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社会跟风现象”调查报告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f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提示
  近年来,社会生活中“跟风”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跟风”现象折射了社会转型期的浮躁心态。中国人为啥爱跟风?跟风的程度如何?如何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等等。针对以上公众关注的问题,人民论坛杂志做了关于“中国人跟风心态”的问卷调查,截止到7月22日,共有5214人参与。此外,人民论坛记者书面调查了220人,总计5434人。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国家行政学院
  
  当今中国人跟风的程度如何
  
  选择“非常严重”的占75.3%;选择“比较严重”的占22.0%
  
  从历史上看,跟风现象古已有之,元明清各朝各代都有。“您认为当今中国人跟风的程度如何”,调查结果显示:选择“非常严重”的占75.3%;选择“比较严重”的占22.0%;选择“一般”的占2.4%;选择“不好说”的占0.3%。
  调查结果表明,当今时代,跟风现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用“跟风热”来表述目前中国的种种从众现象毫不为过。
  据人民论坛杂志记者了解,“跟风”之“潮”遍及社会各个领域和阶层,从某类型服饰的跟风到炒股、房地产买卖的跟风,从日常消费的跟风到文化消费的跟风,从广告明星代言的跟风到电视栏目的跟风,从留学跟风到文凭跟风,这一浪高过一浪的跟风潮,“成就”了不少影视明星、文化名人、明星企业、电视台。
  由于风潮的背后缺乏相应的抑制或者平衡机制,因此,助长了浮躁的社会氛围和社会心理。
  中央党校向春玲教授指出:跟风的一个直接的心理机制源于人们有从众心理,即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在中国,这种行为不仅时时有,而且处处有——常突然而起,又轰然而散,且循环往复。
  “您认为当前哪类跟风现象较严重”,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娱乐类节目,如选秀、相亲节目”的占15.2%;选择“小孩上兴趣班跟风”的占12.3%;选择“养生热班跟风”的占11.9%;分别排在前三位。
  调查结果表明,大同小异的娱乐类节目的泛滥,表明节目背后创新的缺乏,靠模仿讨好受众已成行业通病。小孩上兴趣班跟风,之所以排在第二位,充分说明现在的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都不希望孩子从小就输在起跑线上。据人民论坛记者调查,有些家长虽然不愿让孩子上兴趣班,但看到别人的孩子都上了,也不得不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上兴趣班。而“养生热”的兴起,表明人们在满足温饱之后,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注重身体健康和人的全面发展。健身养生、延年益寿,享受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而当前公众普遍缺乏一些养生知识,从而使一些人盲目跟风,失去了判断力。
  专家指出,以上跟风现象的出现,表明了多元文化格局中主流文化引导力的弱化,使得一些“另类”文化凸显。媒体要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引导,而不是变本加厉为着所谓“收视率”把大众推向虚幻。
  
  中国人为啥爱跟风
  
  30.2%的受调查者选择“信仰的缺失”
  
  “您如何看待跟风现象”,调查结果显示,47.2% 的受调查者选择“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43.1%的受调查者选择“折射了社会转型期的浮躁心态”;6.8%的受调查者选择“跟风古已有之,没什么稀奇”;2.3%的受调查者选择“体现潮流,有一定积极意义”;0.7%的受调查者选择“其他”。
  可见,盲目跟风、随大流的行为,显然是没有主见,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社会转型必然引起人们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化。
  专家指出,调查结果充分揭示了在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价值多元,良莠难分,大多数人都表现出浮躁的心态。跟风从而使我们在生活方式、文明习惯乃至人生境界等方面陷入流行化、浮躁化、庸俗化。
  当问到“您认为中国人为啥爱跟风”时,30.2%的受调查者选择“信仰的缺失”;17.0%的受调查者认为“同化式教育的悲哀”;14.3%的受调查者选择“依附他人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潜意识的一部分”,分列前三位。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精神生活层面上却不容乐观,甚至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精神危机,而信仰的缺失就是精神危机的主要缘由之一,如何使人有信仰的支撑,显得尤为重要。
  人民论坛网网友留言道:“随着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进步,无明确目的性的跟风,来得快,退得也快。另外,对于一些有明确目的性的跟风,与公民社会大众的公民意识成长有关系。”
  也有不少受访者认为,通常情况下,万事跟着大家走,就是安全的。之所以跟风,是因为常常处于某种信息不对称的状态,由于缺少足够的信息来做决策,人们只好去参照周围大多数人的意见来做决策依据。
  专家认为,对个人而言,“跟风”是一种没有个人主见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对企业而言,“跟风”是一种原创力弱的病态的发展方式;对社会而言,“跟风”狂刮不止则是一种缺乏创新力的同质化建构方式;对国家而言,“跟风”现象的泛滥则凸显了在相关法制缺失下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的现实。“跟风热”如果听之任之,将会严重危及社会的基本准则和人们的价值观,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和重视。
  
