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考试边缘化探源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enze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考试边缘化由来已久,原因复杂,主要在于缺乏淘汰的理念与机制。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重视高校考试的分流功用,提高学生的竞争淘汰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风险意识。
  [关键词]高校考试 边缘化 分流功用
  [作者简介]程万喜(1966- ),男,河南汤阴人,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人文社科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与大学语文教学。(河南 郑州 450002)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4-0167-03
  
  一、高校考试边缘化的现状
  
   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一方面,教育收费问题日见明显。有关资料表明,从2001年开始,学费在我国大部分家庭开支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目前,各高校每年学费高达5000元左右,而城镇人均年收入在7700元左右,农村在2400元左右。在北京,64%的居民家庭认为目前的高校学费太高,33%的家庭认为供养一个大学生很困难,37%则认为勉强供得起。另一方面,就业形势年复一年地紧张,毕业生就业问题矛盾突出。据教育部门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40万人,2006年达到410万,2007年达到495万。
   高等教育既要受教育者消费买单,又对其就业缺乏保障,这让教育投资者们心理失衡。人们投资教育,期待教育投资的巨大回报。而当这一期待落空时,怨声四起就不奇怪了。当人们质疑教育时,考试往往首当其冲。考试是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无需专业知识,人们通过考试数据就可以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因此,高校考试顺理成章地进入公众视线,成为人们思考、讨论的话题。
   顾名思义,高校考试是大学生们在校学习期间进行的学期考试、学年考试以及毕业考试。大学是人才链中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而在高校,考试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与手段。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乃至整个大学时代的学习效果如何,最终都要由考试来测定。因此,考试始终是高校师生共同关注的一件大事,它是学生普遍认可的学习检测手段,也是学校获得学生阶段性教育信息(包括学习成绩)的共同媒介。
   然而,关注高校考试,可以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与如火如荼的中小学考试相比,与方兴未艾的各种招生考试、招聘考试及资格证书考试相比,高校考试遭遇冷落,缺少火爆。首先,一些高校重视不够,考试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考前试题设计有意限制难度,考试现场监考不力,考后判卷把关不严,总结考试只看分数,轻视评卷。一旦学生出现问题或可能不及格,就有说情者闻风而动,而且补考环节再次降低难度,过关更容易。其次,部分学生心不在焉,轻视考试。他们只为过关,不下苦功。再次,社会关注程度较低。对高考、中考以及司法考试、公务员招聘考试,不仅政府有关部门关心、重视,而且各类媒体争相报道,而对高校考试则不然。人们关注高校,主要集中于新生录取、高额学费与毕业求职,而对考试不置可否。
  
