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德不仅是对老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重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把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师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
【关键词】师德 师德建设 教师素质
国家发展,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主力军,是学校发展的力量源泉。师德不仅是对老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重要作用;师德不仅深刻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品质,而且通过学生还要作用于家庭和社会;师德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期间和今后的生活道路,而且关系到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内在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
的客观需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关键在教师,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教师队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师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江泽民指出:“教师应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品质。教育是一种特殊劳动,其特殊性,首先,在于它的目的不是生产物质产品,而是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其次,在于它的劳动对象不是物,而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再次,在于它的劳动过程要靠教师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品质、觉悟等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师德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才质量的高低。
一、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需要教师进一步树立政治意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教书育人,争做师德楷模,就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需要教师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增强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荣誉感。首先,要树立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无畏精神,以奉献社会、奉献人民的执着信念,发扬“敬业、爱生、博学、严谨”的教风和“勤学、多能、踏实、求真”的学风投身教育工作。其次,是对学生的责任感,要满怀对学生的关爱,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需要教师进一步提高诚信意识。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同时也要看到社会诚信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教师是社会的良知,教师坚守诚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有诚信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诚信的学生。
4.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需要教师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求教师不断深入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其次,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
1.贯彻落实《教师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让教师真正找回职业的幸福感。让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有保障,吸引优秀的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2.教师队伍建设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完善教师准入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健全教师工资、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政策。
3.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教育兴国和民族振兴具有重大意义。要切实摆到各级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要系統规划和整体设计教育发展的重点需求和教育投入的政策项目;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的有效机制。加大投入各级各类教育经费。
4.坚持师德建设为首的原则。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要始终将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要位置,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师德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积极改进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要以德作为任职重要条件,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和谐社会的提出。为教师道德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使命。以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审视当前教师道德状况,总体来说是好的,但部分教师道德素养与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以“利己”为逻辑起点的自私自利观点的建立,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下,部分教师的金钱意识、效益意识等新观念的形成,扩充了教师道德内容。一方面,使其具有时代精神,更贴近现实生活;另一方面,也对教师道德观念造成了负面影响。据200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有63.4%的学校领导和46.8%的教师认为,师德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事业心、进取意识薄弱,缺乏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表现在懒于看书学习、工作得过且过。教师个人利益至上,不能恰当协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片面追求物质利益,在本职与兼职、校内与校外、奉献与索取、竞争与协作、开拓进取与功名利禄等方面主次关系颠倒。上述种种,不仅严重损害着教师身正为范的形象,败坏着社会风气。还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抓住和谐社会提供的提升教师道德的机遇,积极推进教师道德建设,以解决师德及其建设中的不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地方,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
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的劳动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21世纪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师德 师德建设 教师素质
国家发展,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主力军,是学校发展的力量源泉。师德不仅是对老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重要作用;师德不仅深刻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品质,而且通过学生还要作用于家庭和社会;师德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期间和今后的生活道路,而且关系到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内在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
的客观需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关键在教师,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教师队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师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江泽民指出:“教师应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品质。教育是一种特殊劳动,其特殊性,首先,在于它的目的不是生产物质产品,而是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其次,在于它的劳动对象不是物,而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再次,在于它的劳动过程要靠教师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品质、觉悟等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师德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才质量的高低。
一、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需要教师进一步树立政治意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教书育人,争做师德楷模,就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需要教师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增强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荣誉感。首先,要树立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无畏精神,以奉献社会、奉献人民的执着信念,发扬“敬业、爱生、博学、严谨”的教风和“勤学、多能、踏实、求真”的学风投身教育工作。其次,是对学生的责任感,要满怀对学生的关爱,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需要教师进一步提高诚信意识。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同时也要看到社会诚信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教师是社会的良知,教师坚守诚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有诚信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诚信的学生。
4.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需要教师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求教师不断深入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其次,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
1.贯彻落实《教师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让教师真正找回职业的幸福感。让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有保障,吸引优秀的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2.教师队伍建设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完善教师准入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健全教师工资、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政策。
3.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教育兴国和民族振兴具有重大意义。要切实摆到各级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要系統规划和整体设计教育发展的重点需求和教育投入的政策项目;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的有效机制。加大投入各级各类教育经费。
4.坚持师德建设为首的原则。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要始终将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要位置,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师德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积极改进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要以德作为任职重要条件,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和谐社会的提出。为教师道德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使命。以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审视当前教师道德状况,总体来说是好的,但部分教师道德素养与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以“利己”为逻辑起点的自私自利观点的建立,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下,部分教师的金钱意识、效益意识等新观念的形成,扩充了教师道德内容。一方面,使其具有时代精神,更贴近现实生活;另一方面,也对教师道德观念造成了负面影响。据200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有63.4%的学校领导和46.8%的教师认为,师德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事业心、进取意识薄弱,缺乏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表现在懒于看书学习、工作得过且过。教师个人利益至上,不能恰当协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片面追求物质利益,在本职与兼职、校内与校外、奉献与索取、竞争与协作、开拓进取与功名利禄等方面主次关系颠倒。上述种种,不仅严重损害着教师身正为范的形象,败坏着社会风气。还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抓住和谐社会提供的提升教师道德的机遇,积极推进教师道德建设,以解决师德及其建设中的不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地方,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
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的劳动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21世纪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