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十一五”时期漷县镇发展规划(摘要)

来源 :神州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t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漷县镇被北京市确定为规划建设试点镇。区党代会、人代会提出的“一城五镇”战略构想和“发展特色小城镇”思想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北京市举办奥运会、通州打造北京新城区的有利时机,努力把漷县建设成北京市高标准示范小城镇。
  
  (一)“十一五”发展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精品小城镇为目标,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化进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多渠道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全镇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主要目标
  从2006年至2010年,漷县镇将分为两个阶段求发展。第一阶段为2006-2008年的夯实基础阶段;第二阶段为2009-2010年的巩固提高阶段。
  到2008年,全镇区域生产总值实现143550万元,三年年均递增15%;实现税收25070万元,三年年均递增13%;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工业增加值分别实现216700万元、200000万元和61100万元,三年年均递增12%、11%和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00元,三年年均递增6%。全镇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京市33个中心镇的平均水平。加快工业化进程,使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重点完善小城镇西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路网、供水、供热、排污、垃圾处理等设施齐全,使小城镇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全区领先水平;同时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健全园区综合配套服务体系,以带动镇域经济发展;完成中心区的旧村改造工作,启动中心区居民住宅开发建设,城镇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到2010年,全镇区域生产总值实现215940万元,五年年均递增18%;税收总额力争达到30340万元,五年年均递增12%;实现工业总产值297000萬元,工业增加值80200万元,销售收入258700万元,五年年均递增分别为14%、12%和10%;农村人均收入达到9010元,五年年均递增5%。全镇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北京市33个中心镇前列。工业产业化、规模化进程加快,工业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种养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逐步完善壮大,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城镇设施日臻完善;商贸业取得新发展;科教、文化、体育及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居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建成10万人口的商贸兴旺、产业发达、文化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新兴现代化小城镇。
  
  (三)基本方针
  一是以打造北京新城区战略总揽全局,增强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实行有序开发。二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农业稳镇、工业强镇、科教兴镇,在特色农业和新型都市工业上取得重大突破。三是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为切入点,加快以交通、水利、能源、网络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发展环境。四是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努力在经济体制、投融资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等方面有所突破,增强发展后劲。五是提升小城镇中心区城市功能,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不断提高城镇现代化管理水平。六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全镇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七是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主要任务和措施
  第一,强化稳定农业
  认真贯彻北京市“221”工程实施意见,以稳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突出绿色、生态、规模、高效的亮点,凸显特色,以养殖、林果花卉、蔬菜、籽种四大主导产业为带动,以“小城镇为中轴,着力发展东区、西区养殖业,加快京津路和漷永路两条高效农业产业带”的建设,同时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漷县镇农业的全面发展。到2008年,农业总产值实现44500万元,三年年均递增3.6%,其中养殖业产值实现24100万元,三年年均递增5%。到2010年,农业总产值实现50900万元,五年年均递增5%,其中养殖业产值实现27900万元,五年年均递增6%。
  
  ——东区养殖业。以金星鸭业为中心,以良务、曹庄肉鸭养殖基地为带动,鸭场占地约220亩,年出栏肉鸭100万只以上,充分发挥基地带动作用;采取基地加农户的养殖模式,按照共同受益的原则,以基地的运行模式带动边怀庄、罗庄、小屯、纪各庄等村发展肉鸭养殖。
  ——西区养殖业。中辛庄肉鸭养殖基地,年可饲养肉鸭40万只,通过逐渐扩大基地建设,吸纳周边农户从事肉鸭养殖,增加农民收入。西鲁肉鸭养殖基地,预计年出栏100万只。以上两个肉鸭养殖基地将与东区的良务、曹庄养殖基地形成合力,构成全镇“一点带四方”的鸭业养殖布局。漷县镇观赏鱼养殖中心(坐落在靛庄村)将启动观赏鱼良性繁育建设项目,总投资280万元。年孵化鱼苗4000万尾,自身养殖能力可由现在的放养量300万尾提高到1000万尾,销售商品观赏鱼800万尾,预计年产值180万元,并以每年10%的增长速度递增。王楼通禧奶牛场,现存栏200多头,将逐步发展成为存栏1000头以上的奶牛场,逐步完善奶牛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粪污处理项目,优化基地的环境。玉俊猪场,存栏2000头,年出栏2500头,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猪场规模,逐步发展成为年出栏在3500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场,并解决部分周边人员就业问题。
