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问题提出
近年来,中学生的教育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学时期是个体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心理上第二断乳期。这一时期个体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处于青春期、叛逆期,也是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而在中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与家庭教育有密切联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又是一个重要因素。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我国学者刘愫和雷秀雅(2010)认为,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自我评价是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它属于人的自我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的自我评价又与学生的自信密切相关,在中学生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张燕(2013)认为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具有波动性特点。大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实际上就是用理想自我衡量现实自我的过程。潘颖秋(2015)将自尊定义为个体在进行社会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自我价值的情感体验和评价。Kernis(2003)认为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看法,它反映了环境和所遇到的他人与个体本人之间不断的交流和互相的影响。Harter认为,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知觉和认识,反映了自我概念的积极性水平(刘庆奇,牛更枫,范翠英,周宗奎,2017)。本研究的目标主要探讨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自我评价和自尊的关系,为科学的家庭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理论依据。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从二十世纪40年代起,国外的心理学家就开始对家庭教养方式进行研究。瑞典的C.Perries把父亲的教养方式分为情感温暖、严厉惩罚、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偏袒被试、拒绝否认六个维度;将母亲的教养方式分为情感温暖、严厉惩罚、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偏爱被试、拒绝否认五个维度。
班杜拉认为“自我概念和自尊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自我评价的特征”。从这个概念理解,自我评价是指个体理想中我的结果与现实中我的结果的比较和权衡,是个体按一定的社会标准对自己价值取向存在方式的判断和估量。
Dornbusch等人(1987)研究了家庭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权威型教养方式与成绩呈正相关,专制型和放任型教养方式与成绩呈负相关。Field,Lang,Yando&Vendell(1995)研究表明家庭关系亲密的青少年的自尊水平较高。维果斯基认为父母的支持鼓励和积极参与可以促进子女自我概念的积极发展,而粗暴的不支持行为则会阻碍子女自我概念的健康发展。学习成绩和自尊水平都是影响青少年自我评价水平的因素。因此,支持鼓励和亲密的家庭教养方式更有利于青少年的自我评价的发展。
Milevsky等人(2006)通过调查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心理适应相关,较权威的母亲其子女的自尊较高。Bulanda等人(2008)通过纵向研究数据来研究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自尊的关系,结果发现,青少年报告的父母的教养参与度和亲子关系的质量均与青少年的高自尊相关,且比起父母单方面的教养,在双方父母共同参与的情况下,父母的高度参与和亲子质量与青少年自尊的正相关性会增强。
2.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张楚和王江洋(2016),吴文春和钟红丽(2010),陆丽娜和杨卓敏(2006)认为家庭教养方式会影响个人自信心,而自信心是自我评价的一部分,并提出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子女的自信心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并且父母的拒绝否认与子女自信心也显著相关,这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对子女行为进行客观地评价与适当的拒绝否认是必要的。子女有了自信心,相对的其自我评价也就会更加准确。杨立成(2004)认为民主程度越高的的家庭,子女的自我评价就越准确;反之,民主程度越低的家庭,子女的自我评价就越偏移。其中民主型家庭中的家长在对孩子的活动加以保护的同时给予社会或文化的训练,对孩子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及时的鼓励,对孩子的错误耐心的指导,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自尊,从而影响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子女的自我评价越准确。陈琴,陈伊莉,姜琳和胡靖宜(2010)认为学生个人自我评价和其所感受到父母的温暖理解有显著正相关,与其感受到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有显著的负相关。综上所述,过去的研究都说明了民主型和更多温暖、理解的家庭氛围更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琴,陈伊莉,姜琳,胡靖宜.大学生自我评价、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A].廣州: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2010,8(26):20-22
[2] 邓娅玲.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时间管理倾向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6-18
[3] 陆丽娜和杨卓敏.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学生自我评价比较研究[A].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254-255
[4] 刘愫,雷秀雅.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现状与展望[A].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10):162-164
[5] 刘庆奇,牛更枫,范翠英,周宗奎.(2017).被动性性社交网站使用与自尊和自我概念清晰性: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心理学报,49(1),60-71
[6] 潘颖秋.(2015).初中青少年自尊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的追踪分析.心理学报,47(6),787-796
[7] 吴文春和钟红丽.大学生自信心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广东:韩山师范学院.2010,31(4):80-84
[8] 杨立成.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年大学生自信程度的影响[A].体育科学,2004,3(4):86-89
[9] 袁梦.初中生自我评价、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8-21
[10] 张楚和王江洋.大学生自信心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中国健康教育,2016,32(2).124-126
[11] 张淑媛.大学生自我评价量表的编制与验证[D].山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0:20-25
[12] 张燕.大学生自我评价的问题及分析[Z].青年与社会,2013:111-113
[13] Bulanda,R. E.,& Majumdar,D.(2008). Perceived Parent-Child Relations and Adolescent Self-Esteem.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18(2),203-212
[14] Kernis,M. H.(2003). Toward a conceptualization of optimal self-esteem. Psychological Inquiry,14(1),1-26.
