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28日,赛门铁克公司发布了最新版的诺顿全球网络家庭防护报告,该报告从全新的角度解读了数字时代日益严峻的现实和与日俱增的风险。除了关注孩子的网络体验之外,今年的报告明确提出了儿童对教师设置的“网络陷阱”这一新问题。针对教师的“网络陷阱”是指儿童奚落作弄老师,然后用手机将老师的沮丧反应拍下,发布到网络上。这种现象如今正日趋严重。此外,该报告还披露,很多儿童擅自使用父母的信用卡进行网上购物,而且数量可谓惊人。然而,也不全是坏消息,报告显示遵守明确规定的网络家规可以降低孩子的不良网络体验。
家规降低孩子不良上网体验
在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孩子表示,曾经历过不良的网络体验,并且有五分之三(62%)的孩子表示遭遇过相当严重的不良上网体验。最普遍的不良经历包括在线浏览非常暴力的图像,在自己的电脑上下载了病毒等。该报告还显示,活跃在社交网络上的儿童更容易接触到难以应对或处理的情况:在全球,使用社交网络的儿童中,有百分之七十四的发现自己在网上身处窘境,而远离社交网络的儿童只有百分之三十八有过类似体验,两者差距颇大。
庆幸的是,根据诺顿网络家庭防护报告显示,为帮助孩子获得积极的体验,全球有百分之七十七父母就孩子如何使用互联网制定了明确的规则。对那些已制定规则的家庭而言,严守家规的“好孩子”相对比较安全:百分之六十九严守家规的中国孩子在网上有过不愉快体验,但不守家规的中国孩子中,该比例却上升到了百分之九十六。
Radical Parenting的作者青少年专家 Vanessa Van Petten 说道,“现在的儿童在网上建立身份比以往要早。因此,他们需要父母、老师和其他榜样的帮助,以便了解可以访问哪些网站,什么才是适当的网上言行,最重要的是不应当做哪些事。从受到威胁到被骗钱财,乃至向陌生人泄露个人信息,不良上网体验也可能会在现实生活中产生负面影响。”
教师面临“网络陷阱”
目前,从全球范围上来看利用社交网络实施不当行为的例子令人震惊,而教师面临的“网络陷阱”便是其中之一。这是指学生刺激教师或对教师“下套” 直至教师困惑进而歇斯底里或崩溃,学生就等着教师崩溃并在手机上录制该事件以便事后可以将这些内容在网上发布,导致教师或学校进一步蒙羞或卷入更多麻烦。据报告显示,全球五分之一的老师亲身经历过这类儿童对教师设置的“网络陷阱”或是认识有过这种经历的其他老师。
也许正是因为“网络陷阱”,在中国,有百分之十五的老师认为,在社交网络上与学生交友会面临风险。尽管如此,仍有百分之六十七的老师与学生“交友”。但是,从全球数据上看,只有百分之五十一老师表示,学校针对老师与学生如何通过社交媒体相互交流制定了行为规范。在中国,有百分之九十二的老师呼吁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这一立场得到了百分之八十八的父母的一致支持。
擅用妈妈的电子钱包网购
在全球范围内,允许孩子使用借记卡或信用卡网上购物的父母中,有百分之二十三表示孩子会超支消费。百分之三十的父母表示,在未经他们同意的情况下,他们的孩子曾使用他们的借记卡或信用卡网上购物。允许孩子用自己的网上商城账户网购的父母中,超过半数(百分之五十三)声称他们的孩子未经许可就擅自使用了他们的网购账户。
不过,避免经济损失并非设定安全互联网行为规则的唯一理由。从全球数据上看,在孩子遭受过网络攻击的父母中,有百分之八十七的父母自己也曾是受害者,相比全球在线成人中遭受过网络攻击的全球平均值 百分之六十九有显著增加。
诺顿互联网安全顾问 Marian Merritt 说道,“在确保孩子及自身上网安全方面,父母和老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的诺顿网络家庭防护报告表明,加强教育势在必行。在全球,虽然有百分之六十三的父母称他们与孩子谈过网络安全话题,但仍有三分之一 (34%) 的父母会秘密查看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而四分之一的父母会在孩子的背后监督他们使用社交网络。与孩子在家里或学校等安全的环境中开诚布公地交流,并为他们提供确保安全所需的工具,可能是更有效的做法。”
