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名是人的标志性符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研究价值。它大体上分为乳名和学名两类。就民间而论,一般人都拥有乳名和学名。乳名,也叫小名,是小孩出生后至长大成人之前,家人和亲戚、邻里、友人对其爱称。马来西亚潮籍学者萧遥天先生认为:“人名是人类的意识形态之一。眼前如果有一部完备的中华人名词典,它反映整个中华文化与历史,比什么都更切实具体。”(萧遥天:《中国人名的研究》)与其他地区的居民一样,潮汕人也有各种各样的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乳名习俗。
丰富多彩的潮汕民间乳名习俗
根据中国的民间习俗,乳名的取用主要有三种:一是借用生活中的花鸟虫鱼等动植物名;二是随排行而命名或出于迷信特意取用的;三是吉利喜庆的意愿,表达长辈对晚辈的美好愿望。潮汕人也依据这些基本规则,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乳名习俗。
1.以身体外貌特征命名
身体长得高的叫“两脚规”“竹竿”,身体肥胖的称为“大胖”“胖仔”“猪仔”,身体较瘦的称为“瘦猴”“瘦狗”,身体单薄或女性化严重的男孩子叫“姿娘”。此外,还有“乌弟”“乌妹”“白弟”“白妹”等。
2.以生理特征命名
头部有“大头”“尖头”“圆头”“扁头”等,眼睛有“大目”“小目”“圆目”“乌目”“眯目”等,耳朵有“大耳”“尖耳”等,嘴巴有“裂嘴”“阔嘴”等,鼻子有“尖鼻”“扁鼻”等,脚手有“长腿”“十一手”等,皮肤有“粗皮”“铁佛”“乌卵”“鸟”等。
3.以生产工具命名
“水桶”“草索”“扁担”等。
4.以食具、食物命名
“鼎柳”“肉丸”“菜脯”“蛋糕”“饼干”等。
5.以自然物命名
“石头”“水”“江”“河”“海”“湖”“虼蚤”“水鸡”(青蛙)“钱龙”(壁虎)“赤头”“宣溜”“淡甲”“墨斗”“石榴”“苹果”“成”(榕树)“竹”“竹头”“芋头”“菜头”等。
6.以生肖命名
如“牛”“狗”“猪”“羊”“鸡”“虎”等。
7.以生产与日常生活方式命名
“猪屎”“狗屎”“鼓”“锣”“灯”“书”“钟”“铁锤”“剪刀”“锁头”等。
8.以分娩情况命名
民间忌讳在异地或别人家分娩,一般要在自家分娩。如若在半路或遇到下雨等特殊环境分娩,“路生”“雨生”“河生”等就往往成为孩子的乳名。
潮汕民间乳名习俗的文化审视
1.具有明显的潮汕地方特色
“千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以中原移民为主体的潮汕人在传承中原乳名习俗的同时,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融合,不断创造,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乳名习俗。一方面,充分运用潮汕方言。如前文所举的青蛙称“水鸡”、壁虎称“钱龙”等,都是地地道道的潮汕话。另一方面,与潮汕物产特别是海产息息相关,如“赤头”“宣溜”“淡甲”“墨斗”等。再一方面,与潮汕民间生活习俗相关。“前榕后竹”是潮汕民间家居习惯,因而民间喜欢以“成”“竹”取乳名。
2.反映了潮汕人强烈的生命意识
人的身体是生命的载体和外在表现,人名的起源最初便与生理特征有关。“人的有名,乃在知识渐芽,人我之间的交际渐密,渐从形体、声音的特征加强认识,这种存留在心坎里的无声符号,可说是名的胚胎。后来人事日繁,群居生活日渐发达,觉得以形体声音的特征为某人默记的标准还不够,便需要立一个显明的符号以与某人,因是名便诞生了。”(萧遥天:《中国人名的研究》)由此可见,人的名字的产生最早来自其形体和声音的特征。而民间的乳名至今仍明显地保留着这一特征,如“大头”“圆目”“阔嘴”等。这种名字对老百姓来说没有明显的褒贬色彩,所以,以此为名的人很少认为这是一种侮辱,尤其在孩提时更是习以为常。这种对其生理特征的突出,实质上是对生命自身重视的表现。在老百姓看来,与社会生活中的其他事情相比,生命自身更为重要。
