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抛弃的文明:耗时7年,斥资1.25亿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x158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赛勒姆小镇——位于美国波士顿东北边,这个人口只有4万的沿海小镇,最为人熟知的是当地盛行的女巫文化。
  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座镇上还完完整整地保存着一座200年历史的中国徽派建筑,叫“荫余堂”,是全世界第一个、也是唯一建置在海外的古徽州建筑。
  是的,你没看错。画风不同、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文化竟然出现在同一画面,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1993年,一位名叫南希·波琳的美国女士到安徽休宁县黄村旅行,被一座座粉墙黛瓦的古村落深深打动,她甚至萌生了把一座徽派建筑搬回美国的想法。
  南希是个中国迷,曾在北京中央美院学习中国艺术史,她是中国内地对外开放之前,最早访问徽州地区的西方人之一,也是美国赛勒姆迪美博物馆的中国馆负责人。
  3年后,南希再次来到黄村,当她经过一座老宅,发现门是开着的,于是她走进去,发现一家人在商量准备卖房子。
  原来,这座老宅是当地黄姓富商的祖传住宅。黄家子孙在80年代中期已迁入城市,这里早就没人居住,处于废弃状态,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
  黄家人见一个外国人走进来,便随口一问,哎,你买不买?
  没想到就是这样一句玩笑话,促成了这段跨洋的“姻缘”。
  这座老宅就是荫余堂,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一栋拥有200年历史的中国木结构古建筑。
  荫余堂占地400余平方米,是一栋二层楼、四水归堂式的天井院落,内有16间卧室、中堂、贮藏室、鱼池、马头墙,富有典型徽州民宅建筑特色。
  南希当即回国筹资,在四处奔走的不懈努力下,美国一家投资公司出资1.25亿美元,买下了荫余堂,将其作为中美文化交流计划的一个项目。
  1997年春天,荫余堂开始进行拆除搬迁工作,光是拆除就耗时4个月,拆下来的部件包括2735个木构件、972塊石片和当时屋内摆放的生活、装饰用品,甚至连同鱼池、天井、院墙、地基、 门口铺设的石路板和小院子也拆了下来。
  在拆卸荫余堂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发现了黄家主人上世纪20年代在上海经商时与家里的通信,也找到屋主的日记、杂记等各种文物。工人还在地板夹缝,墙角等处发现清朝末年女人的发簪和贴有清国邮票的信封,在当今的国际古董市场,这些文物都价值不菲。
  荫余堂拆下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装了满满19个集装箱。
  1997年11月荫余堂拆散装船,1998年的中国农历新年,抵达美国萨勒姆镇迪美美术馆。
  在随后的5年筹备期间,中美两国的文物专家和博物馆特意从安徽聘请的能工巧匠,对荫余堂各个部件进行测量、登记,将损坏腐烂的木质部件按原样重新打造。
  除了建筑本身,迪美博物馆还购置了原陈设在该屋中的家具、摆设,将荫余堂修复成80年代、原屋主黄氏家族最后居住时面貌。
  前后历时7载,2003年6月,荫余堂终于正式向公众开放,第一天参观的人数就突破一万。
  由于搬迁和重建的不易,博物馆对它的管理与保护也相当严格。每天限制参观人数,参观时间仅限半小时,且必须跟随导览按批进入,严禁拍摄……
  身处荫余堂,会一时分不清是在美国博物馆还是来到了安徽黄村。从建筑的一砖一瓦到宅子里的一草一木,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做到还原最初的样子。
  青砖黛瓦,马头墙
  青石板铺成的庭院
  全木建筑的阁楼和天井
  雕刻精美的镂空木窗
  室内也原封不动地保存了原先的样子:旧时上海的士林布染料和香烟的招贴画,文化大革命中的毛主席语录,以及安放在墙上的播放了20几年乡村广告和革命歌曲的小喇叭……这一件件小东西无不从一个家庭的角度折射出中国字晚清以来200多年间的历史。时间在这里好像凝固了。
  欧式壁纸,中式家具
  迪美博物馆还特地为荫余堂做了一个十分精美的网站http://pem.org/yinyutang/,网站提供了荫余堂简史、荫余堂家谱世系,来往家信、建筑特色、搬迁过程等,并以多幅精确的3D透视图和视频从各个立面和角度详细、立体地再现了荫余堂的建筑构造和细节。
  沉浸在这样一座中国古典老宅里,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都可以从一件最日常、最熟悉的物品作为起点,了解中国文化。
  多年以后,荫余堂第36代传人黄秋华受邀来到了迪美博物馆,在看到老屋的那一刻,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她说:“当时就觉得我已经穿越时空了,因为我们的房子在我的记忆当中已经被拆掉了,这时候突然展示在我面前,我觉得非常激动。当时,世界顶级提琴大师马友友正在我家庭院里面拉大提琴,音乐声很美妙……感触非常大。”
  一座在中国即将被拆除的老宅,就这样被“接”到了美国,在异国他乡重获得了新生。
  这是一个让人感慨万千的故事,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背后值得我们深思,如果没有南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没有造访徽州,没有这样一段跨越千里的夙缘,荫余堂将何去何从?
