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感秘制火锅80后砂招创业赚财富

来源 :吉林农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沿着北京西单北大街一直向北,进入灵境胡同,直行200米,“8号苑秘制火锅店”的招牌便活泼地跳进人们的视野。
  进入店里,但见两面墙贴满了奖状,那是顾客们在饱餐一顿后,给自己和朋友颁发的。“今天Rae带我来了!好吃!”“美好的味道!祝小金在大加早日学成归来,下次我们仨还来此聚!”“张晓柒和熊猫晨是好姐妹,相约8号苑!”“2008年6月15日嫁给你,2009年6月15日幸福在一起!”
  8号苑秘制火锅店在大众点评网“北京西单地段餐饮火锅类”位列第四,排在大名鼎鼎的海底捞、豆捞坊、台湾呷哺呷哺涮涮锅之后。不同于海底捞的传统火锅店模式,也不同于呷哺呷哺小火锅形式,8号苑将路边的麻辣烫与传统的火锅结合在一起,是北京为数很少的串串香火锅。不论荤素,每串5毛钱,顾客叫一个锅底,自行涮吃。
  80后的王颖、韩桐是8号苑的老板,被顾客亲切地称为“苑主”。他俩是大学同学,后来幸福地结为夫妇。同为大学生创业一族,他们俩与许多人不同的是,创业伊始便定位准确,有针对性地满足了目标客户的情感和消费需求,从开业第一个月起一直保持盈利,目前是良性循环。
  承载80后的集体记忆
  8号苑火锅店深藏在胡同里,周围没有一家饭馆。怎么才能吸引顾客心甘情愿地钻胡同到这里吃饭,成为王颖和韩桐创业之初最先考虑的问题。
  西单商圈就在附近,逛街的大都是年轻人,身份多是两种——在校大学生或是刚工作的职场新人,二十多岁,月薪3000元左右,学生时代都站在街边吃过麻辣烫,也爱吃火锅。他们琢磨,如果把麻辣烫和火锅结合起来,做成串串香火锅,年轻人逛街之余,和三五好友在此大撮一顿,消费不高,应该会受欢迎。
  除了在吃法和价格上有吸引力,就餐环境也要深得80后的欢心,同时要考虑到成本,在装修上不能打破预算。韩桐说:“我们决定小成本装修,就必须动心思省钱。我们本身就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身上有这个年龄段共同的成长经历和感情诉求,我们想要的、喜欢的,应该也能够被其他80后所喜欢。”于是,两个人坐下来,互相问对方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感觉,从内心深处把渴望而没有实践过的想法说出来。
  王颖说:“我想有一面手绘墙。”随后,8号苑火锅店里就出现了手绘的美女图,还有老板出游的美丽照片。
  在胡同长大的韩桐说:“我想要一面写满老北京话的墙壁。”于是,店里就出现了一面红色玻璃墙,大大小小的黑色方块字点缀其间,“撒丫子”、“瓷器”、“没六儿”、“拿搪”……听说过的、没听说过的老北京胡同话都能在这里看见。
  王颖提议说:“最好能有奖状。”韩桐举双手赞成,因为从小到大,他得到的奖状用一只手就能数完。
  韩桐说:“要让顾客有个亲切的就餐环境。”于是,服务员身上的T恤取代了点菜机,要点菜,只需要服务员转过身,亮出后背上的菜单。算账更是简单,每个服务员身上挂个腰包,按盘子、碗的数量收费。
  所谓的差异化经营,就是努力寻找不同,而不是相同。韩桐说,红色的奖状是特定的时代出现的事物,特定的年龄所固有的情结,我们不需要训练服务员烟灰缸怎么摆放,不需要服务员像五星级酒店那样谨慎,而是能和顾客随意聊天,能记住回头客,顾客下回来吃能够熟络地招呼,让顾客一进门就有归属感。这些,海底捞等大型连锁火锅店是无法和我们相比的。
  韩桐和王颖的火锅店,承载了80后对成长过程的集体记忆,充当着他们特有情绪的宣泄口。因此,没花钱做过广告的8号苑火锅店,经过朋友的介绍、朋友的朋友的宣传,一直顾客盈门,以至于平日晚上、周末、节假日顾客来此吃饭前要电话询问是否满座。而王颖、韩桐也被顾客亲切地称为“苑主”。
  好吃才是硬道理
  光有创意不行,好吃才能留住客。重庆火锅闻名遐迩,韩桐在重庆逗留了很长时间,请回来一个重庆本地厨师。请厨师不难,请到合适的难。王颖和韩桐首先遇到的是“橘生淮北”的问题。重庆火锅讲究“七分油三分水”,锅底厚厚的油,看不见水在哪,川外的顾客吃不惯。重庆火锅以辣为主,而北京天气干燥,吃辣不利于养生。同时,北方人爱以芝麻酱做调料,更要把“麻酱”考虑进去。
  8号苑火锅号称“秘制”,这个秘制包括锅底、调料、食材。为适应不同人的需求,韩桐王颖把辣分为三个级别,恋人辣、老婆辣、情人辣,并且有最传神的注释:第一级恋人辣——温柔缠绵;第二级老婆辣——够劲儿,第三级情人辣——要命。最辣的级别,重庆籍顾客有评价:“够辣!够正宗!好吃!”
