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记忆:方便面沉浮记

来源 :读写月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myu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中国人而言,没有方便面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疫情之下,这表现得尤为明显。
  继口罩之后,方便面重新成为硬通货。超市里大包小包抢泡面的人成了“一道风景”,热门口味的被一抢而空。在线上平台,泡面的销量同样势如破竹。淘宝的数据显示,春节后的一个月里,搜索“方便面”的人数增长了200倍;京东大数据显示,从除夕到初九十天内,方便面就售出了1500万包;苏宁大数据显示,2月3日至2月6日,苏宁小店方便面销量环比猛增了342%。为应对缺口,康师傅旗下的天津工厂更是在武汉封城之前,就开启了三条生产线,日产方便面超400万包,成为疫情影响下极少数马力全开的企业之一。而抢到方便面的人,更是无数次把它送上热搜,掀起了一场方便面的狂欢。仅“宅家泡面都被玩坏了”的话题,阅读量就超过2.5亿,有4.6万人参与了评论。这样的盛况,让我们仿佛忘记了方便面在过去几年备受冷落的惨状。过气老网红靠疫情再次翻红,真的靠谱吗?
  (一)“逢乱必出”的平民网红
  中国人到底有多爱吃方便面?据世界方便面协会的统计,中国是全世界方便面消费量第一大国。中国人吃掉了全球4成的方便面,相当于每秒有1275包方便面被打开,平均每人每年会吃近29包方便面。可以说,方便面是当之无愧的国民网红。
  方便面能够得到全民青睐,得益于它方便且价格亲民的特质。1958年,坐过牢并经历两次破产的华裔日本人安藤百福,以中国伊面为原型,研发出了一种速食面:加入热水即可食用的“鸡汁面”。当然了,这个鸡肉拉面,既没有鸡肉,也没有拉面。其秘诀在于对面饼使用的瞬间热油干燥法。它利用油炸,让面条在快速脱水的同时,还会出现很多细孔,待到其浸泡在开水中时,水分又能快速渗入面条,使面条恢复到弹性状态。正是靠着食用时前所未有的便捷,“鸡汁面”一经问世就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方便面也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同年12月,安藤百福创立日清食品,并于1963年在东京证交所成功上市。其旗下的“出前一丁”“合味道”等方便面至今仍深受消费者喜欢。中国第一包真正意义上的方便面则诞生于1970年,那一年上海益民食品四廠推出了油炸方便面。同一年,台湾味王公司推出更受中小学生欢迎的干脆面,该公司推出的“王子面”一度风靡台湾。
  但彼时,方便面对于国人来说算得上是奢侈品,能够消费得起的人并不多。
  一直到1992年,国人的经济实力已有了质的飞跃。康师傅投资800万美元在天津开发区成立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在进行了上万人的试吃调查后,推出了红烧牛肉面,方便面市场这才真正火爆了起来。正是这款面,不仅满足了当时公众的口味需求,即便是现在也是方便面的销量王座。此后,方便面在中国的营业额连续18年递增,2000-2011年被称为泡面的“黄金时间”。2005年,中国泡面总产量跃升至437亿包,折合327.9万吨,同比增长18.6%,销售额为298.4亿元,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在之后的数年里,数据依旧在攀升,直至2011年,泡面行业总产量为483.83亿包,销售额达到557.76亿元,中国成为世界泡面第一大国。
  方便又便宜的方便面是大家心目中最具性价比的食物,从偏远小山村到大型超市与街头小店,方便面的身影无处不在。在中国的绿皮火车时代,方便面更是伴随着中国流动人口走南闯北,攻坚克难。出门在外,饥寒交迫之际,来一碗泡面,足以温暖人心。而在每一次的特殊时期,方便面的价值就更加突显。从1998年洪灾,到2003年非典,从汶川地震,再到如今的新冠疫情,方便面几乎“逢乱必出”,成为救急救难的硬核好物。
  (二)疯狂自救,逃不出“失宠”的命运
  2013年,方便面的高光时刻结束了。这一年“宅经济”和“懒人经济”风靡网络,互联网外卖平台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美团、饿了么、百度齐上阵。这一年,消费者开始追求健康生活,方便面身上“不消化”“没营养”“含防腐剂”的标签愈加碍眼。“吃了方便面32小时不消化”“方便面会致癌”“一包方便面顶一天的食盐量”“方便面含有100多种添加剂”等恶性谣言更是让人望而却步。在之后的几年里,中国几大方便面品牌的销量呈持续下滑趋势。2016年,市场需求跌去近60亿份,为近15年来销量最低。与此同时,日韩品牌大举进军,仅2015至2016年一年的时间,韩国进口方便面的销量就同比增长了134%。为求生存,方便面企业不断打破自己,开始了疯狂自救。