  跟风背后是信仰和文化的迷失
  
  22.5%的受调查者认为跟风 “凸显主流价值观的迷失”;21.7%的受调查者认为是“当前社会缺乏文化自主性的体现”
  
  “盲目跟风凸显了哪些社会问题”,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凸显主流价值观的迷失”的占受调查者的22.5% ;“是当前社会缺乏文化自主性的体现”,占受调查者的21.7%;“是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占受调查者的20.7%;“凸显是非曲直的标准缺乏”,占受调查者的20.3%;分列前四位。
  这一结果表明,一方面,大众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多元,另一方面却在某些强势媒体的主导下越来越趋向猎奇、盲从和跟风。跟风乱象的蔓延,折射了主流文化中价值观引导的乏力和影响力的弱化。
  如何纠正盲目跟风?人民论坛杂志调查结果显示:23.2%的受调查者选择“媒体要履行社会责任,杜绝商业性炒作”;另有22.8%的受调查者选择“倡导国人理性思考”,列所有选项前两位。
  “国人跟风看怎么跟,中国人关心自己的健康有错吗?这就是媒体的责任,他们只看商业利益,糊弄百姓,导致人们上当受骗。”新浪网网友留言道。这体现了人们对媒体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忧虑。
  中国传媒大学刘京林教授指出,受众应努力提高媒介素养,消除媒介崇拜心理,善于辨别媒介信息的真伪。要有质疑精神,要形成尊重科学的理念。同时,全社会应积极倡导公民的个性发展,鼓励创新精神。
  在人民论坛记者的调查采访中,杭州市政协张永谊认为,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如何创造“风头”,发现“风头”,利用“风头”,引领社会朝着科学、文明、健康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面对诱惑众多、变幻莫测的世界,每个人更应多一份理性,多一份思考,面对风尚潮流,学会把持自我,既不落伍,也不盲从。
  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改革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和加剧,各种社会问题也越来越错综复杂。在这种背景之下,倡导国人理性思考,提升公众的思想文化素质与判别力,无疑是一件极为紧迫的艰巨任务。(执笔:人民论坛记者周晓燕)
  