潮地濒临大海,古为南蛮之地,自然环境恶劣。台风、地震、暴雨、干旱以及瘴疠等天灾人祸,时时造成极大破坏。潮汕人是一个移民族群,无论是颠沛流离、披荆斩棘的南下中原移民,还是离乡背井、筚路蓝缕的“过番”潮人,以及“爱拼才会赢”的现代潮汕人,他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同大自然与各种疾病作搏击抗争。潮汕民间男性乳名为“铁佛”“乌卵”(阴囊),女性喜叫“木仔”(番石榴)“石榴”“桃花”,是潮汕人的生殖崇拜,是潮汕人对生命创造的崇尚,是潮汕人对生命本色的张扬,充分反映了潮汕人强烈的生命意识。
3.体现了潮汕明显的宗亲血缘关系
南下的中原移民在潮汕平原聚族而居,形成一个个村落,宗族观念十分强烈,宗亲势力非常明显。潮汕民间乳名习俗也充分体现了明显的宗亲血缘关系。假如一户人家生有几个孩子,若都是男孩,就分别叫“大牛”“二牛”“三牛”“四牛”“小牛”;若老大叫“牛”,老二就叫“鹅”,老三就叫“猪”;或者干脆就根据在同胞或同宗同辈(如堂兄弟)中的排行,取的是不算名字的名字,如“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小五”“尾”;若同是女孩,就分别叫做“大妹”“二妹”“三妹”“细妹”“细”。
4.反映了潮汕人传统传宗接代的社会心理
在中国传统社会,乳名习俗与人们传宗接代的心理相通:一个人的生命力旺盛,那他就必然会有强大的生殖能力,否则就意味着其生命力的萎缩,后者通常是许多人最为自卑之处。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宗法社会,以生育男孩为特征的传宗接代是封建伦理道德的一个最重要标准,是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潮汕人的乳名表现了这样的心理。如有的人生了女孩,便名之曰“来弟”,意为希望下一个是男孩;生了男孩,便取名“卵”“佛”,意为他是最强壮的男孩。这种现象反映了传统社会重男轻女的特征。
5.体现了潮汕人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深情寄望
乳名的贱化是一种普遍的民俗事象。乳名的鄙俗粗野是因为父母“大体都出于怜爱太甚,故示卑贱,希望容易养大成人”(萧遥天:《中国人名的研究》)。越是高贵的生命越娇嫩,越是卑贱的生命力越强,所以,给后代起贱名是希望经得起生活磨难,是为了美好的未来。可见,贱名在他人的心目中并不卑贱,它与高贵的名字是完全平等的,寄予了对孩子平安成长的深情厚望。
潮汕地区自古以来人多地少,生产生活条件相当恶劣,不少家庭的孩子易夭折,养不活。因此,不少潮汕家庭给孩子取贱名,如“大傻”“白仁”“瘦狗”“刺流”等,既出于怜爱,又有卑贱易养活的意思。这当中寄托着长辈希望孩童健康快乐成长的最简单愿望,浸透着浓郁的亲情。
6.反映了潮汕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平等的追求
“在原始社会,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方式是狩猎,人们的衣食都取决于生存于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因此,当时人们都十分崇拜一些与其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生物。根据人们的这一习性,当时社会上形成了用某些动物的名称给自己的子女命名的习惯。”(穆台力甫·司地克:《维吾尔族人名和姓氏初探》)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动物不但不比人类低下,反而成了人类的主宰。另外,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相信万物有灵,而且生死轮回:人死后可以变为动植物,而动植物死后也可以再变成人。在人与动植物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根本上说,二者是完全协调平等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观。潮汕民间乳名习俗也充分运用这一文化规则,“水鸡”“钱龙”“鹅”“鸭”“宣溜”“莲”“兰花”“石榴”等动植物便成为潮汕人的乳名。
