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日本放送协会(NHK)电视台的大河剧《八重樱》的命运一波三折,先是该剧因描述战争史实不当激怒山口县居民愤怒,后又传出收视率持续下跌将被腰斩而重播《龙马传》,甚至为拯救收视率而不得不增加露点戏码,再到7月曝出该剧制作人内藤慎介与早安少女组成员有援交之嫌。距离《八重樱》结束放映只有两个月时间了,但时上时下的收视率令人不得不怀疑,其是否有可能打破2012年度大河剧《平清盛》创造的最低收视率纪录。《八重樱》收视率的走低也令该剧主演绫濑遥的人气一度受损。
2012年对于日本大河剧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年是NHK大河剧播放50周年,NHK电视台也希望借此能将大河剧重新拉回收视宝座,但这年大力推出的《平清盛》反而创下了大河剧历史上最低的收视纪录,令人尴尬不已。过去全民观看大河剧的光辉岁月一去不复返。
NHK的神来之笔
每周日晚上8点(日本时间),NHK电视台开始雷打不动地播放其制作的大型历史连续剧了,一年只播一部,每周只播一集,每集45分钟,从年头播到年尾,然后第二年年初又开始播放新剧(只有少数几部为短制作)。这类历史剧由于其播放的特殊性,在日本被称为大河剧。NHK从1963年播出《花之生涯》开始,到2013年的《八重樱》,共播放了53部大河剧。因此每提到大河剧,也专指NHK的大河剧。大河剧在制作上的严谨和对历史的考据遵从,以致人们可以将其当作生动的历史参考书。
大河剧之名来自大河小说,而大河小说并非起源于日本。19世纪中期以来法国出现了一种新的长篇小说,通过描述一个人物或家族的经历,来反映所处时代的变迁,喻意时代洪流滚滚向前,因此被命名为大河小说。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马丁·杜加尔的《蒂博一家》等作品都可看作这类小说的代表之作。法语中的“Roman-fleuve”传到日本,就被翻译成了大河小说。后来日本人将本国创作的大河小说翻拍成电视剧,就首创了大河剧。
当然这里要分清几个概念:时代剧是指以日本历史为背景的戏剧,也可称为历史剧,而大河剧只是其中的一种,专指每周日晚8点在NHK播放的时代剧,像几年前曾在中国播出的《大奥》就只是时代剧,而不能称作大河剧。其实,最初《花之生涯》在NHK播放时被定义为“大型时代剧”,第二年播出《赤穗浪士》时,《读卖新闻》将这两部剧的故事比喻为“大河小说”,自此“大河剧”这一称呼沿用至今。而NHK直到1977年大河剧播放15周年才在纪念节目中正式使用这一称呼,1978年播出的《黄金的日子》于是就正式以“大河剧”作为系列名而记录在册。
根据日本《放送法》规定,只有NHK(日本放送协会)一家电视台能够提供全国性电视节目,其在日本的地位相当于我国的中央电视台。其他地方电视台都受到地域限制,位于东京地区的富士台、日视、朝日台、东京广播和东视5家大型商业电视台不得不与各地方台联合建立覆盖全国的新闻网和电视网,成为除NHK之外日本观众最主要的信息来源。虽然日本的电视台多如牛毛,但播放内容大体不超出五大电视网和NHK的范畴,这也导致日本的收视率非常惊人,大河剧全年平均收视率基本都在20%以上,特别是1987年的《独眼龙政宗》的平均收视率甚至高达39.7%,这在美国电视剧领域显然是不可能达到的,2010年火爆美国的《生活大爆炸》的平均收视率也只是8%。
作为一个公共广播机构,NHK的体制与英国广播公司BBC有些相似,不以营利为目的,不靠播放广告来运营,虽然有来自国家的出资,但大部分的收入来自收听收视费,这是一项从民众直接收取的费用。但是NHK的事业预算和经营委员任命需要国会同意,节目编制有时也会被认为反映了政府意志,由此引发的争议让NHK在独立性方面难以达到BBC的高度。正因为有了稳定且丰厚的收入来源,NHK才能一如既往地保持其节目制作的水准,大河剧也得益于这一体制,才能保持制作精良的传统。
