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是能激发学生创作热情的文学体式,上手容易,情感易抒发。可是,在瞬息万变的21世纪,我们清晰地看到现代诗歌日益式微,它与流行失之交臂,变得小众;它在学生中的地位被数理化挤占,没有分量。面对这样的状况,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笔者将谈一谈如何通过教学,让现代诗歌在高中语文课堂上重放异彩。
一、认清现代诗歌的教学现状
要想改变現实,就得先认清现实。自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强调文学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为我们的现代诗歌教学提供了理论保证。但是,目前的教育仍然是围绕高考这一中心在走,于是学校关心的是学生的分数,学生将主要的时间与精力花在应考上面,而现代诗歌不是必考内容,因此学生往往忽略了对现代诗歌的学习。
而编者也许是为了弥补现代诗歌的不足,在2014年修订的苏教版教材中,又增添了一部分经典的现代诗歌如《致橡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雨巷》《断章》《错误》等,并且集中出现在必修一的第一个版块,可以说编者是有意让学生对现代诗歌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守住现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的阵地。因此,作为教师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让现代诗歌重获生机。
二、利用课堂教学。展现现代诗歌魅力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突破:
1.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备课首先要备学生,备学情。因此,我们应该在上课之前对学生的现代诗歌掌握情况进行摸底。摸底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问卷调查,也可以是试卷形式。然后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备资料。
笔者查看了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材,现代诗歌出现得较晚且较少。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才出现一篇臧克家的《有的人》,在初中出现的现代诗歌一般都是打星号的,也就是说是选读内容。浙江省的语文教育比较重视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古诗和文言文的阅读背诵占了比较大的比重。因此,在备课的时候,可先给学生一些背景资料的补充,让学生先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情况,一些诗歌派别以及一些代表诗人诗作。
2.课堂教学重点突出,抓大放小
我们知道,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因此,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诗歌设置不同的重点,抓大放小,让学生在每节课每首诗歌中都有收获。预期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例如食指的《相信未来》这首诗,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朦胧诗的意象意境赏析上,用背景介绍来辅助引导学生对诗歌意象的赏析,并最终达到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因为,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关键是意象的掌握,而朦胧诗又是第一次出现,所以相关的资料介绍必不可少。而这个单元里面的《雨巷》《断章》等诗歌,意境优美,情感丰富隽永,这就可以从朗读上下功夫,让学生从语言中体会到诗歌的魅力。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活力
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丰富课堂。比如诵读法,这个方法是诗歌教学最常用的方法。我们在运用诵读法的时候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诗歌,采取不同的形式。可以是示范朗读,可以是配乐朗读,也可以是个人朗读,还可以是对比朗读。如在学习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我们可以配乐朗读,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在朗读时呈现相关的图片画面,丰富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
再如对比阅读法,教材中选取的诗歌只是现代诗歌中的小小浪花,我们可以借助其他诗歌将这些浪花掀得更高。在赏析卞之琳的《断章》时,我们可以引入余光中的《连环——仿卞之琳诗意》,让学生感受诗歌生命力的传承。
讨论法,也是我们诗歌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诗歌因其意象具有丰富的意义,诗歌表达情感的委婉含蓄的特点,再加上时代的演变推进,对诗歌的解读就变得不是那么的绝对与单一,这种多元化的解读诗歌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借助讨论法,让学生的思想产生碰撞,形成自己的见解,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三、重视课后评价。让现代诗歌余味无穷
课后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能检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等,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
因现代诗歌主观性较强,考试功能淡化的特点,我们并不采用其他学科那样正式的、客观的、标准化数字化的评价,而是更多地从创造性审美性这些方面去评价。如组织诗歌朗诵会,进行诗歌鉴赏交流,指导撰写诗歌鉴赏小论文,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等,这些评价方式的评价主体也不一定都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在教育实践中,这几种评价方式笔者都运用过,都很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热情,特别是诗歌朗诵会与诗歌创作交流,很多同学创作的诗歌在文字与情感上都有惊人的表现,赢得了广大同学的称赞。在大家的推举下,笔者还将这些作者编辑影印出来,发给每位同学,我想这对于创作的同学来说也是一次鼓励。
