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生活情境于古诗教学,提升小学生课堂归属感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36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绝句短小精悍而且合辙押韵朗朗上口,通过背诵古诗可以使儿童以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  班有所读,日有所诵,成为我班的亮点。但是,古诗词创作年代距离现在遥远,相对来说学习比较枯燥些,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理论研究表明,当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上是重要的,是有意义、有价值,被接纳、被关爱的一员时,他就会对自己感到满意,对课堂表示认同,对教师和同学表示亲近,对学习产生动力与内驱力,也就是有一种主人翁意识的归属感。“新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那么如何拉近故事与生活的距离,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从而提升小学生课堂的归属感呢?
   首先,寓生活情境于经典名句理解诗意。几乎每首古诗中都有经典名句,千古傳唱,因此寓生活情景于经典名句,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理解诗意的热情,提升他们的对课堂的归属感。例如,学习古诗《题西林壁》时我是这样做的:
   把古诗读完之后,我对苏东坡作了生动地介绍,可是二年级的学生对这位宋代大文学家似乎兴趣不是很大,精神还不够振奋。我突然灵机一动:何不把古诗和现代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于是我就抓住了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也是传唱千百年的哲理名句。于是我提出一个问题:“谁能联系实际谈一下这两句诗的含义?”顿时,孩子们陷入了思考之中。
   突然有个学生举手:“老师,我们站在地球上,却不知道地球是圆的,可是宇航员叔叔在太空中就能清楚地看到地球是圆的,这就是我们身在地球却不知道它的形状的道理。”他的这一番发言竟然引起了一片掌声。我接着鼓励其他孩子也发挥想象。有个孩子又说:“老师,我们脸上长什么样子平时我们不知道,只有问别人或者照镜子才知道。”说到这里,孩子们好像受到了启发,接着有个孩子又谈道:“老师,平时你说我们的坐姿不端正,我还以为你总是爱批评我,现在我明白了,原来我自己感觉不到啊!”我心里大为震动:一句古诗竟然能帮我解释平时我对孩子们的批评。这时班长封苏夏说:“老师、同学们,平时,我们有些不好的习惯,甚至有些思想上的坏毛病,因为我们习以为常了,所以感觉不到,这就需要老师、同学或者家长提醒,以后我们要虚心接受才行。”……顿时,整个课堂成了每个孩子展现的舞台,每个孩子都成了课堂的主人,俨然归属感十足。最后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其实‘庐山’的面目并不是单一的,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关键是我们用什么好办法去正确认识它。就像评价一个人甚至是评价自己,也要全面考虑,最好也要听取一下别人的合理建议,我想那样更准确些。”
   不知不觉,诵读课就要结束了,孩子们的讨论还在继续。一起朗诵起来:“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多么有气势,手势、语气、情绪都到位了。
   这节早读课,我没让孩子们把古诗机械地背诵,而是把现实生活与古诗意境充分地结合了起来,创设了一种生活情境。我相信,他们一定把它记到心里去了,因为每个孩子都参与了学习,都懂得了“如何识得庐山真面目”。
   其次,寓现代生活情境于古诗人物生活中展开想象。每个孩子从牙牙学语,嘴边总是不自觉地吟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佳句;眼前也总是出现“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优美画面。这些都是大自然非常形象的画面,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能想象到。除此之外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把现代生活情景置古诗人物生活中,让抽象的文字形象化。
   如学习“李白乘舟将欲行”一句时,我就发出了这样提问:“孩子们,李白告别好朋友汪伦要去做什么呢?你平时有没有与好朋友告别过,你去做什么呢?”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活跃了起来:“老师,我觉得李白是去旅游了,也许好久不会回来,他一定很想念汪伦!”“老师,李白是去拜师求学了,求学路上很艰辛,很难再见到老朋友汪伦了!”“李白是做一番大事业了,不再与汪伦在一起了!”……
   每个孩子尽情发挥,也许作为成年人我们觉得天真可笑,可是经过这样的情境学习,每个孩子都理解了诗人与好友依依惜别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课堂上都得到了同伴的认可。
   “归属感”一词最早是在心理学领域产生的。简言之就是指团体中的成员都有隶属这个团体的感觉。也就是指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物或现象的认同程度,并对这件事物或现象发生关联的密切程度,使个体找到了其个体性赖以稳固的核心。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要重点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给每个孩子创设课堂归属感的方法有很多,而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从感性出发,从生活情境设置入手,让每个孩子学习时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熟悉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兴趣,课堂之上才收放自如,归属感自然而生。
其他文献
生日是每个小孩最喜欢过的日子,可是妈妈却经常忘掉,因为她平时太忙了。今年的生日她又在单位忙,我和爸爸秘密为妈妈策划了一个生日计划。爸爸买了一个大蛋糕,我用同学给的小珠子做了一个手链,把礼物藏在桌子下。   妈妈终于回来了!她看到餐桌上的清汤白菜、胡萝卜炒鸡蛋、可乐鸡翅……一大桌子好吃的饭菜,满脸疑惑。我想再给妈妈一个惊喜,就在妈妈不注意的时候,生日蛋糕突然放在了她的面前。正当她惊讶不已的时候,我
期刊