7.充满了浓郁的潮汕农业生产气息
在农业社会,谁占有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越多,谁就越能得到人们的尊重。以这些东西作为乳名,说明了农民终生和它们不可分离,其命运与此息息相关。就潮汕民间乳名习俗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⑴生产资料类。几乎各种可以充当劳动工具的家畜名字都可以用作乳名,如“大牛”“水牛”等;属于劳动工具的还有无生命之物,如有些人的乳名为“扁担”“马索”等;还有农作物之类的乳名,如“白菜”;以“猪屎”“狗屎”“鸡屎”等为乳名的,则反映了潮汕农民十分重视种田用的肥料,因为旧时没有“尿素”之类的化学肥料。上述这些,反映了人们希望有牲畜使用、有土地耕种的田园之乐。⑵属于衣食住行之类的生活资料类。如:“斗笠”“草帽”“扁担”等作为乳名,反映了旧时潮汕农民朴素、节俭的生活态度和劳动致富、丰衣足食的人生愿望。
8.反映了潮汕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道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民间百姓对美的追求较侧重自然美。作为乳名,其表现对象主要就是自然界尤其是农村常见的能够给人在视听方面产生美感之物,即鸟兽虫鱼和花草树木类,特别是女人喜欢以各种花草水果等植物为名,如“兰”“杏”“红花”“石榴”等。这些鸟兽虫鱼或花草树木,具有美丽的声音、色泽、线条、外形,是“罕见”和“美丽”的意思。潮汕民间丰富的乳名系列,尤其是女性植物类乳名,体现的是以农业社会为特征的美丽的大自然具有明显的感性美,反映了潮汕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潮汕民间乳名习俗不可避免地发生流变
“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刘勰:《文心雕龙·时序》)随着社会变迁,受现代文明的冲击,潮汕民间乳名习俗发生了很大的流变。“浪佛”“牛屎”“狗屎”“鸡屎”等欠文雅的乳名逐渐消失,代之以“冬冬”“南南”“莹莹”“华仔”“贝贝”等文雅的乳名,以及安娜、丽莎、丽丽、玛丽、贝克、彼得等洋气十足的乳名。
作者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丰富多彩的潮汕民间乳名习俗
根据中国的民间习俗,乳名的取用主要有三种:一是借用生活中的花鸟虫鱼等动植物名;二是随排行而命名或出于迷信特意取用的;三是吉利喜庆的意愿,表达长辈对晚辈的美好愿望。潮汕人也依据这些基本规则,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乳名习俗。
1.以身体外貌特征命名
身体长得高的叫“两脚规”“竹竿”,身体肥胖的称为“大胖”“胖仔”“猪仔”,身体较瘦的称为“瘦猴”“瘦狗”,身体单薄或女性化严重的男孩子叫“姿娘”。此外,还有“乌弟”“乌妹”“白弟”“白妹”等。
2.以生理特征命名
头部有“大头”“尖头”“圆头”“扁头”等,眼睛有“大目”“小目”“圆目”“乌目”“眯目”等,耳朵有“大耳”“尖耳”等,嘴巴有“裂嘴”“阔嘴”等,鼻子有“尖鼻”“扁鼻”等,脚手有“长腿”“十一手”等,皮肤有“粗皮”“铁佛”“乌卵”“鸟”等。
3.以生产工具命名
“水桶”“草索”“扁担”等。
4.以食具、食物命名
“鼎柳”“肉丸”“菜脯”“蛋糕”“饼干”等。
5.以自然物命名
“石头”“水”“江”“河”“海”“湖”“虼蚤”“水鸡”(青蛙)“钱龙”(壁虎)“赤头”“宣溜”“淡甲”“墨斗”“石榴”“苹果”“成”(榕树)“竹”“竹头”“芋头”“菜头”等。
6.以生肖命名
如“牛”“狗”“猪”“羊”“鸡”“虎”等。
7.以生产与日常生活方式命名
“猪屎”“狗屎”“鼓”“锣”“灯”“书”“钟”“铁锤”“剪刀”“锁头”等。
8.以分娩情况命名
民间忌讳在异地或别人家分娩,一般要在自家分娩。如若在半路或遇到下雨等特殊环境分娩,“路生”“雨生”“河生”等就往往成为孩子的乳名。
潮汕民间乳名习俗的文化审视
1.具有明显的潮汕地方特色