上世纪60年代日本电视产业发展迅速,为了让电视剧达到电影的素质,NHK电视台向已臻成熟的电影行业抛出了橄榄枝,电影明星佐田启二率先接受了NHK的邀请,于1962年决定参演首部大河剧《花之生涯》。1953年成立的为防止演员及导演被其他电影公司挖角、后来变为防止电视台抢走演员去演电视剧的“五社协议”,由此开始崩溃,大河剧自此招揽了大量日本演艺界的明星来演出,从而奠定了大河剧的王者地位。作为NHK的皇牌节目,隆重程度不亚于央视春晚的红白歌会每年都要为来年的大河剧大力宣传和造势。
与我国电视台相比较,我国的综艺节目是电视台自行制作和拍摄的,而电视剧基本上是与电视台分离的,由影视公司和影视基地投资拍摄后再卖给各电视台,基本上交给了市场去运作,这也造成了电视剧的同质化非常严重。而在日本,无论是综艺节目还是电视剧都是由电视台一手操办,电视台旗下设有专门的电视剧制作团队,很多经济公司也与电视台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大多数艺人都可以选择电视台。电视台拥有强硬的班底,自然也保障了日剧的精良水准。
大河剧50年
NHK电视台50年来坚持不懈地每年拍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以后还将继续一年一部拍下去,这样一种举动很具有行为艺术感。半个世纪来,大河剧也曾经历了起起落落,后来通过及时调整策略重回巅峰,一路风光伴着险峰走到了今天。
1963年第一部大河剧《花之生涯》开播,讲述江户时代幕末大佬井伊直弼的人生故事,平均收视率为20.2%,无疑为NHK开拍第二部增强了信心。第二年的大河剧《赤穗浪士》,其背景是发生在江户时代幕府五代将军德川纲吉治下的“元禄赤穗事件”,创下了大河剧最高的单集收视纪录53%,平均收视率也达到31.9%,同时奠定了大河剧的主题曲就是交响乐的传统,并且从翌年开始确定了由NHK交响乐团来演奏。这部电视剧的成功让大河剧一跃成为NHK的皇牌节目。 可是好景不长,虽然1965年播放的《太阁记》收视率也超过了30%,但接下来的二十年间,大河剧的收视率大都表现低迷,仅在1981年(《女太阁记》)和1983年(《德川家康》)出现过两个小高潮,收视率超过30%。随后的1984年至1986年,NHK作出新的尝试,希望重续大河剧的好光景,先是首次推出以二战时期为背景、主角也是虚构的《山河燃烧》,后来推出以大正时代为背景的《春之波涛》,再就是邀请皇牌编剧桥田贺寿子编写了以二战后的日本为背景的虚构故事《命》,但“近现代三部曲”系列令大河剧一度陷入滑铁卢。
1987年大河剧重回战国时代,《独眼龙政宗》的热播让大河剧起死回生,走向巅峰。该剧的主角一反常态没有起用大明星,而是选择了新晋演员渡边谦。年轻的渡边谦更符合剧中主角伊达政宗作为一名新锐大名的形象,这种根据角色需要来挑选演员的模式,使得渡边谦与伊达政宗实现了完美统一。再加上伊达政宗的传奇和悲剧人生,令该剧创下了大河剧历史上迄今最高的平均收视率39.7%,俨然成为大河剧的皇者。
从《独眼龙政宗》开始,大河剧首次在片头进行历史解说,并且提供了不少跟伊达政宗有关的历史遗迹的画面,让观众对历史背景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这一解说模式后来得到了延续,并在当年造成了“大河泡沫”这一盛况。由于《独眼龙政宗》的热播,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涌向伊达政宗的根据地仙台,尤其是在主角渡边谦参加仙台青叶祭之后,这一节日期间来此旅游观光的人数更是创下历史新高。大河剧带动了日本旅游业的一股新气象,各地方政府也通过修缮基础设施,希望能成为大河剧的拍摄场地。
1988年的《武田信玄》继承了上一部大河剧的优点,也延续了上一部的辉煌,单集收视率最高达49.2%,仅次于1964年的《赤穗浪士》,39.2%的平均收视率也只略低于《独眼龙政宗》。《武田信玄》的选角非常成功,著名电脑游戏《信长之野望》系列中的很多武将形象就以该剧人物为蓝本。
