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其地位举足轻重。本文在笔者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参考了相关资料,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学生的课堂阅读、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掌握阅读教学的方法与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等六个方面,探讨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民间层面,都在强调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学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学生的阅读非常重视。因为众所周知,提高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环节,也是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掌握不了科学方法,仍然以讲授为主,阻碍学生阅读潜力的挖掘,达不到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通过实践,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能够爱上阅读,主动阅读。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培养学生自觉、专心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使孩子终身受益。首先,要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找到孩子喜欢的书,让孩子对书产生好感,这需要教师根据孩子的情况精心挑选。其次,不能对孩子的阅读管得太死,缺乏耐心、坐不住是孩子的本性,不能给予孩子过分的要求,如果孩子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也不要去苛责。再次,给孩子创造轻松的阅读环境,培养孩子广泛阅读的兴趣,没有必要完全按照书单推荐阅读。另外,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不能完全依赖教师,还要与家长相互配合。如鼓励亲子阅读,让孩子的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做孩子阅读的榜样,这就是所谓的身教胜于言教,有热爱读书的家长,必然会培养出喜欢读书的孩子。
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阅读兴趣,就不需要教师和家长操心了,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呢?首先,可以采取意念调动法,教师在给学生推荐书目时,可以给学生讲前部分内容,故事结尾悬而未知,让学生产生一种好奇心理,才能主动去寻找答案,自然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其次,可以采取电视、视频辅助法,让学生根据喜欢的电视节目阅读相关的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可以给孩子讲故事的大意,再让孩子详细阅读,比如《鲁滨孙漂流记》,教师只讲故事梗概,让学生产生兴趣,这样学生就自然想着去阅读。再比如给孩子讲《水浒传》里的几个经典故事,让学生对《水浒传》里的人物产生兴趣,学生回去后自然就会阅读。
三、重视学生的课堂阅读
关于课堂阅读教学,教师要有正确的目标和定位。兵法上讲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的阅读课堂设计也要依照兵法,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首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同体裁的文本内容选择的方法必然是不同的,如诗歌教学和说明文教学肯定是不一样的,诗歌教学没有必要过多讲授,主要是让学生阅读与感受,说明文的阅读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其次,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当然这些方法还要适应学生,毕竟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人。
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读书环境对孩子的读书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读书环境会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糟糕的读书环境肯定会影响读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情况把教室布置成好的读书环境,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如在教室布置小型的“图书馆”,学生可以把自己阅读过的书送到这个小型“图书馆”供大家交流阅读,实现资源共享。另外,还可以在教室布置一些名言警句,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主要意义,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这样学生就会把阅读当作一种生活的态度,当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五、掌握阅读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之前讲过,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这也是我们教师阅读教学的原则,我们一定要抓住學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阅读的持久性。首先,对学生的阅读要赏识激励,通过对学生的激励,让学生保持阅读的热度,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亮点并进行表扬和激励,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愿望。其次,要采取以身示范的阅读方法。俗话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对此,教师每次让学生阅读的同时也要做好表率,在学生读书的同时自己也要阅读,用潜移默化的行为来影响学生的阅读行为。再次,对学生可以“以讲诱导”,因为孩子不喜欢看书还是因为没有找到读书的乐趣,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一种向往,让学生在不自觉中爱上阅读。
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学贵多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重点是教会学生“疑”的意识,因为“疑”才是思维的火花,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之中,我们常常说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自主探究,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鼓励学生去“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如教学《山行》这首诗时,首先就是让学生初读感知,想一想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与我们生活中的秋景是否一致,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这样去让学生读悟结合,品味诗里面的优美意境。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总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采取传统千篇一律的讲授方法,要根据体裁选取不同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外阅读上关键是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师永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J].学周刊,2017(12).
[2]苗国霞.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及实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民间层面,都在强调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学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学生的阅读非常重视。因为众所周知,提高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环节,也是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掌握不了科学方法,仍然以讲授为主,阻碍学生阅读潜力的挖掘,达不到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通过实践,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能够爱上阅读,主动阅读。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培养学生自觉、专心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使孩子终身受益。首先,要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找到孩子喜欢的书,让孩子对书产生好感,这需要教师根据孩子的情况精心挑选。其次,不能对孩子的阅读管得太死,缺乏耐心、坐不住是孩子的本性,不能给予孩子过分的要求,如果孩子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也不要去苛责。再次,给孩子创造轻松的阅读环境,培养孩子广泛阅读的兴趣,没有必要完全按照书单推荐阅读。另外,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不能完全依赖教师,还要与家长相互配合。如鼓励亲子阅读,让孩子的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做孩子阅读的榜样,这就是所谓的身教胜于言教,有热爱读书的家长,必然会培养出喜欢读书的孩子。
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阅读兴趣,就不需要教师和家长操心了,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呢?首先,可以采取意念调动法,教师在给学生推荐书目时,可以给学生讲前部分内容,故事结尾悬而未知,让学生产生一种好奇心理,才能主动去寻找答案,自然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其次,可以采取电视、视频辅助法,让学生根据喜欢的电视节目阅读相关的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可以给孩子讲故事的大意,再让孩子详细阅读,比如《鲁滨孙漂流记》,教师只讲故事梗概,让学生产生兴趣,这样学生就自然想着去阅读。再比如给孩子讲《水浒传》里的几个经典故事,让学生对《水浒传》里的人物产生兴趣,学生回去后自然就会阅读。
三、重视学生的课堂阅读
关于课堂阅读教学,教师要有正确的目标和定位。兵法上讲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的阅读课堂设计也要依照兵法,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首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同体裁的文本内容选择的方法必然是不同的,如诗歌教学和说明文教学肯定是不一样的,诗歌教学没有必要过多讲授,主要是让学生阅读与感受,说明文的阅读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其次,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当然这些方法还要适应学生,毕竟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人。
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读书环境对孩子的读书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读书环境会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糟糕的读书环境肯定会影响读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情况把教室布置成好的读书环境,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如在教室布置小型的“图书馆”,学生可以把自己阅读过的书送到这个小型“图书馆”供大家交流阅读,实现资源共享。另外,还可以在教室布置一些名言警句,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主要意义,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这样学生就会把阅读当作一种生活的态度,当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五、掌握阅读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之前讲过,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这也是我们教师阅读教学的原则,我们一定要抓住學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阅读的持久性。首先,对学生的阅读要赏识激励,通过对学生的激励,让学生保持阅读的热度,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亮点并进行表扬和激励,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愿望。其次,要采取以身示范的阅读方法。俗话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对此,教师每次让学生阅读的同时也要做好表率,在学生读书的同时自己也要阅读,用潜移默化的行为来影响学生的阅读行为。再次,对学生可以“以讲诱导”,因为孩子不喜欢看书还是因为没有找到读书的乐趣,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一种向往,让学生在不自觉中爱上阅读。
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学贵多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重点是教会学生“疑”的意识,因为“疑”才是思维的火花,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之中,我们常常说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自主探究,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鼓励学生去“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如教学《山行》这首诗时,首先就是让学生初读感知,想一想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与我们生活中的秋景是否一致,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这样去让学生读悟结合,品味诗里面的优美意境。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总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采取传统千篇一律的讲授方法,要根据体裁选取不同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外阅读上关键是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师永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J].学周刊,2017(12).
[2]苗国霞.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及实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