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培养技能人才的中职学校来说,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尤为重要,而传统的授课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本文将通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解读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来阐述这种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以推进中职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模式 兴趣 任务
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要求学习者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任务的目标性和真实情境创建,使得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首先要确定好任务,这是最关键环节。任务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驱动教学法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任务设计应具现实生活性、趣味性和新颖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中任务的设置首先要有趣味性,只有具有趣味性的任务才能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常常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因而,在教学中,任务要精心设计。
3.任务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培养探索精神。任务应该是具体的并且难易程度要适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完成的,这样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4.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过程示例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教学过程举例如下:
1.设计任务。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每一章设计为一个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小任务组成。例如在《网络工程设计》设计与构建基本网络一章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一位同学能主要通过几臺计算机网络的连接,使学生学会如何选择网卡、如何制作双绞线、如何选择交换机、如何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等技能。同时,通过动手实践了解计算机网络、IP地址及其基本的分配方法等基本知识。此任务中隐含着该章的几个知识点:(1)基本网络设计与网卡安装;(2)制作RJ-45双绞线;(3)构建基本网络。把这3个知识点隐含在3个小任务中,每一次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又把一次课的小任务分成更小的几个任务。每一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
2.分析任务。这是任务能否正确执行的前提。每一个任务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给出任务后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这时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一些是学过的,如数据的复制、粘贴等,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过的,如排序、分类汇总等,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
3.完成任务。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部分。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老问题学生自己解决,新问题要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解决。每次授课的时间不超过5~10分钟,然后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个与刚才授课内容有关的练习或活动(即完成一个小任务)。一个任务是否完成,这影响着后面的任务,因此,老师要深入学生当中,参与学生完成任务,以此及时掌控任务的完成情况。
4.及时交流。这是学生知识的提高阶段。要认真对待学生完成每一项任务,且要及时交流,展示、讨论并评点,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反馈和评价。在计算机教学中,特别是上机操作,比一比谁先完成任务,然后展示,这样能极大地促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进一步培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一个教学方法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非一定是任务驱动法。只要肯去探索,相信每位计算机教师都能成功。
参考文献:
[1]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2]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职教通讯.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职教中心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模式 兴趣 任务
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要求学习者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任务的目标性和真实情境创建,使得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首先要确定好任务,这是最关键环节。任务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驱动教学法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任务设计应具现实生活性、趣味性和新颖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中任务的设置首先要有趣味性,只有具有趣味性的任务才能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常常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因而,在教学中,任务要精心设计。
3.任务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培养探索精神。任务应该是具体的并且难易程度要适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完成的,这样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4.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过程示例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教学过程举例如下:
1.设计任务。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每一章设计为一个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小任务组成。例如在《网络工程设计》设计与构建基本网络一章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一位同学能主要通过几臺计算机网络的连接,使学生学会如何选择网卡、如何制作双绞线、如何选择交换机、如何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等技能。同时,通过动手实践了解计算机网络、IP地址及其基本的分配方法等基本知识。此任务中隐含着该章的几个知识点:(1)基本网络设计与网卡安装;(2)制作RJ-45双绞线;(3)构建基本网络。把这3个知识点隐含在3个小任务中,每一次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又把一次课的小任务分成更小的几个任务。每一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
2.分析任务。这是任务能否正确执行的前提。每一个任务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给出任务后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这时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一些是学过的,如数据的复制、粘贴等,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过的,如排序、分类汇总等,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
3.完成任务。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部分。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老问题学生自己解决,新问题要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解决。每次授课的时间不超过5~10分钟,然后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个与刚才授课内容有关的练习或活动(即完成一个小任务)。一个任务是否完成,这影响着后面的任务,因此,老师要深入学生当中,参与学生完成任务,以此及时掌控任务的完成情况。
4.及时交流。这是学生知识的提高阶段。要认真对待学生完成每一项任务,且要及时交流,展示、讨论并评点,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反馈和评价。在计算机教学中,特别是上机操作,比一比谁先完成任务,然后展示,这样能极大地促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进一步培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一个教学方法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非一定是任务驱动法。只要肯去探索,相信每位计算机教师都能成功。
参考文献:
[1]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2]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职教通讯.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