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税收制度不断完善,税收征管水平提高,我国企业依法纳税的意识逐渐增强。但税收征管中的企業纳税风险损失依然频发,给纳税人带来经济压力和信用危机。本文结合风险和风险控制理论,分析企业涉税风险的内外部成因,提出了企业涉税风险控制措施,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类涉税风险的防控策略。
关键词:纳税风险;风险识别;风险控制
一、企业涉税风险的成因和类型
(一)涉税风险的成因
1.内部成因:企业涉税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中,有着很大的危害性。企业一方面将会由于不熟悉税收法律法规而导致多缴税从而增加企业成本费用,另一方面应当缴纳的税款没有缴纳而构成偷漏税,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目前,我国有很多企业未能认识到纳税风险的严重性,没有建立起纳税风险控制制度;企业纳税人纳税遵从度较低,纳税意识不够,甚至存在主动逃避缴纳税款的情况,造成巨大纳税风险;企业办税人业务水平不高,知识水平有限,企业缺乏对员工的进一步培训,因此会在税务环节的处理上存在纰漏,使企业涉税风险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未设立税务管理部门或岗位,缺乏事先的防范、事中的监督和事后的补救,微小的风险不断得到积累,形成巨大的隐患。
2.外部成因: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纷繁多变是企业面临纳税风险的重要外部因素,经济环境虽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着重大影响,影响着企业的税收负担。企业涉税风险的控制需要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根据需要对未来将要面临的各类涉税风险进行全面预测和评估,如果对经济环境变化滞后、措施不力,会增加企业涉税风险;另外,部分税收法规政策制定需要遵循普遍适用性原则,对特殊性问题存在政策“真空期”,造成有些企业钻法规政策漏洞,做出有损国家利益行为;税收政策以及税收征管机制的重大调整,如营改增等,会给企业带来税金核算、税率运用和税负变化等会计技术不适应性,出现涉税业务识别确认差错、核算错误等问题,从而影响正确纳税,隐藏纳税风险。
(二)涉税风险的种类
1.根据纳税风险来源,可以分为内源性涉税风险和外源性涉税风险。内源性涉税风险为来自企业内部原因导致的纳税风险,是由于纳税人内部对于纳税义务确认范围和时间不当、税基核算不准确、征税对象归集不全、税率选择应用错误、纳税申报或税款缴纳不及时等原因而导致被税务查处的可能性。外源性涉税风险为来自企业外部原因导致的纳税风险,包括国家和地方税收频繁变化、征管体制改革、税务执法问题、市场动荡以及通货膨胀等企业自身力量无法控制的原因,导致纳税人难以适从而出现纳税操作失误被税务查处的可能性。内源性风险具有可控性,要求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和财务部门积极开展纳税规划,以提高纳税遵从度为指导思想,全力以赴开展纳税筹划;外源性风险具有不可控性,要求企业积极借助事务所等外部资源的税收智慧力量,做好税收政策和体制等动向的预判,力争降低涉税风险。
2.根据风险水平和危害程度,可以分为轻度风险、中度风险和重度风险。每种涉税风险有不同表现,危害程度也各自迥异。轻度风险,就是纳税风险度轻微,例如短期欠缴税款从而被罚少量税收滞纳金、延期申报被罚处惩戒性罚款、会计账目技术性差错被税务机关提醒等,由于经济损失轻微,所以大部分企业能够接受。重度风险,是企业存在偷逃税等违法或者涉嫌犯罪行为导致被税务机关依法追究民事、行政、法律责任的可能性,该风险有严重危害性,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征信危机和经济损失,甚至威胁企业生存和发展,法人代表和会计负责人均可能承担连带责任,重度风险是纳税人预警和监控重点。中度风险介于两者之间,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征信风险,需要纳税人密切掌控和有效预防。
各种风险往往互相转换,不重视轻度风险,会养成疏忽税收小错误的习惯和作风,就有可能发展为中度风险甚至重度风险。如果企业高度重视纳税风险,设立纳税风险管理机构和高端税收人才开展纳税规划,对会计账户和纳税核算行为实施监控,建立起多部门协作的风险防控机制,对历史账项和余额给予复查调整措施,则可以有效将重度风险降低。
二、企业涉税风险的识别和分析
企业对经营行为涉及的纳税风险进行识别、测算并明确责任人,是企业涉税风险控制的核心内容。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全面分析企业情况,分析企业人员、资金流和信息流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和可能的风险类别,从而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其次要分析企业纳税风险产生的途径,找到风险源。
(一)识别涉税风险
要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要对企业进行周密的研究,搜集信息并进行科学的分析,了解企业在日常经营运作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涉税风险,注重周边环境发生的变化、是否存在企业不能接受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纳税风险、哪些涉税风险会改变企业的生产经营。要确定风险管理主体,即由谁承担涉税风险的识别、评估、应对等业务工作。企业法人主体是纳税人,也是涉税风险的法律责任主体;承担纳税风险管理的业务主体,应为法人授权实施纳税业务确认、税款核算、税务信息申报、税额缴纳的相关部门及人员,为企业设立的税务管理机构、财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为了促进企业涉税风险管理,严格控制纳税风险损失,特别是对企业重大项目投资和长远发展规划的涉税业务分析和风险研判,需要聘请具有税务风险实战经验的专家或者专业机构,作为连接企业和税务征管机构的纽带,协助部门共同开展涉税风险识别工作。
