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教学中学具的使用策略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tana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算理,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的有效性。学具的使用策略:操作前明确任务流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操作中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操作后及时反馈,指导操作学具的方法;突出操作的关键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学具
  学具是教学时用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模型、实物、图表等的统称。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说,操作学具可以增强学生的感知觉,促使零散的感性认知向系统的结构化认知发展,从而螺旋式地上升为数学思维,最终形成数学能力。所以,数学学具的教学价值不仅在于能帮助学生建立表象,更能促进学生发展数学思维。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计算教学中使用学具的策略。
  一、操作前明确任务流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合理操作数学学具,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否则,不只是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甚至阻碍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知识,既不能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又冲淡了课堂教学氛围。因此,在学生操作学具之前,教师应该说明学具的操作流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提前到教室,让学生把本节课要用的学具拿出来,摆在指定的位置,本节课用不到的学具收在书包里。利用学生喜欢表扬的心理,对摆放快速的个人以及小组提出表扬,通过正向引导,促使学生在上课前就把学具摆好,为上课做好准备。
  二、操作中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具使用既要适时又要适度。使用学具是为教学服务,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好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突破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人人都参与学具操作活动,教师在备课时对操作学具环节分配时间长短要合理,让动手能力弱的学生也能有所收获。
  当老师提出可以用学具操作时,有些学生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就开始摆弄学具,这样会影响听课效果,因而在反馈的时候收获有限。因此,操作前,老师要给出简洁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老师的要求后再操作。
  三、操作后及时反馈,指导操作学具的方法
  反馈评价是学生个人操作学具后对整个操作活动进行分析和总结的一个重要环节。反馈的内容可以是学生梳理整个操作流程,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体验过程,对自己的发现加以概括与归纳。因为反馈评价是对活动的经验总结,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反馈评价环节,倾听同伴的表达,结合自己操作的过程,发现他人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有些教师通常选一名学生向全班展示操作学具的过程,其他同学观看,展示結束学具使用也就结束了。但学生在操作中的一些关键做法,没有老师加以引导,使学具操作与抽象知识的学习完全脱节,成为两个独立的环节,学生不理解学具操作在这里对数学学习的用处何在,不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这也说明教师在操作后没有有效地反馈操作的方法,从而学生不能有效地建构知识体系。
  例如:笔算34+16,学生个人操作完学具后,老师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用教具展示34+16用小棒摆放的过程。学生先摆34,拿3捆小棒和4根小棒,再摆16,拿1捆小棒和6根小棒,摆的时候学生把3捆和1捆归为一类,6根和4根归为另一类,学生告诉老师这里有50根小棒。老师在这里追问“34+16怎么得到50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忆起4根和6根合起来是10根,可以把10根小棒继续捆成一捆。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教师板书的时候把4根小棒和6根小棒圈在一起,也就是10个一是1个十。
  小棒操作后接着用计数器操作,学生先拨34,十位3颗珠个位4颗珠,再拨16,十位1颗珠个位6颗珠。学生自己看到个位有10颗珠后,联系摆小棒的过程或者顺向迁移以前拨计数器的经验,可以很自然地想到退去个位的10颗珠,向十位拨1颗珠。这时老师就要问:“刚才在拨计数器的时候做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就能说出拨回去个位的10颗珠,在十位增加1颗珠。这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计数器,学生用自己的计数器一起拨,分别拨出34和16后,教师提醒学生停下来,问学生:“现在个位的10颗珠要怎么办?”学生会提出要把个位的10颗珠退去,变成1个十。此时教师追问:“在哪位上拨1?”学生说在十位上拨1。在计数器上,教师圈出个位的10颗珠,表示去掉个位的10颗珠,同时添1颗珠在十位上。按照这样的步骤,学生操作学具,模仿老师示范的方法边操作边说,两项学具集体操作结束,学生再静悄悄地收小棒和计数器。