  美国人大费周章,把一座被中国自己人忽视的古建筑一砖一瓦地搬到大洋彼岸,重新搭建起来展览给后人,为什么我们却对自家的文物漠不关心,视若无睹?何为对历史的尊重,对文物的保护,美国人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其他文献
一次,法国皇太子问道于法国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如果你来管理这个国家,你会做什么?魁奈回答,说了两个字:“规则”。国家治理需要规则,企业管理同样如此。何谓规则?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规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的章程。从企业管理看,有两种规则在起作用,一是有形规则,二是无形规则。有形规则即明令发布的正式制度,通常是写在纸面上、挂在墙面上的东西,就是防止员工做错事;而无形规则就是一
期刊
魏则西之死点燃了这两天的舆论场,百度、莆田系、武警二院三者站上风口浪尖,凤凰评论围绕此事刊发了八篇评论,现特将风波中的六大问题摘录出来,认清这六大问题,或能更好地理解魏则西死亡风波的全貌。  一、除了百度,还有谁在作恶?  首先,使人陷于绝境的,是“邪恶欺骗的世界”,而绝对不是路标本身。如果一个经由卫生权威部门认定的“正规、资格齐全的三甲医院”都充满欺骗和邪恶的话,百度不可能是一切恶的渊薮。这并不
期刊
从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西方关于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也在不断扩展。  1981年2月,斯坦福大学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哈佛大学教授安东尼·阿索斯在《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一书中并没有明确给出企业文化的定义,而是通过对日美企业的对比提出了著名的7S管理模式,即策略、结构、制度、人员、作风、技巧和共同价值观。前三项为硬性因素,后四项为软性因素。他们认为,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学科还应是一种
期刊
007年岁末,一封发自英国某设计公司的信函,飞到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领导的案头。  已有百年历史的上海外白渡桥,由英国一家工程公司建造于1907年,当时桥梁设计的使用寿命为一百年,来函提请中国用户注意,桥梁寿命现已到期,为确保安全,必须对该桥进行加固、维修。  穿越时光隧道,横跨百年时空。这封来函,不禁令人沉思……  一百多年过去了,商家还跟踪和关注着一百多年前售出的产品,仍没有忘记自己的用户,将质
期刊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
期刊
多少年来,刘备“三顾茅庐”一直被传为佳话,他听徐庶说诸葛亮很有才能,于是求贤若渴令人敬仰。但我却忽视了可与“三顾茅庐”相媲美的另一段故事,那就是“刘备挥泪送徐庶”,在痛失人才时,爱才、惜才溢于言表。  现今社会优秀员工不顾我们的挽留,翩然而去;潜力员工不顾我们的期待,悄然远去;甚至重点培养的员工,也不顾我们的重托,撒手而去,留给老总们无尽的懊恼和叹息。每年二、三月份,总是让老总们提心吊胆,惶惶不可
期刊
名牌之于企业,如同生命之于人。凡优秀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名牌产品,如今的中国企业都在追求自己的名牌,而不少企业却感名字难扬、牌子难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借鉴国外企业成功的经验,早日创造出自己的名牌。  完美的质量——  名牌产品,人见人爱。它对消费者的巨大吸引力来自其非凡的质量魅力。  在纽约曼哈顿的ADAM超豪华商场里,一双LUCEHESE牌女靴的标价是1500美元,一套
期刊
2015年,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180.2亿美元,从而实现了2003-2015年连续13年增长,年均增幅高达33.6%。伴随着对外投资的增加,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也日益受到关注。实际上,企业形象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关乎国家形象的建设与传播。为此,国家新闻办公室、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自2013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三届“中国企业海外形象塑造研讨会”。同时,2
期刊
作为一个中国企业,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一体化、加入WTO后经济竞争的日趋白热化等形势下,如何在此环境下求得生存、发展乃至壮大,就显得愈发重要。任何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所以企业的管理也应该随之发生改变。只有顺应变化,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才能获得发展的机会。而每个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是不同的,所以它所采用的管理的方式方法是不同的,不存在一模一样的管理的方式与方法。但纵观成
期刊
企业的诊断  由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知识和实际经营管理经验的专家深入企业,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紧密配合,运用一整套科学管理的技术方法,系统地分析和确定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帮助指导实施,从而谋求企业兴旺发达的一种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活动。它首先是在发达国家中作为一种改善企业经营服务的“企业咨询”活动而发展起来的,并已成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机能和职业。  到20世纪50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