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妈妈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8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芳这会儿坐在广场边的一个石墩子上。再过一个月,她就要生了,现在的肚子又圆又大,走一会儿就得停下来休息一下。广场离家很近,很多认识的人都在广场上转悠,王芳笑着和他们打招呼。这一刻的王芳其实不愿意多说话,她也一直不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她刚打完一个电话,是打给在东莞打工的妈妈的。她想了很久,才打了这个电话,打完她就后悔了,这是她几乎能预料的结果,可惜已经打出去了。
  电话里,王芳很客气地给妈妈说自己还有一个月就要生了。她妈在那头沉默了几秒钟,然后轻轻说了声“哦”,轻得像鱼吐出来的泡泡,然后就沉入了深不可测的海底。王芳说你忙吗?她妈说就那样,上班下班,忙也不忙。她妈说完这句话,王芳就不知道说什么了。她在想,要不要就这样挂了电话,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妈妈难道不知道她要说什么吗?即使不知道她要说什么,难道自己的女儿要生产了,做妈妈的依然会无动于衷吗?可惜,隔着电话,她看不清妈妈的表情,也无法猜得妈妈的心思。她几乎就要挂掉电话了,可嘴巴里却说:你不过来吗?说出这句话,她就后悔了,仿佛不是她说的,而是另一个人替她说的,可这不也是她心里一直想问的吗?接下来又是一阵短暂的沉默,这大概十秒钟的时间有些让王芳承受不住。她有些脸红,仿佛被陌生人看到了自己竭力隐藏的不堪,慌乱而又不知所措。然后,她听见电话那头说,那我就过去吧,我收拾一下过些天就过去。
  挂了电话,王芳似乎仍能清晰地感受到妈妈话语里的无奈和叹息,那些无奈和叹息在她的脑海里荡漾着,海水一样拍打着她,裹挟得她说不出话来。
  妈妈要过来了,这应该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也是王芳一直期待的事。可尽管她想要妈妈过来,却不想要一个不愿意过来的妈妈过来。想到这儿,王方觉得刚才的电话更像一种逼迫,强行要来一个彼此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即使妈妈不过来,她还可以让婆婆过来照应,完全应付得来。那么她为什么还要打这个电话呢?她只是想试探一下,试探一下一个妈妈对于女儿——怀孕的女儿的心情。她想从妈妈那里得到的是兴奋、急切、喜悦、祝福……像许多妈妈对女儿一样。她期待过,并在心里演绎了无数遍这样的对话和场景,那种母女之间该有的亲密和温暖。但是,她知道,这只是期待。她期待得那么深,只是因为从未拥有过而已。就像这一次,她知道不该打这个电话的,在心里期待一下就好。结果和她想的一样,迎接她的从来都是无奈和叹息,夹杂在可以预料的陌生中,让彼此都进退两难。
  其实,在大概五个月前,王芳就给妈妈打过电话的。那时她的肚子还没有显出来,接送琪琪、上班做饭干什么都不受影响。知道自己怀孕后,她就想着要告诉妈妈,让她过来照顾自己。琪琪从出生到现在基本都是婆婆在照顾,这次怀了老二,婆婆也早早給她表了态,她只要招呼一声,婆婆随时就可以过来。可王芳想着婆婆已经照顾了老大,老二理应让妈妈来照顾,起码照顾到一岁,会走路了再说。她把这个意思给婆婆说了,婆婆自然说好好好。
  那次,王芳也是在广场的石墩子上给妈妈打的电话。她带着憧憬和喜悦,毫不犹豫地拨通了妈妈的电话。那次她完全没有想那么多。她只是想着,不论如何,妈妈得过来。电话一接通,她就兴奋地告诉妈妈自己怀孕了,然后又笑着叽里咕噜地说了好多话,让妈妈在她生产前一个月过来。如果她反应大不方便的话,妈妈就得提早过来。她好像从来没对妈妈一口气说过那么多话,以前和妈妈说话,每次似乎都不会超过十句,而且都是客客气气的,完全不像母女之间的对话。那一次,她觉得不一样了,她像一个女儿一样对妈妈发出可爱的命令,甚至有些撒娇的成分在里面。妈妈的语气似乎也是温热的,毫不迟疑地答应了她的要求,就像那是她的责任,她一直等待着这幸福的召唤,她怎么能不满心欢喜地接受!这也是王芳一直所想的妈妈。妈妈不都是应该为女儿义无反顾吗?所有的妈妈不都是应该这样吗?