1989年的大河剧《春日局》的编剧仍是桥田贺寿子,她创作的《阿信的故事》创下了日本电视剧最高的收视率52.6%,虽然几年前的《命》收视败北,但是这次通过塑造女性角色春日局而强势回归,该剧的平均收视率也达到了32.4%,仅次于前两年的两部大河剧。
《独眼龙政宗》、《武田信玄》和《春日局》是大河剧历史上唯一连续三年平均收视率超过30%的电视剧,这也是大河剧最辉煌的阶段。此后大河剧的收视率江河日下,严谨的历史正剧已经吸引不了新一代的电视观众,NHK电视台为了吸引新的观众群体,做出积极尝试,大量起用偶像派演员作为主角。2002年的《利家与松》选择了人气强劲的偶像演员反町隆史和松岛菜菜子夫妇共同出演,同时对剧情进行适度调整,制造话题大打宣传牌,平均收视率回升到22.1%,并再次带动“大河泡沫”现象。
偶像派模式取得了效果,但是原来观看大河剧的中老年观众却不买账了,NHK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接下来的《武藏MUSAHSI》、《新选组!》等剧收视率都未破20%。2007年《风林火山》重走实力派路线,但是叫好不叫座,收视率仍只有18.7%。2008年的《笃姬》打破了这一僵局,年轻的偶像派演员宫崎葵出演幕末时代强势的女主角笃姬,通过“偶像与女人戏”结合的模式似乎找到了一条捷径,该剧的平均收视率最后达到了26%,是2000年至今收视率最高的大河剧。2012年的《平清盛》是NHK投资最大的大河剧,也做了大量宣传活动,但是平均收视率仍只有12.1%,是大河剧50年历史上收视率最低的。今年的《八重樱》重走女性路线,但是前景不容乐观。如何让大河剧适应时代变化,这是NHK一直在努力寻找的答案。
为历史背书
从事证券行业的朱哲,受《信长之野望》等游戏的影响,对日本战国时期的历史一直很感兴趣,偶然之间接触到大河剧《信长:日本国王》之后,就陆续看了不少大河剧,从中了解到更多的日本历史和文化。在百度NHK大河剧贴吧,他非常活跃,贡献了不少关于大河剧和日本历史的精华帖。他有一个梦想,有一天中国也能拍出NHK大河剧级别的优秀历史剧。
大河剧的成功,反映出日本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大河剧所选取的故事背景多是人们所喜爱的战国时代和幕末时代,而且会对剧中的历史进行考证,确保内容的严谨性。战国时代一般是指从应仁之乱(1467)到德川幕府建立(1603)之间长达130多年的断代史。这一时期的日本藩镇割据,天下大乱,豪杰辈出,其精彩纷呈几乎可媲美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和三国时期。日本历史上著名的“魔王”织田信长、“猴子”丰臣秀吉、“老虎”武田信玄、“军神”上杉谦信、“乌龟”德川家康、北条纲成、毛利元就等人物,都活跃在战国时代。这段历史对现代日本影响非常大,许多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战国时代的文化背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许多风俗和行为仍带着那时的传统。因此日本人也乐意将他们的英雄人物拍了又拍,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人的故事就被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多个版本,大河剧也喜欢将这些英雄人物及其家将乃至家将的家将大书特书。将于2015年播放的大河剧《信长燃烧》,主角是织田信长,由日本超人气演员木村拓哉饰演,希望能挽回大河剧不断下滑的收视率。
