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三角恋” 到底谁爱谁?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69828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学生容易混淆内能、热量等抽象物理概念的问题,本文通过“三角恋”的比喻,为学生提供了形象地理解温度、内能和热量三者关系的方法。避免使用“充分不必要条件”和“必要不充分条件”等过于专业的论述,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和辨析抽象的物理概念。
  关键词:热学;温度;内能;热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4-0058-2
  九年级物理的热学知识,对学生而言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因为我们开始使用一些抽象的概念来描述温度的变化,背后的能量变化。相对于有很多生活现象做铺垫的八年级物态变化知识,九年级物理的内能、热量、热传递、比热容等概念显得抽象了许多。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在刚接触内能的知识时,学生通常不能准确理解“内能”“热量”和“温度”三个物理量的概念,更难以准確辨析三者的变化。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选择题:“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学生在对三者理解不是太准确时,常常被“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不一定吸收热量”“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绕得晕头转向。有没有比较快捷的方法能迅速理清头绪呢?笔者发现,通过简练的归纳总结,这类问题还是有套路的。甚至这三者背后还隐含着“三角恋”的关系呢!
  我们先简单对比一下这三个概念:温度,是一个状态量,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也是八年级接触到的比较形象的物理概念,根据九年级物理的分子动理论可知,温度高低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内能,也是一个状态量,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等因素有关。一般对于同一物体而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热量,是一个过程量,表示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传递能量的结果就是改变了内能。吸收热量的物体内能增大,放出热量的物体内能减小。
  综上,我们发现一个关键,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分子动能增大时,其温度升高同时内能增大,可以认为温度改变时,内能也改变;而吸收或者放出热量也可以改变内能大小。但是另一方面,温度和热量又不是唯一可以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例如,内能决定因素除了温度之外还有质量和状态,而改变内能的方式除了热传递(吸热、放热)之外还有做功。也就是说内能增大不一定是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热量了。
  分析到这里,可能就有学生开始晕了,因为毕竟我们要到高中数学才会系统地学习命题条件的充分性与必要性的区别。那怎样快速理清三者的关系并方便记忆呢?请看图1。
  图中的四个箭头就是四句话,表明“温度升高”“吸收热量”和“内能增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1)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内能增大(因为物体的分子动能增大);(2)物体内能增大,不一定温度升高(例如0 ℃冰熔化成0 ℃的水);(3)物体吸收热量,一定内能增大(因为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的能量);(4)物体内能增大,不一定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至此,“三角”的关系初步成型。
  师:同学们有时会发现,你爱的人可能并不爱你,比如,虽然“热量”和“温度”对“内能”都有倾心,但傲娇的“内能”谁都不爱。但是“温度”和“热量”是否会相互“喜欢”呢?
  进一步完善之后,笔者发现,这个三角恋的完整关系是这样的,如图2。
  如图2所示,“温度升高”和“吸收热量”之间的关系都是“不一定”,也就是说:(1)吸收热量,不一定温度升高(例如晶体熔化或液体沸腾);(2)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因为外界对物体做功)。
  综上所述,我们围绕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和吸收热量绘制出了热学的“三角恋”关系图。其实反过来,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和放出热量的关系也是同样的“三角恋”关系,这里就不再赘述,如图3。
  其实,温度、内能和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逐条举例分析的办法也能让学生理解。只是对于才接触这些概念的学生而言,这些抽象的概念很容易混淆。但是,知识图像化和拟人化之后可以更加具体、形象。虽然他们还没有学习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这些概念,但是他们理解“你喜欢的人并不喜欢你”这样的关系,所以通过“三角恋”关系可以使学生在区分这些易错点时能够更加准确而高效。以上就是笔者关于这个问题的粗浅认识。
其他文献
摘 要:分析当前初中科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汲取当代PBL教学法的精髓,以“探究新鲜的鸡蛋如何挑选”的复习课教学为例,设计出中心问题解决初中科学复习课教学模式。在研究中构建全新的初中科学复习教学新课堂,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活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科学;中心问题解决;复习课;教学设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慕课为主的线上学习资源逐渐地受到学习者的青睐。教育部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因此,课程内容与技能证书标准应有机融合,相关的线上学习资源开发也应协同跟进,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以《电梯结构原理》课程为例,系统地解析出课证融通点,形成碎片化知识与技能内容,通过慕课学
陸艺婷
期刊
江蘇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新河路校区学生 马嘉遥 指导老师:杨君荣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又号水精宫道人,浙江吴兴人,为宋皇室赵德芳的后代。赵孟頫于元至元二十三年应选入朝,一生为官,他博学多才,学识过人,诗文、书画、音律均善,亦旁通佛学,明何良俊誉之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的人物。  在书法上,赵孟頫以全面向古典尤其是晋唐学习的方式,在楷、行、草、隶、篆等各个领域重新建立了严谨的法度,树立了古典风格的权威价值,从而矫正了南宋书法学时风、
毫无疑问, 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利益调整,政策性很强。在推进试点过程当中,能否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成为判断这次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试点通过后,破解难题成为重中之重。     如何避免暴富与贫穷两极分化     —试点第一年的承包原则:承包主体全部为普通林业职工,拒绝社会资金、各级领导干部不参与,不私留山林。  “美国西部
诸乐三(1902-1984),原名文萱、字乐三、号希斋,别署南屿山人。浙江安吉鹤溪村人。先生父亲诸献庄,家境清贫,却非常喜欢金石书画,从小刻苦攻读,清光绪年间十七岁考取秀才,以“耕读传家”为本。诸乐三先生自幼得父启蒙,酷嗜书画篆刻。十四岁时已能赋诗写字,村里人每遇婚嫁过年,都请他写大字喜联匾额。弱冠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学医,同年师从吴昌硕老人学艺,得其教诲,在课余时间学习书画篆刻。医专毕业后,辗转沪
【摘要】篆刻是一门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它是在方寸之间展示汉字的形态之美、布局之美、结构之美的小众艺术,也是用一节课时间可以承载的艺术形式。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创生出的各种书法篆刻的App,如果稍加组合,运用到书法篆刻课堂中会怎样呢?在篆刻教学中有趣的尝试会给我们的书法、篆刻教学带来新的启发。  【关键词】篆刻教学;信息技术;微课;微视频  【中图分类号】J29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
錢秀进
期刊
曾梁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