   二、高校考试边缘化的原因
  
  (一)历史传统
   高等教育继承了古代科举制度的传统:一考定终身,终身不再考。高校入门考试门槛极高,一旦获得入场券,则大功告成,一劳永逸。这种严进宽出的高等教育模式不仅影响到今天的高考,也影响到高校考试。六月高考是全国统考,紧张严肃、难度很大;而进入高校后,则听课、考试按部就班,简单容易。高考对考生而言,是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是一生事业的重要起点;而高校考试是他们选择之后的人生驿站,是事业起步阶段的学习积累。前者充满悬念,令家长、考生牵肠挂肚,寝食难安;而后者谜底揭晓,没有悬念,不再吸引人的眼球。
  (二)缺乏淘汰机制
   与中小学考试相比,高校考试存在着本质区别,中小学考试是选拔性考试,而高校考试是非选拔性考试。选拔性考试目标明确,竞争激烈,大家努力拼搏,十年一剑,优胜劣汰,残酷无比。而非选拔性考试则标准降低,任务简单,只为检测过关,缺乏竞争淘汰的理念与机制。
   在中小学,中考、高考之类升学考试是选拔性考试,其他考试也因升学压力而当仁不让地成为选拔性考试,换言之,即使非升学考试也因此竞争明显,火药味浓。而在高校,升学压力骤然减轻以至消失,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学业、顺利毕业。尤其是在激烈残酷的高考之后,学子均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轻松,因而产生松懈情绪,只求平稳过渡,缺乏竞争淘汰意识。
   其实,这一心理误区除存在于学生之中,也存在于高校及教师之中。一方面,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为保持与扩大自身办学实力,追求经济效益,高校与学生的关系,由管理型向服务型逐渐转化,让学生顺利毕业成为工作的最大目标。另一方面,高校教育讲究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这一特点决定了其考试的紧张激烈程度远不及中考与高考。总之,一切为了学生成为高校办学的宗旨,弱化或取消竞争淘汰成为人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从而影响到对考试的组织管理、试题设计、复习应考等方面。
  (三)扩招影响高校考试
   近年来,高校扩招,学府门槛逐年降低,越来越多的学生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毛入学率提高到22%,提前十年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然而,高校教育的大众化,却面临着生源质量降低的严重问题。一是高校近几年扩大招生,导致录取分数线下调,学生素质降低;二是部分高校为扩大办校实力,抢占生源市场,不惜恶意竞争,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降低标准。生源质量下降,导致高校教育起点较低,教学质量下滑,使高校考试难以从严进行。
   同时,高校学子对考试的认识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应试态度。既然考试门槛较低,认真准备与否,都能够轻松过关,那么考试就显得无足轻重。学生对考试的轻视心理由此产生,考试遭遇冷落也就自然而然了。
   总之,从学校到学生,从校内到校外,几乎所有的环境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或制约着高校考试走向边缘化。诸多因素中,缺乏淘汰理念与机制,应当是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缺乏淘汰,过于宽容,考试就会流于形式。高校考试的这一宽容性,是高校考试走向边缘化的主要原因。
  
   三、高校考试边缘化的负面影响
  
  (一)高校考试边缘化使考试丧失了原来的意义,变得可有可无