日本人对本国文化和历史的推广是不遗余力的。日本真正建国的历史并不太长,值得拿出来大书特书的历史也不过1000年左右。在一些大河剧迷看来,战国时代的那些战争不过是县长、市长领着数百号人为争夺丁点大的地盘,也堪称著名战役,这拿到中国来说,根本就排不上号。可是日本人会很认真地把这些萤火之光发扬光大,战国时代不断涌现的战将,只要他们身上有闪光点,即使是三四线的人物,也有可能成为大河剧的主角。比如2006年大河剧《功名十字路口》的主角山内一丰,远没有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人的深沉韬略,却因为有妻子千代的助力,成为土佐藩第一代藩主,并成就了战国时代模范夫妻的美名,于是此人的经历也值得被拍成四五十集。
由于可讲述的历史较为短暂,因此经常会有同一个人物或历史事件出现在多部大河剧中的情形,但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和细节的解读,并不会让人觉得重复和厌倦,从而让观众得以熟悉和了解。这是真正考验大河剧制作者们的功力和水平了,这也是大河剧会得到多数人认可的原因之一。
大河剧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朱哲很欣赏日本人做事时精益求精的态度,这种对细节的完美追求在大河剧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提到,在大河剧《宛如飞翔》中,西乡和大久保等萨摩出身者全剧操着鹿儿岛口音,爱加那使用奄美地方口音,佐藤浩市先生扮演的坂本龙马说话也是一股土佐腔等等,由此可见从编剧、导演到演员的诚意,把大河剧当做艺术品来雕琢。
大河剧走过51年,对日本历史和文化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广作用。大河剧走向海外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输出的过程。而且大河剧的编导们非常注重塑造一种正面的历史文化形象,剧中所着力呈现的战争和杀戮,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真善美,这才是大河剧所真正歌颂的。中国何时能拍出像NHK大河剧这样优秀的历史剧,不止是朱哲一个人的梦想,也是你我爱好中国文化的人所期待的。
2012年对于日本大河剧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年是NHK大河剧播放50周年,NHK电视台也希望借此能将大河剧重新拉回收视宝座,但这年大力推出的《平清盛》反而创下了大河剧历史上最低的收视纪录,令人尴尬不已。过去全民观看大河剧的光辉岁月一去不复返。
NHK的神来之笔
每周日晚上8点(日本时间),NHK电视台开始雷打不动地播放其制作的大型历史连续剧了,一年只播一部,每周只播一集,每集45分钟,从年头播到年尾,然后第二年年初又开始播放新剧(只有少数几部为短制作)。这类历史剧由于其播放的特殊性,在日本被称为大河剧。NHK从1963年播出《花之生涯》开始,到2013年的《八重樱》,共播放了53部大河剧。因此每提到大河剧,也专指NHK的大河剧。大河剧在制作上的严谨和对历史的考据遵从,以致人们可以将其当作生动的历史参考书。
大河剧之名来自大河小说,而大河小说并非起源于日本。19世纪中期以来法国出现了一种新的长篇小说,通过描述一个人物或家族的经历,来反映所处时代的变迁,喻意时代洪流滚滚向前,因此被命名为大河小说。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马丁·杜加尔的《蒂博一家》等作品都可看作这类小说的代表之作。法语中的“Roman-fleuve”传到日本,就被翻译成了大河小说。后来日本人将本国创作的大河小说翻拍成电视剧,就首创了大河剧。
