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例尖锐湿疣及湿疣样病变的病理分析

来源 :健康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e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52.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399-01
  【关键词】尖锐湿疣 病理学 诊断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由于性病的外延不断扩大,此病被公认为性传播疾病,也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现将我科258例诊断或怀疑尖锐湿疣活检标本做系统的形态学观察,探讨尖锐湿疣病理诊断的组织学依据。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我院病理科2008-2011年共收活检标本258例,所以送检组织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观察。确诊尖锐湿疣66例,湿疣样变(包括乳头状瘤、炎性增生、女阴营养不良性疾病等)192例。
  2、结果:
  2.1 临床资料:性别,男8例(占3.10%),女250例(占96.90%)。年龄17岁-55岁,其中尖锐湿疣20岁-35岁共54例(占81.82%),湿疣样变20岁-40岁共168例(占87.50%)。病程7天-10年不等,但一年以内者220例(占85.27%),发生部位以外阴、阴道壁最多,共172例,大、小阴唇共58例,肛周8例,处女膜和龟头、冠状沟各6例,尿道口4例,包皮、宫颈各2例。
  2.2 病理组织学改变:将258例活检标本的病理形态改变归纳为9种,即乳头结构;表皮角化不全;棘层细胞增生肥厚;基底层细胞增生;上皮非典型增生;诊断性挖空细胞;上皮脚延伸、增宽成假上皮瘤样增生;间质血管增生扩张;真皮内炎细胞浸润。每一种按有或者无及程度不同以符号-、+、++表示,详见附表。
  3、讨论: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主要类型有HPV1、2、6、11、16、18、31、33及35型等60种以上的抗原型,其中HPV16和18型长期感染可能与女性宫颈癌发生有关。本病病原体是DNA病毒,人体皮肤及粘膜的复层鳞状上皮是HPV的唯一宿主,病毒颗粒直径50-55nm,非常小,其中10个类型与尖锐湿疣有关。尖锐湿疣与寻常疣、扁平疣、丝状疣、掌跖疣等同为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但不同类型的HPV能引起不同疣,如Ⅰ型主要引起掌跖疣等,Ⅱ型主要引起寻常疣,Ⅲ型主要引起扁平疣,而尖锐湿疣主要由Ⅵ型、Ⅺ型病毒感染引起。HPV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易于增殖,故男女外生殖器是最易感染的部位,病毒可自身接种,因此发生肛门等部位的损害常出现于两侧面[1]。
  尖锐湿疣在我国是最主要的性病之一,有些地区占全部性病患者20%-30%,为第二位或第三位,南方比北方多见,主要发生于17-35岁之间。尖锐湿疣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因此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本组确诊66例,35岁以下者54例,占81.82%。该病既可通过性接触传染,也可通过其他方式交叉感染,国内主要传播途径为后者[2]。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开放,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急剧增加。但临床上的赘生物并非全为尖锐湿疣,其病理诊断,廖松林等[3]提出七项标准;陈乐真等[4]提出五个要点;黄宗明等[5]强调挖空细胞。本组所列九项病理改变经过统计学处理,尖锐湿疣与湿疣样病变之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典型的尖锐湿疣组织学改变及病理诊断中应注意的事项如下:①乳头状结構在尖锐湿疣和湿疣样病变中均为基本改变,但尖锐湿疣其乳头密集、尖细、中央轴束纤细、上皮棘层细胞和基底层细胞增生显著,常伴有上皮脚延长,增宽呈假上皮瘤样增生,特别是有的增生伴有非典型增生者。②诊断性挖空细胞的出现,在尖锐湿疣病理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但其形态一定要与湿疣样病变中的细胞水肿鉴别。挖空细胞的特点是:粒层和棘层上部细胞有明显的空泡形成,空泡细胞较正常大,胞浆着色淡,中央有大而圆,深嗜碱性的核。有的乳头状瘤也会有一些挖空细胞出现,所以该点也不能作为绝对的诊断依据。③表面角化不全,棘层高度肥厚,乳头瘤样增生,表皮突增厚、延长,其增生程度可似假性上皮瘤样。棘细胞和基底细胞并有相当数量的核分裂,颇似癌变,但细胞排列规则且增生上皮与真皮之间界限清楚,对尖锐湿疣诊断意义较大。④间质血管增生扩张,真皮水肿以及周围较致密的慢性炎细胞浸润是常见的改变,但尖锐湿疣真皮乳头血管增生扩张,往往紧贴表皮,浸润炎细胞种类,程度可以不一。湿疣样病变,特别是一些炎性增生,往往炎性反应表现突出,所以该点不做为重要诊断要点。应用组化方法可检测HPV抗原,用原位杂交、PCR技术可检测HPV DNA,有助于帮助诊断。
  参考文献
  [1] 李静勉. 女性阴部尖润湿疣与假性湿疣临床病理观察【J】 广东医学, 2002年23卷第03期
  [2] 郭玉香. 丁绍华. 外阴尖润湿疣与外阴假性湿疣的鉴别诊断及治疗【J】 中国性科学. 2006年15卷01期
  [3] 廖松林. 高子芬. 尖润湿疣病理诊断.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0;19;151
  [4] 陈乐真. 沈璐华等. 女性尖润湿疣与假性湿疣的临床和病理鉴别诊断. 中华病理学杂志. 1992;21;229
