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之初:形义根源探寻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sgx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仁”的观念,作为春秋时期的诸多德目之一,见于贵族阶层关于施政、修身、立德的论述,到孔子更提升为儒学最重要的范畴.思想表述所采用的文字语词,往往早已沿用于社会生活,哲人重新赋义,使之成为思想体系的关键组成.观念与字词不能直接等同,但也并非全无关联,字源探寻可为思想诠释起到补助作用.受庞朴先生《“仁”字臆断》(《寻根》2001年第1期)启发,本文回顾前贤的相关论析,进而以“人”为主脉探寻“仁”字的形义根源、轨迹,基于初民之族群共同体协作的生存现实,推想“仁”的初始意涵.
其他文献
栖霞仙馆是珠海三大园林之一,为晚清著名买办莫仕扬之孙莫咏虞所建。但因档案资料遗失,栖霞仙馆的建设时间及修建由来,众说纷纭。在一些有瑕疵的口述实录资料基础上,猎奇的媒介又推波助澜,使栖霞仙馆蒙上了传奇色彩。本文以新近发现的史料为基础,辩驳讹误,廓清史实,以期还其历史真相。  方志文献中的栖霞仙馆  关于栖霞仙馆的史料,散见于各种岭南的近代方志史书中。如《珠海文物志》记载:  栖霞仙馆在金鼎镇会同村村
期刊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rn《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四库”,是指它的内容分经、史、子、集四大类;“全书
期刊
泉州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经历代兴扩,主体格局定形于宋元时期.开元寺规模雄伟,气势恢宏,尤其是东西双塔代表了13世纪中国乃至东亚地
期刊
二里头文化是否发现记事文字?夏代是否进入有文字记录的信史时代?这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重大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河南省方城县八里桥遗址器物上发现的“刻画符号”和卜骨文字(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等:《河南方城八里桥遗址1994年春发掘简报》,《考古》1999年第12期),对研究夏代文字以及姒姓曾国始封地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八里桥遗址与姒姓曾国  八里桥遗址是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大型聚落,被认为是“中华曾氏祖根
期刊
典卖土地牵牛作抵rn买卖土地欠钱往往会被债主牵牛作为抵押.江苏徐州府铜山县人席世德欠表弟梁全地价钱六千文.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十二月十二日,梁全来向席世德索讨,席世德
期刊
诸家对“彤管”之解释  《诗经·邶风·静女》有云:“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句中“彤管”所指何物,历来分歧颇多。  种梦卓将前人解释总结为“女史朱笔赤管”“乐器”“女红针筒”“红色管草”“辛夷花”“玉管”六种,依次指出此六说的不足。清代吴其《植物名实图考》云:“白茅,古以缩酒。其芽曰茅针,白嫩可啖,小儿嗜之,河南谓之茅荑。”并自赞茅针曰:“紫茹未拆,银线初含;苞解绵绽,沁鼻生津。
期刊
一rn家谱,又叫族谱、宗谱、世谱、家乘、家牒等.rn明清时期,家谱内容逐渐定型,主要包括凡例、谱序、宗规、家训等内容.其中凡例中一般载有“字辈”,常以四言或五言诗歌的形式
期刊
岜沙,苗语即草木繁盛之地.岜沙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包括五个自然寨,有四百余户人家,主要有韦、蒙、杨、滚、孟、吴、王、贾等姓氏.岜沙苗族属黑苗
期刊
为了学科建设的需要,有关领导建议我将已发表的论文选编一册出版.在几位研究生协助下,我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表的文章一一寻出,计有二百余万言,从中选出三分之一,约八十
期刊
一  天井山是今山东省莱西市店埠镇的一个村庄,旧属莱阳县(今莱阳市)。明永乐二年(1404年),程柩自河南迁此建村,村周围山势如井壁,故名“天井山”,村庄也因此得名。此后数百年间,程柩的后裔陆续外迁,现已遍布胶东半岛近百个村庄,成为山东程姓一个较大支派。后来,伴随“闯关东”,天井山程氏又有播迁东三省者。  民国《莱阳县志·氏族》载有天井山程氏家族的源流:“程氏,其先河南人,始居九区程家庄,析天井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