  挂了电话,王芳依然兴奋着,一心想着妈妈要过来照顾她了,像个得到了礼物的孩子。她把这个消息几乎告诉她认识的每一个人,想让每一个人分享她内心的喜悦。有时是别人问起说,这次是谁来照顾你啊?她就欢喜地说,我妈妈来照顾我,过几个月就来了。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她主动说起的。一个孕妇和别人聊天,难免说到肚子里的孩子,进而说到生产时的种种准备,必然要说到伺候月子的事情。这时,她就会充满底气地给人家说,这次我妈妈过来,老大她就没过来照顾,这次老二她非来不可。说完这句话,她就不由自主地笑了,大家跟着她一起笑了起来。“妈妈要来了!”,这似乎是她从小到大一直念叨的一句话,只不过好些年过去了,这句话像崖畔的回声一样,越来越远,也越来越弱,几近虚无,也不愿提起。内心里的期盼,从最高处一直往下滑落,到了最后,期盼似乎还有一些残留,更多的却是羞耻。
  现在,王芳可以肯定了。她内心里还是有期盼的,这种期盼似乎并没有她想象的那样微弱到了可有可无的程度。它一直被她强行幽闭在内心深处,不让它走到太阳底下来生根发芽。她好不容易把它幽闭起来的,为此,她不知耗费了多少时间与精力。倘若让它一不小心见了光发了芽,再失去控制在她体内疯长成一棵大树,直至占领她的整个身体,那个时候,她不是又成了从前那个绝望而又孤独的小女孩了吗?谁会又一次解救她于漫无边际的绝望与孤独之中呢?给妈妈的电话似乎就是这样一束可怕的幽光,也是一次可怕的失控。在那一刻,她好像被什么东西蛊惑了,成了遥远的回忆里期待妈妈归来的小女孩,终于不管不顾地把心底攒了很久的话对妈妈说出来了。这是多少来年,她第一次像个女儿一样对妈妈说话,这是一种惊喜而又慌乱的感觉,或许还夹杂着一些害怕。电话挂了后,王芳从那种激动中平复了下来,感到不可思议。她刚才干了什么?怎么会用那种语气和妈妈说话?那是她吗?是曾经的她还是现在的她?是少年的她还是已经成了妈妈的她?而哪个又是真正的她呢?想到这些,她就有点头痛,这是她无法想清楚的问题。
  后来,王芳就在惶恐忐忑中等待妈妈的电话,等到离生产快一个多月了,她的肚子越来越大,做什么都越来越不方便了,妈妈的电话还没有打过来,她不知道妈妈到底是过来还是不过来。其实,从上次给妈妈打电话后,她就希望妈妈很快打电话过来,像以前很多次一样毫不犹豫地告诉她,厂子里太忙了,老板不给假,实在没办法。以前很多次,妈妈就是那样答复她的。她的期盼就在这样的答复里一次次地萎缩下去。隔着电话,妈妈一次比一次说得客气,她触摸不到妈妈的表情。她似乎能听到电话那头工厂的嘈杂,机器的鸣响就是一种催促,混合着复杂的表情和气味,妈妈就这样被裹挟其中,拖拽着,不得脱身。她只好轻轻地说一句“哦”,说得越来越小心翼翼。最后,她干脆不问妈妈回来的问题了,在简短的对话里,她们像个久未谋面的朋友一样,说几句不咸不淡的话,就没有别的了。可这次,妈妈迟迟没有打电话过来,她也不好打过去。打过去她说什么呢?说你不要过来了吗?还是问你什么时候过来?似乎都不合适,都让人不知所措。或许妈妈还没有准备好呢。她也没准备好呢,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准备好。在她的生活里,妈妈一直是等待和期盼中的妈妈,而不是生活中的妈妈。她无法想象和妈妈一起生活的样子。她还是希望妈妈尽快来电话,告诉她老板不给假。那样她们都释然了,都无所期待了,日子也就如常如往了,她就可以打电话让婆婆过来了。这样挺好。这样最好!   可王芳实在等不及了,她需要人照顾,婆婆那边还等着她的话呢。她就硬着头皮又拨通了妈妈的电话,电话还没接通,她就能听到自己扑通扑通的心跳,像是在敲一扇让人不安的门。她在妈妈的话语里又一次感觉到了为难,可能是因为工作,也可能是因为生活,她不知道。这么些年,她对妈妈的一切知之甚少。她和妈妈的一切基本都是靠电话维系的。在每年寥寥可数的对话里,她们彼此问好,问工作生活身体。多数时候,都是妈妈在问她,她告诉妈妈答案,答案里每次都是风调雨顺。她问妈妈的不多,她只知道妈妈一直在工厂里干活。在那种生产小家电的工厂里,妈妈是流水线上的一个螺丝,微不足道却又缺一不可,每天坐在那里不停地完成属于自己的工序。她在电视里看到过那种场景,只是她不能想象妈妈坐在那里是什么样子。至于妈妈的生活,她几乎一无所知,她也不想知道。许多年前,当王芳还在上初二的时候,舅舅曾告诉过她,妈妈在那边又找了个男的,好像是个贵州人,两个人好像还生了个女儿。她就知道这些,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刚听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她难过了好几天,觉得妈妈好像被别人抢走了,她怎么都拽不住。她原本抓着妈妈身上的唯一一根线,就那样断掉了。她的力气太小了,只能摔倒在地上大声哭喊,最后连哭声都被空气吃掉了。时间久了,她又觉得没什么了,觉得那不是发生在妈妈身上的事情,一定是搞错了,是别人的生活,别人的妈妈。何况那些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这么多年过去了,妈妈的生活现在是什么样子,这在她的想象之外。
  妈妈最后给她说自己过来一个月,她已经请好假了,预产期前一个礼拜就过来了。王芳起初有点埋怨妈妈,现在不了。她不想让妈妈为难,觉得自己不该打这个电话。妈妈可能真得抽不开身,或者妈妈觉得她有婆婆照顾。总之,妈妈肯定有她的难处,是别人无法理解、也是她不愿意告诉别人的。即使她作为女儿,也是无法分担的。她现在长大了,知道女人在生活面前常常身不由己,妈妈想必也是,这是女人的命。
