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分子激光鞘技术拔除导线的初步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鞘拔除起搏器导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应用准分子激光鞘拔除导线的6例患者资料,总结导线的植入时间、感染时间,以及导线的拔除成功率、锁定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等。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6例(女1例),中位年龄49(23~75)岁。使用激光鞘拔除导线13根(心房导线6根,心室导线7根),完全拔除导线10根(76.9%),部分拔除3根(23.1%)。9根(69.2%)导线可以被锁定钢丝全程锁定;4根(30.8%)未全程锁定,在拔除过程中断裂,后使用下位法拔除。无术中并发症发生,中位导线植入时间12(6~26)年、感染时间2.5(0.5~12.0)个月。

结论

准分子激光鞘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拔除导线。当导线结构完整,可以被锁定钢丝全程锁定时,有利于激光鞘顺利推进并彻底拔除导线。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帕金森病患者的葡萄糖脑苷脂酶(glucocerebrosidase, GBA)基因N370S、V394L、L444P、R120W、R359X、R496H、R353W、RecNcil位点的多态性,探讨GBA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改进的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对新疆地区294例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维吾尔族100例、汉族134例、哈萨克族60
期刊
目的探讨1个中国家族性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家系的临床表现、基因突变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2016年10月11日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为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的先证者及其家系,对先证者进行早老素1基因、早老素2基因、微管相关蛋白tau基因、β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检测,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神经心理测评结果,并对家系中部分成员、50例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50名家系外正常个体进行突变位点验证。结果
目的通过神经传导研究计算神经生理指数(NI)并评估其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疾病进展速度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门诊随诊或病房收治的ALS患者48例,就诊时符合肯定ALS的36例,临床很可能ALS的12例(随访后均证实为肯定ALS);球部起病ALS 8例,上肢起病ALS 40例。同时纳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54例。由专门神经内科医师行ALS功能
期刊
目的评价PathBuilder™房间隔穿刺系统用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研究,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从3家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入选70例房颤患者(男46例,女24例)。在同一例患者中,交替先后使用PathBuilder™系统和进口同类产品(Swartz长鞘管)进行房间隔穿刺,并行导管消融治疗,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指导儿童右心室非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于北京儿童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室早/室速患儿共261例,选择起源于右心室非流出道的12例(4.6%)患儿(男7例),年龄2~14(7.1±3.1)岁。所有患儿均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7例左心室扩大,3例以单发室早为表现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5%;其中
期刊
目的通过观察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围术期不同抗栓治疗方案术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探讨CIED植入围术期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疗策略。方法观察2011年12月至2016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医院心内科符合CIED植入适应证并于住院期间成功植入CIED的患者资料,分析术后囊袋血肿等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350例患者,平均年龄23~95(68.3±13.1)岁,男202例(57.7%),其中围术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