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作文教学,提高作文实效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eijj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当前作文教学依然存在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教师怕教作文,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现象。
  问题一:学生怕写作文,缺乏信心
  解决思路:把握作文性质,激发习作兴趣
  1.熟悉课标要求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各个阶段的写作能力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要求:低年级主要练习写句子、写话,最重要的是“对写话有兴趣”,乐于通过写话来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高年级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教师应牢牢把握这个大要求,各个学段,各个年级扎实过关,螺旋上升。
  2.洞悉儿童心理,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使人乐于积极地寻找满足他认识需要的途径和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发作文兴趣,从而达到作文训练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
  问题二:学生作文无章可循,应付作文
  解决思路:传授作文写法,增强指导实效性
  1.传授写法,举一反三
  叶老说过:作文无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可见构思对于作文的重要性。构思的过程,就是把思想、语言、写法结合在一起思考的过程,想明白了,往往就能一气呵成写下来。这些构思的方法,也就是写法可以传授或渗透给学生。
  2.扎实训练,逐步提高
  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能力训练都是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设计的。只有扎实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3.教师先写下水文,增强指导针对性
  现在有些语文教师谈起作文滔滔不绝,自己动笔写点东西却不像样子。教师先写下水文,其灵感、思路、技法、困惑等,都可体会到,有利于了解本次作文教学的难点所在,如选材面狭窄、提供的材料学生不熟悉等,这样在指导时,能更好地解决难点。这是指导学生作文最可宝贵的资源,对于增强作文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问题三:学生作文“无米之炊”,内容空洞
  解决思路:树立大语文观,加强读背训练
  1.树立大语文观
  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语文教育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在广阔的背景下随时随地自觉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在不断的学和用中提高语文能力和其他素质。
  2.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进行读背训练。课内,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课外,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多读优秀的作品,形成良好的语感。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在强化练习的过程中以读悟写,以写促读, 最终达到读写双通。
  问题四: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解决思路:激发学生潜能,鼓励创新
  1.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这种需要的作用下,人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根据这一观点,教师可以通过满足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表现需要,多鼓励、多表扬,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强化其写作兴趣,使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写作,就能激励学生认真写作文,写出好作文。
  2.鼓励学生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的热门话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谓作文创新是指体现学生的思想素质、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新的综合。再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表达训练,逐步培养提高学生作文能力,锻炼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以适应社会现实生活和传达信息的需要,并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品德修养、情操理想、习惯、态度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培养。只要教师有创新意识,引导得当,学生一定会写出有个性、有新意的优秀作文。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长盛不衰的研究课题,只要我们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必将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期刊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的语文课文就如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其实,语文姓“语”又姓“文”,每一篇课文都如浪花,有的开得烂漫,有的开得热烈,有的无花却有果……教师
【正】 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要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那么什么是集约化经营?它的核心是什么?当前我国农业为什么必须实行集约化经营?在集约化经营方面急需解决
【正】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的,但是,过去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党“六大”的功绩讲的很少,这是不妥的,本文试图略述“六大”的历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精彩的预设也难免有疏漏。自以为圆满的预设,却常常遭遇令人意想不到的尴尬,看似一帆风顺的教学过程,却常常会产生相反的结果,甚至错误的结论。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有效的教学,应着眼于对教学的具体施教过程的审视与反思,从生成中的思维受阻处反观预设,从生成的结果反观教学过程,关注细节,洞幽烛微,窥斑见豹,一叶知秋。  【案例】直线、射线和线段(一位年轻教师的公开课) 
期刊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综合学科,它的开放性、综合性决定了教学的信息量需求度极大,而这一切靠教师的教是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的。反观我们的课堂,虽然学生也天天在收集资料,但是收集的途径是否多元化、学生是否会利用资料、资料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等问题日益显著:学生交流时要么不经过头脑加工,洋洋洒洒几大张照本宣读;要么文不对题,胡乱找一段应应急……使搜集资料这样自主、有效的作业被“架空”。所以,我们要尝试着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伴随而来的另一种现象却使我们极为忧虑,那便是语文教学的另一主体——文本的“异化”,有人也称之为语文教学中的“失魂
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猜测、验证、推理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毫无根源、天马行空的猜测,不仅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养成,更不利于学生面对问题时采取严谨的科学态度。如何进行有效的猜测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应做好充分地预设,积极地组织、引导,让猜测成为有
华侨旅居加拿大,始于1858年。1931年,全加华侨约为46000人。旅加华侨为祖国的抗战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但迄今尚无专文涉及,本文愿就此做一些粗浅探索。一“九·一八”事变爆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孩子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创设有效的情境,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内容,可以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孩子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应抓住孩子好奇的心理、联系日常生活创设情境,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表象,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