  ——京津路产业带。东侧发展石小路(石槽-小屯)速生林基地建设,结合万亩土地整理工程,加大沟、路、渠绿化,优化我镇的环境,使我镇林业带产业成为通州区林业产业带的一部分,使之成为我区东部的绿色“氧吧”。西侧进一步扩大大柏路(大柳树-柏庄)柏庄、徐官屯的设施保护地的规模。徐官屯设施示范基地,占地1200亩,“十一五”期间计划再扩建300亩并对基地实施节水灌溉设施建设,以此带动大柏路产业带的设施蔬菜产业,最终达到户增收在万元以上。
  ——漷永路产业带。漷永路产业带是设施蔬菜、花卉,果树、籽种产业共同聚集的产业带,整体上可以分两条线。第一条是黄厂铺到李辛庄,主要发展小麦优质籽种产业,基地现有面积3800亩,每年可生产优质籽种1425吨;“十一五”期间将以两个基地为带动,逐步发展籽种面积达到万亩,使全镇95%以上小麦面积实现优质化、专用化,每年可以外输优质籽种2000吨以上。第二条是从益鑫果树种植场到北堤寺吉鼎立达公司,主要发展草厂设施蔬菜和设施花卉,发展益鑫果树场和吉鼎立达成为现代化的旅游观光和科技示范基地。草厂设施示范基地,占地530亩,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逐步扩大基地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每年带动50户以上从事设施蔬菜和花卉生产,户均收入在一万元以上。益鑫果树种植场,设施栽培75亩,有日光温室20栋,具有1千米的葡萄走廊。“十一五”期间逐步发展成为度假、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园。每年接待采摘观光及旅游度假的人数可在10万人以上。直接或间接的解决就业人数达到200人。吉鼎立达“都市农业生态文化城”基地,现占地面积1200亩,逐步发展设施农业示范区,生物工程示范区,精品果园示范区,旱作农业技术示范区,科技培训与管理区等六个功能区。基地以农业文化为主体,形成科普基地,通过示范耕作、栽培、土肥、农机、养殖等技术与装备,推动产业发展,提升漷县镇的农业生产水平。
  
  此外,“十一五”期间还将加大对沃茵蔬菜配送公司、仙源食品酿造有限公司、绿友食品有限公司、东方食品公司、六和饲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和帮助其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效益,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
  第二,壮大发展工业
  按照“发展、集聚、壮大、提升”八字方针,促进工业经济的大发展,推动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十一五”期末,全镇工业实现产值297000万元,工业占全镇区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4%,比2005年提升3.2个百分点,工业拉动全镇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盘活现有工业存量,提升企业规模和效益。以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为基础,通过扶强扶优、靠大靠外、改组改造、资本运作,加大对北京恒聚油田化学剂有限公司、鄂尔多斯、通州开关厂、北京创导工业陶瓷有限公司、华盛兽药厂等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申报及项目进展情况调查工作,积极争取市区技术改造资金支持,盘大、盘强骨干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搞好搞活中小企业,通过挖掘资源、创新技术,着力培植优势产业,使全镇工业经济规模实现新突破、效益达到新水平、结构呈现新格局、装备登上新台阶,基本形成化工、纺织、生物技术、建材、食品加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做强做大招商项目。充分利用北京举办奥运会和率先实现现代化,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资本加速向北京涌入这个发展契机和小城镇的优惠政策和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广泛的信息和招商网络,强化亲商、扶商、优商意识,落实优惠政策,搞好全程服务,为招商引资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更多更好的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企业进区投资兴业。“十一五”期间,全镇力争引进实体企业120家,亿元以上的企业8家,5000万元以上20家、3000万元以上15家、1000万元以上32家。
  ——坚持产业集聚原则,实现科学、合理的工业布局。将产业布局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与工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突出特色,强化专业分工与协作,推动企业集聚、资源共享、整体优化。在开发完善运河码头工业聚集地和加大小城镇产业基地整体实力的基础上,沿103国道的靛庄、苏庄、榆林庄段,凌庄、东寺庄段进行规划、调整和完善,形成新的工业集聚地。2008年,完成新的工业聚集地的规划工作。2008-2010年,计划投资2600万元完成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同时,不断加大对村级工业的扶持力度。形成以小城镇产业基地和码头工业聚集地的高新技术、高科技工业集聚地为主,村级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为辅的工业布局。
  ——加快家庭手工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收入。镇政府将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和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妇女从事家庭手工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发挥北京海玲编织社的带动作用,加大各项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外联,引导更多农村劳动力从事家庭手工业来增加收入。“十一五”期间,每年将新增1-2个新加工项目。2010年,全镇家庭手工业项目达到20大系列300多个品种,年加工生产能力达到800万件。全镇逐步规划发展家庭手工业村12个,家庭手工业从业人员达到5000人。
  ——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制度创新。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立足市场主体,以全新的思路和科学手段向管理要效益;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探索新的经营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企业服务,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
