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教学之我见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jeffk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语文教学该如何尽显古典诗歌的魅力,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世界里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呢?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古典诗歌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古典诗歌 节奏 韵律 意境
  古典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有三:抒情性、形象性与音乐性,此外还有凝练、含蓄等特点。一般来说,感情是诗歌的灵魂,形象性和音乐性是诗歌的表现形式。我认为学习古典诗歌,可以通过对节奏和形象的感悟及体验来达到愉悦精神、陶冶情操的作用。
  先谈一下诗歌节奏和韵律方面的。在古代,诗词是用来吟唱的,虽然如今大部分曲调已佚失,可是作为歌词,其节奏韵律还有所保留。因此,教学时可以通过诵读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情感美。此处说的诵读不是随意而为的读,也不是限于读准字音的机械重复,而是要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进而达到体悟感情。
  1.读准节奏
  读准节奏前提是教学生划分节奏,通过语速快慢来感知诗情诗意。节奏快慢的划分,一般视作者情感的表达强弱而定,表现喜悦、高昂、欢快或愤怒、紧张、惊惧的情绪时,朗读的节奏较快;表现深思、痛苦、想念等情绪时,朗读的节奏就比较慢;而一般的叙述、描写、交代,朗读时保持中等的速度。
  2.读出韵律
  分析音律,标出轻重音节来渲泄情感。古典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讲究押韵、平仄。诗人在创作作品时,情感带动着语音,流传千古的诗歌作品一定是恰当体现了音义的完美和谐,它的韵律,不但表现了诗中的感情,且能铢两悉称地曲达情绪的转变。
  老师范读后,引导学生确定韵脚的位置,通过分析韵脚的平仄声韵来体味诗歌的韵律。通过韵律分析就是把住了诗歌本身的“气脉”,诵读时的轻重缓急,作者的情绪流动就了然于胸了。
  古典诗词诵读的轻重音节的标识,一般是凝重鲜明、表明情感态度的词,需重读;而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则需轻读。同时还要注意停顿,调整语气长短等。如此才能体现诗歌的情感跌宕,摇曳多姿之美。
  古人有言日:“立象以尽意”,象即客观的物象,它是为表现思想感情服务的。而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被注入了作者的浓郁的情思,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意象。丰富生动的意象经过诗人的妙笔,就会营造出种种令人心醉神迷意境。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尤其是意境来挖掘和感悟诗歌的美。
  教学中固然要理解诗意,这当然包括对词义句意的解释梳理,但分析不能过于理性,否则就会流于琐碎,解掉诗歌的神韵。“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要使学生感受到美,就必须保持诗歌意境的完整性。具体方法如下:
  2.1风景再造法。所谓风景再造,即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动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启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种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写景抒情类的诗歌,可将其改成一则优美的散文,情节性强的诗歌可改成一出小短剧。
  2.2创设意境法。古典诗歌有优美的意境。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再现诗歌的意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先找出全诗的意象,要求同学们用诗化的语言,把本诗的意境再现出来。学生沉浸在诗的氛围之中,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诗的意境表达了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诗歌中所蕴蓄的情感就会有较为深切的体验。
  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若能从以上这些方面进行把握,语文教学定能尽显古典诗歌的魅力,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世界里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并且通过对古典诗词节奏和形象的感悟及体验来达到愉悦精神、陶冶情操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起始环节中采用各种有效方式,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技巧。教师应在很短时间内是学生很快地集中注意力,激发起求知欲望和开展思维活动,引起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以便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取得更大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有效导入 导入原则 学习效果
期刊
[摘要]无论是在平常教学中,还是备战高考,老师都有必要对二面角的求法作一个归纳,引导学生更加快乐,更加有效,更加自信的进行立体几何学习,进而感悟立体几何的空间美。本文以近几年的高考题为例,介绍以下几种方法:定义法;三垂线法;垂面法;射影公式(或面积法);“无棱”二面角的求法以及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  [关键词]高考数学 立体几何 二面角的求法 感悟
期刊
[摘要]文章论述了新课程背景下语法教学的理念、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语法教学的现状,提出了语法教学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即:在情境、语篇、完成任务、对比归纳中教学语法。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英语语法 教学方法  语法教学是外语教学中是最古老、最悠久的问题,是语言教学争论的焦点,围绕教与不教语法的争论一直存在着。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语法教学可以加速对语言形式的掌握,有助于学习者中介语的发展,
期刊
[摘要]在人文与社会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发自内心的想学,能变无效学习为有效学习。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人文与社会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发自内心的想学,能变无效学习为有效学习。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人文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从
期刊
[摘要]复杂叙事性文章应用“感知主干、分析枝叶、绘成枝叶繁茂的大树”的阅读教学方式,直奔主题搜集处理作品信息、获得阅读审美体验,从而快速地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藤野先生》和《我的母亲》,编者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除了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亲情有所思考、感悟外,还有一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从而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但单纯地靠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还必须让学生到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去自由驰骋。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小学生爱上课外阅读,引领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指导方法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但单纯地靠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期刊
[摘要]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它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有助于促进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想象、鉴赏能力的发展。朗读训练是否扎实有效,是阅读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主要标志。  [关键词]朗读训练 阅读能力 加强培养  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它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有助于促进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想象、鉴赏能力的发展
期刊
[摘要]作文学科的综合性训练,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已的体会,增加信心,培养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 培养兴趣 沟通激励 提高能力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训练,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融生活,融阅读知识、写作技巧及个性情感的综合能力的体现。但我们学生看到题目,不知到底要写什么,只好东拼西凑,写满字数。也有不少教师,引导学生变换人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鼠妇、蚯蚓探究实验多功能装置的设计、制作过程及使用步骤和优点。  [关键词]探究实验 多功能 实验装置 设计制作 方式方法
期刊
【Abstract】The technique of foreshadowing helps to escalate the anti-war theme into a higher relief in A Farewell to Arms.  【Key words】Ernest Hemingway, foreshadowing, A Farewell to Arms     Ernest H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