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_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心语文”是一种以情感体验为主要实施路径的语文教学理念,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生发热爱的情感,进入专注的状态。“走心语文”倡导以学生为语文学习的出发点,并将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中心,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总的来说,“走心语文”就是要让学生动心动情、热爱专注,让学生分析思考、本心写作,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拥有人文情怀,为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基。
  基于此,“走心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地投身于听、说、读、写、思的语文活动中,于无声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怀。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走心”学习的前提是学生有一种喜欢、热爱的情感,有迫切想知道、愿意去尝试的欲望,对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现代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兴趣是个体求知的起点,也是其获得知识、促进自身发展的巨大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和热情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学得轻松而高效。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因此,“走心”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学生产生喜欢、热爱的情感。
  一是选择容易引发学生兴趣的文章进行“走心”教学。“走心语文”以情感体验为主要路径,因此,科普类、事理说明类文章因较少关注情感而不太适合“走心”教学;而一些感情充沛、真情回荡的文章往往能够动人心魄,能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故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适宜于“走心”教学。因此,应选择情感丰富的文章为“走心”教学内容,以使学生获得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专注地投入学习。
  二是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媒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往往需要教师的激发和培养。“走心”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恰当地运用歌曲、视频、图片等是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的良好方法。如在教学“把握细小,流淌真情——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作文课时,筆者运用公益广告和歌曲来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和热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让学生充分言说
  一堂“走心”的语文课应该是自由民主、鲜活灵动、内涵丰盈的,是不断有新的生成,“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而不应该是机械重复、模式固化、被动冰冷的。因此,要想让课堂“动”起来,就应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言说。
  一是为学生创造充分言说的氛围或环境。良好的课堂氛围或环境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力的学习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和探索的欲望,提升他们表达交流的能力。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可适时插入一些恰当应景的歌曲或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唤醒他们相关的记忆,勾起他们内心最真实的体验,进而激发他们言说表达的欲望。此外,课堂上一个不经意的小插曲或小环节,也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充分言说的氛围。例如在一次练习课上,笔者及时抓住亲情这个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并收到了良好的言说效果。
  二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走心语文”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学生只有带着一份热情和主动,全身心、真性情地投入学习,才能真正获得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愿意思考、乐于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走心”教学。如笔者在教学《热爱生命》时,采用角色带入的方法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淡化预设,不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走心语文”注重呵护学生的心灵,倡导让学生自由地思考和表达,鼓励学生抒发内心最真实、多样化的情感和思想。“走心”的教学应秉承上述理念,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主,思想自由纵横,交流格外广泛,这样天然去雕饰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释放学生的天性,解放他们被束缚的思想,让课堂充满灵气、生机和活力,使教学回归语文课堂的本真。如笔者在教学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中的《有教无类》一课时,并未设置任何问题,而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任选一则或几则谈谈对孔子这些言论和思想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自主获得思想的提升和精神的升华。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放任”并不是让学生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闲谈,也不是对学生的原地转圈、踏步不前无动于衷,而是要让学生充分言说、深入思考、尽情发挥,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全方位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从而获得知识的精华。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发挥组织和引领作用,针对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做好引、支、垫。引即恰当地引,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支即有效地支,有力支撑学生不断深化理解;垫即有力地垫,当学生的思想观点在逐步深化、向更高层次提升而显得很吃力的时候,教师要适时推一把,给予有力的垫衬。这一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对话的过程。
  三、真诚写作,让学生流露本心
  无论是听、读还是思、论,语文教学最终都应落到语言文字的建构与运用上。“走心语文”尤其重视“我手写我心”。在学生进行了“走心”阅读与充分地言说讨论之后,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总结方式就是学生的真情流露、本心表露和真诚写作。在学生进行走心写作时,教师不必苛责求全,只要学生充分表达了内心最真实、最自然的情感和感悟即可。经过长期的“走心”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建构能力一定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走心语文”让语文变得温暖而有魅力,让学生和语文贴得更近,对语文恋得更深;而“走心”教学则彰显了“走心语文”独有的魅力和独特韵味。如何才能让学生更迷恋语文,让“走心语文”更“走心”,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正> 饲养藏獒,常年以无病早防,有病早治,消毒为主。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选用不同的消毒药和不同的消毒方式,全面提高消毒效果。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知识、交流情感、迸发智慧、滋养生命的主要渠道。叶澜教授曾提出:“要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师生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是值得教师们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曾尝试运用欣赏型探究理论,不断聚焦课堂、关注细节、发现优势、捕捉亮点,用尊重、理解、包容和激励的方法,推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促进师生的生命成长。  欣赏型探究理论由美国凯斯西储大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不断推进,改革的目标无一不与我国预审制度的职能高度重合。在构建"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格局下,应重新审视并引导预审职能的有效发挥。为使预审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常德这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在党中央和湖南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研究表明,新鲜的蔬菜不宜久放,将蔬菜存放数日后再食用,不仅失去了营养不好吃,还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天津废娼运动中,绅商、学生、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其中。学生作为运动的倡导者和发起者在运动初期发挥了积极的倡导作用。《益世报》介入"废娼"话题,不仅呈现了废娼运动的公共空
期刊
无论是传统国家还是现代国家,国体都是政治权力和国家制度的顶层设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将人民民主专政发展成为我国的国家制度,并且以宪法这一最高权威形式确定下来,这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