  调查结果
  ·七成以上受调查者认为中国人跟风的程度“非常严重”
  ·“您如何看待跟风现象”?调查结果显示,47.2% 的受调查者选择
  “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43.1%的受调查者选择“折射了社
   会转型期的浮躁心态”,分列第一、第二位
其他文献
师生状态最终取决于学校领导班子的状态。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郭永福:  近年来,我国各类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满足了国家尤其是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促进了教育公平。从浙江金华实验中学的实践来看,职业教育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首先,抓学生状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是高考、中考的落榜生,普遍是低着头、板着脸,有挫
期刊
职业院校要营造一种“做自己发展的主人”的校园文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李春苗: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日益面临一种人才结构性失调的困境:一边是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一边是企业技能人才缺乏。金华实验中学近年来探索出的一条超常规发展之路,对破解我国人才结构性失调困境有着典型的启示意义:  第一,办学要理念明确、定位清晰。职业教育只有瞄准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期刊
贫富分化陷阱  陷阱二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贫富分化陷阱是中国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大诱因,共有2915人选择此项,占总44%,排在第2位。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目前中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如此失衡,从人的角度来研究,反映了人权的某种缺失,特别是劳权的缺失。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治学教研室主任、教授王占阳: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其中一条就是行政开支太大,国富民穷的现象比较
期刊
当前迫切需要把职业教育扩展为一种学习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项贤明:   浙江金华实验中学坚持“全面育人,不限于技”,“联系社会,不限于校”,“管理育人,不限于书”,这三条可以说是抓住了职业教育根本的东西。  今天我们谈职业教育,很多时候要回过头去看。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黄炎培先生办中华职业教育社,其中很多经验现在看来仍有价值。他从两方面诠释职业教育:“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
期刊
吕民松先生所著《守望精神高地——漫谈机关干部修养》(以下简称《守望》),是一本关于提高思想修养的好书。在众多的同类书籍中,该书独具特色,别有洞天,值得一读。综观其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独辟蹊径,内容丰富。该书是专门围绕机关干部修养而写的书,虽如此但又不局限于此。举凡有关思想修养的诸多方面,该书均有涉及,可谓独辟蹊径,内容丰富。书中分为“人生修养篇”、“行为修养篇”、“文字修养篇”,共收文34篇。
期刊
做表面文章,搭花架子    在我国很多地方,宣传地方实力的标语牌十分醒目,生态城市、森林城市、休闲城市、宜业宜游宜居城市等,什么称号流行挂什么,也不管现实和口号有多大差距,或者那样的定位是不是符合地方实际。各个地方对于这样的名号都有特别的偏爱。为什么呢?因为别的地方有了,我们也不能落后,要不然在上级面前多没面子?  类似标语牌的沿路工程,虽然可能名不副实,但也不至于扰乱民众生活。沿路工程的发挥中,
期刊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引发了诸多方面的深刻变化,各种“风潮”让人目不暇接。从“国学热”、“选秀热”到“张悟本现象”,一浪高过一浪。  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受调查者认为中国人跟风程度“非常严重”,表明随大流、跟风已成为一种普遍心态。  跟风有可能束缚思维、抑制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从而使我们在生活方式、文明习惯乃至人生境界等方面陷入流行化、浮躁化、庸俗化。如果说一个广告的跟风赌的只是一个企
期刊
由于风潮是由传播者和受众共同营造出来的,所以要想整治这种传者获利,百姓受损的现象,传者和受众就必须共同承担起社会责任    跟风与造风,这里的“风”专指因某个人物或某个事件突然间从默默无闻蹿至为一种潮流的社会现象。以所谓的神医、养生专家为例。一个个匆匆粉墨登场,又一个个昙花一现。但令人奇怪的是,此类人物所造成的风潮,竟能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呈现出生生不息的怪圈。剖析跟风与造风的辩证关系,剖析这类怪
期刊
编者按  7月1日,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公布了6月互联网十大热词,包括呜呜组啦、考神、李培根等在内的热词广受关注。网络语言不走常规路,就诞生了“热词”。从最初的“囧”“雷”的纯粹搞笑,到“躲猫猫”“俯卧撑”的关注和质疑,从“被”“杯具”的黑色幽默式控诉,再到“打酱油”的无奈,热词经历一番轮回,也简明扼要记录了当代历史。原本平凡无奇的词语组合起来,怎会产生睥睨世俗的穿透力?热词诞生,折射
期刊
自从2008年网络热词一夜走红、瞬间流行至今,热潮此起彼伏。这些热词不仅遍布大大小小的中文网络论坛,并且逐步流行于社会,塑造了一道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敏锐的网友也许会发现,今年的网络热词开始向人们的心理层面延伸,或戏谑逗乐,或针砭讽喻,或智慧风趣,都折射出人们的一种情感,一种心态。由当初的一个热词包含一个故事,再到一个热词阐释一种现象,至今年的一个热词传递一种情感的走向中可以看出,代表一定语言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