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新品种宁冬8号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fei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了冬小麦新品种宁冬8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总结了其主要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冬小麦;宁冬8号;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1-0085-01
  
  冬小麦是宁南山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 066.67 hm2,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4.2%。近年来由于干旱、干热风及病虫危害,造成冬小麦单产水平低,总产量徘徊不前,严重威胁该地区粮食安全生产。因此,选育出丰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冬小麦新品种已成为提高当地小麦单产水平、增加粮食总产、拓宽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现将冬小麦新品种宁冬8号的选育经过简述如下。
  1选育经过
  宁冬8号原代号WF93-26,系隆德县种子管理站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课题组于1993年从引进冬小麦品系83-53-52中,采用单株系统经多次株选,于1998年育成。2年区试和2年生产示范表明,该品种抗锈、抗冻、抗青干、抗旱、丰产稳产、落黄好。2003年12月通过宁夏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宁冬8号。经多年试验与生产示范,该品种适宜宁南山区阴湿二阴区塬台地及半干旱区川水地种植。
  2产量表现
  1998年在品系鉴定试验中,宁冬8号折合产量5 929.8 kg/hm2,比对照中引6号增产8.6%,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1999—2000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宁冬8号折合产量5 930.3 kg/hm2,比对照中引6号增产7.15%。其中,1999年折合产量为5 721.0 kg/hm2,比对照中引6号增产6.9%,居6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与对照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2000年折合产量为6 139.5 kg/hm2,比对照中引6号增产7.4%,居8个参试品种(系)第1位,与对照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001—2002年参加宁南山区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2001年3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产量5 425.2 kg/hm2,较对照中引6号增产8.32%,居7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与对照品种间的产量达显著水平;2002年4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4 771.2 kg/hm2,较对照中引6号增产12.22%,居7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与对照品种间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001年在原州区开城镇、隆德县沙塘镇、隆德县联财镇共示范种植13.3 hm2,平均折合产量6 038.2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4.67%。其中原州区开城镇种植4.3 hm2,平均产量5 866.6 kg/hm2,比对照宁冬1号增产18.23%;隆德县沙塘镇种植3.5 hm2,平均折合产量6 103.4 kg/hm2,比对照中引6号增产12.82%;隆德县联财镇种植4.5 hm2,平均折合产量6 144.6 kg/hm2,比对照中引6号增产12.96%。2002年在彭阳王洼、原州区开城镇、隆德县沙塘镇示范种植15.0 hm2,平均产量5 986.5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9.89%。其中彭阳王洼种植5.0 hm2,平均产量5 924.1 kg/hm2,比对照西峰20号增产8.86%;原州区开城镇种植3.8 hm2,平均折合产量6 022.5 kg/hm2,比对照宁冬1号增产13.36%;隆德县沙塘镇种植6.2 hm2,平均折合产量6 014.4 kg/hm2,比对照中引6号增产7.42%。2003年参加宁南山区冬小麦生产示范,在原州、隆德、西吉、彭阳等县区4点生产试验3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产量5 721.0 kg/hm2,比对照中引6号增产4.6%,居6个参试品种第2位。其中原州区平均产量5 684.4 kg/hm2,比对照中引6号增产6.8%;隆德县平均产量5 821.6 kg/hm2,比对照中引6号增产7.5%;西吉县平均产量5 744.8 kg/hm2,较对照中引6号减产2.0%;彭阳县平均产量5 633.2 kg/hm2,比对照中引6号增产6.1%。
  3特征特性
  宁冬8号幼苗葡匐,叶色深绿色,茎秆健壮,株高104~109 cm;顶芒白穗,长方形穗,穗长8.2 cm,结实小穗15.6个,穗粒数31粒,平均单穗粒重1.31 g,籽粒长圆形,浅红色,角质,千粒重39.7~42.5 g。经宁夏农林科学院品质分析测试中心测定,籽粒粗蛋白11.67 g,粗淀粉64.41 g,容重0.799 g/L,湿面筋18.82 g。该品种为冬性,全生育期276 d,中熟品种。抗冻、抗旱性强,抗青干能力较强,落黄正常,高抗小麦条锈病,中抗白粉病。
  4栽培技术
  一是深耕整地。播前深耕25 cm,打破犁底层,使土地平整、土地松碎、上虚下实[1]。二是适期播种。六盘山阴湿及二阴区塬台地9月中旬播种,黄土丘陵区干旱区和河谷川道半干旱区川水地9月下旬播种。塬台地播种量510万~570万粒/hm2,保苗570万~645万根/hm2。川水地播量600万~675万粒/hm2,保苗650万~700万根/hm2。三是合理施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播前基施农家肥4.5 t/hm2以上、二铵150~225 kg/hm2、尿素112.5~150.0 kg/hm2,返青后及时深施二铵150 kg/hm2、尿素112.5 kg/hm2,灌浆期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0.3%~0.4%磷酸二氢钾750 kg/hm2,以增加粒重[2]。四是加强田间管理。12月中旬冬灌1次,4月下旬至5月上旬灌水1次,孕穗及抽穗期结合叶面追肥喷40%乐果乳油375 mL/hm2防蚜,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75 kg/hm2对水750 (下转第94页)
  (上接第85页)
  kg喷雾防白粉病,用20%粉锈宁乳油600 mL/hm2对水750 kg喷雾防治小麦条锈病[3-4]。蜡熟后期及时施肥确保丰产丰收。五是适时收获。最佳收获期是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人工收获应选择在蜡熟末期,机械收割最佳期为完熟初期。过早收获,影响产量和品质;过迟收获,导致养分倒流,造成减产。
  5参考文献
  [1] 康惠忠,王莉莉.尖扎县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青海农技推广,2004(4):35.
  [2] 袁爱玲.陇东旱塬雨养农业区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途径[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5(7):10.
  [3] 程昕,刘伟,郑磊.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J].种业导刊,2009(4):24,26.
  [4] 魏占彬,刘兢文,赵正伟,等.优质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9(12):30-31.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引领下的教育改革中,对于初中历史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为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指导性的思想和方向。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应
5.7%达宽(甲雏盐)水分散粒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研究结果表明,5.7%达宽(甲维盐)水分散粒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随着药后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持效期可达15d以上。对稻田水生物、天敌等均无
在小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给学生创设更加有趣的故事,我们学习的条件融入一些有趣的元素,让小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古诗文所讲的内容,并且通过设计一些互动环节,
论述了农机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加强农机市场监管工作采取的措施进行阐述,以期进一步促进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美国GTC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出一种获得纯化对苯二酸(PTA)的简单高效技术。在传统的PTA生产中,对二甲苯被氧化成对苯二酸粗产物(CTA),然后在水溶液中通过氢化作用进行纯化。氢化作用可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近日报道,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人员称发明了一款新人工智能模型,可以通过倾听健康人和新冠肺炎患者之间咳嗽的细微差别,发现新冠肺炎无症状病例。目前正
以水合肼为还原剂,用偶合物合成了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N-氧化物.考察了原料比,氢氧化钠用量及浓度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得到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偶合
介绍了魔芋的生产效益,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发展山区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及魔芋栽培提供参考。
目的:研究CDIO模式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级护理专科一班的29人为对照组,2班的30人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教师讲解、示范
宫颈癌作为最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着广大女性的生命财产安全。放疗作为一种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手段为越来越多的患者所选择,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