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个性化指导,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dao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仅停留在就业课授课的单一模式上,就业指导方法、手段单一,一般性、大众化的指导多,且集中在毕业班就业讲座上,系统性、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少。本文主要从就业个性指导方面去探讨如何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 个性指导
  
  就业指导课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念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了解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提升就业能力的有效方法。全国各高校都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应采取积极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就业现象、职业规划意识等方面给予合理指导,以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与良性发展。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尽管各高职院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十分重视,然而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等原因,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比较薄弱,毕业生在就业理念上还存在许多误区,存在职业定位模糊、心理准备不足、职业素养较差、现实和期望值差距较大、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就业观念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毕业生及时、充分的就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一)就业指导形式及内容单调。
  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仅限于方针政策讲解、就业信息发布、择业方法、技巧指导等,且多采用报告会、讲座等形式进行。即使有教材,也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这种做法已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满足不了高职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各种需要。高职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应该是全员化、全程化、阶段式进行的,既应有心理学方面的职业生涯规划,又要有对高职毕业生进行就业实践活动的各种指导。
  (二)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实行混合建制,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就业指导通常由就业工作部门来实施,而各类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则是由各相关专业负责人协调专业教师共同完成的。因为就业指导部门未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无法反映社会需求信息,更无从了解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养和需求的脱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部门在方案制订过程中,也未能深入研究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培养目标指向过于单一。加上安排就业指导课的时间不合理,形式与内容过于单调,导致就业指导实际效果不明显,不能给毕业生以应有的帮助。
  
  二、加强就业个性化指导,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高职院校现在采用的群体性指导涵盖面过宽,往往忽视个体的差异,没有针对性。个性化指导是为高职毕业生量身定做的个人职业规划,核心是“以线带面”,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使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其内涵一是对每一个学生个体进行一对一的职业发展指导,二是对每一类别学生进行定期的集中指导。
  (一)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个性化就业指导制度化、全程化、信息化、专业化。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应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制度化、全程化、信息化、专业化四个基本特征。
  1.体制建设的制度化。在学校层面,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就业类别的学生,传授不同的知识技能。在学生中强化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个体的就业主动性,使学生深刻理解到“就业是自己的事”。学校、社会及家庭的作用都是外在因素,通过自己的综合实力找到的工作才是最可靠的就业。坚持实行“一把手工程”,使就业工作的重心完成“毕业生”到“全体在校生”的重大转变。在系级层面,各系应创建精品就业模式,努力提高就业质量。在制度层面,应将就业工作目标分解到教学管理考核之中,从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2.就业服务的全程化。个性化就业指导不能在学生要毕业时才开始,其过程应是从新生入学开始,直到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才结束。同时,就业工作不仅仅是政工的工作,也不仅是教师的事,更应是全院教职工的事,学生满意、学生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应是全院教职工共同的目标。
  3.就业保障的信息化。在就业指导中尽可能使用现代化手段,使就业信息及就业指导高效、及时、快捷,如建立网上招聘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就业信息发布的短信群发平台、明确职业意向的职业测试平台等。
  4.就业队伍的专业化。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必须有一支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各高校应建设相对稳定的就业管理队伍、以专职教师为主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就业类学生干部和学生社团干部等三支就业工作队伍,并努力提高其整体就业工作指导能力和管理能力。
  (二)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基本内容。
  1.职业发展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规划。成功的职业生涯设计对于大学生的择业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要指导学生对人生的职业发展进行系统的规划,指导学生了解适应自己特点的职业类别方向,从而恰当地从事职业学习、选择职业和调节职业目标,使在校期间的学业为未来的就业打基础,为创业做准备。
  2.就业观念指导。一是要帮助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开放观念、信息观念、时效观念、系统观念、风险观念、创新观念、开拓进取观念、公平竞争观念、团结协作观念等新观念,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本专业人才在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方面的要求,掌握过硬的本领,以便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能尽快适应社会。二是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现行的就业方针、政策、原则、纪律,认识到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工作是每一个合格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应尽的义务,从而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自觉接受政策的约束,在政策许可下择业。
  3.择业指导。一是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求职技巧和良好的求职技能,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自身条件,了解本地、异地的就业信息,在择业活动中能较好地把握自己,推销自己,找到能充分发挥自己作用的职业岗位。二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或辅导,帮助学生克服择业活动中的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择业心态,在遇到挫折和冲突时,能够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达到如愿择业的目的。
  4.创业指导。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已经成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志之一。周济部长特别指出:“要支持自主创业,扩大消化增量毕业生的空间和渠道。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后续服务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其自身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提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地减轻政府和社会的负担,从深层次而言,也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需要。创业是一件复杂的有巨大风险的活动,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观念,在每一位大学生心中播下创业的种子。要帮助大学生了解创业信息,确定创业选型,并为他们自主创业提供咨询和跟踪服务。
  (三)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基本方法。
  对大学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不能局限在就业技巧的传授上,而应该放眼职业生涯的发展,立足为成功就业做长期与扎实的准备,始终将就业指导融入到学业与校园生活之中,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有机结合,二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三是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
  1.阶段性与连续性的有机结合。一是统筹规划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纳入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之中。最可行的方式是开设就业指导课,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第一年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策划,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就业状况;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进而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年加强个性化就业指导和从业素质训导,帮助学生了解用人资料和市场需求;指导学生写求职信,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第三年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等专门技能。通过就业课的讲授,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职业市场的变化,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定向意识,引导其如何对自己进行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确定适合的职业种类。二是坚持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咨询,对新生重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对毕业生重点进行就业技巧指导。
  2.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个性化就业指导应以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同时又不能单纯宣传讲理论。由于小学、中学阶段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没有到位,到大学期间实际上是补课阶段。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就业压力,对实践性的知识要求更迫切。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科技成果竞赛、举办摸拟人才招聘会、鼓励在校生参加人才招聘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更多更好地走向社会是高校就业工作的永恒追求,个性化就业指导应充分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资源,如在学校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除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要帮助学生结合市场分析、了解与专业有关的职业,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建立定期与家长沟通联系的渠道,人的职业生涯设计,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的影响,家长应了解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的潜能和特长,为孩子当好参谋,正确引导孩子择业。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调查研究、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义务咨询、考察参观等活动,为学生最终顺利就业打下坚定的基础。
  