  王芳想,妈妈过来就过来吧,现在也不用纠结了,过来再说吧。这些天,小区里的邻居们看着她腆着大肚子出门,一个个都会问她,你妈还没过来?看这肚子都大成这样了,得有人照顾才行。每次她都说,快了快了,过几天就过来了。人们也不追根刨底,她自己也不多说什么。她不知道邻居们背后会怎么说她。她生老大的时候,妈妈没有出现过。现在快生老二了,妈妈依然迟迟没有出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一个什么样的家庭?邻居们肯定觉得匪夷所思,这些议论都是难免的。何况这次,她给许多人说过妈妈会来的。如果不来,邻居们又会怎么说呢?她们可能从来没听說过,女儿生孩子,自己亲妈自始至终都没过来看一眼的。可对于王芳来说,这就是她的生活,她早都习惯了这些,也有些理解了。毕竟每个人的生活真相,只有每个人自己知道,别人看到的只是遥远的表象而已。如果妈妈真的不过来,她的尴尬肯定还是会有的,别人看她的眼神里肯定会更复杂一些。现在好了,妈妈要过来了,别的不说,起码这些尴尬没有了,也可以消除邻居们以往的一些猜疑,给别人证明她的生活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凌乱不堪。
  王芳很奇怪没有一个人问关于她爸爸的事情,没有人问她你的爸爸是做什么的、怎么没见来看过你,如此之类的问题。事实上,她从未对这里的任何一个人说起过爸爸的事情,她的世界里是没有这两个字的,她已经把这两个字埋葬掉很多年了。有时候,她怕别人问起。关于爸爸,她该怎么对别人说起呢?她没法给别人说清楚,只好绝口不提。别人似乎也就留意到了她的话语界限,和她一起默契地越过了关于爸爸的一切。有时候,她又希望别人直截了当地问她关于爸爸的事情,把“爸爸”这个词毫无防备地扔在她面前,让她无处可躲。那样的话,她就不能不把关于爸爸的一切和盘托出,也和心里郁积的一切来个了结。可惜一直没有那样的机会。
  王芳想着还是要让婆婆早点过来,妈妈说了过些天才能来,且只能来一个月,还是得指望婆婆。王芳有点不好意思给婆婆打电话,她早早就给婆婆肯定地说了妈妈过来照顾自己的,现在又打电话让她过来,算怎么回事?婆婆肯定会不高兴,觉得被她这个儿媳妇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有些没面子。不过婆婆不高兴归不高兴,只要她开口,婆婆肯定还是会立马过来的。婆婆嘴皮子有时不饶人,性子也急,但对她这个儿媳妇却是没得说。在家里,处处收拾得妥妥帖帖,不让她插手。她干得多了,还生气,说上了一天班干什么活,她在家闲着干活就当是锻炼身体。有时王芳和李军吵嘴,婆婆也是向着她的,是那种真正的向着她疼她。婆婆知道她儿子脾气差,易怒,也知道王芳脾气好,处处让着别人。吵架这事,在婆婆看来,肯定是自己的儿子没事找事。每次他们吵架,婆婆不管三七二十一,都会劈头盖脸把李军骂一顿。李军要是顶嘴,她甚至会找个棍子狠打几下。在外人跟前,婆婆也是从来都说王芳的好。她一遍一遍地告诉别人,王芳如何如何脾气好,有些时候简直好得有些过分。对李军太忍让了,把他惯得得寸进尺。对琪琪也太温柔了,要啥给啥,从来没大声讲过话,琪琪要天上的星星,她都会找个梯子爬上去摘给她,你真是对她没办法。婆婆自然是在夸她,也是有意给别人夸赞自家媳妇的好。她是真的希望王芳能厉害一点,在李军和琪琪面前不要一味退让。可能在婆婆看来,女人太过忍让,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未必是件好事。
  王芳进婆婆家门已经十七年了。她是高二那年住进婆婆家的。那年她十七岁,和李军已经谈了一年多的恋爱。李军那会长得高大帅气,不苟言笑,看上去有些冷酷。她那会长得一般,穿得一般,不是怎么爱说话,学习中等偏上,属于容易被人忽略的角色。也不知道李军怎么就开始追她了,她完全没有想到有人会追她,还是李军这样帅气冷酷的男生。她原来只是一心想着读书考大学,逃离让她压抑的处境和生活,根本没有心思和精力考虑别的事情。李军突如其来的追求把她吓坏了,她不知道怎么办,她对恋爱这回事压根没有概念,也没有人可以给她出主意。刚开始,她处处躲着李军,上学放学都提心吊胆的,课间休息也待在教室里不出去。可李军像个幽灵一样缠着她,怎么都甩不掉。每次她以为都把李军甩掉了,可他偏又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吓得她不知所措,也无路可逃。他们俩就那样一前一后地走着,李军不怎么说话,他也不是一个会说话的人,和王芳有点像。这样几乎沉默地走着,让人难免觉得尴尬。王芳很难受,尤其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不时撇过来的目光。王芳想着,你追着我不放,现在又一句话不说,算是怎么回事啊?为了缓解这种难受和尴尬,王芳开始没话找话,和李军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了起来。时间久了,王芳也不躲了,他们也似乎习惯了两个人一起走路,习惯了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话。别人以为他们已经在恋爱了,他们俩都懒得否认。