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兆和:漂泊中成就《流民图》

来源 :档案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画家蒋兆和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一代宗师,中国现代画坛独领风骚的艺术巨匠.其最广为人知的作品,著名长卷《流民图》,以前所未有的宏大悲壮,及浑厚有力的笔触,彰显了画家至真至善的人性.这幅高七尺,长九丈,堪称“巨幅”的作品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呼唤着正义与和平.
其他文献
18世纪马铃薯传入中土之后,因其耐寒耐旱特性,在干旱少雨山地居多的晋西北高寒地带之种植逐步推广.马铃薯的引种不仅改变了当地民众的饮食习惯,且在某种程度上推动山西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探讨马铃薯在山西育种、推广和改良的途径与方法,对当代山西农业育种、推广等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具有资鉴意义.
2021年是钱学森诞辰110周年.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收藏有一份特殊档案:一页钱学森书信.据捐赠者林声溶女士和蒲以康教授介绍,这是他们在整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林家翘(林声溶女士父亲)遗物时发现的,于是决定通过捐赠化私为公,以利研究.由落款可知,此信为钱学森写于1960年5月28日,不知何故仅存最后一页,但从内容可知收信人正是林家翘.由于无法知晓原信到底有几页,故而称其为“一页”.
1952年,国家决定开始“一五计划”并着手工业化布局.这一时期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以满足国家建设和地方发展的迫切要求.山西五所中等技术学校应运而建,产教融合的办学形式非常成功.首批毕业生是全国分配,他们成为新中国重工业的拓荒者、创业者和奠基人.本文旨在归纳整理产教融合下这些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措施,分析总结办学成功的深层原因,以便为现今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抢渡金沙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和红军长征历史进程中非常重要的决策与部署,这一决策不仅改变了党在黔西南开展发展的想法,也放弃了原先“赤化全贵州”的战略目标,并且真正实现了“西转”,实现了力争由抢渡金沙江进而至川西建立苏区的战略目标.
期刊
鲁迅日记风格简练,只写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信息,具体内容往往省去,要窥事情的全貌需要联系同时代其他人的材料.但鲁迅在杂项事件上喜欢记账,开支和日常往来馈赠都记载得清清楚楚,所以日记中记载了大量食物.由于日常食品由许广平采购,所以这些食物大部分是人情往来的礼物;还有一小部分,比如鲁迅自己亲自购买的食品,则是他的舌尖爱好.
期刊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斗争过程中,缺少干部、缺少人才、干部能力不足等问题逐步显露出来.培养和训练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成为中共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中共在延安相继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等一系列高等学校,用以培养革命干部和人才.在这些机构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宋庆龄及其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及时伸出援手,多次给予经费和物资支持.此外,保盟还将这些机构的教育情况以及中国青年在陕北的生活介绍给国内各地和世界各国,许多青年正是受其影响奔赴延安,为抗日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近日出版的《永远和
我的父亲吴早文,抗美援朝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60师文工队队长;他的下连队日记自1951年12月至1952年9月;这也是他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一段真实记录.1950年11月11日,他从辑安(今集安)跨过鸭绿江;1952年10月17日回国至安东(今丹东).rn1951年9月,进入朝鲜一年有余的20军,历经第二次战役长津湖战斗、第五次战役和华川金城地区50天防御战等.25日,为粉碎敌在我侧后元山地区登陆,奉命担负该地区海防备战、构筑野战防御阵地的任务;在元山的白山、广岩山、鹰峰山、后陆山间,展开大规模筑城并进
期刊
195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的第一个元旦,新华社刊发新年献词《完成胜利,巩固胜利》.社论说:“无论老解放区或新解放区都应该动员全体人民,以最大的努力来恢复生产.在全国范围内,要求农业生产比1949年增产粮食一百亿斤,棉花470万市担,工业生产尤其是重工业得到初步的恢复.”
期刊
早年在旧书摊经常淘到速记类的旧书,心想,虽然现在没有手写速记这个行当了,但留下些文献史料,可以怀旧.在《亚伟速记字汇》《速记发音法详解》《亚伟速记月刊》等书刊中,有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他叫唐亚伟.我就开始关注这个人,积累了一些关于他的资料.一天,忽然淘得一册《速记学家》,是一本关于唐亚伟的人物传记,我大喜过望.此书把我对唐亚伟一知半解的了解,都汇聚在一起了,终于使我可以更详细地了解这位速记学家了.他是“亚伟速记学校”创始人,是“亚伟中文速录机”发明人.总之,在中国速记发展史上,他一生坚持不懈,一人跨越了两大
期刊
1951年4月13日,张闻天离京赴苏联就任.这一年张闻天51岁.他精通俄语,早年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第一批学生.他登机的时候,距他告别莫斯科已经整整20年了.1931年初他奉命回国从事地下斗争,如今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作为新中国的外交使节,重新来到苏联这片土地,他的心里是无比自豪的.rn张闻天在外交岗位上工作了十年.在这十年中,张闻天先后担任的是未曾到任的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常务副部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