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琅琅书声中让经典“咏”流传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ylod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随着国学热的回归,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持续推进,经典诵读活动已经深入大中小学。在国家层面有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主办的“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新编部编版教材也增加了经典古诗文的篇幅数量,“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电视节目让经典诵读从校园走向全社会,普遍形成诵读经典的良好风气和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做好经典诵读,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对做好经典诵读有一些实践和思考,在此抛砖引玉。

一、经典诵读,选好合适的内容是基础


  窦桂梅在分享学校育人经验时谈到:“我们一直在提倡,用两座灯塔照耀我们中国的小朋友们,一座就是我们经典的中华传统文化,这是最高处的远方灯塔,一座是经典的现当代儿童文学,这个‘文学’有诗歌散文,还包括科幻作品,是泛文学,近处照耀走好路,远处照耀走好价值观,这是我们立人的核心和支柱。”窦桂梅校长谈的经典,一方面指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即大家泛指的国学经典,另一方面还指现当代的优秀诗文。我认为在经典诵读的内容选取上就要像窦桂梅校长说的那样古今兼顾,此外还要中西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古今中外的经典文本中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开阔视野,丰富语文学习的感知体验。
  当经典诵读的文本确定后,我们就要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取适合学生诵读的内容,在诵读经典的同时达成本阶段的语文学习目标。比如,一年级入学的学生在幼儿园基本都接触过《三字经》《弟子规》,幼儿园阶段学习的时候不识字,只会背诵,而小学后开始识字,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拿出《三字经》《弟子规》文本来识字诵读,再加上巧妙生动的讲解,德育也潜移默化地渗透其中,教学目标就能达成。
  根据实践经验,教师对国外文本和现当代文本的选择,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笔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选择这类文本的时候,多选择儿童诗,这样学生易于接受,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我选择的文本是由儿童文学作家王宜振主编的《现代诗歌教育普及读本》《中国经典童诗诵读100首》《外国经典童诗诵读100首》,这些小诗文本短小,孩子们读起来郎朗上口,甚至有学生自己也写起了小诗。

二、在诵读技巧中,感知语言表情达意的丰富性


  要让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语感,教师要在经典诵读中指导诵读技巧,尤其是对古文诗词的断句停顿、语气轻重、语音的速度要有详细的说明分析、规范领读,在现当代诗歌中更要引领学生在诵读中体悟作者的感情。
  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诵读技巧后,笔者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经典文本,让学生对比诵读,体会作者心境不同诵读语气和语调的变化。如同是杜甫的诗歌,《绝句》和《春夜喜雨》就很轻快明朗,而《春望》则要用沉重缓慢、忧郁无奈的语气读出作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痛。在高年级学生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时候,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尝试读“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让学生在诵读对比中,找出最适合体现作者情感的诵读方式,这种尝试也提高和保护了学生开展经典诵读的兴趣。

三、歸纳分类,活用经典


  经典诵读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学功底,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亦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格德性。而在语文学习中,对经典诵读成果的灵活运用,则更能提升学生继续开展经典诵读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让学生将好的字词语句摘录下来,一段时间后,引导学生分类。当学生把自己摘录的相关内容以主题归类后,我会在语文课堂上开辟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摘录的内容,先是有感情地朗读或者背诵,再分析说明为什么喜欢,这样的“经典诵读”让学生动口、动手,也动脑,是对文本的复习,能加深记忆,也能相互交流,之后的写作练习中也能有意识地灵活运用,是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此外,笔者还发现,通过经典诵读能共建良好家风,助推家校教育合力。每当家长告诉我孩子在家里背诵经典诗文,他们被内容吸引,孩子就会主动教他们背诵,全家其乐融融地背诵经典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是欣慰的。教育的目的不就在此吗?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经典诵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还承载着丰富的教育内涵,而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用心探索,在不断学习中实践尝试。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学
其他文献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实践教育课程与学科课程同等重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一手抓‘实践教育课程’,一手抓‘学科课程’,且两手都要硬”。当前,无论是实践教育还是学科教育,都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在实际的教学活動中加强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创意搭建课程中,多米诺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码放出各种图形,从码放
期刊
又是一年清明到,红色研学励志行。2019年4月3日,陕西宜川中学高一年级1800多名师生徒步百余里,前往瓦子街烈士陵园,进行“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红色研学活动,全程114华里,历时约13小时。  研学路上,同学们群情激昂,精神抖擞,整齐的步伐坚定有力,千面小红旗迎风招展,绵延的队伍犹如长龙在山间游荡。红歌阵阵,响彻云霄,豪情壮志,洒满征程。他们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用脚步丈量青春,用歌声赞美时
期刊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课程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个性品质,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主要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核心素质培养方式进行探讨,希望可为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使之实现长远化、持续性的发展。一、有效评价,调动学生学习动力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发掘其内在潜力,尤其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
期刊
2014年,我成为了宝鸡高新一中的一名地理教师。这是一所新成立的学校,因为当时招生时间紧,政策卡得严,社会没认可,学校生源质量很一般。我所带的第一届学生对地理所知甚少,基础知识极为薄弱,授课过程艰难。恰逢学校提出了以校本课程为突破路径的特色化办学思路,在这一理念的引领和指导下,我开始思考:能否通过校本课程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趣味与魅力,实践地理课程“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
期刊
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其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统与理解等四个方面,某种意义上揭示了我国语文核心素养的完整内容。显然,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初中语文教学也具有直接借鉴与指导价值,其适用性无需怀疑。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导下,借助各种教学活动、语文活动、阅读写作、课程德育等来全
期刊
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4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利用教材图表的一些思考,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一、充分利用实验图,重点培养学生的宏微结合与科学探究素养  例如,探讨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师用PPT出示选修4教材扉页左下方的彩图(内装红棕色物质的双玻璃球),学生通过图片觀察到了什么?能猜出这种红棕色物质是什么吗?将这种物质放入冷热水中会出现什么变化?请讨论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这一系列由图片引发的
期刊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室主任、编审彭前程认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思考问题,在科学领域就是如何进行科学思维。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物理現象是时时处处存在的,很多方面都体现着物理学的规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实地考察探究,学习应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探寻自然界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从而培养其推理、论证、整合
期刊
【课堂实录】  在一节中班的美工区活动中,孩子们都在装饰自己制作的传声筒,其中一个幼儿和老师的对话如下:  糖糖:老师,小宇不借水彩笔给我!  老师:小宇,你为什么不借水彩笔给糖糖呢?  小宇:我不愿借给他,我奶奶说不能借给别人。  老师:小朋友要互相帮助,你借给他吧!  小宇:不!  老师:你不借算了,我们借别人的。  于是,老师找其他小朋友借了水彩笔。  【案例评析】  案例中小宇不愿借水彩笔
期刊
韩城是全国“两基”先进市,陕西省首批教育强市和学前教育先进市。2014年通过陕西省“双高双普”验收,2015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合格县”验收。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67所,幼儿园84所。其中,民办学校7所、幼儿园44所。在校学生总人数41476人,在园幼儿16604人,在职教师4360人。  近三年,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全国、全省教育大
期刊
近年来,安康市白河县教研室始终坚持“出思想、出内涵、出特色”的教研工作思路,积极推行“大学区、督学责任区、教研协作区”三区一体化管理改革,着力抓好“教研协作区”建设,不断创新教研活动形式,破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难题,促进校际之间合作交流,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了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教育科研工作推动教育质量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得到了市、县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