王芳不知道这算不算谈恋爱。一男一女整天一起走着说着,不是谈恋爱又是什么呢?后来,她觉得这就是恋爱了,李军就是他的男朋友了。李军某一天拉她的手,甚至突然抱她亲她的时候,她虽然慌乱忐忑,也觉得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是她已经在隐隐期待的事情。   那时王芳住校,每周回舅舅家拿点干粮咸菜,还有少许的生活费。每次看见她回来,妗子的脸色就会变得很难看,舅舅也会因此沉默寡言。她觉得对不起舅舅,她知道舅舅为难。她是个敏感的人,怎么能看不出舅舅的为难呢!可她没办法,她不知道除了舅舅家,自己还能去哪儿。她做梦都想着有个自己的家可以回,可她没有。原先姥姥活着的时候,她对回舅舅家还有一丝期待,因为那里有些许温暖等着她。现在姥姥没了,舅舅家迅速变得坚硬起来,时刻都让她坐立不安。
  王芳是九岁那年来的姥姥家。那年爸爸妈妈离了婚,妈妈去了东莞打工,把她和弟弟放在了姥姥家。婚是她劝了妈妈好久才离的,她不愿意看着妈妈被爸爸打死,也不愿意自己和弟弟有个那样残忍无情的爸爸。爸爸当过兵,退伍回来当农民,看什么都不顺眼。结了婚,妈妈头一胎生了她,爸爸嫌没带把儿,对她和妈妈的厌恶就开始了。第二胎,妈妈又生了个女儿,爸爸就开始打她和妈妈了,那个妹妹最后送给了别人家。第三胎,如爸爸所愿,妈妈终于生下了弟弟。可爸爸对她们的厌恶和暴力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变本加厉了。爸爸一次次用当兵时练下的拳脚来对付无辜的她们,把她们打得死去活来,包括弟弟。有一次,弟弟三岁时吧,只是哭闹了一下,爸爸一生气,直接一脚把弟弟踢飞了。弟弟撞在树上掉下来,昏死过去,吓得妈妈赶紧抱起往医院跑,爸爸在后面仍然破口大骂,骂她们怎么都不死。
  王芳长到了九岁,看着爸爸酒喝得越来越多,打她们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妈妈,简直成了他的沙包,他的拳脚没来由地就会落在上面,怎么打都不解气。邻居们劝不住,他们都害怕爸爸,多说一句爸爸就火冒三丈,朝人家破口大骂,挥着拳头威胁别人。那一次,爸爸又打妈妈了,没有人知道原因。妈妈刚开始被爸爸打得喊叫得撕心裂肺,到最后一声不吭,像块破棉絮一样在地上被他踢来踢去,完全没了反应。王芳在一旁抱着一棵槐树看得心惊肉跳,手指紧紧地掐进树皮里。她看见妈妈脸色越来越惨白,嘴角开始流血,她感到妈妈正在死去,而她只能无能为力地做一个旁观者,她绝望极了。
  爸爸终于打累了,打不动了,在房间里抓起一瓶酒,边喝边踉跄着走开了,还时不时回过头来对着躺在地上的妈妈叫嚣着骂着,说妈妈在装死,说她不如一只鸡。爸爸走远了,看不见了,王芳才敢过去抱着妈妈。她好怕,想大声哭出来,可是她不敢,她怕爸爸听见再回来打她们。她只是抱着妈妈,轻声地啜泣着,一遍一遍地叫“妈妈妈妈”。她真得好怕妈妈会这样死去,她不知道没了妈妈的生活会怎样。一个由爸爸完全掌控的世界?她不敢想象。她的眼泪吧嗒吧嗒地滴在妈妈的脸上,妈妈猛然咳嗽了几声,终于醒了过来。妈妈说她没事,让她别哭。她要带妈妈去医院,妈妈说不用。她看着怀里的妈妈,眼泪越来越多,哭声越来越大。她哭喊着对妈妈说,你为什么不离婚?你为什么不离婚?你在等什么?等到他把你打死了再离吗?他把你打死了我们怎么办?她一口气说完这些,妈妈也跟着哭了起来,她们娘俩抱着哭成一团,把看着她们的邻居都惹得泪水涟涟。
  第二天,妈妈就带着她和弟弟去了姥姥家,再也没有回去过。妈妈找到法院,办了强制离婚。法院的人去他们家调查,邻里一问皆知,妈妈身上数不清的伤疤和淤青也能说明一切。尽管爸爸不愿意离,他还放出话来说饶不了妈妈,可妈妈这次铁了心,即使离不了她也不会回去了。婚离了,妈妈始终忐忑着,害怕爸爸随时可能来报复她。就这样过了半年,爸爸一直不见踪影,妈妈的心终于放下些了。
  那时,舅舅还没成家,姥姥地里家里的活都还能干得动。可妈妈在娘家这么长期待着,总归不是个事,何况还有王芳和她弟弟要吃饭要上学。不久之后,村里来了招工的人,妈妈思前想后,就下决心和一堆年轻人南下东莞,去厂子里打工了。王芳和弟弟留在姥姥家,妈妈隔上几个月就会寄钱回来,当作他们的生活费和学费。家里虽然日子过得清苦,可姥姥和舅舅都很疼他们,接续了妈妈对他们的温情。妈妈大概一个月会打一次电话回来,电话打到村里有商店的人家,他们去接,和妈妈匆忙地说上几句话,互相问长问短,互相在彼此的声音里安慰着彼此。那样的日子虽然想妈妈想得厉害,但却是王芳记忆里难得的美好时光。身边有姥姥舅舅疼爱她们,远方有妈妈可以思念,他们只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那样的日子几乎可以称得上无忧无虑。
  后来,舅舅结婚了,妗子当了家,属于他们的美好时光就戛然而止了。他们在舅舅家吃饭做事越来越小心翼翼,就算小心翼翼也经常遭受鄙夷,那种鄙夷让人无处藏躲,仿佛就是要把人赤裸裸地钉在众人的目光里接受审判。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的多余,越来越明确了自己外人的身份,也越来越知道他们是无家可归的人。