  第三,着力发展第三产业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依靠二产发展所聚集的人气,适时大力发展三产,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观光旅游业和教育文化产业,合理开发房地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实现小城镇的服务功能,成为通州区综合服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0年,第三产业实现产值39900万元,占区域生产总值的26.3%。
  ——关注居民生活需要,提高日常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大力引进银行、交通运输、酒店、宾馆、连锁超市、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型项目,增强小城镇吸引力和消费包容度。引导旅馆、餐饮、洗染、照相、复印、医疗卫生、美容美发、生活用品修理等日常生活服务业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注重服务技术人才和具有较高技术水平企业的引进,制定行业规范,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道德品质,以此来增加服务业的劳动吸纳力,提高全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做好水上文章,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充分利用镇域内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美化水岸景观。开发利用好千年古镇的文化遗存,以“城,水,绿”三个主题,建好北运河农业观光园(由滨河休闲娱乐区、中心湖面景观,运河文化园,农业观光体验区,以及度假别墅区五个部分组成)。整个风景区将形成一个“春可踏青郊游、夏可垂钓野炊、秋可登高赏叶、冬可踏雪寻梅”的观光休闲旅游区,不但为镇域居民提供多姿多彩的休闲活动,并将成为吸引周围地区居民和外来游客的磁石。
  
  ——抓住市區名校外迁办学的时机,力争发展教育文化产业。抓住现在北京市著名中小学到郊区县的小城镇开发分校,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机会,建立文化教育发展区,吸引名校到漷县办学,提高小城镇知名度。做好为学校师生员工的各项服务,满足其学习、生活、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在发展教育文化产业的同时,努力提高城镇居民素质,实现小城镇的和谐发展。
  ——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搞好房地产开发。以我镇中心区当前的现状,首先完成旧村改造,完成农民的上楼工程,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和提供需求市场,然后分区开发房地产。港沟河的西面,以多层建筑为主,局部辅以小高层、高层,将港沟的景观引入区内,以“生态、人文”为主题吸引房地产商的投资,发展房地产业。同时,利用港沟河景观带,建成一个中心居住区,整个用地包括一类住宅区(面向为外来在此工作的白领阶层)、二类住宅区(主要用于农民安置)、工业区、商业办公区。引进服务高效的物业管理公司,发挥房地产开发的积极作用。
  第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建设精品小城镇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事业,我们要增强时代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抓住机遇,努力奋斗,全面推进城镇建设。“十一五”期末,全镇要达到建城镇面积7平方公里、中心区人口达到4-5万的现代化小城镇目标,城镇人口比重进一步增大,非农产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5%以上,社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座功能完善、经济活跃、人居环境优良的综合型小城镇初步建立。
  ——创新经营理念,提高城镇化整体水平。在城镇建设上,引入经营城市理念和市场化机制,走“政企携手,银政合作,社会参与”共同经营开发的新模式。镇政府将联合有实力有经验的知名企业组建开发公司,全面介入小城镇产业基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旧村改造、物业管理、城市景观设计等建设性事项,将各个项目独立对外推介,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将小城镇现存可经营性项目的冠名权、经营权推向市场,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提高城镇设施建设水平与档次。
  ——坚持规划理念,明确城镇功能定位。按照“十五”期间制定的概念性规划中提出的“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弹性发展、京东水城”的规划理念,以现有路网为基本结构,突出古运河、港沟河两条水系,建设生态景观带。将小城镇分成六个具体功能分区,即:市政服务区、港沟河生态带、核心混合区、居住生活区、产业发展区和北运河湾农业休闲度假区。因此,要坚持走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道路,不断壮大工业规模,带动三产蓬勃发展,迅速提升小城镇人气,中心区的发展重点逐渐向第三产业倾斜,逐步成为通州区东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经济整体实力。继续加大投资力度,顺利完成大件路改造和旧村改造工程,为小城镇工业园区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2亿元完善和实施路网、路灯、电信、电力、雨污水排水管道、给水管道、供热管道、供气管道、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110千伏送变电站等大批重点工程,还将采取BOT的形式向社会融资实施供热中心和污水处理中心两项工程,进一步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水平,由目前的“七通一平”发展到“十通一平”,园区内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投资环境达到全区先进水平。在此基础上,小城镇产业基地力争吸引实体投资企业20家,亿元以上的8家,5000万元以上的12家。同时,大力扶持北京恒聚、鄂尔多斯等龙头企业,带动区内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工业区内产业有龙头、企业有块头、产品有拳头。“十一五”期末,小城镇产业基地内入区企业达到60家,总投资40亿元,就业职工18000人。
  ——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提高城镇综合管理水平。大力投资开展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提升运河形象,沿运河古道南侧建成万亩绿色生态走廊,实施旅游开发。要进一步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大力引进银行、交通运输、酒店、宾馆、连锁超市、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型项目,增强小城镇吸引力和消费包容度。学习先进地区城镇管理经验,完善城镇管理制度,健全城镇管理队伍,强化城镇管理职能,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形成科学、规范、合理、高效的城镇管理体系。