[15] Milevsky,A.,Schlechter,M.,Netter,S.,& Keehn,D.(2006). Maternal and Paternal Parenting Styles in Adolescents:Associations with Self-Esteen,Depression and Life-Satisfaction.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16(1),39-47
近年来,中学生的教育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学时期是个体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心理上第二断乳期。这一时期个体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处于青春期、叛逆期,也是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而在中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与家庭教育有密切联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又是一个重要因素。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我国学者刘愫和雷秀雅(2010)认为,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自我评价是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它属于人的自我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的自我评价又与学生的自信密切相关,在中学生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张燕(2013)认为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具有波动性特点。大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实际上就是用理想自我衡量现实自我的过程。潘颖秋(2015)将自尊定义为个体在进行社会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自我价值的情感体验和评价。Kernis(2003)认为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看法,它反映了环境和所遇到的他人与个体本人之间不断的交流和互相的影响。Harter认为,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知觉和认识,反映了自我概念的积极性水平(刘庆奇,牛更枫,范翠英,周宗奎,2017)。本研究的目标主要探讨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自我评价和自尊的关系,为科学的家庭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理论依据。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从二十世纪40年代起,国外的心理学家就开始对家庭教养方式进行研究。瑞典的C.Perries把父亲的教养方式分为情感温暖、严厉惩罚、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偏袒被试、拒绝否认六个维度;将母亲的教养方式分为情感温暖、严厉惩罚、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偏爱被试、拒绝否认五个维度。
班杜拉认为“自我概念和自尊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自我评价的特征”。从这个概念理解,自我评价是指个体理想中我的结果与现实中我的结果的比较和权衡,是个体按一定的社会标准对自己价值取向存在方式的判断和估量。
Dornbusch等人(1987)研究了家庭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权威型教养方式与成绩呈正相关,专制型和放任型教养方式与成绩呈负相关。Field,Lang,Yando&Vendell(1995)研究表明家庭关系亲密的青少年的自尊水平较高。维果斯基认为父母的支持鼓励和积极参与可以促进子女自我概念的积极发展,而粗暴的不支持行为则会阻碍子女自我概念的健康发展。学习成绩和自尊水平都是影响青少年自我评价水平的因素。因此,支持鼓励和亲密的家庭教养方式更有利于青少年的自我评价的发展。
Milevsky等人(2006)通过调查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心理适应相关,较权威的母亲其子女的自尊较高。Bulanda等人(2008)通过纵向研究数据来研究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自尊的关系,结果发现,青少年报告的父母的教养参与度和亲子关系的质量均与青少年的高自尊相关,且比起父母单方面的教养,在双方父母共同参与的情况下,父母的高度参与和亲子质量与青少年自尊的正相关性会增强。
2.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张楚和王江洋(2016),吴文春和钟红丽(2010),陆丽娜和杨卓敏(2006)认为家庭教养方式会影响个人自信心,而自信心是自我评价的一部分,并提出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子女的自信心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并且父母的拒绝否认与子女自信心也显著相关,这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对子女行为进行客观地评价与适当的拒绝否认是必要的。子女有了自信心,相对的其自我评价也就会更加准确。杨立成(2004)认为民主程度越高的的家庭,子女的自我评价就越准确;反之,民主程度越低的家庭,子女的自我评价就越偏移。其中民主型家庭中的家长在对孩子的活动加以保护的同时给予社会或文化的训练,对孩子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及时的鼓励,对孩子的错误耐心的指导,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自尊,从而影响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子女的自我评价越准确。陈琴,陈伊莉,姜琳和胡靖宜(2010)认为学生个人自我评价和其所感受到父母的温暖理解有显著正相关,与其感受到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有显著的负相关。综上所述,过去的研究都说明了民主型和更多温暖、理解的家庭氛围更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琴,陈伊莉,姜琳,胡靖宜.大学生自我评价、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A].廣州: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2010,8(26):20-22
[2] 邓娅玲.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时间管理倾向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6-18
[3] 陆丽娜和杨卓敏.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学生自我评价比较研究[A].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254-255
[4] 刘愫,雷秀雅.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现状与展望[A].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10):162-164
[5] 刘庆奇,牛更枫,范翠英,周宗奎.(2017).被动性性社交网站使用与自尊和自我概念清晰性: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心理学报,49(1),60-71
[6] 潘颖秋.(2015).初中青少年自尊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的追踪分析.心理学报,47(6),787-796
[7] 吴文春和钟红丽.大学生自信心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广东:韩山师范学院.2010,31(4):80-84
[8] 杨立成.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年大学生自信程度的影响[A].体育科学,2004,3(4):86-89
[9] 袁梦.初中生自我评价、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8-21
[10] 张楚和王江洋.大学生自信心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中国健康教育,2016,32(2).124-126
[11] 张淑媛.大学生自我评价量表的编制与验证[D].山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0:20-25
[12] 张燕.大学生自我评价的问题及分析[Z].青年与社会,2013:111-113
[13] Bulanda,R. E.,& Majumdar,D.(2008). Perceived Parent-Child Relations and Adolescent Self-Esteem.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18(2),203-212
[14] Kernis,M. H.(2003). Toward a conceptualization of optimal self-esteem. Psychological Inquiry,14(1),1-26.
[15] Milevsky,A.,Schlechter,M.,Netter,S.,& Keehn,D.(2006). Maternal and Paternal Parenting Styles in Adolescents:Associations with Self-Esteen,Depression and Life-Satisfaction.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16(1),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