  王芳上初中的时候就住校了,那樣她只有在周末回趟姥姥家就可以了。姥姥家已经不是她的家了,更像是她的补给站,她只需要定期回去补给就行。她上初二的时候,爸爸来舅舅家把弟弟要了回去。爸爸似乎看上去没那么凶了,却也更陌生了。他给姥姥说他戒酒了,不会再打弟弟了。姥姥以为弟弟不愿意跟爸爸回去,可弟弟却出人意料地点了头,就这样跟爸爸回了原来的家。爸爸自始至终都没有提起过王芳,好像她不存在似的。这让她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的同时,也让她感觉到了一种被彻底抛弃的疼,这种疼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痊愈。
  刚开始打工那几年,妈妈每年过年还回来几天,给王芳买许多零食和新衣服。电话也是每个月都打,说话也满是亲切。再后来,妈妈过年就不回来,她说工厂太忙,过年订单最多,加班费也挣的多。电话也打的少了,一次比一次隔的时间长。电话来了,也是匆忙几句问候,又匆忙挂了。王芳似乎也变了。没打电话前,她日日期待着妈妈的声音。电话接通了,她却想着赶紧说完挂了。等挂了电话,她如释重负般长舒一口气。后来,舅舅告诉她,妈妈在那边找了人生了孩子的事,她只是难过失落了一会,很快就淡然了。她觉得这些事和她关系不大,或许压根就没有关系,那完全是别人的生活,别人的事情,离她千里万里,她用不着操心。
  上初二那年,姥姥死了,舅舅在家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了,叹息也越来越多。王芳周末回来拿干粮生活费,走到门口,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跨进去。虽然她知道钱妈妈会定期汇回来,但她还是感觉到一种卑微。她也可怜舅舅,她总是担心舅舅有一天会跌倒在尘埃里再也起不来了。有时,她实在不想回去,就拜托同村回去的人帮她把干粮和生活费顺便捎过来,从而避免自己陷入那种尴尬和卑微里。   和李军接吻后的第二周,王芳被李军硬拉着到了他家,给他妈信誓旦旦地说这是他女朋友。她简直要被李军羞死了,可李军完全不管不顾,疯了一样。李军可能给他妈说过王芳家的事情,见了王芳,老太太很是高兴,一个劲儿地招呼她,给她做了满满一桌子菜,一家人看着她吃。李军他爸在县里税务局是个科长,家里条件比较好,一家人却一点不势力,都是爽快人。饭桌上,他爸高兴地喝了好几杯酒,和他妈一个劲儿地给王芳碗里夹菜,菜都满得掉到桌子上了。在王芳的记忆里,她从来没有吃过这么丰盛的饭,也从来没有被母亲和姥姥之外的人这样对待过。现在,母亲好几年未见,姥姥已经归西,她向往的温情更是缥缈如梦了。等第一口饭夹到嘴里,还没咽下去,王芳就哭了,眼泪默默地顺着眼角淌下来,把李军一家人吓得惊慌失措。
  那晚,王芳没回去,在李军家睡了一觉。她从来没睡得这么踏实过,一点梦都没做。后来,在李军家人的坚持下,王芳毅然地住进了李军家,成了李军家的半个女儿。李军他妈对王芳处处照顾有加,拿王芳当女儿一样对待。她当然知道王芳迟早是他们家的媳妇,但她对他们有言在先,结婚之前,不能干那事儿,也不能误了学习。他们俩也点了头,算是承诺。
  从此,李军的家就成了王芳的家,舅舅家她再也没回去过。尽管学校里有许多人对王芳指指点点,王芳全当没听见。这是她自己的选择,不需要别人理解,别人也理解不了。
  高考时,他们俩都考的二本,李军考的工科,王芳考的医学院,大学都在省城。他们每个周末都见面,甚至每一天都可以见到。回家时,他们也一起回,这个家自然是李军家,现在是他们共同的家。从上大学起,王芳就和李军一起喊妈妈。第一次喊,她怯怯的,总觉得“妈妈”在她的世界里已经成了虚词。喊的多了,她似乎又把“妈妈”这个词唤醒了,觉得妈妈又回来了,她又有了自己的妈妈。何况,李军的妈妈真的就像亲妈一样对她好。她对王芳说话的语气,做事的方式,越来越少了客气,直言不讳,又百般呵护,真的就像对自己的女儿一样。
  上大学时,弟弟突然来找过王芳几次。王芳好几年没见过弟弟了,她想弟弟,又不敢去那个属于爸爸的家找弟弟,何况她早就不认为那个人是她的爸爸。她的爸爸现在姓李,她和李军有共同的爸爸。她都快认不出弟弟来了,弟弟长大了,头发留得好长,故意蓄着胡须,说话也油腔滑调的,眼神闪烁不定,这和她一直想着的弟弟判若两人。弟弟滔滔不绝地说起爸爸的事。他说爸爸自己在镇上街道盖了三层楼,位置很好,自己开了商店,其他门面租给别人开了饭店,楼上单间租给陪读的学生家长,一个月净挣万把块,把别人羡慕得不得了。弟弟说得兴奋不已,哈哈大笑。可是王芳不想听这些,这些都是与她无关的事情。她没有打断弟弟,也不搭话。最后,弟弟说得无趣,跟她说了再见,转身就走了。她在身后喊弟弟留下吃饭,弟弟头也没回,隔空扔过来一个响亮的“不”。后来,弟弟又来了几回,每次都会说起那个人现在的幸福生活,她表现得越来越冷淡,弟弟的兴致也越来越淡。最后,弟弟终于没再出现过。王芳想,弟弟真的出现过吗?来找过她吗?还是她做了一个不太圆满的梦?也许真的是梦吧,王芳有点分不清了。后来,她又偶尔听几个老乡说起过弟弟的近况。他们说弟弟现在在镇子上无人敢惹。他们说弟弟最近打断了别人的腿坐了牢。他们说弟弟某一天把爸爸打得趴在地上哇哇乱哭……王芳听着别人说起的关于弟弟的片段,有些恍惚,觉得好像是那个不太圆满的梦的延续。或许无所谓圆满不圆满,只是与她无关。他们说的都不是她的弟弟,她的弟弟被她弄丢了,到现在都没找回来。
