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学习是以后数学成绩好坏的基础,小学是学好数学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在对小学数学进行教学时,应该注意小学生的特点,从学生所具有的特点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找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学习方法,制定适合的教学内容。针对小學数学的学习特点对教师教育工作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特点;教学影响
小学生具有独特的特点,其学习也就具有相应的特点,如何才能通过教学达到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目的呢?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这就要求教师认真考虑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尽量降低教师在教学中发生的错误率,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加小学生学习的乐趣,让小学生学会自觉学习。建立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看似简单的小学数学其实具有非常严谨的逻辑思维,还具有较强的抽象色彩,数学知识也具有形象性,在编制小学数学教材时,教师就将严谨的逻辑性贯穿其中,并且将小学数学教材编制得形象生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通过教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目的,让小学生爱上数学,主动进行学习,获得教学成果,提高教学效率。小学数学要求学生对抽象的事物和形象的事物在主观上能够加以区分。笔者认为,做好这件事,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
1.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既要注重课堂的生动性,避免枯燥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掌握好分寸,不能过分以生动性为主要要求,让学生忽略课堂学习重点,忽略思考。
2.小学数学知识具有抽象化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抽象化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简洁的概括,以便学生容易理解和学习,更利于学生记忆。
3.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避免让小学生在学习时无形中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和难点时,要先让小学生思考,主动学习,培养小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这门学科,形成自己的逻辑思想,并且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稳步提升学习成绩。
二、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数学知识
学习成果是要经过日积月累的,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所以在任何学习时都要进行完整的学习。如果对班上的小学生采取统一教学,不进行差别化教学,就不能让学生整体学习水平提高,就会形成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进行教学计划分类,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特点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小学生能力的强弱,安排教学进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用有限的时间学习到应该学习的知识,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数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三位数乘法的时候,先从易到难,慢慢提高学习的难度,不能一次就让学生吃个大胖子,比如26×12,可以先从多位数进行教导,12分为2×6,这样就可以分为26×2和26×6的和,这样计算起来就简单多了。学习从易到难,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
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多种多样的,学习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教师课堂教导得好,学习才会事半功倍。但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并不能代替学生,还需要学生自己独立自主地学习,自己进行研究学习,所以教师在课堂讲授数学知识时,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遇到不会的题或是有难度的题,主动去思考和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和学习效率是息息相关的,而且学习成果的获得也是完全不同的,有很大差异。如果学生不能或是不会主动学习,只是被动地在课堂上接受数学知识,那么学生的学习只能是肤浅和表面化的,无法深入,知识利用古板,不能在实际中使用自如。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学习,那么学生除了能掌握基本知识,还能将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拓展,掌握知识的精髓,并且学以致用。例如,计算一个数除以8,商是50,余数是6。在进行求解时,教师可以教学生进行反算,8×50 6=406,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在小组内进行研究和探讨。
小学数学是学生日后学号数学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教育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进行授课时,针对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来分类安排学习,设置教学内容,不断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和主动性,让小学生爱上数学,将数学当成一种兴趣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应有的教授成果。
参考文献:
[1]谭劲,李光树.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14(7):14-16.
[2]王延文,王世凤.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特征与构建[J].数学教育学报,2013,8(4):121-123.
编辑 韩 晓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特点;教学影响
小学生具有独特的特点,其学习也就具有相应的特点,如何才能通过教学达到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目的呢?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这就要求教师认真考虑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尽量降低教师在教学中发生的错误率,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加小学生学习的乐趣,让小学生学会自觉学习。建立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看似简单的小学数学其实具有非常严谨的逻辑思维,还具有较强的抽象色彩,数学知识也具有形象性,在编制小学数学教材时,教师就将严谨的逻辑性贯穿其中,并且将小学数学教材编制得形象生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通过教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目的,让小学生爱上数学,主动进行学习,获得教学成果,提高教学效率。小学数学要求学生对抽象的事物和形象的事物在主观上能够加以区分。笔者认为,做好这件事,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
1.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既要注重课堂的生动性,避免枯燥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掌握好分寸,不能过分以生动性为主要要求,让学生忽略课堂学习重点,忽略思考。
2.小学数学知识具有抽象化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抽象化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简洁的概括,以便学生容易理解和学习,更利于学生记忆。
3.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避免让小学生在学习时无形中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和难点时,要先让小学生思考,主动学习,培养小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这门学科,形成自己的逻辑思想,并且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稳步提升学习成绩。
二、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数学知识
学习成果是要经过日积月累的,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所以在任何学习时都要进行完整的学习。如果对班上的小学生采取统一教学,不进行差别化教学,就不能让学生整体学习水平提高,就会形成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进行教学计划分类,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特点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小学生能力的强弱,安排教学进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用有限的时间学习到应该学习的知识,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数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三位数乘法的时候,先从易到难,慢慢提高学习的难度,不能一次就让学生吃个大胖子,比如26×12,可以先从多位数进行教导,12分为2×6,这样就可以分为26×2和26×6的和,这样计算起来就简单多了。学习从易到难,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
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多种多样的,学习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教师课堂教导得好,学习才会事半功倍。但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并不能代替学生,还需要学生自己独立自主地学习,自己进行研究学习,所以教师在课堂讲授数学知识时,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遇到不会的题或是有难度的题,主动去思考和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和学习效率是息息相关的,而且学习成果的获得也是完全不同的,有很大差异。如果学生不能或是不会主动学习,只是被动地在课堂上接受数学知识,那么学生的学习只能是肤浅和表面化的,无法深入,知识利用古板,不能在实际中使用自如。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学习,那么学生除了能掌握基本知识,还能将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拓展,掌握知识的精髓,并且学以致用。例如,计算一个数除以8,商是50,余数是6。在进行求解时,教师可以教学生进行反算,8×50 6=406,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在小组内进行研究和探讨。
小学数学是学生日后学号数学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教育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进行授课时,针对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来分类安排学习,设置教学内容,不断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和主动性,让小学生爱上数学,将数学当成一种兴趣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应有的教授成果。
参考文献:
[1]谭劲,李光树.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14(7):14-16.
[2]王延文,王世凤.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特征与构建[J].数学教育学报,2013,8(4):121-123.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