   考试作为反映学生成绩与水平的较为客观的手段,以成绩区分高下,判断优劣,进而优胜劣汰,是激励学生自觉学习、引导学生尽快成才的有效方法,是实现评价公正、教育公平的利器。自古及今,所有的考试活动,其核心目的均在于择优淘汰。而趋于边缘化的高校考试,通常追求双赢,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皆大欢喜,课程顺利结束,学生顺利过关。具体表现在,一是教师考前具体指导。用什么教材、做什么笔记、考什么要点,均由教师指导、决定,甚至出现教师划定范围、学生集中培训应考的局面。二是缺乏淘汰意识,只求平稳过渡,人人过关。如此,高校考试弊端丛生,几乎流于形式。严格考试制度、奖罚分明,有利于维护高校考试的严肃性、权威性,充分发挥考试的检测、评价、激励、引导、择优与淘汰等诸多功用。而高校考试的宽容性,使考试的意义消失殆尽。教学双方同时失去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手段,大家重新回到“大锅饭”的状态。这是非常危险的一种倒退。
   (二)高校考试边缘化直接影响到高校对学生的严格管理、规范管理
   近几年来,在实现大学教育大众化的前提下,如何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持续走高,向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优秀的人才,逐渐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有关专家称,“扩招并不意味着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有多少增长,我主张的是宽进严出。把孤注一掷的竞争变为平缓的过程竞争。”而高校考试的边缘化,则不利于实现这一转变。传统意义上的高校考试,缺乏淘汰,过于宽松与随意,不具备实现“宽进严出”的基础。
   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是严格考试制度的体现,有利于保持高校考试的严肃性、权威性,有利于高校的教学与管理。而缺乏淘汰、只奖不罚的高校考试评价制度,保持一团和气,坚决不亮红灯。虽有爱护学生之心,却有误导学生之实,学生高兴之余轻视考试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广大学子眼中,曾几何时,紧张、神秘、庄严的考试,如今成为大家可以轻松应对、不必过分担心、甚至不必过多关注的一件小事情。考试正在成为儿戏,其严肃性、权威性受到挑战。
   读书求知是学生的中心任务,也是高校管理与服务的中心目标。一旦学生对考试缺乏兴趣,丧失追求,进而对学习失去动力,不仅是学生个人的损失,而且也是高校管理的失败,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高校的教育质量,以及高校的建设与发展。
  (三)高校考试边缘化不利于广大学子自觉努力,学业有成
   大学生应当具备多种能力,其中,“自学、实践、创新,三大能力最为重要”。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李国章先生认为:“21世纪的人生活在一个科技飞速进步和信息革命的时代,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过时,人才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大学不应当只单纯传授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自学,自学能力将比获取知识更为重要。”考试较为客观地反映学生一个时期的学习效果,以分数论高下、定优劣,是激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竞争、自觉学习、积极进取、尽快成才的有效手段。制度严格、奖罚分明、优胜劣汰,是学生热爱学习、迎接挑战、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动因,也是考试的魅力所在。而高校考试的边缘化,不讲究惩罚、淘汰,不注重分数高低,意味着这一劝学功用严重萎缩。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高校考试的宽容性,广大学子能够摆脱考试的阴影,轻装上阵,安心读书,思考研究,不必浪费太多时间去应付考试。然而,这一宽容,也不可避免地让一部分不求上进的学子轻松过关,从而丧失学习热情,甚至无事生非。仅凭道德自律不能保证全体或绝大多数学生勤勉上进。较之制度约束,道德自律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保障,学生也因此缺乏危机意识、忧患与风险意识。而这种种意识是学生面对社会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四、让高校考试摆脱边缘化的措施
  