当然这里要分清几个概念:时代剧是指以日本历史为背景的戏剧,也可称为历史剧,而大河剧只是其中的一种,专指每周日晚8点在NHK播放的时代剧,像几年前曾在中国播出的《大奥》就只是时代剧,而不能称作大河剧。其实,最初《花之生涯》在NHK播放时被定义为“大型时代剧”,第二年播出《赤穗浪士》时,《读卖新闻》将这两部剧的故事比喻为“大河小说”,自此“大河剧”这一称呼沿用至今。而NHK直到1977年大河剧播放15周年才在纪念节目中正式使用这一称呼,1978年播出的《黄金的日子》于是就正式以“大河剧”作为系列名而记录在册。
根据日本《放送法》规定,只有NHK(日本放送协会)一家电视台能够提供全国性电视节目,其在日本的地位相当于我国的中央电视台。其他地方电视台都受到地域限制,位于东京地区的富士台、日视、朝日台、东京广播和东视5家大型商业电视台不得不与各地方台联合建立覆盖全国的新闻网和电视网,成为除NHK之外日本观众最主要的信息来源。虽然日本的电视台多如牛毛,但播放内容大体不超出五大电视网和NHK的范畴,这也导致日本的收视率非常惊人,大河剧全年平均收视率基本都在20%以上,特别是1987年的《独眼龙政宗》的平均收视率甚至高达39.7%,这在美国电视剧领域显然是不可能达到的,2010年火爆美国的《生活大爆炸》的平均收视率也只是8%。
作为一个公共广播机构,NHK的体制与英国广播公司BBC有些相似,不以营利为目的,不靠播放广告来运营,虽然有来自国家的出资,但大部分的收入来自收听收视费,这是一项从民众直接收取的费用。但是NHK的事业预算和经营委员任命需要国会同意,节目编制有时也会被认为反映了政府意志,由此引发的争议让NHK在独立性方面难以达到BBC的高度。正因为有了稳定且丰厚的收入来源,NHK才能一如既往地保持其节目制作的水准,大河剧也得益于这一体制,才能保持制作精良的传统。
上世纪60年代日本电视产业发展迅速,为了让电视剧达到电影的素质,NHK电视台向已臻成熟的电影行业抛出了橄榄枝,电影明星佐田启二率先接受了NHK的邀请,于1962年决定参演首部大河剧《花之生涯》。1953年成立的为防止演员及导演被其他电影公司挖角、后来变为防止电视台抢走演员去演电视剧的“五社协议”,由此开始崩溃,大河剧自此招揽了大量日本演艺界的明星来演出,从而奠定了大河剧的王者地位。作为NHK的皇牌节目,隆重程度不亚于央视春晚的红白歌会每年都要为来年的大河剧大力宣传和造势。
与我国电视台相比较,我国的综艺节目是电视台自行制作和拍摄的,而电视剧基本上是与电视台分离的,由影视公司和影视基地投资拍摄后再卖给各电视台,基本上交给了市场去运作,这也造成了电视剧的同质化非常严重。而在日本,无论是综艺节目还是电视剧都是由电视台一手操办,电视台旗下设有专门的电视剧制作团队,很多经济公司也与电视台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大多数艺人都可以选择电视台。电视台拥有强硬的班底,自然也保障了日剧的精良水准。
大河剧50年
NHK电视台50年来坚持不懈地每年拍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以后还将继续一年一部拍下去,这样一种举动很具有行为艺术感。半个世纪来,大河剧也曾经历了起起落落,后来通过及时调整策略重回巅峰,一路风光伴着险峰走到了今天。
1963年第一部大河剧《花之生涯》开播,讲述江户时代幕末大佬井伊直弼的人生故事,平均收视率为20.2%,无疑为NHK开拍第二部增强了信心。第二年的大河剧《赤穗浪士》,其背景是发生在江户时代幕府五代将军德川纲吉治下的“元禄赤穗事件”,创下了大河剧最高的单集收视纪录53%,平均收视率也达到31.9%,同时奠定了大河剧的主题曲就是交响乐的传统,并且从翌年开始确定了由NHK交响乐团来演奏。这部电视剧的成功让大河剧一跃成为NHK的皇牌节目。 可是好景不长,虽然1965年播放的《太阁记》收视率也超过了30%,但接下来的二十年间,大河剧的收视率大都表现低迷,仅在1981年(《女太阁记》)和1983年(《德川家康》)出现过两个小高潮,收视率超过30%。随后的1984年至1986年,NHK作出新的尝试,希望重续大河剧的好光景,先是首次推出以二战时期为背景、主角也是虚构的《山河燃烧》,后来推出以大正时代为背景的《春之波涛》,再就是邀请皇牌编剧桥田贺寿子编写了以二战后的日本为背景的虚构故事《命》,但“近现代三部曲”系列令大河剧一度陷入滑铁卢。