  [5] 黄宗明. 杨守京等 挖空细胞在病理诊断尖润湿疣中的诊断价值.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1年1期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394-01  椎間盘炎分为原发性椎间盘炎和继发性椎间盘炎,原发性椎间盘炎比较少见。继发性椎间盘炎多继发于涉及椎间盘的脊柱手术,如髓核摘除术后,主要发生在腰骶部。由于潜伏期长,早期诊断很困难。剧烈的腰背痛是椎间盘炎最突出的症状,活动时加重、牵拉试验阳性。术后椎间盘炎的发生率为0.1%到3%。我科于199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00-01  【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后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7月体检者正常的40份血液标本,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的CX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原装试剂分离血清样本;结果:溶血血清ALT、AST、LDH、K 、CHO测定结果明显高于正常血清(P<0.05), ALP的活性随溶血而降低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01-01  【摘要】 目的 探讨明胶海绵颗粒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中的价值。方法 2012年11月~2013年9月间对我院40例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用混和抗生素的35gI%碘海醇注射液作载体,混合明胶海绵颗粒作栓塞物进行脾动脉栓塞。结果 40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后治愈(CR)32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02-01  【摘要】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CTA明确诊断的肺动脉栓塞(PE)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3例肺栓塞的患者,共累及动脉97支;其中累及肺动脉主干3支,左右分支8支,叶动脉29支,段动脉45支,累及亚段及以下肺动脉12支。结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398-01  【摘要】目的:为了减少门诊输液室患儿防逆流留置针所致压疮的发生,更好的开展门诊防逆流留置针的应用,减少患儿痛苦,提高家长满意度。方法:选取2012年11~12月笔者所在科室的门诊输液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患儿应用3L医用胶贴中间带棉片部分,另一组患儿不采用3L医用胶贴,直接常规固定,并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02-02  【摘 要】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腕管综合征(CT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例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测。结果:81例患者中,正中神经SCV阳性率为90.1%、SNAP阳性率82.0%,拇短展肌DML阳性率为80.2%,EMG阳性率为47.7%,同侧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01-02  【摘要】目的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乙肝血清标志物不同感染模式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了解肝功能损害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出400个样本分别是1组(HBsAg、HBeAg、HBcAb 阳性,俗称“大三阳”)100个、2组(HBsAg、HBeAb、HBcAb 阳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05-01  【摘要】目的 探讨B超在急性腹痛诊断中的临床作用。 方法 案例分析法,对我院近些年以来收治的100例急性腹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在本组100例患者中,经过B超检查明确诊断者为68例。而68例患者当中患有胆囊结石患者50人,合并胆囊炎患者有35人,伴随有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有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398-02  【摘要】目的 :观察25%硫酸镁溶液湿敷治疗产后会阴水肿疗效。  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通过阴道分娩出现产后会阴水肿的76例产妇中,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应用25%硫酸镁溶液湿敷治疗,另一组采用传统的95%酒精湿敷治疗。对其疗效及病人的感受度等进行对比。结论:两组经统计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07-01  【摘要】目的 探討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有临床症状的81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病例的CT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经分析后发现在CT扫描下,新生儿HIE不同程度下的脑实质密度不同,密度由高到底分别为,密度较高为22例,密度中等为33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