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清风 健笔如龙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q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健龙兄不觉十余年了。恍惚记得是在合肥的一次书法展览上,遇到两位面容俊朗的青年书友。大家相谈甚欢,互报姓名,乃江健龙与郭刚举也。自此订交,并且健龙兄成为我在合肥联系最多的朋友。
  合肥古称庐州,今亦有二庐:介庐与结庐。介庐是卢红星兄的斋号,现在是许多书友在合肥的“据点”;健龙是“介庐拾古”之一,我也是介庐常客了。结庐即结庐书社,许多社员与我都是好友。每次去合肥,健龙都约我跟大家聚聚,喝酒或是喝茶,谈书法也聊些其他。坦白说,对于长年蜗居一隅的我,省城这帮兄弟的礼遇是很有温度的。时间久了,我似乎对去合肥有了某些期待,还觉着打扰一下他们不仅心安理得,而且必不可少。
  与健龙还有一次相聚了数日。这次不是在省城了,地点居然换作了首都北京。2014年8月,健龙和我一起被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提名为“安徽十大青年书法家”并赴京参展。这次活动见到了在京的众多书画名家,尤其是安徽籍书画同道。也借此机会,以更高的眼光审视一下自己的创作,健龙和我都深觉受益匪浅。活动结束后,健龙一家应邀去大草原游玩,他热情地邀请我和夫人同往。我们因事要赶回蚌埠,也错失了一个深入交流的机会。不过,今年的安徽省青年书协换届,我們一起当选副主席,今后的交集肯定越来越多。
  文艺如人生,能引为同道并交往、砥砺的朋友不外两种:一为物以类聚型,一为优势互补型。前者称良友,后者称畏友。我与健龙兄属于前者,大家对书法对文化,乃至做人做事的态度都颇多相近。
  以我的了解,江健龙堪称安徽当代青年书家中书风最为雅正的一位。“雅正”一词初用于文学,有“典雅”“纯正”“规范”之意,后被引入书画艺术。明人项穆《书法雅言》则专论书法之雅正精神,他将雅正书风与儒家文化审美价值相结合,强调书法“成教化”“ 助人伦”的文化价值。这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及书法艺术最主流的价值标准。
  健龙兄的雅正之气浸透于其人、其言、其行,更贯于其书。他接受过中国美院规范的书法学科化教育,后来执教于高校。这些经历与其天性相合,对其书法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健龙兼擅各体,楷行草皆一承王系帖学。观其作品,笔法严谨,气息渊静,格调古雅,迥异时人。
  如此人书合一的健龙,常常给人以面对古人之感。若是在古时,健龙本可以这样自然生成以待人书俱老了。可今天的书法生态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书法的日常书写退位于艺术展示,这或许给健龙带来了些许苦恼。当然,也可能是他觉得自己需要补充某些“不安分”的元素,因此近年来他的笔下呈现出了一些变化。如原本取法“二王”、赵孟的小楷加入隋唐写经,行草书转学更加激越和变化的黄庭坚。健龙是亳州利辛人,那里是道家先贤老子修真传道的地方,则生长于斯的健龙其实理应融合儒道文化。所以这种书法上的变化肯定是有益的、必然的。
  我始终认为,“人”在文艺中居于首要地位。才情、学养、道德绝对不是“字外功”,而更应视为我们书法修炼的必由之路和终极目标。当书法教育日益普及,资源信息海量流通,青年才俊一茬茬涌现,展览和媒体上充斥着各种“网红脸”作品,江健龙如一股书坛清流,从容地书写着属于他的那份古意和平和。
其他文献
创作城市题材的水墨画时,我将城市看作人造的丘壑,游遍其中的大街小巷,从城市的角度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技法上,探求外在的水墨艺术形式,尝试在山水画笔墨程式的基础上做出一些突破,将笔墨构成做减法,探索表达城市的语言符号。城市题材绘画往往结合现实主义精神,描绘对象是我们当下所处的环境。在探索這些外在形式的同时,也寻求水墨城市的精神表达,以“游观”为主题,深入现代生活中去,将城市景观和现代人的生活紧密结
期刊
关键词:西方现代绘画;中国绘画;主观;简约;形式;意味  西方绘画从模仿现实的古典绘画、学院绘画到现代绘画,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直到英国学者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提出“有意味的形式”[1],才为现代绘画做了界定。  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呢?简单地说有这么几方面。第一,“形式”,即艺术作品呈现给观众的有机组成,也就是艺术作品独特的结构合成,如构图、色彩、点、线、面等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画面效果。
期刊
李滋煊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祖母、外祖父和父亲李济川均能书善画,他幼承家学,尤爱书法。早年辗转于郑州和上海两地求学。抗战期间,重庆成为政治文化重镇,一时精英荟萃,艺事频繁。在此,他结识了张廉希、傅抱石、丰子恺、徐文镜等书画大家,并有幸得名师指点。  1946年至1949年间,李滋煊在西安与柯树荣、毕志云、张润霖等人共同发起并组织书会,定期主讲书法,切磋书艺。通过这些艺事活动,他结识了书画篆刻家陈廷尧。
