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免费师范生就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f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西藏高校免费师范毕业生问卷调查调研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他们就业选择的主要有:内部和外部因素。统计显示就业违约的现象也存在,部分选择报考了公务员。总结西藏免费师范生就业影响因素,以利于西藏免费师范生工作。
  关键字:免费师范生;西藏就业;人才战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为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报考师范专业,为中西部基层学校培养更多的优秀教育人才,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200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财政部、中央编办、人事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一下简称《办法》),开始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1]。从2007年秋季入学起,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回复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西藏自治区也响应了国家号召,从2009年对新入学的师范生实行了免费政策,2013年是实施师范生免费政策后的第一届本科学生毕业,调查西藏大学和拉萨师专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总结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经验和教训,以指导今后招生与就业工作。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西藏免费师范教育是实施和落实西部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快速发展的人才保障。
  首先对免费师范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进行指导和帮助他们就业,为西部留住人才。
  其次了解其就业心理,把握就业去向,掌握就业状况和影响因素,对今后做好的免费师范生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第三指导免费师范生顺利就业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实现边疆地区长治久安的诉求。
  三、调查选取样本和采用的研究方法说明
  本次调查对象是西藏自治区内两所高校2013年毕业的免费师范生,在本年度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中随机选取120人为样本,其中西藏大学85人,拉萨师专35人。问卷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合格问卷114份,回收率95%,符合统计学研究要求,样本选择有效。
  样本的基本信息:男生占53.8%,女生占46.2%;文科占51.6%,理科占48.4%;农村占67.7%,城镇占32.3%。采取集体施测的方法,对调查获得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
  四、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
  (一)政策对免费师范生就业的影响分析
  经方差分析,政策对免费师范生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得知政策因素直接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去向,故针对西藏自治区的教育環境,制订合理的就业政策将会更有利于教师人才的培养。
  (二)父母职业和经济状况对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影响分析
  将“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意愿”和“父母职业”进行交叉分析发现:父母是农民、工人以及无业失业者的学生更多地表示“愿意回家乡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父母是其他职业的学生则更多地表示“不愿意回家乡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同时经过分析得知,经济状况对免费师范生的就业也存在着影响,农村孩子选择教师作为职业的比较多一些。
  结合政策分析结果,启示应该更加关注寒门子弟,使优惠政策多向他们倾斜。
  (三)性别以及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免费师范生就业选择的影响分析
  经过方差分析,性别对免费师范生就业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放弃教师职位报考公务员或者创业的较多一些,这和社会上女性倾向选择教师作为稳定职业以及男性在家庭中承担大的经济压力的事实是相符合的。
  经过方差分析,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免费师范生就业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家庭条件相对好一些,能以较大成本让孩子的转行到喜欢的行业,这与家庭经济结构对职业选择存在影响是一致的。
  五、影响就业因素
  调查反映影响当前西藏免费师范生就业因素,可以概括为外部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根据劳动力影响的因子,可把家庭因素和社会政策因素归为外部因素,把个人因素和学校因素归为内部因素。
  (一)外部因素
  1.社会政策因素,社会政策因素对免费师范生就业影响因素是不容忽视的。主要是社会政策和法规,例如从当前就业逐步市场化的角度来看,如果就业竞争机制缺乏公平性,就业受到户口问题、人事制度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制约,会影响免费师范生的就业。
  2.家庭因素,家庭因素主要涉及到家庭社会关系、家庭背景等方面。
  关于家庭社会关系,当前还是一个关系社会,家庭社会关系状况会对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郑茂熊认为,家庭结构中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人情网结构越广泛,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就越高[2]。
  关于家庭背景,主要是指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所在地、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等方面。李炜、岳昌君认为家庭经济条件、父母工作性质对毕业生就业有显著正影响。而家庭住址、父母受教育程度对毕业生找工作无显著影响[3]。
  (二)内部因素
  1.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指毕业生专业知识、学历层次、就业观念、就业能力等方面影响和制约了免费师范生的就业。
  关于专业知识,当前单位都是比较看重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的,因为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了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和效益。例如,某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管理人员中有79%的人认为用人单位录用大学毕业生时比较看重专业;有67.2%的人认为是看重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4]。学校更是如此,尤其是对高中而言,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单词怎么发音的理科生能较好高中的英语,而一个连黄道和赤道都辨别不了的文科生怎么可能去教授高中的地理知识。
  关于学历层次,尽管学历并绝对不代表能力,但是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些问题。当前无论是企业也好,学校也好哪个用人单位都是希望尽量用学历高一些的人才。有研究者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学历层次越高,对就业指导的需求就越低。据此认为,学历层次高的学生在市场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对个人就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5]。关于就业观念,主要涉及到人才的个人价值观、工作偏好、对就业的期望心理、积极或者负面心理等。就业观念的开放程度将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毕业生的就业状态。正如傅新华认为,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心理困惑和不良就业心理。如认知不准确、自卑心理、自负心理和焦虑心理都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6]。师范生由于所受的教育多为学科性教育,传统的就业观念将他们限制在一个比较狭小的就业领域,当然这利于稳定教师队伍,但从长远角度来说这对个人职业生涯并非好事。   关于就业能力,当前用人单位由于市场经济观念的转变,不再是唯学历是用,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师范生,扎實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能以及良好的个人品质等都会关系到谋求学校职位的难易,甚至会影响到收入水平。因此,从学生自身角度来说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将更有利于自己顺利谋求好的工作和职位。
  2.学校因素,学校因素指从学校层次和地理位置、专业设置、学校就业指导等方面影响着师范毕业生的就业。
  关于学校层次和地理位置,事实证明高层次的学校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往往决定了就读学生有更高的就业起点。如“985工程”、“211工程”大学由于他们比普通大学拥有更多更好的社会资源,势必能提供较好的优质教学综合服务,学生能够接受全方位的提升,在就业的过程中也相应容易些。
