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小史

来源 :中华民居·重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iaaa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座城是立体的,有山的蔓延,水的奔腾;有CBD的繁华,十八梯的家长里短;有疾速而行的车辆,沿江而下缓慢自得的船只。你可以对她各种吐槽,但却不得不承认,这座城她真的很性感。
  山城桥都,不多不少,恰有这两江水的柔情与愈发雄壮的桥梁,这个城在悠长的历史中溢出一份浓浓的韵味。
  桥都故事
  从一段横跨于河边的断木开始,桥便出现在人类生存史中。也许远古的先祖无法想到数个世代后,曾经一筹莫展的天堑之上已是一马平川。从梁木土砖到钢筋水泥,从朴素智慧到精密仪器,看似漫不经心的一步里蕴藏了时光的转换。
  从原始社会的独木桥和那些用圆木并排而成的木梁桥开始,桥梁开始了它的生命历程。石器时代后,古人已有开采天然石料的能力,石梁桥和石拱桥登上舞台。而在那些谷深水急,悬崖峭壁之地,筑墩修桥实属难事,先祖便发明了以竹、藤或铁绳、铁环等作索为桥的办法。于是,便有了梁桥、拱桥和索桥这些最常见的古代桥梁。
  廪君族开始,巴人便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有山,有江,所以也便有了桥。渝东南地区,江之湍、河之渊、山之险、谷之深,巴人惟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方能延绵不断的生存。路过重庆境内任何一个稍有历史的小镇,都会有座充满故事的小桥等候着。
  重庆河谷多,故有盛产高强度石料,至今在重庆都能看到历史存留下的诸多石桥,那些停留于山水之间的小桥中不乏小而精致之作。这些苍老的桥中有些仍为当地的居民服务,有些已淹没于青苔草蔓中,若不仔细,已分辨不出桥的轮廓。
  建于北宋的荣昌施济古桥,是重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石拱桥。相传,以前施济桥古桥两岸一边一只石猪,另一边一个石鼓。清代川盐济楚,该桥成为彼时的保障通道,被西太后誉为“川东保障”而闻名天下。此桥经清朝与民国的维修,桥面已不再是宋朝之物,但桥的基础仍留有宋朝遗韵。自1929年始该桥为成渝公路必经之桥。今日只能在网友评论中去勾勒当年的盛况,也方知那石猪、石鼓已遍寻不在,而那还承载过一些现代人童年记忆的桥已破败得快要承担不起历史的演变了。
  在涪陵的蔺市古镇,有一座当地人眼中比赵州桥更雄伟的龙门桥。龙门桥高40米,长174米,宽10米,是古代蔺市通往新妙的必经之路。清朝光绪元年修建此桥,至光绪十三年竣工。整座石桥耗石料2万立方米,四座桥墩都砌有16层条石,最重的约15吨。由于三峡库区建设,这座有着一百三十余年的蔺市龙门古桥搬迁至沿梨香溪上行300米的周家河沟复建。搬迁时,施工者将每一块石头采用标号的形式,“对号入座”的回到应有的位置,尽可能的还原古桥原貌……
  藏于山城的古桥仍有许多,且不再一一道来。因山城之地潮湿,故存留下的石桥桥身已被青苔染上了绿色。修葺者的独具匠心使得这些穿越河山的桥梁得以留存,虽已不见当年车水马龙之繁华,但在平淡之中又滋生出新的气质……
  山城似乎一直在追求着天堑变通途。修建于1926年至1929年之间的万州万安桥是全国跨径最大的砖拱桥,亦是万州交通建设史上忽略不掉的一笔。万安桥俗称大桥,为万州城市东西两方连接的咽喉之道,直至21世纪初此桥仍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2003年三峡大坝下闸蓄水,这座矗立了74年的万安桥将被爆破拆除。第一次爆炸的烟尘消散后,万安桥中间的大拱却顽强地挺立……三次引爆后,万安桥才终于从大地上消失了。桥身被炸开之后,专家才发现“它的结构是钢筋、青砖、条石与混凝土相混合,刚柔兼济,异常牢固……”
  建成与1959年底的白沙沱大桥是重庆市内第一座跨江大桥,在渝怀铁路未通车前,重庆人坐火车去云贵两广等地,都要过这座桥。白沙沱大桥的落成,从某个意义来说,是真正开启了桥都历史。
  1958年开工,1966年1月20日通车的牛角沱嘉陵江大桥是重庆主城现代意义上第一座桥梁,这座铆合钢桁架双悬臂桥至今仍车水马龙。或许每个重庆人心中都有段与这座桥有关的故事。
  1969年,北碚朝阳桥建成,是我国唯一一座双链式索桥;1972年建成的丰都九溪沟大桥在当时亦是世界上跨径最大的石拱桥;而五年后修建的江津仁陀大桥,是国内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桁架T形刚构桥。