“千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以中原移民为主体的潮汕人在传承中原乳名习俗的同时,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融合,不断创造,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乳名习俗。一方面,充分运用潮汕方言。如前文所举的青蛙称“水鸡”、壁虎称“钱龙”等,都是地地道道的潮汕话。另一方面,与潮汕物产特别是海产息息相关,如“赤头”“宣溜”“淡甲”“墨斗”等。再一方面,与潮汕民间生活习俗相关。“前榕后竹”是潮汕民间家居习惯,因而民间喜欢以“成”“竹”取乳名。
2.反映了潮汕人强烈的生命意识
人的身体是生命的载体和外在表现,人名的起源最初便与生理特征有关。“人的有名,乃在知识渐芽,人我之间的交际渐密,渐从形体、声音的特征加强认识,这种存留在心坎里的无声符号,可说是名的胚胎。后来人事日繁,群居生活日渐发达,觉得以形体声音的特征为某人默记的标准还不够,便需要立一个显明的符号以与某人,因是名便诞生了。”(萧遥天:《中国人名的研究》)由此可见,人的名字的产生最早来自其形体和声音的特征。而民间的乳名至今仍明显地保留着这一特征,如“大头”“圆目”“阔嘴”等。这种名字对老百姓来说没有明显的褒贬色彩,所以,以此为名的人很少认为这是一种侮辱,尤其在孩提时更是习以为常。这种对其生理特征的突出,实质上是对生命自身重视的表现。在老百姓看来,与社会生活中的其他事情相比,生命自身更为重要。
潮地濒临大海,古为南蛮之地,自然环境恶劣。台风、地震、暴雨、干旱以及瘴疠等天灾人祸,时时造成极大破坏。潮汕人是一个移民族群,无论是颠沛流离、披荆斩棘的南下中原移民,还是离乡背井、筚路蓝缕的“过番”潮人,以及“爱拼才会赢”的现代潮汕人,他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同大自然与各种疾病作搏击抗争。潮汕民间男性乳名为“铁佛”“乌卵”(阴囊),女性喜叫“木仔”(番石榴)“石榴”“桃花”,是潮汕人的生殖崇拜,是潮汕人对生命创造的崇尚,是潮汕人对生命本色的张扬,充分反映了潮汕人强烈的生命意识。
3.体现了潮汕明显的宗亲血缘关系
南下的中原移民在潮汕平原聚族而居,形成一个个村落,宗族观念十分强烈,宗亲势力非常明显。潮汕民间乳名习俗也充分体现了明显的宗亲血缘关系。假如一户人家生有几个孩子,若都是男孩,就分别叫“大牛”“二牛”“三牛”“四牛”“小牛”;若老大叫“牛”,老二就叫“鹅”,老三就叫“猪”;或者干脆就根据在同胞或同宗同辈(如堂兄弟)中的排行,取的是不算名字的名字,如“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小五”“尾”;若同是女孩,就分别叫做“大妹”“二妹”“三妹”“细妹”“细”。
4.反映了潮汕人传统传宗接代的社会心理
在中国传统社会,乳名习俗与人们传宗接代的心理相通:一个人的生命力旺盛,那他就必然会有强大的生殖能力,否则就意味着其生命力的萎缩,后者通常是许多人最为自卑之处。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宗法社会,以生育男孩为特征的传宗接代是封建伦理道德的一个最重要标准,是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潮汕人的乳名表现了这样的心理。如有的人生了女孩,便名之曰“来弟”,意为希望下一个是男孩;生了男孩,便取名“卵”“佛”,意为他是最强壮的男孩。这种现象反映了传统社会重男轻女的特征。
5.体现了潮汕人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深情寄望
乳名的贱化是一种普遍的民俗事象。乳名的鄙俗粗野是因为父母“大体都出于怜爱太甚,故示卑贱,希望容易养大成人”(萧遥天:《中国人名的研究》)。越是高贵的生命越娇嫩,越是卑贱的生命力越强,所以,给后代起贱名是希望经得起生活磨难,是为了美好的未来。可见,贱名在他人的心目中并不卑贱,它与高贵的名字是完全平等的,寄予了对孩子平安成长的深情厚望。