  李军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了内蒙的一家大型国企,在一家特大型煤矿搞设备管理。第二年,王芳毕业了,本来她可以留在省城当个医生的,却毅然决然地来到了李军所在的矿区医院,当了一名矿区医生。为此,李军的父母很是生气,他们主要是生李军的气。他们就李军一个儿子,堂堂大学生,在本地又不是找不到好工作,偏偏犟驴似的油盐不进,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他们简直要气疯了,完全无法理解这样失去理智的行为。可李军从小就犟,干什么事从不跟别人商量,长大了,他们就更管不了了,心里虽然愤愤难平,也只能由着他去了。本来他们还想着王芳能劝得他回心转意,结果倒好,一年后,也不声不响地跟着去了那个不毛之地,真是要气死人了。他们两个倒是鸳鸯比翼飞了,却不想想老头老太太怎么办,为了这件事情,他们差点要气出病来。等气消了,他们只能接受不能改变的现实。想到王芳宁愿放弃省城的生活和工作,也要跟着李军到矿区去,他们原本黯然的心又闪亮起来。他们庆幸自己没看错王芳,现在的女人多现实啊,像王芳这样的少之又少,简直快要称得上稀有。
  王芳上班的第二年,就和李军领了证,回去办了婚礼。所谓婚礼其实很简单,只是一些要好的亲朋坐了三桌,吃了顿饭而已。結婚的时候,王芳的妈妈来了,她的舅舅和妗子也来了。三个人和李军的父母坐在一桌,始终显得有些拘谨,笑得也很勉强。王芳的妈妈是婚礼当天才来的,当天晚上就坐火车走了。王芳总共也没和妈妈说上几句话,好像就是他们俩给妈妈敬酒时,妈妈很小声地对他们说了句“恭喜你们”,他们俩很客气地答了句“谢谢”。然后就是送妈妈的时候,他们俩把妈妈送上车,火车开的时候,妈妈对他们挥着手说“回去吧。”他们对她挥着手说“路上小心点。”好像再没有别的话了。妈妈走后,她仔细想了又想,确定和妈妈之间只有这两句对话。她好几年没见妈妈,原本的期待已经干瘪。妈妈又出现了,期待又膨胀起来,让她有些不安。在婚礼上,她很多次偷偷地瞥向妈妈,想着要跟妈妈说点什么呢?她似乎期待着,又逃避着,似乎逃避更多一些,加上诸事忙乱,她就那样被牵扯其中,无法抽身出来和妈妈好好说些话。等到送走了妈妈,她又忍不住长舒一口气,又是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像是从一个令人窘迫的梦里好不容易醒来。
  李军的爸爸妈妈对这个寒酸的婚礼极其不满。他们虽不是富裕人家,但给儿子办场热热闹闹的婚礼的能力还是有的,这是他们两口子憧憬了多少年的场面。结果呢,简直要被人笑死了,区区三桌,别人会怎么看?他们的老脸往哪儿搁?可王芳说她不想像别人一样,不想要那些虚假的热闹,她就想着走动较多的亲朋来捧个场,见证一下他们就行,别的都不需要,都是多余。李军和她想的一样,他也不喜欢那些繁复的程序和虚假的热闹,坚持要办一个极简的婚礼。老的拗不过小的,只好与时俱进,尊重年轻人的意思,可心里是不甘不愿的。这是王芳第一次让公公婆婆不高兴,不过事情过去了,也就翻篇了,公公婆婆都不是那种把怨恨积在心里的人。   王芳第一次和婆婆真正意义上的争吵是有了琪琪之后。
  他们虽然结婚早,琪琪却生得晚,怀上琪琪时,王芳已经快三十了。他们早几年在矿区买了房,有了自己的家,后来又有了自己的车,两个人的收入都很不错。
  琪琪是春天生的,过了半岁,琪琪断了奶,会到处乱爬了,王芳也产假结束上了班。转眼,冬天已至,内蒙的冬天风大且急,吹在人脸上刀割一般,温度也常常低至零下十几度,甚至零下二十几度。婆婆极不习惯这样的冬天,出去冻得要死,家里暖气是烧得足,可她不是个闲得住的人,她喜欢人多的地方,喜欢和左邻右里说话,真要一个冬天待在家里不出去,非把她憋死不行。可内蒙的冬天就是这样,风常常把街上刮得一个人都不剩,她又是一个外地的老太太,本来就说着别人听着有些费劲的方言,现在干脆见个人都困难。眼看着婆婆要憋出病来,王芳虽然舍不得孩子,可最后还是让婆婆抱回了老家。
  第二年春天,天暖燕归,婆婆带着琪琪回到了内蒙。冬天来临之后,婆婆又带着琪琪回老家去,就这样候鸟似的迁徙着。琪琪在老家过第三个春节的时候,王芳和李军也回去了,他们每年都会攒些假,过年就可以在家多待一些日子。
  那天,李军带着王芳去参加高中同学聚会,吃饭喝酒完了,大家又提议去K歌,王芳不想去,就找借口回家了。到了家门口,敲了半天门没人应,她没带钥匙,婆婆他们可能带着琪琪出去玩了。她就一个人坐在单元楼门前树下的木椅上,等着他们回来。鞭炮声时远时近地响起,身边时不时走过说说笑笑的人群,远处角落里残留着没来得及融化的雪。王芳一个人坐在那里,忽然就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孤单,那种无处可依的感觉迅速淹没了她,她转眼又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她把头埋在膝盖上,世界迅速漆黑一片。
  那天晚上,吃饭的时候,王芳不冷不热地对婆婆说过几天就带琪琪走。大家都满是惊愕地看着她。王芳又坚定地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婆婆张大嘴问她为什么,不是说好天暖了她再带过去吗?王芳说孩子还是应该待在妈妈身边,待在这儿她想见都见不着。婆婆说怎么见不着,不是天天手机里看吗?再说你带过去了怎么照顾?怎么上班?你是孙悟空啊?难不成会分身术?她冷冷地说我会想办法的。这个时候,李军也生气了,这件事王芳从来没跟他说起过,突然来这么一出,整得大家都措手不及。他正要发火,王芳说话了,这回她说得更大声了。她说,你别说了,你们都别说了,我自己的孩子,我有权利做主。婆婆听了这话,立刻就恼了,大声质问她什么意思?谁要抢你的孩子不成?孩子待在我身边你还不放心?我会虐待她还是会亏待她?给你们好生看着孩子,让你们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工作,倒成了错了?突然就要把孩子硬生生带走,你到底在想什么?安的什么心?王芳有些被婆婆的话搞懵了,婆婆从来没对自己这样说过话,她也从来没和婆婆这样说过话。她只是想让女儿待在自己身边而已,需要那么多理由吗?一个妈妈想和女儿待在一起居然成了居心叵测,这是什么道理?她委屈地嚎啕大哭。大家都在这哭声里沉默无语。