  1.越来越贵,走高端路线
  薄利多销是过去十年方便面市场的常规打法。曾经,方便面市场追求增量,统一和康师傅以渠道战和价格战,淘汰了90%的竞争对手。但是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给方便面留下了便宜等于不健康的印象。为打破这一印象,面企纷纷加码高端。
  康师傅曾推出限量版“福禄寿喜”富贵面,限量1888份,预售268元4盒。此外,普通的高端、超高端泡面的价格也达到了20元左右一盒。统一也推出高端产品汤达人系列,其在2018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达30%,营收规模超过了19亿元。高端打法初见成效,到2018年,中国方便面总销量终于再破400亿大关。但也有消费者表示:“都有这个预算了,为什么还要吃泡面?”“现在连泡面都吃不起了。”
  2.产品升级,做成满汉全席
  红烧牛肉面和老坛酸菜面一直受欢迎,却也一直被诟病:怎么好吃的就这两个味?在辛拉面等日韩方便面进军中国时,也给面企敲响了警钟:消费者在不断追求美味,如何改良面条口感、调料口味、营养组成也就成了行业竞争的关键。为了升级面条,有人甚至发明出堪称真正暗系的“血渍方便面”——和面时加入猪血以补充蛋白质、提升口感。在口味上,仅康师傅就开发了近两百种味道。从西北大漠的羊肉臊子面到江南地区的梅干菜烧肉,再到闽粤沿海的沙茶铁板牛肉,足足摆满了一张中国地图。在原材料和烹煮方式上品牌们也下了很大功夫。从油炸到非油炸的面饼、传统的脱水肉,干蔬菜包被替换成冻干大块肉类,从粉料到高汤,从冲泡升级为自热或者自煮。   除了企业产品的升级,近年来的网红带货,也打破了次元壁,带泡面火了一波。像拉面说、有你一面等新速食品牌直接以高端定位切入,入驻B站、小红书、微博等,通过麻辣小龙虾、椒麻脆脆肉酥等创新口味成为新晋网红。像泡面英雄、宜百味泡面食堂等泡面小食堂,以网红路子将泡面重新带回人们的餐桌。但这种粗糙、毫无壁垒的“网红”并不能长久,高溢价、无惊喜的泡面搭配在得到年轻人短时间的追捧之后很快沉默了下去。再疯狂的自救,也改变不了消费者需求下降的事实。
  3.疫情下火爆,并非起死回生的良药
  除了疫情带来的特殊机遇,方便面为什么又火了?一个原因是:外卖门槛提高了,自带属性爆发。
  现阶段在高损耗、高房租、高人工成本的强大压力下,众多餐饮门店纷纷试水外卖,但很多餐企发现,开通外卖后,点外卖的人并没想象中多,一天的收入甚至不抵耗材。并且,随着外卖补贴的减少和不断提高的人力费用,外卖的价格越来越高,而且特殊时期的外卖选择,对餐厅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也是一大考验。因此在安全度未知、价格偏高的情况下,方便面具有的方便快捷、囤货属性和高性价比使其成为热门,所以在疫情期间让方便面重新火爆的是它自带的属性。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方便面企业十几年来不断的升级。之前整个方便面产业端不斷对产品进行升级,匹配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和诉求,对这次火爆作了很好的铺垫,疫情只是起了“加速器”的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特殊时期需求量暴增,即使恢复正常,消费心理还没扭转过来,聚餐、外卖还是比较少,这对于逐渐回暖的泡面产业来说,无疑是又一轮培养用户习惯的好机会。这个阶段也是企业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和产品品类的绝佳时机。比如各大商场的方便面均被抢购一空,却总有个别品牌的个别口味,被孤零零地留在货架上。这个免费的用户调查,便是一个重新调整产品结构和品类的大好时机。从逆境中看到希望,方便面市场的起死回生,真正的良药是自身的变革。
  结语
  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火腿肠行业哀鸿遍野。1998年双汇率先推出以“添加大瘦肉块”为卖点的高端的王中王火腿,火了!2000年,非典肆虐,王老吉花巨资在多家媒体上进行宣传“怕上火,就喝王老吉”,打破了凉茶原有的地域特点,让王老吉和去火画上了等号,火了!
