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不健康心理产生的因素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ho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中学生不断出现这样和那样的犯罪事实。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让中学生摆脱不健康心理的困扰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据统计,现今在校中学生的父辈,一般都是50、60年代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受到各种挫折、困苦,文化普遍不高。独生子女加上父辈的补偿心理,使得他们以孩子为中心,“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过高的期望给孩子造成了很大压力;加上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人生中一个激动而且混乱的时期。处于这一特殊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方面疾风骤雨式的变化,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又很不足,很容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一般来说,中学生不健康心理主要表现为:
  
  1.敏感性较强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要求迫切,他们珍重自已的荣誉。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心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已的轻视或嘲笑,从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2.逆反心理大
  
  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 对对方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或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你说东他说西,你说应该这样他说应该那样,以“顶牛”“对着干”的反常心态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产生这种逆反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主观上,是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已当成小孩。为了表现自已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持批判的态度;客观方面,教育者的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会导致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种反常心理,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治,就会逐渐演变为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3.自我为中心
  
   绝大部分中学生都处在独生子女家庭,在家时父母、爷爷奶奶甚至外公外婆都以自己为中心,围绕着自己转,到了学校自然希望教师、同学都围绕着自己转。现实与希望的反差,易使中学生产生失落感。为找回自己的中心感,常表现为争强好胜、惹人注意、出风头等。
  
  4.嫉妒心理强
  
  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时( 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惭、怨恨、 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感情。
  
  5.抑郁症状多
  
  青少年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 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追求。但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会产生挫折感。表现出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等抑郁症状。
  
  6.缺乏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已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他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已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
  
  7.自感孤独心
  
  有些青少年常常觉得自已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已,不接纳自已。心理学中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儿时生活环境,如父母离异,缺乏交流等导致孤独的性格,而青春期是生命发展过程中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增强,不愿服从父母,但又缺乏安全感,故感到紧张、不安、孤独无助。
  中学生健康心理的维护,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也不是单方面靠学校完成。必须学校、家庭、社会和中学生自己等多方面结合才能有效维护。当然,中学生如果有不健康心理或不健康心理倾向,也用不着害怕或者惊慌失措,应该端正态度,在生活中慢慢改善人际关系,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多听听感人肺腑的故事,多看看哲理深刻的书。闲暇的时候去郊外走走,休息的时候帮妈妈干点儿家务活。在学习上既要树立远大理想,又要有具体的学习目标;要磨炼意志、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对自己说:“I can!”相信明天永远是美好的。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奏效,不妨到心理医生那里寻求帮助。试试看,健康定能回到你身边。
  (作者联通:441115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朱集镇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按照课程标准,立足乡村实际,采用培养“种子”、合理定员、带动参与、创设温床、客观评价、激发参与、整体推进的办法,即“降低难度、循序渐进”,达到学生全员参与、整体提高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乡村 体育 教学 立足实际 创新方式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和谐发展,乡村教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不得不承认中国广大的山区农村基础教育与时代的要求差距较大,特别是体育教学,受到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代表先进教学手段的多媒体走入语文课堂已成必然趋势。一时间对此评论若潮水般汹涌澎湃。赞成者有之:多媒体以新颖的形式,强大的功能,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相对于古老的黑板、粗糙的粉笔来说对学生的吸引是无与伦比的……反对者也有之: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破坏了语文教学艺术的完整美,培养了学生猎奇务虚的学风,把教师当成幻灯片放映员,是葬送语文教学艺术的罪魁祸首……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怎
期刊
当校长们总在教师中间忙碌,总是盯着孩子们的未来而谆谆教导时,却往往忽视了每日的当下生活,而使教育渐渐远离人的生命所需,便有了“我们很多行为都可能意味着责任的缺席。”周恩来总理曾说:“关照小事,成就大事。”的确,细节决定成败。作为校长,更应该加强学习,从细微处入手,把教育工作做细、做实。     一.校长的牵引——灵魂的教育    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教师来到
期刊
【摘 要】传统的物理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机械叠加,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面对新课程、新“课标”,教师必须搞好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探究式教学,重视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物理教学观 探究教学 实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
期刊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人地关系的科学。它能使学生较全面地认识家乡,认识国家,认识世界。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思想品德。它是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在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崇高美德,爱国主义教育要建立在热爱家乡的基础上。家乡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地理环境,耳闻目睹,认识颇深。一般人对自己
期刊
从2004年秋季开始,我国许多城市从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课,农村的英语教学从初中提前到了小学三年级甚至一年级,充分说明了国民对英语的重视。但是由于小学英语教育和初中英语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小学生在进入初中后,往往会产生种种不适应,从而引起学习英语兴趣下降,学习成绩滑坡,从七年级上期就产生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内容与认知结构的脱节,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的脱节,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的脱节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  
期刊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一.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之形成为科技进步作贡献的兴趣和志向。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
期刊
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2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二题“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题中要求: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就改变。  有些学生按照教材制成了音调可变哨子,效果很好。还有一些学生没有按照教材,另找材料和方法也制成了音调可变的哨子。  学生选用的新器材和制作方法如下:  器材:圆珠
期刊
“课改,课改,学生的成绩反而下降了”,“学生喜欢上活跃的公开课,课后可老师还得再花一节课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在办公室常听到这样的感叹与怨言。细细反思: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应该说这都是适应时代发展和需求的,无可置疑。那问题在哪?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某些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反思,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在自主、活跃、生动
期刊
近段时间,我被临时安排到四(2)班任教语文。接班后,我感到很吃力,一是班上语文学困生较多,二是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存在厌倦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创设情境、回顾旧知、注重基础等策略,努力使孩子们找回学习语文的热情和自信。  但有一位同学似乎一直无动于衷。她叫村,每天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不提出问题,也不主动回答问题。当老师的目光碰撞她的时候,她总是不知所措,低头回避,害怕老师会叫到她。经了解得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