  这次突如其来的争吵来势汹汹,去也匆匆。这是十多年里王芳和婆婆的唯一一次争吵,吵得可谓惊天动地。归于沉寂的那一刻,她有种身心俱碎的感觉。
  最终,琪琪还是被王芳带走了。尽管大家都不能理解王芳这个突然的决定,婆婆为此也好长时间耿耿于怀,但王芳觉得这是她必须要做的。她必须保持这个家的完整,家里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在该在场的时候在场,谁也不许缺席。她不想看着自己孩子尾巴似地处处跟在奶奶身后,而对妈妈的呼唤和怀抱置若罔闻。那太残酷了,那是别人无法理解的残酷。
  琪琪被她带到了矿区,她如若休班,就在家陪琪琪。她如果上班,就把琪琪放在小区外的一个托管机构。日子照样过,许多人都是这样。
  算起来,她和李军已经结婚将近十年了。他工作忙,平时早出晚归,周末常常还要加班。他还是那样话不多,对她对琪琪都是。他们也常常吵架,一般都是李军情绪化所致。李军冷着脸吼几句,她就扭头走开了,她不想吵。接下来几天,他们互相避让着,一张桌子上吃饭,一张床上睡觉,只是一句话也不说。最后,还是李军递上了笑脸,她顺阶而下,日子又继续过下去,如此反复。她觉得李军应该是爱她的吧,他只是不太会表达,也不太会管控自己的情绪。
  有了琪琪后,李军的脾气似乎比以前更差一些了。他对待孩子的哭闹,一上来就是吼,吼不管用就加码威胁,然后就是体罚。李军完全是一个旧式的家长,他不懂得俯下身来和孩子沟通,也不懂得孩子只是孩子,对待孩子应该用孩子的方式。李军频繁的体罚,没有让琪琪更听话,反而让她更执拗寡言了。琪琪也不爱说话,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玩着玩著,她常常就跑到一边一个人去玩了。相熟的大人问她话,她也几乎从不回答,眼睛闪烁着看着别处。即使和别人在一起玩得很高兴,其他人都不停地说笑逗闹,她只是玩,却不怎么说话。王芳心急火燎地看着她说,琪琪,你怎么不说话?你看其他小伙伴都在不停地说话,你也说话啊!可琪琪只是看看她,还是不说话。
  琪琪越是这样,李军越是生气,打得也更狠,小拇指粗的树枝常常毫不留情地抽在琪琪的小手上,打得她歇斯底里地哭。王芳不敢劝,一劝他打得更狠,只是在一旁无助地看着。记得去年有一次,忘了是琪琪怎么了,打也不管用,李军直接给拎到外面去了。外面零下十几度,还下着雪,琪琪穿着薄薄的秋衣秋裤,就那样在外面站了五分钟,冻得鼻青脸肿,回来后直接病倒。王芳有时觉得李军太可怕了,尤其是对琪琪发火的时候,简直就是个魔鬼。她不知道李军会不会变成她爸爸那样子。她想了想,至少李军没打过她,也不酗酒,烟也不抽,只是对琪琪过分了一点。或许,这就是他做爸爸的方式吧。
  现在,她怀上二胎,已经第三十七周了,一个人应付生活的琐碎已经越来越吃力了,还有一个琪琪需要照顾。她必须得向婆婆求助了。那次争吵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她们婆媳之间的关系已经修复如初,又像以前母女那样亲密无间了。
  她头一天打电话过去,婆婆第二天采买了许多本地吃食特产,第三天就拎着大包小包坐着火车北上而来了。
  婆婆来了,只是像个妈妈一样收拾里里外外的一切,并不问别的事情,也不问王芳的妈妈怎么不来了。婆婆在这些事情上是个聪明人,她不去问那些不该问的问题。即使王芳主动给婆婆说她妈过几天就来、只能待一个月的时候,婆婆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哦”了一下就过去了,让人觉得这件事情本身或者结果都微不足道,没有必要再深谈下去。
  王芳怀孕第三十九周的时候,她的妈妈来了。邻居们都说,王芳的妈妈好年轻啊,看上去就像四十多岁的样子,圆脸盘,齐肩的头发,和王芳真像。实际上,她的妈妈比她婆婆还大三岁,今年五十有六了。
  在家里,婆婆忙这忙那,对一切驾轻就熟。她妈妈也跟着走进走出,却不知道能做些什么,坐下似乎也难受,只好毫无头绪地走来串去。婆婆看见了就说,亲家母,你坐在客厅里看电视就好了,家里这点事情又没多少,我忙得过来。她妈妈笑一笑,也并不立刻去坐,继续漫无目的地走着转着。王芳看见了,也对妈妈说,妈你坐着歇会吧,饭有我妈——我婆婆做就行了。这么多年,她已经习惯把婆婆叫做妈了,她的生活里也一直只存在这一个妈。现在亲妈出现了,在婆婆眼里,自然是客人,在她这个女儿看来,也更像个客人。
  第二天就要剖腹产了,前一天晚上,她和婆婆,还有妈妈三个人去小区里的草坪附近散步。琪琪和几个小伙伴在草坪里追逐嬉戏,婆婆拿着琪琪的水杯还有外套,妈妈坐在草坪旁的一个石墩子上,听她们和一群邻居聊天。听了一会儿,也许觉得无聊,妈妈掏出手机看了起来,时不时对着手机笑了起来。王芳想起几天前,舅舅电话里给她说,妈妈和贵州的那个男的过得不好,那个人也经常打她,还得靠她养活。她不想和那个男的过了,捎话回去想和原来的爸爸复婚,结果爸爸也不要他,骂她自作自受,想得美,做梦。舅舅说,妈妈这些年也不容易,只是对王芳只字不提。
