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核心素养的开发运用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i830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是时代的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新要求。本文从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出发,研究在中小学实现核心素养的途径。中小学的学科主要包含科学教育、数学、文科、美育、信息技术、体育、艺术教育七个方面。本研究从中下学设置的学科课程为突破口,提出核心素养的具体实现方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小学;开发运用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在全球化趋势下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国际组织提出人才培养的“十大素质”。国内学者认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从发展趋势的角度将“核心素养”的“核心”分为三大领域,分别为人格构成、学力模型及学校愿景。台湾的学者则将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素质分为三个方面:能互动的使用工具沟通;能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他们提倡核心素养可以通过各门学科的学习来实现。
  二、核心素养在中小学的实现途径
  本文根据《教育新理念》中对现在中国各中小学的学科进行的分类,分析学生核心素养的实现途径。
  1.科学教育。在科学领域的主要涉及的科目有: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为改变原来以单一传授科学知识,通过题海战术以应付考试的学习方式。科学教育以培养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为主。
  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在他中学时就关注物理相关的前言问题,所以他能够将思考放在物理最新的问题上,那时发现的相对论也是物理最前沿的,据说相对论刚刚发表时,全世界能够看懂的人不超过10人。科学教育需要科学,如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通过寻找生物标本等,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着用科学的方法科学地研究问题。给予那些有科学兴趣的孩子更多的学习的机会,引领他们走在科学的前言。
  2.数学。提到数学,最重要的是要有数学思维。数学是随我们的生活进步而发展的。古人需要计数,所以有十进制的出现。后来工业革命,需要小于零的计数,所以出现了负数。到如今,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二进制才得到广泛应用。数学作为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我们也要注重其应用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给予更过数学建模过程的指导,让学生会用数学。又比如我们的生活空间,无数的点连构成的一条直线,表示一维;由两条线构成的坐标系则表示一个面;由三条直线构成的三维坐标系,即是一个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在不断发展。
  3.文科。文科,在中小学主要是指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传统的语文学习,在中小学阶段主要是生词的学习、造句的应用。每篇文章少不了中心思想的分析,侧重死记硬背,讲究答案统一。虽然数学是答案统一,可是解法确是多样的。语文也要答案统一是荒谬的。“一万个人心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理。又如“采菊南山下”的悠然自得,“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从这些文学中教会学生做一个有血有肉、富有情怀的人。所以在文科的学习中,我们更应当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章,感悟其中意境、情感。
  4.美育。美育既不是德育,也不是艺术教育。德育和美育在性质特征上有很多差别,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方面。可以通过美育来实现“核心素养”之人格完善。一个完整的人格,需要学生能够欣赏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与善、善辨是非,逐渐让自己的内心丰满。在学校的环境中的美育着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要有不带功利性教。如语文老师教一首诗歌——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边的云彩”。从这“轻轻的来”、“轻轻的招”里感受这份宁静,在这美丽的康桥上与云彩约会的那份浪漫、惬意。让学生在诵读中,在相似的场景体会这份情。
  5.信息技術。在大数据的今天,掌握信息技术,学会筛选信息,是生活在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能。“核心素养”里包含着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如何实现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学生能够实时关注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在自己的心里有底,自如运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生活、工作服务。由于现在的信息技术更新周期较短,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学习的能力比学到的东西更有效。
  6.体育。体育可以增强人的体质,进而提高人的意志力。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能够积极抗压无疑使一种很重要的能力,而体育则能有效养成这样的能力。了解健康的体育方式,养成运动的习惯,感悟体育的精神,让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
  7.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包含着如音乐、美术等。通常人们认为艺术要有天赋的人才会懂,可是每个人走会有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分。有的人绘画很好;有的人乐感很强,适合唱歌;有的人擅长制陶。教师可以发掘学生身上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艺术涵养。
  三、总结
  以往人们对人才有不同的定位,而“核心素养”是在发展全球化的过程中提出的。所以学校提倡“核心素养”能够让我们重新审视现在的教育。面对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我们也应当积极应对。
