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u0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学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教学的成败关系到整个语文教学的成败。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现状及成因,并对如何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阅读教学中学语文主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语文教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同时,很多学校存在一大批语文“学习困难生”的事实也不可忽视。纵观小学和中学的语文教学,教师往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阅读训练过少,部分语文教师的教法和引导不很得当,教材的某些选文,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等等,导致一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加之学生个人的日常生活世界被“应试”环境的冷漠所封闭。要摆脱这种现状,必须解开症结,在使用现行教材的情况下, 如何搞好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事关语文教学及各科教学,乃至整个中学阶段教育质量的重要问题,值得各位中学语文教师探究。
  本文首先分析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及其成因,然后针对所存在的现象提出有关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一些举措。
  一.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原因
  当前中学的大多数语文阅读课上,很多教师借鉴前苏联的文学教学模式[1],而且非常注重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几乎每篇课文都是精讲精练,从字、句、篇的理解,讲到对结构特点、内容要素、语言风格等的理解。总之,什么都要强迫学生去理解、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大致有:
  1.教育观念滞后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教育观念陈旧。部分领导不关注教师采取任何方式进行教学,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得到全面发展,衡量学校和教师的好坏就是高升学率;大多数中学教师的教育思想仍停留在认为教学便是给学生传授知识的阶段,不能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很多地方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既不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也不注重教育方式的改进与提高。而且,部分教师坚持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2]。分析具体文章时,许多教师完全是按照考试的要求来进行讲解,甚至以题代读,编制出大量的模拟试题,运用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导致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受到限制。
  3.教材和教学内容处理不够恰当
  有些语文教师对教材处理得不够好,没有做过仔细的研究和思考,教师的阅读教学缺乏具体的教学目标,势必导致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另外,有些老师不能有效的处理好教材中的课文,每一篇课文都是精讲和精炼,这就势必造成费力不讨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 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措施
  语文教学研究表明[3]:语文教学应以阅读为本,在阅读过程中,尊重阅读者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创设情境,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自由的空间与和谐的情境,才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具体来说,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主要有:
  1.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为此,教改中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确立新的教育观念,始终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不以“应试”作为阅读教学为目的。
  2.进一步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素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学语文老师应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不仅拥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高尚的人格、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上升的有力保障。
  3.明确阅读教学目的,认清阅读作品的范围和重点。
  阅读教学不是为考试而读,而是为了学生素质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而读。阅读不仅是对狭义的文学作品阅读,还包含读历史、读自然科学,甚至读社会和人生。中学生对通俗和流行以及社会热点的休闲读物极为关注,休闲读物能贴近中学生时下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积极功能,但其不能成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应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
  4.加强语感的训练
  语感是听说读写的核心,语文教育应该以积淀语感为目标。因为语感不是 “东西”,也不是知识、观念和教条,因而不能给予,好比“冷暖”的感觉[4],它是学生长期阅读中所获得的一种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多读课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把别人的言语手段内化为自己的言语手段,把现成的语言形成内化为活的语言形式,从而提高个人的语感。
  5.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 重视“文本”与“人本”的有机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以课文为依据,不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即紧扣文本,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理解课文[5]。自觉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阅读教学,倡导讨论式、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想象性阅读和审美性阅读,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造思维能力,形成自主性学习方法。
  在教學形式上,教师的任务是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和阅读主体的情趣,提供条件和环境, 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创造,同时也不能放任自流,要适时加以指导。阅读教学中提倡“文本”与“人本”的有机结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第二,处理好学生读书与教师指导的关系;第三,教给学生阅读技巧,采用一定的策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去读;第四,注重感悟阅读,拓展思维。
  6.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是感知课文的必要手段,是理解课文的必由之路。曾有人把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概括为四读[6]:一读,领悟主旨;二读,体会语脉;三读,品味语言;四读,感受语情。这是非常有效的读书之见。当然,读书要讲究方法。读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朗读、精读、默读、速读、跳读、泛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不同的读书方法的合理运用,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把握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因此,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不同的文体所适用的读法侧重点也不同,如诗歌可用“比较阅读法”,长篇小说适合“速读法”,散文侧重于“精读法”。多种读书方法的准确恰当应用,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培养动笔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勤于动笔, 如做批注、划重点、列提纲、摘录好的句子等。如教学《荷塘月色》,文中叠词较多,而叠词在文中富有表现力。因此,由此导出叠词的几种常见结构形式,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AABB和AA形式的叠词,然后摘抄课外读物中的叠词。二是培养置疑问难的习惯。学生能提出问题, 表明其已对文章有了更深层次的发现和思考。三是要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教会学生在预习、自读和自学过程中,运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四是培养学生讲究阅读卫生的习惯。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阅读与环境、阅读与自身健康的关系,讲究阅读卫生。