(二)分析涉税风险
在识别企业涉税风险后,应进一步分析纳税风险根本原因,为度量、控制和监控涉税风险提供基础,涉税风险控制人员需要分析风险原因和出现形式,对关键涉税风险的驱动因素分析,能提高分析过程效率。常见的涉税风险因素有:
1.企业纳税人员导致的风险。主要分析某涉税风险的相关责任人是否明确,是否因为责任人主观疏忽或者业务水平产生涉税风险。
2.运用优惠政策导致的风险。分析企业运用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否得当,企业是否符合该税收优惠规定的条件,该税收优惠政策是否已取消等。
3.相关交易方导致的风险。分析交易方的纳税主体资格、纳税信用、财务状况及交易方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相关交易方是否给企业带来纳税风险等。
4.税收政策改变导致的风险。分析国家和地方税收政策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内容、变化幅度和变化频率对企业的影响,是否会由于变化给企业带来涉税风险。
三、企业涉税风险的评估及防控策略
(一)涉税风险评估
涉税风险的评估,要对识别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合会计核算水平、政策驾驭能力、国家税收环境等内外部因素,逐一对各纳税环节的涉税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风险值和风险度,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积极做出控制策略反应。例如增值税风险,日常缴税环节的纳税申报缴纳风险应当列为容易避免的轻度风险。销项税开票和销项税记账规范性容易被税务稽查,可以列为中度风险。而企业所得税的收入、成本、费用、损失和税前扣除的相关因素,是所得税稽查的重点,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正确性应该列为重度风险,要尽力避免在中度和重度风险中出现稽查问题
(二)风险防控策略
涉税风险的防控应当充分与企业内部控制文化结合,对税务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系统性培训,注重继续教育,增强专业知识和更新能力,丰富税务人员经济、税法等方面储备,提升税务管理岗位整体素质,提升风险防控环境。同时,企业应当采取积极控制措施,努力消除产生涉税风险的各种因素,降低风险损失发生的概率,例如:提高涉税风险识别和度量的科学性,为预防涉税风险损失的发生提供可靠的基础;科学分析涉税风险因素,防止涉税事故的发生;隔离和减少已存在的涉税风险因素。
参考文献:
[1]詹棉生.供电企业税收筹划与涉税风险应对措施[J]. 纳税. 2019(01)
关键词:纳税风险;风险识别;风险控制
一、企业涉税风险的成因和类型
(一)涉税风险的成因
1.内部成因:企业涉税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中,有着很大的危害性。企业一方面将会由于不熟悉税收法律法规而导致多缴税从而增加企业成本费用,另一方面应当缴纳的税款没有缴纳而构成偷漏税,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目前,我国有很多企业未能认识到纳税风险的严重性,没有建立起纳税风险控制制度;企业纳税人纳税遵从度较低,纳税意识不够,甚至存在主动逃避缴纳税款的情况,造成巨大纳税风险;企业办税人业务水平不高,知识水平有限,企业缺乏对员工的进一步培训,因此会在税务环节的处理上存在纰漏,使企业涉税风险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未设立税务管理部门或岗位,缺乏事先的防范、事中的监督和事后的补救,微小的风险不断得到积累,形成巨大的隐患。
2.外部成因: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纷繁多变是企业面临纳税风险的重要外部因素,经济环境虽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着重大影响,影响着企业的税收负担。企业涉税风险的控制需要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根据需要对未来将要面临的各类涉税风险进行全面预测和评估,如果对经济环境变化滞后、措施不力,会增加企业涉税风险;另外,部分税收法规政策制定需要遵循普遍适用性原则,对特殊性问题存在政策“真空期”,造成有些企业钻法规政策漏洞,做出有损国家利益行为;税收政策以及税收征管机制的重大调整,如营改增等,会给企业带来税金核算、税率运用和税负变化等会计技术不适应性,出现涉税业务识别确认差错、核算错误等问题,从而影响正确纳税,隐藏纳税风险。
(二)涉税风险的种类
1.根据纳税风险来源,可以分为内源性涉税风险和外源性涉税风险。内源性涉税风险为来自企业内部原因导致的纳税风险,是由于纳税人内部对于纳税义务确认范围和时间不当、税基核算不准确、征税对象归集不全、税率选择应用错误、纳税申报或税款缴纳不及时等原因而导致被税务查处的可能性。外源性涉税风险为来自企业外部原因导致的纳税风险,包括国家和地方税收频繁变化、征管体制改革、税务执法问题、市场动荡以及通货膨胀等企业自身力量无法控制的原因,导致纳税人难以适从而出现纳税操作失误被税务查处的可能性。内源性风险具有可控性,要求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和财务部门积极开展纳税规划,以提高纳税遵从度为指导思想,全力以赴开展纳税筹划;外源性风险具有不可控性,要求企业积极借助事务所等外部资源的税收智慧力量,做好税收政策和体制等动向的预判,力争降低涉税风险。
