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堂论艺

来源 :鉴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k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怀沙:名以宇行,斋名燕堂,号燕叟1910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湖南,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震旦汉唐研究院终身院长等。20世纪50年代,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讲《中国古典文学讲座》达4年之久;主编了新中国成立后第1套《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刊》及“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四部文明》共200册,主要著作有《鲁迅旧诗新诠》(重庆文光书店1947年版),《屈原九歌今绎》,《屈原离骚今绎》,《屈原九章今绎》,《屈原集》,《屈原招魂今绎》,《毛泽东诗词吟赏》,《中华根与本》,《文怀沙序跋集》《文怀沙书法集》《往事长亭更短亭》等。
  
  千方百计地直接取法古代存留迄今的原迹,以期与古之造宁人达成心灵上的默契。
  记得沈二先生(尹默)曾得意地告诉我,他的行书巾,有时会有篆书的笔趣。
  


  在艺术领域里最上乘者为“眼高手亦高”,这是最容易被人日为“狂”或“怪”的,也容易遭群小妒嫉;其次“眼低手高”;再次是“眼高手低”;最劣者“眼低手亦低”
  世有率性纯情之人,方能被之以艺文辞章,臻抵所谓大家之堂奥。然尺素简牍,不假文饰,私衷毕见,此则,尤其大家之余韵焉。
  巾同书画高明之处在于创造伊始,便吞吐有度:崇尚抽象与表现,非徒具象与描摹,至于笔墨技法之富,纷緼宜修,非等闲俗士能解。
  