家规降低孩子不良上网体验
在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孩子表示,曾经历过不良的网络体验,并且有五分之三(62%)的孩子表示遭遇过相当严重的不良上网体验。最普遍的不良经历包括在线浏览非常暴力的图像,在自己的电脑上下载了病毒等。该报告还显示,活跃在社交网络上的儿童更容易接触到难以应对或处理的情况:在全球,使用社交网络的儿童中,有百分之七十四的发现自己在网上身处窘境,而远离社交网络的儿童只有百分之三十八有过类似体验,两者差距颇大。
庆幸的是,根据诺顿网络家庭防护报告显示,为帮助孩子获得积极的体验,全球有百分之七十七父母就孩子如何使用互联网制定了明确的规则。对那些已制定规则的家庭而言,严守家规的“好孩子”相对比较安全:百分之六十九严守家规的中国孩子在网上有过不愉快体验,但不守家规的中国孩子中,该比例却上升到了百分之九十六。
Radical Parenting的作者青少年专家 Vanessa Van Petten 说道,“现在的儿童在网上建立身份比以往要早。因此,他们需要父母、老师和其他榜样的帮助,以便了解可以访问哪些网站,什么才是适当的网上言行,最重要的是不应当做哪些事。从受到威胁到被骗钱财,乃至向陌生人泄露个人信息,不良上网体验也可能会在现实生活中产生负面影响。”
教师面临“网络陷阱”
目前,从全球范围上来看利用社交网络实施不当行为的例子令人震惊,而教师面临的“网络陷阱”便是其中之一。这是指学生刺激教师或对教师“下套” 直至教师困惑进而歇斯底里或崩溃,学生就等着教师崩溃并在手机上录制该事件以便事后可以将这些内容在网上发布,导致教师或学校进一步蒙羞或卷入更多麻烦。据报告显示,全球五分之一的老师亲身经历过这类儿童对教师设置的“网络陷阱”或是认识有过这种经历的其他老师。
也许正是因为“网络陷阱”,在中国,有百分之十五的老师认为,在社交网络上与学生交友会面临风险。尽管如此,仍有百分之六十七的老师与学生“交友”。但是,从全球数据上看,只有百分之五十一老师表示,学校针对老师与学生如何通过社交媒体相互交流制定了行为规范。在中国,有百分之九十二的老师呼吁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这一立场得到了百分之八十八的父母的一致支持。
擅用妈妈的电子钱包网购
在全球范围内,允许孩子使用借记卡或信用卡网上购物的父母中,有百分之二十三表示孩子会超支消费。百分之三十的父母表示,在未经他们同意的情况下,他们的孩子曾使用他们的借记卡或信用卡网上购物。允许孩子用自己的网上商城账户网购的父母中,超过半数(百分之五十三)声称他们的孩子未经许可就擅自使用了他们的网购账户。
不过,避免经济损失并非设定安全互联网行为规则的唯一理由。从全球数据上看,在孩子遭受过网络攻击的父母中,有百分之八十七的父母自己也曾是受害者,相比全球在线成人中遭受过网络攻击的全球平均值 百分之六十九有显著增加。
诺顿互联网安全顾问 Marian Merritt 说道,“在确保孩子及自身上网安全方面,父母和老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的诺顿网络家庭防护报告表明,加强教育势在必行。在全球,虽然有百分之六十三的父母称他们与孩子谈过网络安全话题,但仍有三分之一 (34%) 的父母会秘密查看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而四分之一的父母会在孩子的背后监督他们使用社交网络。与孩子在家里或学校等安全的环境中开诚布公地交流,并为他们提供确保安全所需的工具,可能是更有效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