1987年大河剧重回战国时代,《独眼龙政宗》的热播让大河剧起死回生,走向巅峰。该剧的主角一反常态没有起用大明星,而是选择了新晋演员渡边谦。年轻的渡边谦更符合剧中主角伊达政宗作为一名新锐大名的形象,这种根据角色需要来挑选演员的模式,使得渡边谦与伊达政宗实现了完美统一。再加上伊达政宗的传奇和悲剧人生,令该剧创下了大河剧历史上迄今最高的平均收视率39.7%,俨然成为大河剧的皇者。
从《独眼龙政宗》开始,大河剧首次在片头进行历史解说,并且提供了不少跟伊达政宗有关的历史遗迹的画面,让观众对历史背景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这一解说模式后来得到了延续,并在当年造成了“大河泡沫”这一盛况。由于《独眼龙政宗》的热播,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涌向伊达政宗的根据地仙台,尤其是在主角渡边谦参加仙台青叶祭之后,这一节日期间来此旅游观光的人数更是创下历史新高。大河剧带动了日本旅游业的一股新气象,各地方政府也通过修缮基础设施,希望能成为大河剧的拍摄场地。
1988年的《武田信玄》继承了上一部大河剧的优点,也延续了上一部的辉煌,单集收视率最高达49.2%,仅次于1964年的《赤穗浪士》,39.2%的平均收视率也只略低于《独眼龙政宗》。《武田信玄》的选角非常成功,著名电脑游戏《信长之野望》系列中的很多武将形象就以该剧人物为蓝本。
1989年的大河剧《春日局》的编剧仍是桥田贺寿子,她创作的《阿信的故事》创下了日本电视剧最高的收视率52.6%,虽然几年前的《命》收视败北,但是这次通过塑造女性角色春日局而强势回归,该剧的平均收视率也达到了32.4%,仅次于前两年的两部大河剧。
《独眼龙政宗》、《武田信玄》和《春日局》是大河剧历史上唯一连续三年平均收视率超过30%的电视剧,这也是大河剧最辉煌的阶段。此后大河剧的收视率江河日下,严谨的历史正剧已经吸引不了新一代的电视观众,NHK电视台为了吸引新的观众群体,做出积极尝试,大量起用偶像派演员作为主角。2002年的《利家与松》选择了人气强劲的偶像演员反町隆史和松岛菜菜子夫妇共同出演,同时对剧情进行适度调整,制造话题大打宣传牌,平均收视率回升到22.1%,并再次带动“大河泡沫”现象。
偶像派模式取得了效果,但是原来观看大河剧的中老年观众却不买账了,NHK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接下来的《武藏MUSAHSI》、《新选组!》等剧收视率都未破20%。2007年《风林火山》重走实力派路线,但是叫好不叫座,收视率仍只有18.7%。2008年的《笃姬》打破了这一僵局,年轻的偶像派演员宫崎葵出演幕末时代强势的女主角笃姬,通过“偶像与女人戏”结合的模式似乎找到了一条捷径,该剧的平均收视率最后达到了26%,是2000年至今收视率最高的大河剧。2012年的《平清盛》是NHK投资最大的大河剧,也做了大量宣传活动,但是平均收视率仍只有12.1%,是大河剧50年历史上收视率最低的。今年的《八重樱》重走女性路线,但是前景不容乐观。如何让大河剧适应时代变化,这是NHK一直在努力寻找的答案。
为历史背书
从事证券行业的朱哲,受《信长之野望》等游戏的影响,对日本战国时期的历史一直很感兴趣,偶然之间接触到大河剧《信长:日本国王》之后,就陆续看了不少大河剧,从中了解到更多的日本历史和文化。在百度NHK大河剧贴吧,他非常活跃,贡献了不少关于大河剧和日本历史的精华帖。他有一个梦想,有一天中国也能拍出NHK大河剧级别的优秀历史剧。