尽管现代诗歌不在高考考试范围之中,但我们仍然应该去欣赏它呈现出来的文字的优美与内涵。而这需要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一起让现代诗歌在课堂上重现光彩,点燃现代诗歌的魅力之火。
一、认清现代诗歌的教学现状
要想改变現实,就得先认清现实。自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强调文学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为我们的现代诗歌教学提供了理论保证。但是,目前的教育仍然是围绕高考这一中心在走,于是学校关心的是学生的分数,学生将主要的时间与精力花在应考上面,而现代诗歌不是必考内容,因此学生往往忽略了对现代诗歌的学习。
而编者也许是为了弥补现代诗歌的不足,在2014年修订的苏教版教材中,又增添了一部分经典的现代诗歌如《致橡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雨巷》《断章》《错误》等,并且集中出现在必修一的第一个版块,可以说编者是有意让学生对现代诗歌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守住现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的阵地。因此,作为教师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让现代诗歌重获生机。
二、利用课堂教学。展现现代诗歌魅力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突破:
1.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备课首先要备学生,备学情。因此,我们应该在上课之前对学生的现代诗歌掌握情况进行摸底。摸底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问卷调查,也可以是试卷形式。然后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备资料。
笔者查看了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材,现代诗歌出现得较晚且较少。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才出现一篇臧克家的《有的人》,在初中出现的现代诗歌一般都是打星号的,也就是说是选读内容。浙江省的语文教育比较重视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古诗和文言文的阅读背诵占了比较大的比重。因此,在备课的时候,可先给学生一些背景资料的补充,让学生先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情况,一些诗歌派别以及一些代表诗人诗作。
2.课堂教学重点突出,抓大放小
我们知道,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因此,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诗歌设置不同的重点,抓大放小,让学生在每节课每首诗歌中都有收获。预期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例如食指的《相信未来》这首诗,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朦胧诗的意象意境赏析上,用背景介绍来辅助引导学生对诗歌意象的赏析,并最终达到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因为,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关键是意象的掌握,而朦胧诗又是第一次出现,所以相关的资料介绍必不可少。而这个单元里面的《雨巷》《断章》等诗歌,意境优美,情感丰富隽永,这就可以从朗读上下功夫,让学生从语言中体会到诗歌的魅力。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活力
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丰富课堂。比如诵读法,这个方法是诗歌教学最常用的方法。我们在运用诵读法的时候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诗歌,采取不同的形式。可以是示范朗读,可以是配乐朗读,也可以是个人朗读,还可以是对比朗读。如在学习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我们可以配乐朗读,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在朗读时呈现相关的图片画面,丰富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
再如对比阅读法,教材中选取的诗歌只是现代诗歌中的小小浪花,我们可以借助其他诗歌将这些浪花掀得更高。在赏析卞之琳的《断章》时,我们可以引入余光中的《连环——仿卞之琳诗意》,让学生感受诗歌生命力的传承。
讨论法,也是我们诗歌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诗歌因其意象具有丰富的意义,诗歌表达情感的委婉含蓄的特点,再加上时代的演变推进,对诗歌的解读就变得不是那么的绝对与单一,这种多元化的解读诗歌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借助讨论法,让学生的思想产生碰撞,形成自己的见解,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三、重视课后评价。让现代诗歌余味无穷
课后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能检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等,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
因现代诗歌主观性较强,考试功能淡化的特点,我们并不采用其他学科那样正式的、客观的、标准化数字化的评价,而是更多地从创造性审美性这些方面去评价。如组织诗歌朗诵会,进行诗歌鉴赏交流,指导撰写诗歌鉴赏小论文,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等,这些评价方式的评价主体也不一定都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在教育实践中,这几种评价方式笔者都运用过,都很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热情,特别是诗歌朗诵会与诗歌创作交流,很多同学创作的诗歌在文字与情感上都有惊人的表现,赢得了广大同学的称赞。在大家的推举下,笔者还将这些作者编辑影印出来,发给每位同学,我想这对于创作的同学来说也是一次鼓励。
尽管现代诗歌不在高考考试范围之中,但我们仍然应该去欣赏它呈现出来的文字的优美与内涵。而这需要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一起让现代诗歌在课堂上重现光彩,点燃现代诗歌的魅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