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chenggou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技能。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育者
  当前,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把蕴藏在受教育者身上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充分开发和解放出来。作为自然科学的奠基石——物理学来讲,更应把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创新能力摆到首要位置。而课堂教学作为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前沿阵地,更应责无旁贷地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到首要位置。为此,我们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认识培养创新能力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一味地追求升学率,追求学生考试得高分,而忽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现象。即使搞一些创新活动,也只是疲于应付,草草了事。其实,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认识。我们应该看到,创新活动的开展,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好物理的信心,培养创造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对丰富物理课外活动,改进物理教学方法,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很多事实说明,一些物理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往往在小制作、小发明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和特殊的才能。了解世界发明史的人都知道,大发明家爱迪生在校读书时,考试成绩很差,被教师斥责为“低能儿”。这个事例对我们的启迪是极深刻的。我们多次开展的创新实践活动也证明,小论文尤其是小制作、小发明作品质量最好的并不一定是学习成绩最优秀的。而一些平时成绩平平的学生,往往因参赛作品得到别人的认可,而获得少有的成功体验,由此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最终获得学习成绩的显著进步。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兴趣能改变人生,创造人生。作为青少年人生成长道路上的教师,理应面向全体学生,防止和克服忽视大多数,甚至歧视后进生的“应试”倾向,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创新活动之中,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手脑并用,获得探索和成功的体验,建立起对物理的浓厚兴趣,以至对他们将来的人生道路产生积极影响。这也许是开展创新活动更为深远的意义所在。
  二、 将创新精神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去
  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绝不可能仅仅通过几次“小发明、小创作”活动就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大大提高。我们应该将学生的创新能力看作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应与平时的教学有机结合。首先,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能满足于学生“知其然”,而要引导学生“知其所以然”。对于一些探索性的定理、规律、实验等,应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可稍作点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求索精神。在物理课本中有很多实验,实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获取感性认识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此,课本中每个学生实验的原理及操作步骤都写得十分清楚,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操作即可,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有些实验我们必须加以改进。如在测固体密度实验中,我就要求学生不照搬课本步骤,先按自己的方法做一遍。结果,有的学生先测质量再测体积,有的学生先测体积再测质量。教师对两种方法加以总结,学生自然就会提出问题:哪一种方法正确呢?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先测体积再测质量,固体上就会沾上水,显然测出的质量就不准确了。这样,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在以后的实验中就不会出现顺序颠倒的错误了。其次,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深入挖掘其内涵。现行物理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并有大量生动有趣、简单易行的小知识、小插图、小故事、小制作等等,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且都与所学知识紧密联系。教师切不可等闲视之,轻易放过,应有组织、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应用,这对培養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大有好处的。最后,教师要积极地引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对于一些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理论,要引导他们变为现实,以逐步地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三、 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对于学生的创新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放在“小、实、新”上。“小”,即选项不宜太大,因为学生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制作经费等各方面的原因,不可能有大的发明创造。因此,应引导学生由小入手,由小到大。“实”,即涉及的内容应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并经过自己的努力予以达到,对于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自己做不到便灰心丧气,从此不再有创新活动是不行的。“新”,即作品要有新意,要体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制作或创作过程中可以参考某些资料,但不能搞“拿来主义”,照搬照抄他人成果。教师在指导学生活动时,应切记以点拨为主,切不可一切包办、代办,否则,不但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还可能将学生仅有的一点灵感也泯灭了,岂不是适得其反。
  四、 优化创新环境,鼓励学生创新
  创设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是搞好创新活动的前提。而良好创新环境的建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如学校或班级可举办诸如“我爱发明”等以创新为主题的班会或演讲,教师可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举办“科学小论文答辩、实验改进大家谈、小制作展示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活动的场所和展示创新才能的机会。在开发创新潜能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对于比较好的有价值的成果,班级或学校予以表彰奖励,并及时地推荐到上级有关部门刊登或展览,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功的自豪感,激励他们的奋发精神和创作灵感。
  未来的时代是充满合作与竞争的时代,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无论实施何种教育方式,都应时刻牢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这一最基本的原则。当然,我们可以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并且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斟酌和完善,最终,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建设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淑艳,赵有春.学会写童话[J].中华少年,2015(28).
  [2] 汪晓东.关注细节,打造活力课堂[J].教育,2015(43).
  作者简介:常同起,山东省滨州市,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西董街道办事处鹤伴中学。
其他文献
分析首钢铁矿沙厂采区的岩组及岩性、边坡岩体结构等地质特征,并进行工程地质分区。从岩体结构特征分析、结构面和边坡面产状的几何组合关系分析和极限平衡分析确定了边坡岩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缩写为CPHD)并发动脉硬化患者的心肌损伤指标变化,探讨动脉硬化、低氧血症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肌损
摘要:部编历史教材有时序性、启发性、趣味性、科学性等特点,是一本内容精当、图文并茂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好教材,是立足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好教材,值得深入研究与使用。  关键词:部编历史教材;特点;使用  2001年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序幕。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育部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调研,并成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组,组织课标的修订工作。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初中历史教
本文研究目的:比较异丙酚和七氟烷麻醉术中心率变异性的差异,并探讨其机制。 研究方法: 40 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入室常规监测后依次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瑞芬太
为促进西部大开发,普及信息网络技术,由中华网一国中网公司发起,中华网—国中网公司、IBM公司、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将共同举办若干期免费网络媒体 To promote the la
摘要:随着生态问题提到了我国的国策上,各个领域都在寻求在不损害自身领域功能的基础之上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而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地理课程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环境伦理教育的提出使得地理教育有了改革的方向,而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有效地实施环境伦理教育成为时下中学地理教师共同深思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环境伦理教育的概念,然后分析了环境伦理教育和中学地理教育的联系,最后提出了在中学地理教育中有效实
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主体行为有效性的全面开发和扩展,刺激课堂教学秩序发生质的转变,教师行为亦打破旧有教法模式,开始顺势适应行为多变、思维多元被“放活”了
简报是用来指导工作,反映问题,帮助各级领导决策的一种公文形式。简报标题是简报的“眼睛”,好的简报标题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使读者了解简报的内容。因此,简报标题的质
摘要:图示法教学旨在运用图形来呈现生物知识,使学科中抽象的知识简明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生物知识,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本文以教学实例阐述运用图示法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图示法;高中生物;疑难  一、 前言  生物教學中教师可以例举有代表性的生活情境为学习搭建支架,学生通过生活体验来内化概念的内涵。而对于抽象的生物术语和微观生理活动,一线教师普遍关注运用有效
摘要: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地理其独有的传承性,充分利用到我国文化及地理事件传承的显著作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但是从目前的课堂中来看,教师在教学中所引用到的方式还是不够全面的,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反映学习时难度过大,且感受不到地理学科的兴趣,传统教学的弊端缺陷越发明显。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需要在新课程的体系下,对教学进行改革,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兴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