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木雕住瓦屋

来源 :小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f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爷爷是在村头的大樟树下认识奶奶的。
  爷爷二十五岁那年初秋的一个中午,他吃过午饭,偷偷溜出家门,去村头的大樟树底下乘凉。
  爷爷是一颗三代单传的“夜明珠”,按农村的风俗习惯要早一点结婚生子,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可是,他海拔不过一米六,脸型像一个扁南瓜,皮肤黑得如木炭,眼睛只有韭菜叶子一样宽,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硬说自己要讨个西施一样漂亮的老婆。村里的媒婆已经介绍了十多个姑娘,他都对不上眼,急得我太奶奶心里像养着一群饥饿的老鼠,整天唠唠叨叨的。可爷爷不管,爷爷有个绰号叫“亮眼瞎子”,他做什么都摸摸索索的,就连吃饭时拿一双筷子也像在田沟里捉泥鳅。
  太阳猛得像盆火,大樟树下的树阴像山一样大。爷爷弯下腰,用嘴巴吹了吹青石板上面的灰尘,再用袖子掸了掸,斜着身子,轻轻地坐到青石板上。青石板热乎乎的。
  世上的事大都如此,该来的总是会来。爷爷坐了一会儿之后,放在青石板上的脚有点发麻。他欠了欠腰,把支在地上的脚慢慢地抬到青石板上,把青石板上的脚轻轻地放了下来。他这个慢镜头一样的动作刚刚完成,一个挑着柴担的姑娘从南边过来了,渐渐地闯入他窄窄的视线里。
  这个姑娘大概是累了,到大樟树下停了下来。她利落地把木棍从肩膀上拿下来,支在扁担的中间,欠着腰从扁担底下钻出来,双手扶着扁担,亭亭地立在爷爷眼皮之下。
  爷爷看到姑娘的动作十分熟练,断定这个姑娘是山沟沟里钻出来的,邻村种田人家的姑娘是不会有这副风风火火的架势的。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姑娘用柴担挡住了爷爷的视线。
  枝头的喜鹊飞走了,树阴偷偷地向东爬行着。几个行人来去匆匆。爷爷刚要眯上眼睛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这个姑娘抽出一只手去擦脸上的汗水,扁担转动起来,支在扁担上的木棍也慢慢开始倾斜。姑娘赶紧去扶木棍,但是,柴担的重心已经偏移,扁担成了一根跷跷板,一头慢慢升高,一头渐渐低落。姑娘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两捆柴如两只癞皮狗,一前一后扑在地上。柴捆的四周飞起黄色的尘灰。扁担下的木棍也弹了出来,旋转着滚到爷爷的脚底下,静静地躺在他的跟前。
  姑娘拧了拧细细的眉毛,看着地上躺着的两捆柴,轻轻地叹了口气。眉毛下是一双黑葡萄一样的眼睛,又圆又亮。
  爷爷像一口喝下了一瓶加饭酒,从头到脚热了起来。他像弹簧一样从青石板上跳起来,生平第一次三步并成两步,一边走一边说着:“慢慢来,我帮你把柴担抬上去。”
  姑娘心里正在发愁,一个人是很难把柴担放回到肩膀上去的。她看到爷爷坐在青石板上,又不好意思向爷爷开口。爷爷说要帮她,姑娘是求之不得。她马上点点头说:“谢谢你。”
  爷爷的手脚都软得像一个熟透了的柿子。在帮姑娘抬起柴担的时候,他使出吃奶的力气,双手支着扁担,两只脚像弹棉花一样发抖。姑娘弯下腰从扁担下面钻进去之后,挺直腰,柴担老老实实地落在她的肩膀上。
  爷爷把木棍递给了姑娘,声音像蚊子在叫:“去卖柴的吗?”