期刊
韩斌  别署韩元斌、逸之。1976年生于莱州。1997年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系;201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获艺术硕士学位,师从郭志光、张宝珠、梅墨生先生。现为九三学社社员、北京画院专职画家、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写生创作培训班导师、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济南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芥英社成员。  樊磊  字弗言。1974年生,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
期刊
关键词:书法教育;蒙童;书学;转变;反思  一、中国古代书法教育的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的文化教育始于语言文字的诞生,而对学生而言,则是从“破蒙”开始。《周易·蒙卦》云:“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蒙”指启蒙,蒙童指旧时刚刚读书识字的儿童。由于识字与写字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这一启蒙阶段,书法教育也是传统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古代的书法教育起源甚早,至少自殷商始,书法便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期刊
河南息县,历史悠久,被誉为“天下第一县”。如今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正活跃着一批中青年书法家,王建军就是土生土长在这里的其中一位。他不仅为人低调,长期默默耕耘在自己钟情的书法艺术天地之中,而且是一位带领息县书法界同人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县书法家协会主席。  我与王建军相识多年,了解他是一个很有思想和个性的人。首先,他的创作是非常纯正的中国书法;其次,近年来,他的作品不断入选各级展览,彰显了他的创
期刊
中国人独创的民族艺术,如诗歌、书法、绘画、玺印等,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向内的坚守还是对外的融通,都对我们的民族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兩汉时期独尊儒术,便是本土文化艺术的坚守。东汉以后,印度佛教哲理开始传入,获得了我们虚怀若谷的先辈真诚的接受,且发扬光大;唐代禅宗创立之后,使得佛教哲理全盘汉化,更是有青出于蓝的贡献,这便是文化艺术的融通。唐代对外海纳、雍容大度的征象,宋代向内涵
期刊
在我的论著系列中,有两条线并行不悖。一条为学术研究系列,如《居巢居廉研究》《书画鉴考与美术史研究》《明清广东画史研究》《销夏与清玩:以书画鉴藏史为中》《书画鉴真与辨伪》,均就某一主题所展开深入研究,或为论文结集,或为专著;一条为学术研究之余,就一些研究中所遇史料有感而发,却又不足以形成学术论文,因而以散文形式所撰写的随笔系列,我将其定为“边角料系列”,如《画里晴川》《梧轩艺谈录》《画林新语》《画余
期刊
王跃奎 Wang Yuekui   王跃奎,1972年生于四川泸州,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学系副主任,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特聘研究员。作品多次在全国大展中获奖:2004年《风过溪声远》入选全国第十届美展(原文化部);2007年《地旷无风雪自飘》入选全国第三届中国画展(中国美协);2008年《云林通
期刊
耿毓亮  Geng Yuliang  字介然,号九畹山房主人。1955年生于山东桓台。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当代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淄博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淄博市政协书画院执行院长、淄博市文化艺术交流联谊会副会长、淄博市乡贤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作品曾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全国第二.三届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