  第五,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坚持科教兴镇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普教系统素质推进步伐,积极发展成人职业技术教育,努力满足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企业对复合型和实用专业人才的需要,构建终身教育的新体系框架,教育综合实力力争进入全区先进行列。“十一五”期末,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幼儿监护人、看护人接受教育指导率达到9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保持100%,完成率保持99%,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以上。加大教育规模办学力度,村办幼儿园调整为20所,农村完小由现在的11所调整为7所,保留2所中学。继续加大校园环境改善力度。注重素质教育和特色教育,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为培养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卫生事业。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扩大群众参与面。建设一批高水准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娱乐休闲场所。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对路灯老会、运河龙灯等重点文化项目加强引导和扶持。完善图书馆体系建设,力争达到每村都有图书阅览室。巩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成果,全面落实各项初级卫生保健指标。贯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到2010年,全镇达到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一步完善医疗设施。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切实提高人口素质。坚定不移地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强政策法规和应知应会知识的宣传,加强村级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村级人口信息网络化建设,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提升计划生育工作的内涵质量和整体水平。到2010年,全镇常住人口总数控制在6.3万口人以内,常住人口出生率控制在3.8‰。计划生育率达到97%。
  ——继续抓好民政优抚工作。积极落实优抚对象优待金政策,深入开展双拥工作,推进拥军拥属社会化、制度化。全面贯彻落实低保政策,形成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临时救济为辅,社会互助和失业保险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老年人工作机构,建立起稳步增长的老龄事业发展投资机制。努力推进社会化福利进程,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基本满足福利对象群体的服务需求。
  ——促进农民就业,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兴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五年内力争培训人员7000人,其中等级培训达到50%。通过提高基本技能,拓宽其就业渠道,五年内解决6000名农民就业问题。加强城镇失业人员管理,“十一五”期间完成700名失业人员再就业,其中“4050”就业困难人员250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65%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加大监察力度,规范企业用工管理,建立劳动、工会、企业联合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工资支付制度。加大社会保险的征缴,做好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完善社会保障各项制度。到2010年。全鎮达到企业参保率80%,失地农民参保率达到10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农民参加社会保险率达到45%。
  ——加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公共安全水平。以平安村创建为载体,以科技创安提高防范能力为目标,大力加强社会面控制。“十一五”期末,全镇所有行政村均达到“平安村”标准,小城镇中心区等重点部位全部实现监控电子化,小区科技创安率达到100%。可控性发案减少到最低限度,社会空气得到净化,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化危企业的检查力度,加强对特殊工种的培训,督查和指导企业切实搞好“三级安全教育”。完善漷县消防支队,提高消防队员的技术能力,保证全镇治安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工作取得突破。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全社会树立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弘扬艰苦创业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广泛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实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和企业民主制度;加大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监督力度,推动政府工作向法制化迈进。
  
  (五)2020年远景目标
  到2020年,漷县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全镇区域生产总值达到51.7亿元,是2005年的5倍多,年均递增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8.7亿元,年均递增16%;实现税收6.55亿元,平均年递增9%;农业总产值和养殖业产值分别达到9.1亿元和6亿元,年均递增分别为6%和7%;工业销售收入、增加值、利润分别达到74亿元、17亿元和6000万元,平均年递增分别达到11%、9%和6%;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9450元,年均递增7%。全镇经济实力达到北京市小城镇先进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建立起以小城镇产业基地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工业体系;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更高,品牌农业、特色农业显著增多,种、养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向更加富裕的生活质量迈进;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全面改善,人口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愈发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经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把漷县镇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科技发达、设施完备、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业化经济强镇。