大河剧的成功,反映出日本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大河剧所选取的故事背景多是人们所喜爱的战国时代和幕末时代,而且会对剧中的历史进行考证,确保内容的严谨性。战国时代一般是指从应仁之乱(1467)到德川幕府建立(1603)之间长达130多年的断代史。这一时期的日本藩镇割据,天下大乱,豪杰辈出,其精彩纷呈几乎可媲美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和三国时期。日本历史上著名的“魔王”织田信长、“猴子”丰臣秀吉、“老虎”武田信玄、“军神”上杉谦信、“乌龟”德川家康、北条纲成、毛利元就等人物,都活跃在战国时代。这段历史对现代日本影响非常大,许多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战国时代的文化背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许多风俗和行为仍带着那时的传统。因此日本人也乐意将他们的英雄人物拍了又拍,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人的故事就被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多个版本,大河剧也喜欢将这些英雄人物及其家将乃至家将的家将大书特书。将于2015年播放的大河剧《信长燃烧》,主角是织田信长,由日本超人气演员木村拓哉饰演,希望能挽回大河剧不断下滑的收视率。
日本人对本国文化和历史的推广是不遗余力的。日本真正建国的历史并不太长,值得拿出来大书特书的历史也不过1000年左右。在一些大河剧迷看来,战国时代的那些战争不过是县长、市长领着数百号人为争夺丁点大的地盘,也堪称著名战役,这拿到中国来说,根本就排不上号。可是日本人会很认真地把这些萤火之光发扬光大,战国时代不断涌现的战将,只要他们身上有闪光点,即使是三四线的人物,也有可能成为大河剧的主角。比如2006年大河剧《功名十字路口》的主角山内一丰,远没有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人的深沉韬略,却因为有妻子千代的助力,成为土佐藩第一代藩主,并成就了战国时代模范夫妻的美名,于是此人的经历也值得被拍成四五十集。
由于可讲述的历史较为短暂,因此经常会有同一个人物或历史事件出现在多部大河剧中的情形,但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和细节的解读,并不会让人觉得重复和厌倦,从而让观众得以熟悉和了解。这是真正考验大河剧制作者们的功力和水平了,这也是大河剧会得到多数人认可的原因之一。
大河剧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朱哲很欣赏日本人做事时精益求精的态度,这种对细节的完美追求在大河剧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提到,在大河剧《宛如飞翔》中,西乡和大久保等萨摩出身者全剧操着鹿儿岛口音,爱加那使用奄美地方口音,佐藤浩市先生扮演的坂本龙马说话也是一股土佐腔等等,由此可见从编剧、导演到演员的诚意,把大河剧当做艺术品来雕琢。
大河剧走过51年,对日本历史和文化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广作用。大河剧走向海外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输出的过程。而且大河剧的编导们非常注重塑造一种正面的历史文化形象,剧中所着力呈现的战争和杀戮,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真善美,这才是大河剧所真正歌颂的。中国何时能拍出像NHK大河剧这样优秀的历史剧,不止是朱哲一个人的梦想,也是你我爱好中国文化的人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