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价值观的概念以及对中美价值观念差异的基本看法,得出唯有从中美两个国家最为传统的,具有其民族特色的价值观念出发,才能使中美联系更加密切,将价值观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的结论。随后,通过研究中国与美国的民族特色价值观,进一步论证了中美文化的差异。最后,通过举例,进一步论证了在跨文化交流中,中美文化冲突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并简要的解析了这些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价值观;中美文化差异;冲突不可避免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1
一、价值观的概念及中美价值观差异的体现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做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此意义上来说,价值观即为主体对自身及外界的人或事物的价值定位。由此可见,价值观具有主体和客体的双重性,而其中主体更是发挥这决定性作用。这里我们不得不牵扯出一个新的名词——主体差异性。简单地来说,不同的人由于种种因素所构成了差异。而这种差异又自觉不自觉的体现在文化交际中,形成了诸多的障碍与冲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中美两国的交流愈发频繁,无论在政治,经济亦或文化方面。两者自身的价值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双方的价值观念的差别有不断减少的趋势,但却难以找到一个真正可以使其维持稳定的界面。唯有从中美两个国家最为传统的,具有其民族特色的价值观念出发,才能使中美联系更加密切,将价值观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土壤,在这片土地上先后诞生了无数各具特色的思想,从儒学家的礼乐制度的严格的等级价值观,到道学家天道之说,从魏晋高雅的氏族高论,到两宋深入民间的市井文化,中华文化就此形成了别具一格,独特宏伟的别样风格。而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正是在这一多元素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形成的。先秦以来,古人就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天命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中国人的哲学观念是来自于宇宙的,宇宙是一个“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生生不息的世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无不将天道与人道紧密结合。两宋时期,三教合一之风盛行,以朱熹,二程为代表的理学家提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纲常礼教,直到今天,仍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美国是一个仅仅拥有242年(1776-2017)历史的国家,但美利堅民族却是一个几乎包含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新兴民族,它的文化主流是以欧洲文化为内涵的,但同时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所以,美利坚的民族文化是独树一帜的,与传统的东方和西方文化有本质区别的。美国是一个崇尚民主,独立,自由,平等的国家,美国的独立战争,南北战争,无不是为了追求国家的独立和民主所爆发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正如独立宣言中所说: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因此,美国的价值观念中最为根本的就是民主和自由的思想。
二、中美价值观差异带来的障碍及冲突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发现,中美文化差异之巨大。这里我们举几个例子:
在时间观方面,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在隐私方面,受价值观的影响,中美文化群体对待隐私的态度存在很大差异。诸如婚姻状况,工资,年龄,住址以及职业等中国人认为比较普通的话题,对美国人来说却是应该避讳的个人隐私。美国文化中,他们每个人都有保护隐私和行动自由的权利,他们尊重他人的隐私,同时也希望自己得到尊重。隐私对他们并不意味着孤立,而是一种个体权利的保护。由于受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的影响,中国人的隐私观涵盖的内容要窄的多,中国人在考虑个人利益之前会考虑集体利益,因此会认为以上话题根本未触及隐私。
三、结论概括及影响跨文化交流的因素
由此可见,在跨文化交流中,中美文化冲突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对于这些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本文认为影响跨文化交流过程、行为及编码过程的诸因素包括社会准则、价值观念、宇宙观、文化取向、生活方式等。对于这些客观存在的冲突,从哲学的观点来看是不能消除的,只能设法避免。
参考文献:
[1]庄子,《庄子——齐物论》,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7f67a78042.aspx.
[2]戴胜,《礼记·中庸》,http://baike.baidu.com/view/13316566.htm?fr=aladdin.
关键词:价值观;中美文化差异;冲突不可避免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1
一、价值观的概念及中美价值观差异的体现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做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此意义上来说,价值观即为主体对自身及外界的人或事物的价值定位。由此可见,价值观具有主体和客体的双重性,而其中主体更是发挥这决定性作用。这里我们不得不牵扯出一个新的名词——主体差异性。简单地来说,不同的人由于种种因素所构成了差异。而这种差异又自觉不自觉的体现在文化交际中,形成了诸多的障碍与冲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中美两国的交流愈发频繁,无论在政治,经济亦或文化方面。两者自身的价值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双方的价值观念的差别有不断减少的趋势,但却难以找到一个真正可以使其维持稳定的界面。唯有从中美两个国家最为传统的,具有其民族特色的价值观念出发,才能使中美联系更加密切,将价值观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土壤,在这片土地上先后诞生了无数各具特色的思想,从儒学家的礼乐制度的严格的等级价值观,到道学家天道之说,从魏晋高雅的氏族高论,到两宋深入民间的市井文化,中华文化就此形成了别具一格,独特宏伟的别样风格。而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正是在这一多元素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形成的。先秦以来,古人就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天命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中国人的哲学观念是来自于宇宙的,宇宙是一个“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生生不息的世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无不将天道与人道紧密结合。两宋时期,三教合一之风盛行,以朱熹,二程为代表的理学家提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纲常礼教,直到今天,仍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美国是一个仅仅拥有242年(1776-2017)历史的国家,但美利堅民族却是一个几乎包含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新兴民族,它的文化主流是以欧洲文化为内涵的,但同时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所以,美利坚的民族文化是独树一帜的,与传统的东方和西方文化有本质区别的。美国是一个崇尚民主,独立,自由,平等的国家,美国的独立战争,南北战争,无不是为了追求国家的独立和民主所爆发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正如独立宣言中所说: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因此,美国的价值观念中最为根本的就是民主和自由的思想。
二、中美价值观差异带来的障碍及冲突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发现,中美文化差异之巨大。这里我们举几个例子:
在时间观方面,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在隐私方面,受价值观的影响,中美文化群体对待隐私的态度存在很大差异。诸如婚姻状况,工资,年龄,住址以及职业等中国人认为比较普通的话题,对美国人来说却是应该避讳的个人隐私。美国文化中,他们每个人都有保护隐私和行动自由的权利,他们尊重他人的隐私,同时也希望自己得到尊重。隐私对他们并不意味着孤立,而是一种个体权利的保护。由于受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的影响,中国人的隐私观涵盖的内容要窄的多,中国人在考虑个人利益之前会考虑集体利益,因此会认为以上话题根本未触及隐私。
三、结论概括及影响跨文化交流的因素
由此可见,在跨文化交流中,中美文化冲突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对于这些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本文认为影响跨文化交流过程、行为及编码过程的诸因素包括社会准则、价值观念、宇宙观、文化取向、生活方式等。对于这些客观存在的冲突,从哲学的观点来看是不能消除的,只能设法避免。
参考文献:
[1]庄子,《庄子——齐物论》,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7f67a78042.aspx.
[2]戴胜,《礼记·中庸》,http://baike.baidu.com/view/13316566.htm?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