  (一)要更新观念,重视考试,充分发挥考试的分流功能
   分流包括择优与淘汰,是考试传统的、基本的评价功能,其实质是奖罚并存。择优是考试的基本目标,不如此不足以体现考试的选拔目的、激励功用。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教育倾斜、大力扶持,是在教育资源紧张的前提下人才培养的合理举措。淘汰是最严厉的惩戒手段,目的在于警示。不如此不足以体现考试的激励、鞭策功用。对成绩、品行极差的学生亮红灯,既是对相对紧张的教育资源的节约,又是对其他学生的爱护,同时也是对这些学生的一种善意警示、一种有责任心的提示。分流在升学升级考试中收效明显,如中考、高考,优胜劣汰,胜负立判。也因此,这类选拔性考试成为考试中的宠儿,备受青睐。重分数、重选优、更重淘汰的功利化特点决定了这类考试注定要“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高校,考试的非功利化特点比较明显,重择优而轻淘汰。比起中学的选拔性考试来,有点先天不足。因此,弥补这一不足,就要改变高校考试的非功利化特征,让不同成绩的学子享受明显不同的待遇,从而唤醒他们心中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与危机意识。分流的意义正在于此。
   体现淘汰、奖罚并重的分流考试是根治高校考试边缘化的良方,其积极意义是有目共睹的。这不仅使考试恢复了原有的意义,变成促学、劝学、激励学生成才的利器,而且对于高校发展极为有利。过去,不少高校忽视分流,重奖而轻罚,甚至有奖而无罚,影响到考试评价的效果。缺乏淘汰的高校考试不仅有损于考试的激励、分流功能,而且有失公平,是有严重缺陷的、非真正意义的考试。奖罚并重、动态管理,才是从严治校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必然带来大学门槛的降低,这是高校尤其是二类院校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因此,重视分流、淘汰与择优并重,应成为高校考试的基本原则。需要注意的是,淘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一种警示、鞭策,目的在于促学。因此,强调淘汰,并不意味着必须淘汰,而是以成绩上扬通过考试为理想目标。
  有人担心,重视考试,强调淘汰、分流,势必导致分数至上,影响创新与个性教育。笔者认为,考分确实重要,学生关心并不奇怪,不关心反而不正常。但过分关心并无必要。因为考试成绩是学分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而且,如果在考试内容与观念上合理引导,分数至上未必是坏事。因此,将分流、淘汰视为洪水猛兽,显然不妥。
  (二)考试分流应建立在考试工作改革与完善的基础之上
   这主要包括: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完善考试制度,如学分制、出卷审批制、评卷制;改革考试内容,综合考查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在总成绩中引进平时成绩(不少于30%),鼓励学生认真听课与课余科研;做好考试与补考工作,但难度不得随意降低,尤其是补考;严肃考风考纪,建立诚信档案。
  (三)认真探索分流的形式
   在考试分流方面,国内各高校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诸多做法颇有可取之处,而执行力度略嫌不足。因此,需要明确目的、加大力度、淘汰从严。主要表现在:
   1.奖学金的发放。要严格区别成绩高低,奖优罚劣,并提倡向成绩优良而且家境贫困的学生实行政策倾斜。
   2.三好生的评定。优中选优,应综合考察与评价,但必须设立成绩底线,向不学无术的学生亮红灯。
   3.毕业资格的认定。以完成学业,修完规定学科并取得合格学分为限。
   4.就业与深造的资格认证与推荐。择优推荐,给努力进取且成绩优异的学生创造机会,尽可能防止人才流失与浪费。
   5.淘汰害群之马。对成绩、品行极差的学生予以处分乃至清退。在以从严治校著称的高校,这种动态管理方式行之有效,有待推广与完善。
   同时,也应与时俱进,继续探索使高校考试、高等教育充满活力的新路子。从目前的教育形势来看,笔者认为,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运用考试测评,实行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郭扶庚.教育公平:和谐发展的奠基石[N].光明日报,2007-03-20.
   [2]李同欣.大学生: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N].人民日报,2007-05-11.
   [3]李鸣.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应对立: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主任秦晖[J].新华文摘,2000(6).
   [4]王海燕.对高等教育结构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7-02-14.
   [5]宋梅,周大平,徐倩秋.大学如何面向二十一世纪[J].新华文摘,1998(8).
其他文献
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在护理工作中需应用法律和道德等标准来衡量和规范护理行为.
从本期起,连载《中学逻辑知识短文教学辅导》。内容包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简单判断,复合判断,演绎推理,归纳推鲤,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论证。拟分七讲载完。《辅导》以分
广东省大宝山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南侧,为多因复成矿床,包括喷流沉积型Cu-Pb-Zn矿床和叠加斑岩-矽卡岩型W-Mo矿床。系统的野外考察发现,喷流沉积型Cu-Pb-Zn矿床主要
委托代理关系广泛存在于一切组织和一切合作性活动中,存在于组织的每一个管理层级上.合理的产权安排有利于对代理者的激励和约束,实现委托者的目标.近年来在我国国有医院经营
加拿大是一个拥有完善教育体系和一流高等教育机构的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不仅出现了诸如渥太华大学、皇家国际学院等国际知名大学,而且在职业教育方面也涌现出像圣力嘉学院、多伦多理工学院等一批优秀的职业技术院校。它们一起成就了加拿大高等教育的卓越与非凡,为加拿大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俯览整个加拿大的职业技术院校,可谓百花齐放,光彩夺目。尽管他们的主要教育目标基本一致,但是在办学特色和教育导向上则是各有千
[摘要]计算机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思想观念和世界观,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顺应潮流,主动占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网络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俊生(1963- ),男,河南南乐人,安阳师范
<正> 经济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卫生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入及医院改革的全面展开,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显得愈加不可忽视。本文就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两个问题,与
<正> 对外投资是指利用本单位资金、资产对其他医院或其他单位进行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按投资回收期长短有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之别。为了正确、及时反
目前基础教育的资源体系很多,有互联网上的松散资源、各类企业资源库产品、网上同步课程资源、中小学网校资源、国家各类资源课题项目的研究成果等。从实践应用层面来讲,大多数地区面临两大难题:其一,如何从“资源海洋”中快速定位,通过筛选过滤,找到一个最适合本地使用的动态资源库,且该资源库的结构编排与本地教师的需要和使用习惯一致。资源内容应不断更新,呈现出来的资源以精炼、实用、够用为目标。基于知识管理的动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