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教育的一切效果都是自主生成的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y_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9.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6-0102-01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树立观念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只侧重于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掌握,多采用传授新知、巩固已知、培养技能的途径和方法。而新课程的改革,侧重于情感的培养、过程的优化、人格的健全、创造力的开发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学习,因为自主教育的一切效果都是自主生成的。以语文学科教学为例。
  首先要熟悉教材。“语文教学的范文,大多是人类文化的精神的凝聚,其中蕴含着丰厚而博大的文化内涵,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教材中的每篇美文都拥有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信息、美的语言、美的结构,还有可供深层次挖掘的人文精神、文化底蕴。因此,开发课程资源绝不能忽视了教材,而要深入地钻研教材,才能“创造性”地处理与整合教材,引导学生感悟、赏析、质疑、探究、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积累人文素养。
  其次要合理整合各种资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决定了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作为教师,应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点整合、迁移、深化。而且语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社会生活、其它学科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还要善于利用并开发教材以外的各种文本性课程资源、非文本性课程资源,为课堂提供多种可能的平台,为生成性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真正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可见,教学设计只要着眼于为动态生成而设计,就可能产生预设中的生成策略。因此,教师可以从多方面预测更为丰富的学情、预测更多的可能,并准备应对策略,以便在课堂上生成相关问题时能够及时灵活合理调整教学预案,让预设真正服务于课堂的有效生成。如学习情境的预设,要针对各知识点,预设学生相关活动过程,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同时还要预设可能出现哪些问题与困惑,教师应如何点拨引导的应对措施等。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质疑问难做充分预测,以便课堂教学的启发引导。这些都应成为教师预设教学预案考虑的内容。
  当然,这种预设也应该是空间型的,即预设应设置一定的空间,給予一定的弹性,而不应该把每一步(甚至每一句话)都预设,把每一个预设都框住。只有这样,才会使教师的教学既有胸有成竹的从容,又不乏灵活机智的创造。
  “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布鲁姆的这句话道明了不管老师预设时有多么周到的考虑,也不可能穷尽也不必穷尽课堂的可能的变化,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那么就要求教师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学中机智生成,即在教学实践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切调整。一方面要“随机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要通过随机评价的手段,“适时利用”这种新的教学资源,从而产生有价值的问题,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
  实现这样一种有效生成的境界,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对待一些意外之音,善于捕捉和巧用这些意外之音是至关重要的。
  每堂课都可能有精彩之处,也许是课堂引导巧妙、应变灵活;也许是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创新等,凡是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动态生成的做法,都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的教学参考和使用,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有话言长,无话语短。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获。
  叶澜教授对理想的生成性课堂曾做过这样的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从“为教”走向“为学”、从“线性”走向“板块”、从“刚性”走向“弹性”、从“有痕”走向“无痕”、从“无招”走向“有招”再走向“无招”的过程。只有这样的过程才是活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才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而要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心胸与智慧。正所谓“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 让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多一点欣赏,多一点等待,多一点智慧,理智对待每一个动态的生成,充分把握住“上帝给予的礼物”,和学生一起在动态生成中享受语文的灵性之光!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6-0055-01    小学生进入初中以后,英语学习既是新的起点,又是小学英语的延续。如果初中英语教学不能很好地与小学英语教学接轨,就会挫伤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长期以来,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存在着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影响着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1 中小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成果,成为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政策,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同时学校是引领社会
期刊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major features of the vocabulary of news English through descriptive approach. By reading a lot of reference books and analyzing the examples adopted from Eng
期刊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想要提高语言教学质量不应只在“教”上下功夫,还要在学生用来习得语言的“策略”上做文章。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高中英语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是终身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
期刊
【摘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关键的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关注学生需要,用心爱学生,和学生一同成长,就会不断找到灵感,不断从学生身上寻觅到新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6-0073-03    課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近年来教育界提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如何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使课堂教学的效益最大化,这是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面对的一个问题,有效教学是解决该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什么是有效教学?学术界有很多的观点:“有效教学应该是教师能够有效讲教、有效提问并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6-0097-02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趣”,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稳定而持久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趣”中学,乐中“练”,真正做到“乐学而学”。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设
期刊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awareness of culture difference in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it claims that awareness of culture difference cannot be ignored in English. Firstly, it describes the si
期刊
【摘要】探究性复习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相关知识的搜索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使学生了解知识点间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把探究性复习策略引入复习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复习动机,提高复习效果和成绩。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6-0069-02    1 引言  随着课程的改革,
期刊
【摘要】在同一个班集中,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还很大。如何对“差异化”的学生实施数学教学,这给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学数学;分层教学;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6-0058-02    《标准》特别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