  万人拾鹅卵石修大桥的场景是上一代山城人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象。1977年,山城人自己施工建设的第一座长江大桥动工,作为当时政府的“一号工程”,甚至连幼儿园的儿童都参与到建桥之中。2006年,长江大桥复线桥正式通车时,不知站立在桥边的“春夏秋冬”是否偷笑着说,你终于来了。
  1985年动工的石门大桥在当年绝不是因为常年拥堵而出名。这座被我称作“竖琴桥”的大桥学名叫做独塔单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当时在国内同类桥梁中算得上最大。也正是从此桥开始,重庆建桥的设计、技术、管理等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上世纪90年代,黄花园大桥、李家沱大桥、鹅公岩大桥、渝澳大桥等相继修建,山城开始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2004年,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菜园坝长江大桥、朝天门大桥、嘉华嘉陵江大桥和鱼洞长江大桥五座特大型跨江城市桥梁陆续开工,桥都的故事变得越来越精彩起来……
  它们,因桥而变
  两江哺育了这个城市,但城市里的人也一直为天堑所困。在没有现代化桥梁的过去,轮渡成为最常见的过江方式。
  在很小的时候与父母坐过一次船渡。只记得排了很长的队,终于上了大大的船……不知过了多久,船停定后回头看,已在江的彼岸。那便是最初和唯一的轮渡记忆,虽短暂,但时隔多年仍会记得彼时新奇的心情。1938年1月1日,重庆主城的轮渡开航,从此,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轮渡成为了市民过江的首选交通工具,期间的故事也可絮絮叨叨好几天……而在现代桥梁飞速发展的今天,轮渡显然只能成为怀古情怀的寄托,缅怀曾经的青葱时期亦或体验城市的别样风貌。
  重庆城里还有哪些轮渡?也许还真要再仔细找一找。
  2011年2月28日,上万市民涌向嘉陵江索道,只因这条曾经往来于嘉陵江之上的索道在那天后便暂别舞台。
  早在几年前便有两江索道或因千厮门大桥的开建而拆掉的议论,山城人在为新修大桥欢喜鼓舞的同时,也为这山城特色的流逝而惋惜。曾经拍下的很多的照片里都有索道不经意穿过新新旧旧楼房之中的场面,总觉得那才是最重庆的招牌,有外地友人来渝,也忙不迭地带他们借由索道穿越城市。如今嘉陵江的天空上仍能看到跨越南北的铁缆,但终究是看不到那小小的盒子缓缓悠悠的穿行了……
  从小桥流水的温婉动人开始,到如今飞虹跨江的气势,这千百年的历史中总是有太多的得与失。很多东西我们竭力在挽留,却终难免遗憾。那桥梁跨越着气势磅礴的江水,亦穿越了世世代代的沧桑。也许很多很多年后,某座桥梁将被拆除,那一天我会请子孙为我拾回一块水泥。因为这里面,也装有我的故事。
其他文献
五月的唐山,气候宜人,风景秀丽。透过唐山的城市风景,你一定会感到震撼——因为它们与记忆紧密相连,生命和鲜血曾书写了唐山悲惨的一页。1976年外国卫星观察到“唐山已从地球上消失”,唐山被地震夷为平地;32年后,精神与荣耀翻开唐山新的篇章,唐山作为获得联合国“人居荣誉奖”的城市。从废墟中崛起,唐山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  就在唐山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时候,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
期刊
记忆,是我们陪伴亡灵的阳光;  爱,让每一个生者不能够遗忘。  ——地球村:廖晓义      汶川大地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持续支援,如何在灾后重建中兼顾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社会效益,成为一个紧迫而突出的问题。2008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由民间环保组织地球村主办的“生态文明与灾后重建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上,从抗震一线赶来的民间组织成员、民间公益基金会组织代表、业内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
期刊