  王芳看着妈妈,她现在来到自己的生活里,却依然只是个旁观者。她喊了声“妈”,两个妈妈都应了一声。王芳对着坐在石墩子上的妈妈说,妈,天有点冷了,你穿的少,先回家吧。然后她转过来对婆婆说,妈,你陪我转一圈吧。
其他文献
到华北油田  几次到华北油田,每一次  忐忑的心,总会跟着磕头机上下颤动  那么多的红蜻蜓,飞来飞去  那么多的铁芦苇,正在节节拔高,一直窜向天空  在华北油田,住满大大小小的铁昆虫  长嘴的啄木鸟,细腰的水晶蛇  笨拙的屎壳郎。生物学中的一个个意象  被注入强大的活力  垂直提升机、混沙机、洗井车……  它们显然是一个家族。却被头顶小灯笼的  红蜻蜓搬来搬去。  在我驻足的地方,正有一字排开的采
期刊
路过红醋沟  夕阳归巢,暮色恍若陈醋  暗含腐蚀性  乌鸦在荒梁上翻飞,期待欢宴  破败的土坯房,收养着裂缝的日子  墙角处,谈论从前的老人们  脸上的锈迹像脚下的土地一样红  路过这里时,我小跑  却被醋色紧紧咬着不放  眼 泪  这些含盐的水珠  滚出来,带着一个人的体温  落在草叶上  就是一粒粒露珠  跌在石头上,转眼粉身碎骨  从现在起  我把这些从眼眶里煮开了的水  收集起来  埋进春
期刊
1  李大妈看到那具骸骨的时候嘴里不停念叨着阿弥陀佛。她的想象中出现了骸骨生前生龙活虎的人影,以及她幻想中的一百种死法。  这时候天色微明,工程车和挖掘机已经熄火十多分钟,冷而笨重地站在骸骨边上。拆迁队负责人穿着一双陈旧的皮鞋,他一直在打电话,看上去他在谈一项工作,从容得他像是在拉家常一样。那身骸骨,安静地裸露在稀薄而透明的晨光中,如同美院写生课上的静物。  世界其实安静得都能听到灰尘的声音。  
期刊
河水,流走了什么  不能借暗喻  去表明一条河流,它最终的走向  一道秋日的幻影  与无法挽回的悼词  我都曾在秦岭,一条河流的岸边  亲自目睹  在正阳河村,我不喜欢它有多盛大  平缓的速度  像十月里平静的叙述  余波闪着碎光,难以言语  请保持步履低沉,心底空茫  哦,望不到边的百里苇丛——  我愿从空寂的事物深处  获取命运的安排  天书峡一日  树木兀立,崛起于峭壁  那孤崖边的苍松,只
期刊
滴血的方向,也是爱的方向  我耽溺于寻找的快乐  仿佛为的检测我对你的爱  那个漆黑的夜晚  我被驱赶上这块漆黑的玄武岩  我嗅出了你的气息  那独属于你的气息  即使群马乱撞  马上的猎手不断拉紧他们手上的缰绳  不断发出吁的吆喝声  我一样能在嘈杂的狩猎现场嗅出你惊恐的眼神  所发散出的悲哀的气息  你是如此怯弱的一只小母羊  我是如此强壮的一只小公羊  那个漆黑的夜晚我在抵达你泪水的最后一瞬
期刊
萨拉·基尔施(Sarah Kirsch, 1935-2013),德国著名女诗人,生于原东德哈尔茨地区的利姆林格罗德,早年深受热爱动植物的母亲影响,因此在哈雷攻读生物学和德国语言文学。1957年,她嫁给诗人莱纳·基尔施,同他一起出版了两卷诗集,但在1968年离异。1965年至1977年间,她成为哈雷和东柏林的自由撰稿人,但跟其他原东德作家不同的是,官方允许她出国旅行,因此她广泛游历了前苏联和东欧诸国
期刊
手写的情书在现在这样一个通讯超级发达,e-mail赶上超音速、动动手指就能发短信的时代快要成为古董了,而我似乎还有那么一丝古典情结,一度向往的是电影中用鹅毛笔在信笺上书写的时代。当然,基本只能是想想了。  如果说写在诗里的“情话”也算作情书的话,中国的情书大概可以追溯到《诗经》里的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们早就耳熟能详了。想必每首诗背后都有个故事吧。情书在有些时候不仅
期刊
一  你见过肆虐的西北风吗?西北风在寺北柴就是冬天。  西北风起来,顺着大街小巷跑,各色垃圾袋在树丫上猎猎作响,透着一股冬天的寒酸。姚玉林一大早就候在学校门口,出来得着急,穿得略微单薄,袖着手躲在校门口的角落里避风。学生先是稀稀拉拉地走过去,然后是羊群一样拥过来,祖国的花朵们啊,他伸着脖子盯着住宿区大门。一个个看过去,花花绿绿的衣服,各式各样的神态,一会儿就头晕眼花,所有人看起来都差不多,一脸肉往
期刊
课堂里静悄悄的只留下我一个人。一道数学题难住了我,咬着手指拼命地想还是没有结果。我发觉有人站到了课桌旁。哦,是蔡老师。她正笑眯眯地看我,嘴里在说些什么却听不清楚。我拼命地想和她说话却说不出来,急得满头大汗。梦就这样醒了。  我想蔡老师了,她是我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老师,我甚至不知道她的全名,可我知道我是想她了。蔡老师说话柔柔的很好听。那时她的头发已经花白,似乎快退休了却一点也不见老。我是那么地喜欢她
期刊
黎坪访秋  十月下旬,北京秋意阑珊,已有点初冬的寒意,而黎坪的秋天却活泼泼的、热烈烈的。  黎坪是陕西一处著名的景区,位于汉中市南郑县。说来惭愧,在这次去黎坪之前,我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最美的东西从来都不会张扬,也不需要张扬。天地不言语,它只兀自美丽着;你能否感受到它的美,全凭你的内心。人类自以为是这个地球的主人,其实对我们所处的世界又了解多少?有多少“大美不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