工晶体的应用,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新型个性化屈光白内障手术,并建立了白内障屈光手术中心,将白内障手术的舒适性、适应性及安全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20年来,共完成白内障手术3万余例,其中完成个性化屈光白内障手术1000多例,被业界誉为白内障手术领域的“西南王”。
擅长各种类型的白内障手术,高度近视屈光手术。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咨询电话:023-68884888
68622790
网址:www.tide-eye.com
这种以提高术后视觉质量为目的的手术观念,与传统的白内障手术观念有明显区别,称之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这种手术观念的转变,推动白内障手术向人性化方向大步迈进,可谓是白内障手术发展史上的一大革命。
针对手术治疗白内障的问题,笔者在今年2月采访了国内知名白内障手术专家、重庆泰恒眼科医院院长郑汉教授,就白内障手术方式的发展、人工晶体的选择等,在本刊作了连续报道。
让笔者感到惭愧的是,文章只是介绍了白内障的治疗,而忽略了生活中的两个事实:
一是有的白内障患者虽然摘除了白内障,但术后产生的远视、近视、散光等问题,仍使他们的世界并不是那么清晰,在读书看报等活动中,他们还得依赖眼镜。二是有的老年人在患有白内障眼病的同时,往往还伴有老视、远视,或近视、散光等问题。白内障简单的复明效果,即“看得见”,已不能满足他们上网、开车、钓鱼、打麻将等活动的需求。
白内障术后视力的恢复,目前能达到的最佳水平究竟是怎样的呢?如果白内障患者同时患有老视、远视或近视等,手术时能否一并去除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再次采访了郑汉教授。
从复明到屈光
观念在进行革命性转变
近二三十年,白内障手术在手术技巧、器械、仪器设备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材料的使用上,人工晶体的诞生和应用,取代了人体的器官——眼睛晶体。这在白内障手术发展史上,可谓是第一次革命性的飞跃。
在手术方式上,超声乳化术的应用和推广,一改传统的注射麻醉、大切口等术式,将手术的并发症降到最低,患者的痛苦降到最小,这在白内障手术发展史上,可称之为第二次革命性的发展。
而观念的转变,是现在最引人注目的。据郑汉教授介绍,传统白内障手术的目的就是复明,让患者在手术后能看到光,看到人影、物影就算成功了。而现在,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白内障手术已不再是单纯的追求复明,而是要求最大化地提高术后视觉质量,不但要看得见,还要看得清、看得舒服;不但要能看远,还要能看中、看近,不但白天视力要好,还要晚上视力也好。这种观念的改变直接要求手术中引入“屈光”的概念。
据郑汉教授介绍,屈光与白内障,在眼科领域原是两个不同的学组,即分为屈光学组和白内障学组。为了让白内障手术达到更好的屈光效果,在欧美一些国家,眼科已经将屈光学组与白内障学组合并,专门成立了“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协会”。我国也在逐步跟进,形成我国自己的白内障屈光手术协会。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观念的转变,推动白内障手术向人性化方向大步迈进,可谓是白内障手术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理想的屈光手术
力求达到正常眼功能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要求术后患者要看得清,看得舒服,要拥有看远、中、近全程视力,无论是在光线明的还是在暗的地方,都有好视力。它与传统的只要求“看得见”的白内障手术相比,在手术过程中有哪些不同呢?
