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最初宗教人物画的背景到17世纪风景画成为独立的绘画题材,西方夜景题材绘画在漫长的演变历程中迎来了自己的发展机遇.19世纪以来,以巴比松为代表的许多艺术家响应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回归自然”主张,创作了大量的风景画,其中不乏艺术家用画笔记录夜晚的风景,捕捉其中的光与色.本文以巴比松画派为例,对比研究卢梭和杜比尼的夜景题材绘画,进而分析和归纳巴比松夜景题材绘画的艺术特点与美学内涵.
【机 构】
:
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最初宗教人物画的背景到17世纪风景画成为独立的绘画题材,西方夜景题材绘画在漫长的演变历程中迎来了自己的发展机遇.19世纪以来,以巴比松为代表的许多艺术家响应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回归自然”主张,创作了大量的风景画,其中不乏艺术家用画笔记录夜晚的风景,捕捉其中的光与色.本文以巴比松画派为例,对比研究卢梭和杜比尼的夜景题材绘画,进而分析和归纳巴比松夜景题材绘画的艺术特点与美学内涵.
其他文献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近年来我国刑事诉讼当中受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之一,其具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大量优点。但是,随着法律实务的进步,认罪认罚从宽程序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很多,与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产生的抵牾也越来越多,如在刑事诉讼案件中“上诉不加刑”原则如何适用的问题。本文拟从余金平案为切入点,分析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下“上诉不加刑”原则在不同情况中的适用,并就适用所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
学习《教育史》,师范生可以了解教育实践与理论的产生、变化以及对当下教育实践的启示,最为重要的是有助于思维训练。当下,《教育史》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成了简单的知识传授与接受,对教师与师范生均造成了不良影响。教师仅仅是传授既定内容,无法将科研与教学结合,专业能力难以发展。师范生被动接受,丧失智力主动性,无法获得思维训练。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通过专题方式来组织《教育史》教学内容,培养师范生的阅读能力,着重训练师范生的反省思维。
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停滞,逆全球化浪潮层出,WTO停摆危机、英国脱欧、中美贸易/科技战愈演愈烈。追求相对利益的零和博弈思潮给全球整体利益的实现带来了消极影响,也阻击了国际法治的发展。但是,国际社会离不开善法而治,全球治理有助于促进各方的共同利益,维持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也是国际法治的应有之义。
随着高职院校扩招工作的持续开展,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扩招工作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促进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从高职扩招面临的社会形势展开分析,说明了高职扩招的生源特点与教学需求,探讨分析了“1+X”证书教学在扩招形势下的有效应用途径。
“审美泛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出现是对当下现实的审美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对人的“知、情、意、行”等各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深远,宣告了传统精英主义艺术审美的终结。对此,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应对,以理性分析的态度去剖析“审美泛化”现象,让文学艺术真正实现在物质文明水平日益提高时代的“审美救赎”功能,以实现“审美生存”与“诗意栖居”为终极目标,共同建设好、维护好、发展好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二战结束后,联合国拟成立教科文组织,旨在通过增进各国的教育、科学和文化合作,对和平、安全、正义与人类进步等方面作出贡献.中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始国之一.本组史料主要反映了中国筹划参加教科文组织相关文书、会议记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工作报告、组织规则以及中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等相关情形,对研究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作用有一定裨益.
1917年2月17日,自上海出发的法国邮船亚多士(Athos)号在地中海附近被德国潜艇击沉.该船载有华工九百余人,遇难者多达五百余人,是一战爆发以来出国华工遭遇最大的一次牺牲,一时轰动中外.随即,中国政府就该事件展开调查,要求中国驻法大使馆、广东省政府、惠民招工公司等相关部门、公司,详查亚多士号沉船始末、华工损害情况,以备战后要求赔偿.该调查一直持续到战后,为中国政府向德国索赔提供了大量的实据.本组史料即为外交部、驻法侨工委员、广东惠农公司等就亚多士号遇害案调查情况致侨工事务局的相关文书.
案例是高校管理类理论应用的重要教学方式,受到教育部、高校和学生的重视。然而,现行主流的案例教学普遍存在案例编制难,课堂组织难的问题。基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文章提出互联网+案例分析教学,其核心是教师和学生都在课前根据管理理论主题,利用互联网信息,自主、自由、开放地还原企业的市场环境和管理行为,以互联网的无限信息替代传统案例文本的有限信息;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分享、讨论互联网所得信息,用理论解释企业管理行为。互联网+案例教学具体操作如下:课程不提供案例材料,课前仅给出案例企业名称和理论分析视角,要求学生课前利
清朝时期,“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在其传世佳作《石涛画语录》中提炼出了“一画论”“法则与自由论”“继承与创新论”“蒙养与生活论”等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绘画创作美学理论.这些理论对当代艺术创作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9世纪,美国艺术从对欧洲艺术的疯狂崇拜中逐渐清醒并建立起独立的艺术体系.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不少美国本土艺术家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画家霍默与萨金特便是其中一对杰出的代表:前者生前默默无闻不被看好,逝世后却受到后人敬仰与推崇;后者生前获得了至高的艺术荣耀,离世之后却遭到批判与质疑.他们的艺术成就以生命的终结为分界点,产生了巨大的反差.究竟是什么因素在推动这种反差的形成呢?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