  学具操作时,学生先用小棒再用计数器,两种学具直观程度是不一样的,小棒表示数的直观形象,计数器把数转化成不同数位上的数珠,抽象程度高于小棒。学生经过个人操作、学生演示、集体操作三个层次,在每个环节都能体现老师对学生理解算理的引导,学生通过三个层次操作学具,深刻认识算理“个位满10向十位进一”,在教师的指导下熟悉操作学具的方法。
  四、借助学具直观突出关键点,学生逐步内化计算算理
  操作学具是为了帮助学生探索口算、竖式的计算方法的,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只是单方面地操作学具有时并不能达到人人在课堂上就能理解算理,而需要摆一摆、拨一拨数学学具,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理解计算的算理。结合算式的计算过程整理操作学具的关键点,掌握口算的方法或者竖式计算的步骤,将抽象的计算算理回归到具体实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算理。
  例如:学具操作后,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34+16的结果,全班反馈时,首先核对加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即相同数位对齐,再说计算过程是先算个位再算十位,说明以前的加法竖式计算方法在这里同样适用,学习方法可以迁移。先算个位,4+6=10,10在和的个位怎么写?对于这个“小冲突”,教师要示范正确的写法和书写步骤。为了防止遗忘,向十位进的“1”写在横线上,在十位数和个位数中间,写得略小一点。和的十位应该写几呢?不是算3+1,而是3+1+1=5。对竖式计算过程突出重点部分进行重点讲解,明确个位向十位进1,十位计算时记得加上进位的1。
  在学生能用数学语言完整表述计算过程后,教师追问:“同学们想一想,在摆小棒的时候、拨计数器的时候有个位满10要向十位进一这一步吗?”教师借助学具的直观突出关键点,学生带着问题反思,发现摆小棒的最后一步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竖式计算的算理。再联系拨计数器的过程,拨去个位的10颗珠,在十位增加1颗珠,也是计算的算理。借助小棒和计数器,回顾数学学具操作,回想摆一摆的小棒、拨一拨的计数器,学生在列出正确的竖式后,理解算理,总结操作关键步骤,提炼出加法计算算理“个位满10向十位进一”。
  总之,小学一年级计算教学时,需要教师指导学具的使用方法,优化学具使用,离不开学生独立操作学具与集体操作学具,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直观学具与抽象知识相结合,就可以使计算算法掌握得更加扎实、计算算理理解得更加深刻,进而体会数学学具所体现的数学思想,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城.数学学具的教学价值及使用策略[J].小学教育教学,2018(3):3841.
  [2]韩志勇.小学有效地使用学具,为数学课堂教学服务[J].小学教学参考,2010(11):55.
  [3]施海军.对小学数学学具使用规律的初探[J].考试与评价,2014(4):122.
  [4]董媛.数学课上如何对学生使用学具进行有序的指导[J].教育科学,2016(9):233.
其他文献
玻璃钢(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RP)以其优异特性在航海、建筑、交通、环保、电子、化工、城市景观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发展很快,但由于我国用于玻璃钢的树脂生产相对落后,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让小学语文课堂真情涌动,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教师追求的课堂境界。我们教师有了真情,小学语文课堂就会让学生充满活力。其实教育即是生活。因此,语文课堂教学
通过对金寨县板栗生产状况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小学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语言的学习和发展,听说读写是主要的方法和途径,尤其是阅读,是听、说和写的基础,阅读是输入,为交际和运用打下基础。为此,阅读兴趣的激发、阅
大数据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智慧课堂,以一种新的视角与方式改变着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论述了智慧课堂与英语学科写作教学的结合及实际应用过程及成果,通过问卷调查法
经过对美国美森耐公司赠送的25个优良种源与浙江省马尾松混合种及火炬松种源,在东阳市境内7年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国外松优良种源间树高、胸径、材积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但
公益林建设是森林分类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了黄山市公益林规划划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公益林建设的一些对策.
一块不起眼的砌墙砖头。竞成为浙江实行科学发展、发展循环经济的印证。据悉,浙江全省因为限制、禁用实心粘土砖,保护、盘活大量耕地,兴起一个现代化的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并带来了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80例,采用随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