  “肉、排骨都是精心腌制,”顾客对菜品点评说,“口味独特。周一晚上去吃了火锅,喜欢各类腌肉,很入味,也很好吃。”夏季,对于不少火锅店来说,往往是淡季。老板娘王颖为了让8号苑在夏季也能吸引顾客,独创了“灭火器”系列特色冰沙。由于名字富有新意,而且火锅店与消暑冷饮本来就是天生一对,“灭火器”一经推出就被大家赞为“特别适合夏天”、“真的很解辣”,声名远扬,甚至上了北京电视台。
  “客人少的时候,愁;客人多的时候,忙不过来,服务跟不上,也愁,哈哈。”韩桐说,“目前平均一个月的毛利有2万多元,但是盈利不能说明我们就做好了,只不过压力要小一些,现在还是要致力于把火锅做好。在餐饮业,好吃才是硬通货。”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城市务工经商,为吉林省城乡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农民工作为社会的新兴群体已引起社会各界及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为了深入了解吉林省城市农民工的工作及生活质量状况,为党和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吉林省的农民工就业环境
期刊
8月4日,汪清县衣机局对培训的拖拉机驾驶员进行考试,由州农机监理所进行监考,共有125人参加考试。  在考试过程中,监理员严格要求,农机驾驶员积极参与,努力完成各项考试目标,学员全部顺利通过考试。  通过考试,进一步增强了衣机驾驶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了农机驾驶员的驾驶水平。
期刊
二十多年前拿着32元踏上商业之路的傅德彬,今天的资产已超过2000万元。他从一个摆摊的小商贩起步,成了四川最大的水果出口供应商。请看——  起步:卖柚子两天赚一月工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个来自四川简阳的农村青年傅德彬,到成都一家自行车厂打工。“挣了钱,买一台黑白电视机舒舒服服地看个够!这是我的最大的梦想。”  一个周末,18岁的傅德彬到春熙路逛街,正巧看见路边有人在向行人兜售柚子。傅德彬上前一
期刊
近期,官地农机站外勤人员在站长的带领下,结合警监联合检查行动,加大对辖区内拖拉机的路检路查力度。有效打击了农机车辆违法违规行为,极大提高了农机驾驶员的文明交通和农机安全生产意识,预防和减少了农机交通事故的发生。  针对有机户早、晚时间段上路较为集中,该站在镇内主要路口进行布置,对过往所有拖拉机逐一检查,同时做好登记记录。辐射面至雁鸣湖、沙河沿、黑石、江南等乡镇。6月汾,共检查拖拉机960台,发放宣
期刊
现年47岁的刘树宝是白山市浑江区六道江镇湖下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也是村里人尽皆知的“小能人”。自2004年上任以来,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多渠道招商引资,带领党员创业带富,把原本欠债30万元的湖下村转变成为集体积累达七位数字的先进村。村民年人均收入由过去的不足500元猛增到现在7000余元。  全方位服务村民  几年来,刘树宝领导的湖下村不断加大服务民生力度,投资近百万元服务群众。村里连续三年
期刊
现在农村春耕生产即将开始了,农民朋友在使用农机产品时,如果不小心购买了伪劣农机配件,用后不仅易损毁农机具,还会影响农机的整体效能。近日,笔者在江西省宁都县农机局采访,听衣机技术人员详细介绍“选购农机配件要注意‘十看”’。因此,特借贵报一角,提醒农民朋友们在选购农机配件时马虎不得,分清真伪,必须注意以下十点:  一看有无产品合格证合格产品均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鉴定合格后准予生产出厂的检验合格证、说
期刊
“感谢法官能来到我家门口调解,太谢谢你们了。”在蛟河市天南林场的办公室,手中各拿着1万余元的婆媳二人拉着法官的手,一再表示感谢。说起这件事,还得从一年前的一场大火说起。  去年的6月6日,蛟河市天南林场居民区两个10岁的孩子玩火引发火灾,造成包括婆媳二人在内的7户居民财产重大损失。其他人的损失都通过和解的方式得到了解决。但婆媳俩因赔偿数额与孩子的父母产生较大分歧,林场领导多次协调未果,婆媳俩分别作
期刊
如果说吃零食是一种习惯,对于小孩来说,吃零食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用糖果店张老板的话说,就是只有不吃零食的成年人,没有不爱吃零食的小孩。对糖果生意十分看好的张老板,两年里开了三间糖果店。  近年来,风行东南亚地区的各种零食开始涌入广州,改变了广州零食业的格局,以前广州零食业品种并不丰富,现在来自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口味新奇的零食极大地丰富了广州零食业的品种,猪松卷、肚脐饼、还有什么大树菠萝干、石
期刊
“韩剧《我的名字叫金三顺》里的女主角就是个糕饼师傅,她很专业又很有毅力,是我的榜样。”在青岛,这位23岁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肖莹在这里开了一家西式餐点烘焙屋。  女大学生开起西点屋  一天上午,23岁的肖莹将新购置的烤箱、冰柜、冰箱等搬进了位于青岛市东海西路6号巾帼创业园,准备在此开始自己的创业项目——西式餐点烘焙屋,做一名专业的金牌糕饼大厨。为了给自己的10平方米烘焙小屋做宣传,肖莹特意事先烤制好了
期刊
在美丽的红叶之城蛟河的西北角有一个山区小镇——天北镇,这里山青水秀,森林覆盖面大,水资源丰富,耕地总面积7109公顷,以种植水稻、玉米、大豆为主,兼有蔬菜杂粮等。镇上有一位朴实得象个农民、长期奋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女农业站长——陈雪梅,她在当地农民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一提起这位女站长的名字,熟悉她的人都竖起大拇指。她的勤奋、诚实、苦干、不修边幅,真象个农民,有个村干部为她的表现所折服,他说:“陈站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