其他文献
养金鱼是老北京人的寻常喜好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喜欢的人越来越多。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观赏鱼市场在南方逐渐扩大,广州等城市里几乎每户都有鱼缸,这几年北京养殖观赏鱼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据专家估算,观赏鱼全国有几十亿的消费市场。  在这个形势下,观赏鱼在北京形成了一个特色产业。漷县镇苏庄村观赏鱼养殖大户李柏林就是这特色产业中的一个佼佼者。李柏林卖观赏鱼并不仅在北京,华北乃至东三省都有他的客户。
期刊
漷县镇现有合唱队23支、秧歌队20支、戏曲队2支、篮球队30支、足球队14支、门球队23支。还有120个体育活动场所。相继成立了10个艺术协会和3个文艺团队。书法绘画摄影展、门球赛、农民艺术节、“五月的鲜花”、京郊农民“圣火杯”门球赛等成为固定赛事活动。同时选派优秀选手参加北京市民间手工艺大赛等多项赛事。  积极挖掘漷县文化特色底蘊,“运河龙灯”被列为北京市民族民间十大保护项目之一。实施了电影放映
期刊
北京仙源食品酿造有限公司位于国家级小城镇——北京市通州区漷县工业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18年,是通州区农副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通州现存的两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之一。    公司现占地40亩,共有六大生产车间,生产酱油、米醋、黄酱、腐乳、粉丝等五大系列产品70多个品种。公司已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出口产品卫生注册证书,酱油、醋和粉丝三类产品通过国家首批食品安全市场准入企业。200
期刊
1992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杨海玲就下岗了——离开了自己深爱的幼教工作。不久,丈夫也加入了下岗的行列。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她打零工维持,太困难了!  杨海玲有着不服输的拧脾气。她想,我要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与命运抗争!又想,为何不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搞编织呢?于是,她购置了一台编织机,迈出了编织事业的第一步——这就是早先在通州区里二泗村成立的“海玲编织社”。  仅仅一年的时间,海玲编织社就从一个作坊式的小企业
期刊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观赏鱼的需求越来越大。漷 县镇是通州区重点水产养殖乡镇之一,多年来漷 县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狠抓水产养殖,促农民增收;大力发展观赏鱼养殖,取得明显成效,观赏鱼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镇共有观赏鱼养殖户500多户,观赏鱼养殖水面1000多亩,占全镇养殖总水面的50%。其中小池面积24000平方米,占全区的60%。去年全镇观赏鱼产量达3000万尾,产品除了在国内销
期刊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中国小康文化创新发展,由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中央电视台、中国·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联合主办的“小康之歌”全国巡回演出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于2007年1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等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委领导出席了会议。
期刊
胡锦涛在内蒙古考察工作时强调——    据新华网呼和浩特11月19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 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工作时强调,要不断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引向深入,真正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狠下工夫,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过程成为推动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的过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成为推动改善民生的过程,成为推动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过程,成
期刊
漷县镇张庄村龙灯会历史悠久。据张庄村龙灯会现在的会头谢文荣(1934年出生)追述,张庄村龙灯会的历史只能追溯到170年前的清道光十四年(即1835年)。其传承方式是师徒相传,一直到今。过去,每逢年节或遇灾害,龙灯会都要走会,祈福迎祥以求神灵保佑。而今的龙灯会,则成为群众娱乐健身、營造喜庆气氛的文化娱乐活动。  龙灯会历史上有记载的是在汉代。在董仲舒所著的《春秋繁露》里,记载着龙灯会始于春秋,汉代出
期刊
四季有花全年结果  漷县亮鲜花“名片”  漷县镇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以观赏花卉、设施农业、特色养殖为基础,以服务城市、改善生态、优化环境、提高效益为目标,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得到综合开发。全镇现有设施农业8000亩,可供四季采摘的果品达到20多种,观光农业面积2000亩,成为了“四季有花,全年结果”,都市型农业充分发展的小城镇。特别是花卉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了草厂村的
期刊
悠悠岁月 漫漫雄关 居墉叠翠 三弄梅花    纵观淡黛紫嫣百烟千尘 横览层峦叠嶂九瀑十湾    天似碧 岭若翠 野缀胭 溪类银    一脉涓滴 一掬清澈 一塘陈泪 一瀑恩流 一帘幽思    日影如梭 岁影如烟 山影如梦 梅影如娇    驰千年依稀马蹄声碎 穿百代恍如斩浪劈波    啼血 荫浓 路漫 乡愁    古道曾铁马金戈 庾岭已如梦方醒    锁汉关 揽秦月 囚唐风 涩宋程     绝尘梅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