  书画同源,自然万象,阳舒阴惨,寓于笔端,心神领会惟妙手始能偶得,千古寂寥,披览可鉴: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自古王者化民,必变其视听,防其嗜欲,塞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之路,则文艺之为用,岂独雅士骚人涵咏性情者哉,关乎国计民生者巨矣。艺术既关世用,又须从容达其内蕴,游于艺而不滞于艺。艺术为发扬生命而设,艺术之生命亦必灌注人类之理想,以吾生之有涯,逐于天道之无涯,则艺术乃能并立德立功同传于不朽者矣。
  文化靠长期积累,真正读好书单靠一代人是不够的人类进步靠渐变所引发的质的飞跃,不能要求质变替代渐变。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可思议的:
  我国历代善书画者,莫不崇尚“生机”。“生机”贵在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生机”乃生生不息也;即所谓“天行健”也,其与“道”必不期然而然合焉。美哉艺乎,艺者,江上青峰心灵所裒,天涯芳草腕底所钟。艺者,发山河之文藻,撷骚雅之幽馨;大哉道乎,道者,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不归者也。道者可以游于艺,非必无情也,乃不齐之齐,不情而情,四时更迭而不舍,阴惨阳舒而不息,春云出岫而无心,霰雪落照而含情。至于大化浑沦,至道不烦,宏观微察,各臻其妙。抒性灵,写器象,镂心鸟迹,织辞鱼网,心与物游,真宰上诉,纷繁以宁,俗杂以远……衍及至今,千秋不殆。孜孜经营,弘道弘艺,何其壮伟哉。
  凡我艺林巨匠大师,咸以博见精识成其器宇。博见者,广览古今名迹,饫看江山胜境,通达人生智慧;精识者,拨开世运纷纭,洞彻事理根本,直探灵魂幽奥。
  吾侪永恒歌颂顶礼者,乃生命也;艺术以发扬生命为极旨!
  人类向往和谐;生命向往和谐;艺术向往和潴;音乐向往和谐。和谐就是人类理想中的“保和大和”(见《易·乾》)。
  唐诗、晋字、汉文章的说法,只是一般意义地描述出历史演进引发的文艺造极的流变,还没有从时代特征的典型性上去把握;时代的精神与风貌,反映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陶渊明文章之自然,谢安石吟咏之洒脱,以及众多有关魏晋文人风流逸事的传说(可参诸《世说新语》),部是时代氛围笼罩下社会生活意趣的自然流露和表象这种时代风貌。最集中地体现在书法上的便是二王创作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正是在那样的时代里,在那样的社会生活背景的渲染下,上层士大夫阶级对宇宙人生思考和对这种思考的总结。艺术归根到底是为了发扬生命的。《兰亭序》无论它内容上的洒脱和忧郁,以及它在书法上的俊逸与清空,字里行间所映现出的便是活生生的一个时代的审美旨归和意趣:仍然是飘逸而多情的。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历史之箭向前穿越,魏晋时代早已远去,魏晋风流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亦无由再现,代表那个时代精神风貌的《兰亭序》随即化为经典,成为书艺世界中“晋人尚韵”的极致。连唐代这样的大时代,除了对其遗韵顶礼膜拜之外,只能以“唐人尚法”垂示后世书坛,却无法再现晋人所表现的超凡的艺术风格。风云际会,时代移入,历史最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我少年时爱《张黑女》,《张黑女》要求用笔率意,且结体工稳、法度严谨。虽易上手,即“登堂”不难,“入室”则太难。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只十字也,便足传诵千卉,以之形容诗法、书法、画法皆无不可。从而知诗、书、丽之艺术最尚气象,岂堪与文字之腐儒辈较短长。
  书法贵观自在。写字如做人,做到不俗或免俗已差强人意,岂敢望脱俗超圣乎?
  余六十年前,诵《洛神赋》,惟知咨嗟艳羡华藻而已。老来始悟建安风骨,上承屈宋,贵在情真韵纯。韵者。文采所归焉。文采者,端赖积累,非一蹴可至。匕步成诗云云,讵徒恃天资哉?必具七百步、七千步之底功在。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也。故善论书法者,首当观韵。此古之书家往往不待言,而寓于言外应有之义。蔡邕《笔论》云:“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试瞑目三思巾郎语,设若寡韵或失韵,先散怀抱则失神,任情恣性则失形。形神俱失,罔论书法?杜少陵云:“书贵瘦硬方通神!”设若寡韵、失韵,瘦硬少文,岂能通神哉?
  毕加索有言:“说什么创新啊,能够变化就不错了。”虽然我不怎么喜欢毕加索,但他这句话说得好,这是深知甘苦的由衷之谈。
其他文献
摘要:鲁文化的雅正与齐文化的恣肆,在张炜的文学世界中,呈现出某种近于“体用”的关系:鲁文化为体为骨骼,齐文化为用为血肉肌肤,二者浑然一体,奇正相生,构成了张炜创作独特的文化姿态。张炜以齐文化的好奇探知、以鲁文化的谨慎审视着当代世界的新刺激新动向,对当代社会的各种问题表现出异常敏锐的感知能力和鲜明笃定的价值选择。齐鲁文化深刻地影响了张炜创作的精神风貌和审美特点,其在承继中对齐鲁文化的批判与再造,则赋
期刊
摘要: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胜利应该是指建成了没有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没有阶级、阶级差别和阶级矛盾,没有国家和国家机器的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他们亦称这种社会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即使是经济发达国家,单独进行建设,都不可能建成这样的社会主义社会,即不可能单独一个国家首先取得社会主义胜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没有也不可能提出所谓一国或数国社会主义首先胜利的理论。以
期刊
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创办的一些报刊,高举抗战大旗,发布中共的抗日主张,传播抗战动态,报道军民的作战精神,成为抗战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它们呼吁国共两党合作,号召全国各界人士,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达到抗敌力量的最大化;报刊关注根据地建设,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报刊是抗战的号角,是中共“喉舌”,是民众“灯塔”,也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旗力量。   关键词:国共合作;抗日民
期刊
摘要:林白曾经被长期贴上“女性主义写作”或者“私人化写作”的标签,其内涵既包括粘稠、阴郁、焦虑、自恋、孤独的作家主体的精神性特征,也包括内倾、独白、慌乱、封闭、迷狂、神经质的文本层面的叙事文体特征。直到《万物花开》《妇女闲聊录》《北去来辞》等小说横空出世,才彻底改变了读者和评论界的陈见,也实现了林白小说创作破茧而出化蛹为蝶的重要的历史性突破,这得益于她对王榨地域人、事和历史的原生态的民间呈现。王榨
期刊
摘要:权利冲突是法治领域中的一个世界性问题,学术界注重从权利位阶、权利交易、利益衡量以及提升社会资源总量等维度关注解决权利冲突的法律路径,而实务界通常聚焦于争议双方因同时行使各自享有的法律上的正当性权利而发生的冲突,司法裁判难以采取消灭其中一项权利或证明其不存在的方式予以化解,而必须致力于创制出解决权利冲突的具体规范。比如,购房者享有的不动产物权期待权与银行享有的房屋抵押权在执行异议之诉这一场域内
期刊
摘要:政党网站建设是政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全国334个地级市的组织部、宣传部、纪委、政法委、统战部网站建设情况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全国地级市党务网站覆盖率普遍较高,栏目设置体现了部门工作特性,域名登记较为规范,学习功能较为突出,但同时也存在网站覆盖率部门和地域差异较大、更新频率不高、互动交流能力弱、电子办公功能缺失等问题。面对互联网浪潮所带来的挑战,执政党需要充分发掘党务网站的潜在价值,加
期刊
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哲学文本,其重要性一直备受学界关注。而由此文本的“提纲”性质也呈现出诸多的解释歧见。回归历史和文本语境,重点厘析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之间的本真关系,深研马克思《提纲》稿本中的三条文本,我们认为《提纲》时期的马克思在主客之间、人境之间以及人社之间并非呈现为成熟的“历史辩证关系”,而“实践”引领下的“主体革命性”解读与“当时”的马克思面向更为相
期刊
别名印钵,北京人,擅长中国画。1938年从王雪涛先生学画,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花鸟画导师,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曾任教于天津女四中,河北艺术师范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天津美术家协会顾问,作品有《浴罢》,《杉木林》,《踏遍青山》《芙蕖洕图》等出版有《萧朗画集》《萧朗课徒画稿》《怎样画写意革虫》《怎样画与意牡丹》等
期刊
摘要:人性问题错综复杂,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认识和价值判断,需要探悉人性的生成结构和评价特点,在搞清人性本身真相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评价原则和方法。人性具有自然、精神、社会三层面的存在形式。人性价值包括人性自我价值和人性外在价值,人性评价就是评价人性的自我价值和外部价值,即判断人性自身所获得的满足尊重程度和人性所产生的外部功利与道德效应。要完整准确地理解评价人性价值,需要认识人性存在的稳定性和变动性,明
期刊
杨遇泰先生文人山水画简介    杨遇泰:字见平,一署梓孚1947年生于北京现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由华文化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篆刻研究会会员,篆刻从师于著名金石家钮隽(字通微)先生并得到古文字学家金石家康殷(大康)先生悉心指导。作品曾多次在全国书画展赛上获金银铜奖并收入《当代印人名鉴》等书山水画启蒙于周吉,王仲华先生,后从师于刘松岩先生学习传统技法,作品在国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