  三、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当前高校现有的就业指导教师普遍不足,水平也有待于提高。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也仅停留在就业课授课的单一模式上,就业指导方法、手段单一,一般性、大众化的指导多,且集中在毕业班就业讲座上。系统性、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少,针对“双困”毕业生指导也不够。部分高校特别是新升格高校和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力量薄弱。这都影响了就业指导课的水平及效果。实际上,毕业生的就业成功与否,主要还是看其素质、内涵的高低。因此,我们要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方面下功夫。要逐步地实现对学生个性化、针对性的指导。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所学知识、职业素质、职业适应性等,指导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努力方向。这就要求就业指导人员必须具有广泛的知识、良好的素质和较高的指导水平。因此,我们要按照“制度化、专业化、全程化、信息化”的要求,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定期开展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努力建设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由于就业形势严峻、起步较晚等原因,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目前还比较薄弱。因此,必须改革就业指导工作思路和方法,将就业指导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争取从高职学生入学伊始,就将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从而实现职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和全员化。
  
  参考文献:
  [1]常春光.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王守忠,赵天武.论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
  [3]芦京昌,徐明,徐乐蔚,邹大东.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创新.
其他文献
期刊
会议
摘要: 本文从政策分析的视角对当代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指出民办高等教育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民办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将民办高等教育政策操作化和具体化;健全管理机制,扩大办学自主权;加强政府扶持机制,给予民办高校种种优惠政策等建议。  关键词: 民办高等教育 政策 分析    民办高等教育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制定的针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各种管理举措。在
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对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2004年至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生源的数量、推荐免试生情况、生源分布情况等状况进行分析,指出我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生源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改善生源状况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硕士研究生 生源 分析    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生源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入口,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1]。近几年,随着研
会议
在出砂油井上,用常规抽油泵生产,经常出现砂卡柱塞、砂埋抽油杆及砂磨泵筒柱塞,使抽油泵过早失效,检泵作业频率。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了长柱塞短泵筒与环空沉砂相结合的长
本文阐述了在会计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介绍了项目教学法的概念和具体步骤,并从探索项目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应用的角度,着重分析了项目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