  这两个产品有共性:特殊时期,强卖点。企业要在市场过度饱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逆流而上,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进行产业复苏,就必须突显差异,大刀阔斧地进行产品革新。只有足够贴近市场,认真了解消费需求,积极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才能在一片红海中突围,得到更好的发展。危机或契机,火爆之后登顶还是暴毙?品牌的产品力才是决定性因素。
  (选自“博客中国”金错刀频道,原题为《曾被全民吐槽,如今一夜被抢空!60年老网红,要靠疫情翻红?》)
  ★【语文与人生】佛家有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块看似无足轻重的方便面的浮浮沉沉,折射的却是人生的大道理。其一,作者指出“品牌的产品力才是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产品力好似一个企业的“灵魂”,是走向成功之道的必备素质。同样,灵魂也是人的根本,亚里士多德说过“灵魂是生物的动力”,人如果失去了灵魂,就只剩下了一具躯壳。其二,泡面的浮沉暗喻着人生的大起大落、起起伏伏的道理。先哲曾说:人生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是一个充满诸多不确定性的、开放的过程。因此,我们既要做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人,还要学会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只有这样,在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时,才能更加从容。
其他文献
下面的两句古文中都有“死生”一词,但是含义刚好相反。  1.“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不悉。宗元白。”(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意思是:趁着有人南来,给您一封信打探一下您的生活情况。信不能详尽地表达我的意思。宗元告白。  2.“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意思是:唉!死生是早晚间的事,死就死了,可是像我
期刊
一条小径  穿过广漠的荒野  向前延伸……  两旁的灌木生长,又凋零  在季节的舞台上  它们是变幻的布景  小径像奔跑的小鹿不断隐现  身后,  是遠古的长夜  前方,是未来的黎明
期刊
【技法指导】  在记叙文里,如果说中心是贯串全文的一根红线,那么材料就是贯穿在红线上的一颗颗珍珠。材料无趣,文章会让人望而生畏;材料出彩,文章能呈现“一线串珠”的美感。材料的优劣决定着文章质量的高低,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选材基本功的训练。一般而言,面对同一话题,可供选择的材料有很多,大家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紧扣中心。就是你选的材料要符合命题要求,不偏不倚,紧扣主题。二要精心挑选。要有一个选优的过
期刊
2021年中等學校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一、  1. D【A项,潜“qiǎn”应为“qián”,“粗制烂造”应为“粗制滥造”;B项,“慰籍”应为“慰藉”,“聒(guā)”应为“guō”;C项,称“chèng”应为“chèn”,“消声匿迹”应为“销声匿迹”】  2.A【“处心积虑”指长期谋划要干某事,多含贬义,用在此句不妥。】  3.C【A选项否定不当,“忌”就是不要,后面不需要再加“不可
期刊
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浓缩着历史的文化,蕴含着华夏文明的精神。而当成语遇上疫情,很多就被赋予了战“疫”新注解。这并不是无聊的消遣,它们的释“疫”中隐含的故事,是我们有信心决胜战“疫”的乐观精神,是凝聚众志成城战“疫”的强大力量。  【以独攻毒】  原意:“以毒攻毒”,比喻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来反对不良事物,或利用恶人来对付恶人。  “疫”时趣释:不聚会,
期刊
有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别专家组组长、84岁高龄的钟南山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达的武汉必胜信念。  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我们有教训、有体会、有经验。我们有卫生健康系统的专业团队,依靠各级党委政府
期刊
前不久,武汉方舱医院一位年轻人躺在病床上专心看书的照片走红,网友称他为“读书哥”。  近日,“读书哥”终于要康复出舱、转入隔离点了。他还承诺,会照顾一同出院的一位15岁的小病友。  方舱里的“读书哥”  方舱医院里的“读书哥”是谁?他是武汉大学1997级材料物理专业的学生付小锋,从武大博士毕业后前往美国深造。目前付小锋是一名博士后,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书,研究方向是高分辨冷冻电镜。  “读书哥”一
期刊
时代永远在奖励大江大河里的摆渡人。3月,武汉一个顺丰小哥汪勇直升3级,从快递员被火线提拔为分公司经理。在一家龙头公司里坐“火箭”,汪勇是少数中的少数。除了顺丰,国家邮政局和《人民日报》对他也是夸赞有加。  过去的一个月里,这个顺丰小哥到底做了什么事?  说出来可能会惊得各位的眼珠子都掉下来。疫情期间,他以一个快递员的身份,撬动了医护人员的整条后勤保障线。  疫情爆发前,汪勇只是武汉一名普通的快递员
期刊
中考标点符号的考查,带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技巧性,从考查方式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设误类型:  1.句中并列的词语之间误用逗号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句中并列的词语或短语之间一般用顿号,作用相当于“和”“以及”。如果有三个以上的并列成分,连词只用在最后的两个并列成分之间,其余的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本
期刊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2020年,我们都过了一个特殊的年,也拥有了一个史上最长的寒假。人间春雨足,归意带风雷。今天,战“疫”正酣,胜利在望,我们先在网上开启新学期。  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各位老师致以春天的祝福,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百病不侵、工作愉快、家庭幸福!向全体同学致以春天的问候,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心向阳光、健康成长!  此刻,我们虽然只能隔空相见,但无论身在何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