  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面对巨大的信息量,单靠书本的几篇范文,是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的。因此, 结合范文教学开展课外阅读,语文教师通过课堂范文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文学作品,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和爱好开展课外阅读,针对个性, 因材施教。 如果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得好,无论是对阅读还是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形成深厚的人文底蕴。因此, 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读一些与优秀的散文、科技短文、小说等。另外,应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进行网上阅读的能力,使阅读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同时鼓励学生要大胆地放下课本,走出教室, 把阅览室、图书馆、书店作为课堂和教室,让书架上的图书、报刊变成学生的阅读教材,同时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进行论辩、演讲,从而达到让学生关注社会、贴近时代、感悟语文的目的。
  7.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具体来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
  第一,让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主体目标和阅读材料的文体规律性特点。
  第二,重视快速阅读的课堂训练[7]。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平时教学每篇课文时就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训练中给予材料、规定时间、及时检查,纠错评析。如七年级的学生以100 ~ 150 字/分钟,八年级250 ~ 350 字/分钟,九年级350 ~ 500字/分钟为宜。时间一到,应立即交卷,严格检查、总结、纠正错误签字。对典型的错误进行评析,提出其中产生错误的原因,然后提出补救的方法。在检查评析时,要注意兼顾到优、良、中、差等级的学生。第三,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快速阅读习惯的培养。
  8.加强学生精读训练,全方位提高学生能力
  阅读教学中,精读是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其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有效的阅读能力,切实解决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精读是逐章、逐段、逐句、剖析字词的阅读方法,是深入理解和研究其精髓,融会贯通的过程。精读要求从篇章到段落、从内容到形式对课文进行分析、归纳、比较、深究、发现并掌握知识规律。这要求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示范讲解使学生获得完整、深刻、系统的阅读知识,把握阅读要领,提高自我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与学生听、说、写的能力直接相关。听、说能力是人的文化修养水平的一种标志,而准确、恰当、优美的言辞来源于阅读,阅读材料综合了书面语和口头语的精华。同时, 学生的习作, 主要是从模仿范文开始,认真、大量的阅读,才能从阅读材料中汲取对写作有用的营养。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文章作品丰富的意蕴,存在于字里行间,隐藏在文字背后,存在于空白处留下的巨大审美空间之中。对一篇课文的教学, 教师不应首先引导学生去分理解,而应首先引导学生去感受, 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语言文字的意义、情味和旨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读”这一环节。
  9.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完美的阅读过程绝不是读者的被动接受[1],而是读者根据自己的情境、思想、知识、阅历和知识储备等对作品进行领悟、理解的过程。可见,阅读过程是读者对阅读对象做主观审视,进行创造性、批判性理解,从而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的过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本身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应该培养学生敢于对文本提出挑战,提出全新的见解。因此,阅读教学应该大力提倡讨论、质疑和开放性阅读,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教育需要革故鼎新,才能产生新的生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中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阅读能力的好与否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掌握了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一个重要標准。所以说,语文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笔者在此仅谈了些较粗浅的认识和体会,对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和研究,要靠语文界同仁群策群力,一起开创现代阅读教学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林汉顺.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23(12):107-108
  [2]郝志玲 浅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J]. 科教创新 2007 年总第476 期 94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3]王传霖.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意义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7/02 :32-41
  [4]路晓兰 谈语文阅读教学 青海教育 2005,9-10/Z3 :43
  [5]张克东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10:33
  [6]余玲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科技资讯 2008/22 :135
  [7]王思忠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琼州学院学报 2007,14(12):108-109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
2004年,广东省高考首次独立命题.本文通过对2004年高考数学基础解答题(第17—20题)的命题特点,以及考生答卷的情况分析,来反思我们的双基教学.一、命题特点1.紧扣考纲,重视双
一、精心设计,让课堂教学成为开放性的研究活动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基础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可见美育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课人文性强,是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课。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美育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语文课程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互融合的语言教学。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是结合自身教学经历,从实际的教学经验出发,探索新课改思路的真实感受的表达。并从具体
创新教育,就是指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科学艺术的形式和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
【摘要】语言是知识传授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或者可以说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学语言还是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主要使用的语言。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审美体验。这就对教师的语文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与教学信息正确地传达给学生。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阐述
不少教师精心设计的数学过程很精彩,然而在课堂结束时却往往千遍一律地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果每节课都以这样的方式结束,就显得非常的单调
初中语文写作反映出来的是学生对于语文综合学习的能力,只有当学生掌握足够的写作材料以及一些文学常识的理解和对现实生活有着更深刻的感悟,才能在写作中有着更好的发挥;而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