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越来越能体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最好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认识水平提出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提升课程意识,改进原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和转变自己的角色,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课改;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然而多年以来,受旧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学生的角色并没有明显得到改变。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1.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机械的重复练习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倦心理,缺乏学习的兴趣。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注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尊心都很强,如果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比如,教学《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这堂课时,就相对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的作业处于竞争状态,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三个正方体和三个长方体,然后分组进行累积造型,制作建筑模型和拼成动物,看哪个组拼得重心最稳、造型最新、结构最美。这种竞争不仅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获得了知识,加强了技能训练,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了创造能力,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
2.由回答者向质疑者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的是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地位,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学生有思想,也有个人的主见,也乐意向别人表达个人的见解。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把学习的权力交给了学生。
如教学《分数的认识》一课时,当新课结束后,余下的时间我把本班学生分成六个组,两个组为一小组,两组学生围绕新授内容展开讨论,一组为正方,一组为反方,教师只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加入到大讨论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讨论的最前沿。这时,只见双方队员都在忙碌着,一方成员在积极准备问题,另一方则忙着应“战”,教室里不时传来学生的争论声,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的交流能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经过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艰辛探索,去体验成功的愉悦,所以,采用这样的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得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
3.从听课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凭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设计出来的,忽略了学生这个群体,使得学生对上课根本不感兴趣。
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我在班级中随机抽了几名学生,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设计中,以便了解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看法。结果学生的提问让我大吃一惊。学生甲:“老师,我们早就认识了分数,你可以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举一些例子。”学生乙:“我们可以把知识融入到游戏、故事中,这样我们的学习就更有趣了……”综合以上意见,我设计出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同时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4.由解题者到出题者的转变
考试是一种评估手段,但一些高、难、偏的题型,会导致学生对考试有一种畏惧的心理。那么,能不能减轻一下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对考试的畏惧感呢?我认为,学生参与到编题中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例如,在学习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这一单元后,我在班里宣布:“本单元考试将进行改革,考试的题目由大家提供,老师从中选出较好的题目编入考卷。”学生为了使自己的题目能被教师选中,在准备题目时,不仅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还要复习本单元的知识,学习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出题评价自己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角色的转变,并激发学生在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实践证明,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以实现学生的角色的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益才会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的层次上产生质的飞跃,才能保证数学教学始终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很好地贯彻新课标的有关精神。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宝昌第二小学)
关键词:课改;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然而多年以来,受旧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学生的角色并没有明显得到改变。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1.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机械的重复练习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倦心理,缺乏学习的兴趣。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注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尊心都很强,如果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比如,教学《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这堂课时,就相对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的作业处于竞争状态,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三个正方体和三个长方体,然后分组进行累积造型,制作建筑模型和拼成动物,看哪个组拼得重心最稳、造型最新、结构最美。这种竞争不仅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获得了知识,加强了技能训练,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了创造能力,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
2.由回答者向质疑者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的是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地位,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学生有思想,也有个人的主见,也乐意向别人表达个人的见解。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把学习的权力交给了学生。
如教学《分数的认识》一课时,当新课结束后,余下的时间我把本班学生分成六个组,两个组为一小组,两组学生围绕新授内容展开讨论,一组为正方,一组为反方,教师只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加入到大讨论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讨论的最前沿。这时,只见双方队员都在忙碌着,一方成员在积极准备问题,另一方则忙着应“战”,教室里不时传来学生的争论声,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的交流能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经过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艰辛探索,去体验成功的愉悦,所以,采用这样的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得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
3.从听课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凭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设计出来的,忽略了学生这个群体,使得学生对上课根本不感兴趣。
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我在班级中随机抽了几名学生,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设计中,以便了解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看法。结果学生的提问让我大吃一惊。学生甲:“老师,我们早就认识了分数,你可以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举一些例子。”学生乙:“我们可以把知识融入到游戏、故事中,这样我们的学习就更有趣了……”综合以上意见,我设计出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同时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4.由解题者到出题者的转变
考试是一种评估手段,但一些高、难、偏的题型,会导致学生对考试有一种畏惧的心理。那么,能不能减轻一下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对考试的畏惧感呢?我认为,学生参与到编题中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例如,在学习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这一单元后,我在班里宣布:“本单元考试将进行改革,考试的题目由大家提供,老师从中选出较好的题目编入考卷。”学生为了使自己的题目能被教师选中,在准备题目时,不仅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还要复习本单元的知识,学习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出题评价自己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角色的转变,并激发学生在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实践证明,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以实现学生的角色的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益才会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的层次上产生质的飞跃,才能保证数学教学始终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很好地贯彻新课标的有关精神。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宝昌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