与传统的白内障手术相比,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更注重利用手术的每个环节,采用最好的措施,共同来达到最好的屈光效果。郑汉教授重点讲了三个环节:
(1)手术前要精确计算人工晶体度数,这是实现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必不可少的一步。晶体度数不精确,术后会出现远视、近视等现象,术后仍然需要配戴一副或者两副眼镜。
(2)熟练采用超声乳化术。超声乳化术在眼球上最小的切口已可达到1毫米,能够减低散光程度,保证屈光白内障手术的效果。为了达到完美的屈光效果,在手术中要求医生对并发症的控制追求“零发生”,同时要求手术的每个步骤不仅仅是成功,而是完美,即完美的切口、完美的撕囊、完美的囊袋抛光、完美的晶体位置等。
(3)选择合适的人工晶体,在条件允许下,尽可能选择提供全程视力的新型多焦点晶体。
当然,现在即便是采用最先进的多焦点人工晶体,也不能像正常眼的晶体那样自动调节聚焦。不过,科学家们正在研发一种可以自动调节焦点的人工晶体。“那时,术后视觉效果就可以接近正常眼功能了。”郑汉教授欣喜地谈到。
老视、近视
与白内障一起说再见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老人:平常不戴眼镜,一旦读书看报就立刻戴上眼镜。郑汉教授说,这是典型的老视患者。老视与白内障是老年最易患的疾病,因此,同时患有老视和白内障的老年人特别多。另外,还有部分老人不但患有老视,还患有近视,平常需要两幅眼镜更换,以看不同距离的物体。
像这些情况,可否在白内障手术时,一并去除呢?郑汉教授的回答是:“能的。”
我们知道,正常人的眼睛可以任意地将焦点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可以清晰地聚焦,看清近处、远处及两者之间的任何事物。老视是由于年龄的增长,晶体的可塑性功能降低,使我们的眼睛失去在远处和近处变换焦点的能力。在没有眼镜的情况下,难以同时看清楚远处和近处的物体。
白内障眼是因为晶体颜色变得混浊,导致任何距离内的视力都模糊不清,在晚间更是突出。与白内障一样,老视与近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晶体上,所以在临床上,都可以置换晶体来一并解决。“事实上,我们现在提倡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就是要将老视、近视,包括远视等视力问题纳入进来一并解决,在临床中,我们称之为个性化视觉矫正方案。有的患者没有白内障,仅有超高度近视(1000度以上),配镜与施行近视眼手术,都无法改善其视力,我们也可以通过白内障手术以换掉晶体的方式改变其视力。”郑汉教授如是说。
挑战传统
享受不戴镜的自由生活
传统的白内障手术,植入的多是单焦晶体。术后患者会有清晰的远视力,但在阅读等从事近距离工作时,仍需要戴镜来完成,因为单焦晶体只提供单一距离的焦点,不能矫正老视,故不能满足看远、中、近全程视力的需要。这在很多活动中如驾驶、阅读、用电脑等是不方便的。
在这里,郑汉教授特地推荐了CustomMatchTM个性化视觉矫正方案中的两款多焦晶体,可以改变以上情况。
TECNIS@多焦晶体可以提供多个焦点,使患者在一定距离范围内看得清楚,而不需要借助眼镜或隐形眼镜。这种多焦晶体在明亮环境中可提供晰的远、近、中视力,即使在夜间驾驶者,也可有极好的视力表现。对于大量阅读者、工匠、编织工等需要清晰近视力者,它是极好的选择。当然它也适合较少需要中间距离的视力者。
ReZoomTM多焦晶体能使患者看清任何距离的物体,特别是中间距离的物体。这款晶体适用于生活中需要清晰的中间距离视力者,中间距离视力的活动包括煮饭、电脑工作、驾车看仪表盘、面对面交谈、玩纸牌和打麻将等。
以上两款多焦晶体患者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可使用同样的两枚,或两种各一枚。植入这样的晶体,患者就拥有全程视力,可以享受不戴镜的自由生活了。
编辑/李衍
郑汉重庆泰恒眼科医院院长,原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白内障复明中心执行主任。他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表面麻醉下白内障手术及折叠式人工晶体的应用,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新型个性化屈光白内障手术,并建立了白内障屈光手术中心,将白内障手术的舒适性、适应性及安全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20年来,共完成白内障手术3万余例,其中完成个性化屈光白内障手术1000多例,被业界誉为白内障手术领域的“西南王”。
擅长各种类型的白内障手术,高度近视屈光手术。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咨询电话:023-68884888
68622790
网址:www.tide-e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