2.根据风险水平和危害程度,可以分为轻度风险、中度风险和重度风险。每种涉税风险有不同表现,危害程度也各自迥异。轻度风险,就是纳税风险度轻微,例如短期欠缴税款从而被罚少量税收滞纳金、延期申报被罚处惩戒性罚款、会计账目技术性差错被税务机关提醒等,由于经济损失轻微,所以大部分企业能够接受。重度风险,是企业存在偷逃税等违法或者涉嫌犯罪行为导致被税务机关依法追究民事、行政、法律责任的可能性,该风险有严重危害性,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征信危机和经济损失,甚至威胁企业生存和发展,法人代表和会计负责人均可能承担连带责任,重度风险是纳税人预警和监控重点。中度风险介于两者之间,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征信风险,需要纳税人密切掌控和有效预防。
各种风险往往互相转换,不重视轻度风险,会养成疏忽税收小错误的习惯和作风,就有可能发展为中度风险甚至重度风险。如果企业高度重视纳税风险,设立纳税风险管理机构和高端税收人才开展纳税规划,对会计账户和纳税核算行为实施监控,建立起多部门协作的风险防控机制,对历史账项和余额给予复查调整措施,则可以有效将重度风险降低。
二、企业涉税风险的识别和分析
企业对经营行为涉及的纳税风险进行识别、测算并明确责任人,是企业涉税风险控制的核心内容。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全面分析企业情况,分析企业人员、资金流和信息流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和可能的风险类别,从而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其次要分析企业纳税风险产生的途径,找到风险源。
(一)识别涉税风险
要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要对企业进行周密的研究,搜集信息并进行科学的分析,了解企业在日常经营运作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涉税风险,注重周边环境发生的变化、是否存在企业不能接受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纳税风险、哪些涉税风险会改变企业的生产经营。要确定风险管理主体,即由谁承担涉税风险的识别、评估、应对等业务工作。企业法人主体是纳税人,也是涉税风险的法律责任主体;承担纳税风险管理的业务主体,应为法人授权实施纳税业务确认、税款核算、税务信息申报、税额缴纳的相关部门及人员,为企业设立的税务管理机构、财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为了促进企业涉税风险管理,严格控制纳税风险损失,特别是对企业重大项目投资和长远发展规划的涉税业务分析和风险研判,需要聘请具有税务风险实战经验的专家或者专业机构,作为连接企业和税务征管机构的纽带,协助部门共同开展涉税风险识别工作。
(二)分析涉税风险
在识别企业涉税风险后,应进一步分析纳税风险根本原因,为度量、控制和监控涉税风险提供基础,涉税风险控制人员需要分析风险原因和出现形式,对关键涉税风险的驱动因素分析,能提高分析过程效率。常见的涉税风险因素有:
1.企业纳税人员导致的风险。主要分析某涉税风险的相关责任人是否明确,是否因为责任人主观疏忽或者业务水平产生涉税风险。
2.运用优惠政策导致的风险。分析企业运用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否得当,企业是否符合该税收优惠规定的条件,该税收优惠政策是否已取消等。
3.相关交易方导致的风险。分析交易方的纳税主体资格、纳税信用、财务状况及交易方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相关交易方是否给企业带来纳税风险等。
4.税收政策改变导致的风险。分析国家和地方税收政策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内容、变化幅度和变化频率对企业的影响,是否会由于变化给企业带来涉税风险。
三、企业涉税风险的评估及防控策略
(一)涉税风险评估
涉税风险的评估,要对识别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合会计核算水平、政策驾驭能力、国家税收环境等内外部因素,逐一对各纳税环节的涉税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风险值和风险度,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积极做出控制策略反应。例如增值税风险,日常缴税环节的纳税申报缴纳风险应当列为容易避免的轻度风险。销项税开票和销项税记账规范性容易被税务稽查,可以列为中度风险。而企业所得税的收入、成本、费用、损失和税前扣除的相关因素,是所得税稽查的重点,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正确性应该列为重度风险,要尽力避免在中度和重度风险中出现稽查问题
(二)风险防控策略
涉税风险的防控应当充分与企业内部控制文化结合,对税务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系统性培训,注重继续教育,增强专业知识和更新能力,丰富税务人员经济、税法等方面储备,提升税务管理岗位整体素质,提升风险防控环境。同时,企业应当采取积极控制措施,努力消除产生涉税风险的各种因素,降低风险损失发生的概率,例如:提高涉税风险识别和度量的科学性,为预防涉税风险损失的发生提供可靠的基础;科学分析涉税风险因素,防止涉税事故的发生;隔离和减少已存在的涉税风险因素。
参考文献:
[1]詹棉生.供电企业税收筹划与涉税风险应对措施[J]. 纳税.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