  作者简介;李栓栓(1992),女,汉,四川宜宾,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成都市。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中美两国初中物理教材中栏目的分析和统计,比较两国教材在栏目数量、习题栏目的差异,从而得出几点启示,借鉴美国教材的可取之处,对我国教材栏目的设置有积极导向作用。  【关键词】中美初中物理教材;栏目设置;比较  20世纪之交,世界各国对教育问题的探索与关注不断提高,伴随的是世界各国的科学课程改革。教材的编写集中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而教材中的栏目是教材呈现形式的重要方面。不同的课程标准对应
期刊
【摘要】困境问题历来是行政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从库伯的负责任的行政伦理思想视角来看,行政伦理学的困境主要表现为行政主体在行政实践中所面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三种冲突。在库伯看来,唯有坚持负责任的管理模式,坚持内部控制机制和外部控制机制相结合,并辅以培养行政人员崇高的个人伦理道德品质、完善组织制度和组织文化以及迎合公众的社会期待等具体手段才是走出责任冲突的关键。  【关键词】库伯;行政伦理;责任
期刊
为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強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3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与构建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以此来推动教育发展。而就历史学科而言,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
期刊
【摘要】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一直是我國家庭教育的两种基本方式,共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但隔代教育的客观存在的弊端,便其不断受到质疑,学者们也开始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经过不断的探索,隔代教育的弊端及存在的合理性逐渐得到认同,人们认识到家庭教育质量的好坏与隔代教育的存在与否没有直接的联系,关键在于如何协调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使两种教育方式取长补短.  【关键词】隔代教育;亲子教育;差异;融合
期刊
【摘要】“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掌握书面语言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如果能够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就能提前为中学语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思辨能力  少年时期的学生具有半成熟,伴幼稚的特点。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占了其主要地位,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学
期刊
【摘要】敬语对于日语学科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重要且比较难以掌握的一个问题。而接头词“お”与“ご”又是日语敬语中的难点。对于接头词“お”与“ご”来说,很多学者都围绕语种对其展开了探究。而围绕语种的研究,其并不是实际语言过程反映的结果,不符合这一规则的例子有很多。因此笔者想针对这些例外进行分析,从中发现“お”与“ご”有哪些机能。  【关键词】敬语;接头词;“お”“ご”;机能  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对于お经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幼儿教育也越来越受社会重视,幼儿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载体,也受到了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音乐教学作为幼儿教师培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学校的重视,幼儿师范音乐教学由于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模式等弊端,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文章就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谈了一些做法和体会,以期同仁指正。  【关键词】幼儿师范院校;音乐教学;问题;对策  幼儿师范音乐教
期刊
【摘要】古代社学作为正式官学的补充,在推动乡村教育发展上起到了巨大作用。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可以从古代社学的发展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古代社学;农村教育;启示  古代社学作为地方文教机构,始创于元朝,历经明清两朝后而终。作为乡里设置的基础学校,社学虽然是政府官方通令办学的,但实际上大多数社学都还是由地方乡绅和当地村民自办的,因此深入挖掘古代社学的发展对我国当前的农村教育发展
期刊
【摘要】长久以来,包括音乐课在内的小学艺术课程留给人们的往往是不重要,副科,经常被文化课挤占等不良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仍不够深化,“唯分数论”依旧支配着老师、家长们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目前小学音乐课程单一乏味,对学生吸引力不足的现状。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教授河南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二班音乐课程的亲身经历,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奥尔
期刊
【摘要】文人画的发展将“典故”的使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就像诗歌辞赋中对现实场景的描述般,文人画运用典故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丰富了他的表达领域。唐寅绘画强调现实性的思考,以发人深思的思想而著称。唐寅绘画着重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话,在他的画中,人们常看到他将个人的视角缩小到宽广的历史领域中来思考。唐寅绘画重视当下的现实感,犹如他的诗句,重视当下社会所感,明白畅晓。他的画浅近明快,却又极其敏感。品味人事,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