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家长和教师为了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对学生的学习环节严加管教,造成学生学习负担重、缺乏与生活融合的教学现象,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从多个角度实现生活的渗透与融入,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陶冶情操,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本文将以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分析为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   一、
期刊
数学知识的构成离不开大量的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数学概念是解答数学问题的条件,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知识面也比较狭窄,生活经验也有不足或者说是缺陷,而恰恰这些因素便构成了他们学习数学概念的障碍。另外,由于学生思维的具象性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之间存在着矛盾,概念教学由于缺乏形象直观的表征意义,从而增加了学生理解和记忆的难度。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大难
期刊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我们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俗话说:“教学是一个良心活儿。”这句话简单明了地道出了何谓师德,那就是爱与责任,这正是师德之魂。   一、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它要求教师践行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爱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爱学
期刊
在教学有关《图形的教学》这一部分知识时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从我们的生活入手进行教学,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到图形的特征,多提供给学生锻炼思考的机会。我在教学图形这部分知识时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贴近生活找原型   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图形这一部分知识大部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我特别注重从生活入手进行有关图形这一
期刊
人生中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我们一家去旅游 、第一次交到我的好朋友、第一次被老师批评……人生中有很多第一次,像星星一样,然而这样的第一次是普通的。但我最重视的第一次,就是第一次上小学。   那时我很紧张。但比起刚上幼儿园时的大哭,可就好多了。我拘谨又紧张地走进陌生而新奇的校园,同时又看见新同学和老同学也慢慢走进了学校(稷下街道中心小学)。   让我的“头疼”的是,刚进班级的那一刻:我
期刊
朗读作为一种有声诵读方式,是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基础,是“新课标”下小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基本语文关键能力,旨在使学生可以在确保朗读准确性和流畅性的基础上包含感情地开展朗读。基于有效的朗读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同样可以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深化他们对所朗读语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因此,如何才能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值得深入探析的一个重要教育课题。   一、认真进行初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里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它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教学既要注意知识的传授,也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能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有创造才能的人,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一、以道理激发情感   情感以认识为基础,只有晓之以
期刊
70年风雨飘摇,70年沧海桑田,70年同舟共济,70年灿烂辉煌!70步伐,变化日新月异,天翻地覆,这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国各民族空前的大团结,得益于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正确决策。虽然我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我们深深明白,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还要继续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忍不拔的毅力,砥砺前行,一步一个脚印把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我的家乡在河北省衡水
期刊
群文阅读的具体内涵是指,按照一个或者多个主题挑选相近的多篇文章,进行有效组合和相互渗透,进行引导和教学,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能力培养的目标。语文是小学阶段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更是语文学科最核心的内容,有利于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对于汉语语言的运用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影响着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的提升和发展,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