潮汕地区自古以来人多地少,生产生活条件相当恶劣,不少家庭的孩子易夭折,养不活。因此,不少潮汕家庭给孩子取贱名,如“大傻”“白仁”“瘦狗”“刺流”等,既出于怜爱,又有卑贱易养活的意思。这当中寄托着长辈希望孩童健康快乐成长的最简单愿望,浸透着浓郁的亲情。
6.反映了潮汕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平等的追求
“在原始社会,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方式是狩猎,人们的衣食都取决于生存于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因此,当时人们都十分崇拜一些与其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生物。根据人们的这一习性,当时社会上形成了用某些动物的名称给自己的子女命名的习惯。”(穆台力甫·司地克:《维吾尔族人名和姓氏初探》)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动物不但不比人类低下,反而成了人类的主宰。另外,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相信万物有灵,而且生死轮回:人死后可以变为动植物,而动植物死后也可以再变成人。在人与动植物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根本上说,二者是完全协调平等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观。潮汕民间乳名习俗也充分运用这一文化规则,“水鸡”“钱龙”“鹅”“鸭”“宣溜”“莲”“兰花”“石榴”等动植物便成为潮汕人的乳名。
7.充满了浓郁的潮汕农业生产气息
在农业社会,谁占有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越多,谁就越能得到人们的尊重。以这些东西作为乳名,说明了农民终生和它们不可分离,其命运与此息息相关。就潮汕民间乳名习俗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⑴生产资料类。几乎各种可以充当劳动工具的家畜名字都可以用作乳名,如“大牛”“水牛”等;属于劳动工具的还有无生命之物,如有些人的乳名为“扁担”“马索”等;还有农作物之类的乳名,如“白菜”;以“猪屎”“狗屎”“鸡屎”等为乳名的,则反映了潮汕农民十分重视种田用的肥料,因为旧时没有“尿素”之类的化学肥料。上述这些,反映了人们希望有牲畜使用、有土地耕种的田园之乐。⑵属于衣食住行之类的生活资料类。如:“斗笠”“草帽”“扁担”等作为乳名,反映了旧时潮汕农民朴素、节俭的生活态度和劳动致富、丰衣足食的人生愿望。
8.反映了潮汕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道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民间百姓对美的追求较侧重自然美。作为乳名,其表现对象主要就是自然界尤其是农村常见的能够给人在视听方面产生美感之物,即鸟兽虫鱼和花草树木类,特别是女人喜欢以各种花草水果等植物为名,如“兰”“杏”“红花”“石榴”等。这些鸟兽虫鱼或花草树木,具有美丽的声音、色泽、线条、外形,是“罕见”和“美丽”的意思。潮汕民间丰富的乳名系列,尤其是女性植物类乳名,体现的是以农业社会为特征的美丽的大自然具有明显的感性美,反映了潮汕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潮汕民间乳名习俗不可避免地发生流变
“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刘勰:《文心雕龙·时序》)随着社会变迁,受现代文明的冲击,潮汕民间乳名习俗发生了很大的流变。“浪佛”“牛屎”“狗屎”“鸡屎”等欠文雅的乳名逐渐消失,代之以“冬冬”“南南”“莹莹”“华仔”“贝贝”等文雅的乳名,以及安娜、丽莎、丽丽、玛丽、贝克、彼得等洋气十足的乳名。
作者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