  关于专业设置,学校开设的迎合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的热门专业,就会使得毕业生就业机会更多些。例如,当前由于学前教育成为了社会的热点,所以这个专业的教师供不应求的现状,就使得很多毕业生在没毕业就和用人单位签订了用人协议,这点在西藏大学师范学院表现比较明显。长期培养的语文、数学、外语等毕业生就业压力就比较大些。
  关于学校就业指导,完善的就业指导能够使毕业生掌握就业技能和抓住好的就业机会。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对就业面相对比较窄的师范生而言,接受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将更有利于其顺利就业。
  六、对策和建议
  (一)从西藏的实际,结合其它六所部属师范院校经验调整政策,以更好确保师范生愿意扎根基层,从而减少人才流失。以避免一些部属师范高校招生的学生毕业了甚至无法就业的窘境。部分免费师范毕业生四处碰壁后,找到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一位老师说:“辛苦学了四年,却根本没地方要我们,那学校当初为什么要招我们。”
  (二)培养高校及时调整高等师范教育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以更好地促使师范毕业生适应基层学校工作的需要,以及更好地成长。通过访谈了解西藏地处边疆长期以来,基层教育不仅是英语、语文、数学这些主要科目的任课教师不足,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所谓的“副课”的教师更匮乏。在今后师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调整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人格塑造、突出综合培养、强化实践训练、服务基础教育”的师范生培养特色[8]。这样才能培养合格的教师人才。
  (三)建立和完善保证免费师范生乐于从教的体系,并保持长期从教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的从教者的切身利益。
  (四)建立对接高校的政策和资金协作机制,唯此健全的就业体系,才会使免费师范毕业生人尽其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海滨,杨颖秀.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新问题及改进建议[J]教师教育研究,2013年(3):37.
  [2]郑茂雄.家庭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满意度关系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01.
  [3]李炜,岳昌君.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清华大学研究,2009(1):88.
  [4]上海高校学生职业发展及就业工作调查课题组.专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针对上海高校、学生、用人单位的调研报告[J].教育发展研究,2007(4):30.
  [5]朱晓文.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淮安市在校大学生的调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1):88.
  [6]傅新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因素及干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7):74-76.
  [7]王慧.精心培养的“优质资源”[J].教育,2011(5):20.
  [8]陈时见.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培养模式探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10.
其他文献
计算机作为一种教学媒体早己走入课堂,它是一个信息传送系统,可以与学生进行教学“对话”,即直接呈现教学内容,提出并回答问题。同时,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技术结晶,具有三维演示、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模拟事物形成过程的特点。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教学的情境  多媒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
期刊
新课标主张让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代替以教师为主体课堂。而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作了如下探索:  一、做
期刊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我体验到四点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是拓宽教学视野,走出学科范畴;二是形式与效果的有机结合;三是从实践中解决问题;四是注重设疑,引生回味。  【关键词】教学视野;学科范畴;设疑;解惑  当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课改无疑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不,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热门话题。《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我们教学工作指出了方向,同时使课改更具可操作性,但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
期刊
摘要: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特点。若将它在散文教学中加以合理运用,能充分创造出个性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散文教学质量。  关键字:多媒体;散文教学;情景教学;教学手段  在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确功不可没。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语文教学也有其弊端,如:缺少生动形象的直观性,学
期刊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场所,这里,应该拥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从而让生活在这里的学生感受着高尚的道德熏陶,聆听着所仰慕的伟人的教诲,吹拂着满面的文化春风,触摸着时代的脉搏,滋补着精神的营养,吸收着进取的动力。要让学校充满着这样的文化气息和道德熏陶氛围,语文活动就肩负了不可替代的神圣使命。本文就语文活动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德育建设中可以起到的作用,作一些粗略的阐述。  一、优化文化环境,打造精神家园  为
期刊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一位学者出了一道题“△○□〗”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是2000年高考作文的题目及要求,它以全新的面孔示人,鼓励想象,鼓励创造,这是教育观念的一次大的转变和更新,是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一次可贵的放飞。  另外,像1999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
期刊
英语是世界通用的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作为跨文化语言教学的英语课,只有把英语当作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开口能力,更好地掌握外语这个交际工具,我在教学中将语言内容和生活中的情景紧密结合,努力让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  小学生他们语感强,模仿能力强,故这一时期的英语教学应注重听力、口语的训练,培养他们的语感。即能听清老师的发音,
期刊
一、引言  创新课堂教学是高中英语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精神,也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重要理念。在新课程英语教学中,如何去贯彻这些理念,如何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学习成就感、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转变滞后的、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发展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创新高中英语课常教学中的语言环境,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创新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等等,让学生形成和保持积
期刊
21世纪,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同时也呼唤着全新的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发创造力是未来对今天的人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出路,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期刊
准备活动是学校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身体锻炼的效果。体育课准备活动的任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各种方法,尽快把学生的思想注意力集中到体育课堂上来。中小学生属于体育运动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兴趣对全民运动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参考有关资料,对中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做初步探讨。  一、准备活动的意义  准备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采用以班为集体的形式,为避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