汶川大地震后,关于建筑及住宅质量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一大焦点。地震不仅检验了我们的建筑质量,也考量着房地产开发商的良知,房地产企业也因此被推到风口浪尖,对此本刊记者采访了珠江地产集团成都公司总经理徐道斌。    《中华民居》:作为珠江地产成都分公司的总经理,汶川大地震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徐道斌:汶川大地震让我深刻感受到生命在巨大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感受到失去生命的悲恸。如此多的房屋倒塌,诚然是
期刊
丽江位于滇西北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连接地带,地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域,地形地貌复杂,山川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纳西族的故乡。  在1996年2月3日发生7级大地震以前,丽江一直默默无闻。可谁能料到,就在地震给丽江带来直接经济损失46亿元的时候,地震也为丽江带来了机遇——丽江因为地震一夜成名,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地震发生前,丽江古城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震后,联合国教
期刊
上世纪三十年代几乎被地震夷为平地的新西兰小镇纳皮尔一度陷于绝望,幸而富于装饰主义风格的新城在心怀抱负的年轻建筑师手中站立起来。六十年后,旧时代风格回潮,镇政府的“色彩计划”让老房子容颜焕发,在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古’建筑保护战”后,这里成为世界各地有怀旧情结游客的必游之地。    阴云下的人们     纳皮尔完了!人们都在重复这样的话。  如果说,1930年全球经济大萧条,银行倒闭、高失业率、加上
期刊
我们不能用带有“一个民族、一种文化” 的刻板民族学观点,来进行羌族村寨文化的保存与复建。羌族文化之可贵之处,在于沟谷地形及历史过程所造成的多元差异性。在妇女服饰、婚丧仪式、宗教信仰、居住形式等方面,都是各沟各寨自有其传统,若我们规划一种 “传统羌村” 来进行复建,不但失了羌族之地方特性,也不切合各地羌族之实际需求。此外,在岷江上游广大山区宜规划为国家级的自然与人文生态保留区,保持低度开发,低度人口
期刊
在欧盟成员国群星璀璨的都市中,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似乎并不耀眼,但它有独特的气质和韵味。作为曾经的海上帝国中心,它并不缺雍容华贵的底色,它以淡定从容的生活韵律为流行的奢华降调,又把质朴古雅的经典风范融入现代都市,不致使金钱物欲过分嚣张。它是一座乐天知命、处变不惊的城市。当你倾听它的时候,里斯本就像葡萄牙的民歌“法多”一样,在明媚中藏着忧伤,在散淡中流露温情;当你回味它的时候,里斯本恰似一枚橄榄,自有一
期刊
1985年9月19日里氏8.1级的地震撼动了墨西哥城,造成死亡人数近4万,市中心30%的建筑化为废墟;1994年1月17日洛杉矶发生里氏6.6级地震,持续30秒的地震致使11000多间房屋倒塌,58人死亡,财产损失300多亿美元;1995年1月17日7.3级的阪神地震造成6500多人死亡,财产损失近10万亿日元。据统计,2007年一年全球6级以上的地震达42次。频发的地震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财
期刊
如果说《中华民居》前四年一直做的是纪录“一个民族和他的居住”的事,那么本期开始推出的《重庆》特辑,就是选择一个城市做为个体样本,本地化地纪录“一个城市和他的居住”。  在“纪录”和“推动”两个汉语之间,我们此前做过反复的推敲。“推动”是任何一个有传媒精神的媒体人都想为之奋斗的目标;但“纪录”,才是我们借以醒世的最专业工具。正如这段时间在中央电视台热映并在全国引起热议的《舌尖上的中国》。唯有真实而又
期刊
《桥》,新中国的第一部故事电影。重庆,却有一部永远都在上演的桥的“大片”。如果说,生活就是片场。每一天,跨越两江、跨越重庆城的大桥“大片”,都在这座城全方位、多角度、零距离地更替上演。这才应该是“最重庆”的城市名片,没有之一。  这是一座被称为“桥都”的城市,并不只是因为跨江大桥多得艳羡他城;这也不再只是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跨越大江两岸拉拢的不仅仅是地理的距离。不时审读桥与这座城市丰富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