  姑娘感激地向他笑笑,微微点了点头说:“嗯。”
  爷爷还想说点什么,可喉咙像塞着一团棉花。等姑娘已经走了三四步,他才支支吾吾说:“慢……慢……来。”
  姑娘挑着柴担,健步如飞地向县城方向走去。爷爷又看到那条大辫子有节奏地在姑娘圆鼓鼓的屁股上左右摇摆。她的影子越来越淡、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他扁扁的眼眶中。
  爷爷在青石板上坐下又起来,起来又坐下,反反复复五六次。他脑子里不断勾勒着这个姑娘的倩影。爷爷的脑袋像陀螺旋转起来:她是哪个村的人啊?她结婚了吗?她为什么一个人來卖柴呢?她脚上穿着草鞋,家里条件肯定不好。她挑着柴担经过大樟树去卖柴,她的家不会很远。
  蓦然间,一个匪夷所思的念头像一道闪电从爷爷脑袋里蹦了出来:她卖掉柴回来,一定还会路过大樟树的。我等着她,到时候,我悄悄地跟在她背后,先去打探她是哪个村子的。如果她还是个姑娘,我就托媒人过去。我家有牛有地有房子,多给点彩礼……慢慢来。
  我爷爷在大樟树下熬了三个小时,悄悄地跟着奶奶走了十八里路,花了一个半小时,侦察到奶奶的家在徐家坞半山腰的茅草屋里。奶奶嫁给爷爷时,刚满十八岁。村里的好事者会把娶来的媳妇排名次,评判的标准有五项:皮肤白、眼睛黑、胸部大、屁股圆、头发长。每项二十分,按累计得分排名,我奶奶连续十年排名第一。
  爷爷在大樟树下和奶奶的故事,既是王湖村田头巷尾的美谈,也是他们戏弄爷爷的笑料。不知谁说了一句:“慢人有慢福,泥塑木雕住瓦屋。”
  选自《文学港》
其他文献
那时,他才20岁,是这个镇上唯一一名靠自学在省里获过大奖的花鼓戏演员,回来后,他就办了一个花鼓戏团,专门上山下乡演出。八个人,六件设备,两辆破旧的自行车,这就是他们全部的家当。他经常要串演好几个角色,渐渐地,便有了一些名气。听说他要来演戏,整个村庄都沸腾起来了,村里老的少的,走街串巷地通知,搬着小板凳儿,拿着小纸条儿,早早地坐在了演戏的地方,男的则帮着搭台子,放道具。  她也是想着他来的。村里偏僻
期刊
那天吃完早飯,母亲扛着扬叉正要去禾场翻场,见我磨磨蹭蹭没有上学的意思,就问我怎么还不去学校,我吞吞吐吐地告诉母亲:“李老师说……轮到我家出把子了……”  那时我们村子里就一个老师,姓李,是大队出钱从外地雇请来的。李老师离家远要自己烧火做饭,把子自然由我们二十三名学生轮流提供,轮到谁了就出一捆,二十个左右。母亲一听说是出把子,指着堆在灶门口的稻草把子让我给李老师带去。  “李老师说……稻草把子不经烧
期刊
残阳如血,映红了大巴山。秋风猎猎,古城上方飘着的帅字旗迎风招展。  大巴山,绵延数千里。秦军的铁蹄,踏过大巴山,围攻巴军守卫的古城。  三里外,传来战马嘶鸣声。一匹战马向城门奔来。    “我有緊急军务报告大帅!闪开。”战马上,将军亮出令箭,对守门将士说着,双腿一夹,双手猛提缰绳,冲进城门。  巴军大帅府,巴大帅正在听将军的桌报:“敌军下了最后通牒,三日内开门投降。否则,马踏城门,刀割人头,鸡犬不
期刊
小妮高中毕业那年,是1977年。冬季,高校开始公开招考,汪小妮正好赶上。第二年年初,高考成绩出来了,整个陈墩镇中学应届毕业生中只有两人考取大学,一人考取师专,而第四名的小妮却名落孙山。    小妮班主任跟她说,莫灰心,复读一年再考。小妮的班主任,是代课的老三届毕业生,参加高考也差了那么十几分。  第二年,小妮和她的班主任仍没考上,都还差了十几分。班主任灰心了,跟小妮说,我年纪大了,再不嫁人没人要了
期刊
肖静爱看书,可家里没钱买书,于是在反复的逛书店后摸索出一个看书不花钱的方法来:蹭书看,就是到书店内只看不买。  这天,在书店一角正沉浸于《安徒生童话选》创造出的神奇天地内,有个声音突然在耳边炸雷一样地炸响了:“把书放下!天天来看书,从来不买,把书都弄脏了晓不晓得?买不起就别看!”  肖静抬头一看,正看到书店老板那张扭曲的脸,顿时吓得她魂都没了。  肖静落荒而逃,像做了小偷被人当场捉住一样,那个羞啊
期刊
外婆一辈子不曾嫁人。  外婆不是我的亲外婆,她是子衿姨的娘。我母亲从小就和子衿姨要好,她们两家住对门,数着日子一起长大的。  小时候,母亲忙着做活儿贴补家用,常把我送到外婆家去。子衿姨很疼我,视我如己出。在我歪着脑袋想该如何称呼子衿姨她娘的时候,子衿姨摸摸我的头,笑盈盈地说,叫外婆。  外婆正坐在镜子前拢头发,并未回头。我从镜子里依然看到了一张苍老但美得生动的脸,亲昵地冲我笑。花白的发在她手里,转
期刊
周老师已经毕业10年,年年都是班主任,平时忙着教课,手里的奖杯和证书这个硬杠杆没有,一直没有评职称。今年,学校为了照顾她,把市里唯一分给学校的讲课比赛名额给了她,她深知这个奖杯和证书的分量,积极准备。一个月后的周五,听她课的专家评委就要来了,周老师紧张又兴奋。  离上课还有20分钟,就在周老师在办公室把细节回忆一遍的时候,教她班的美术老师气呼呼地跑了进来,朝周老师发火,说:“上节课我让孩子们画自己
期刊
随着新年的临近,马蒂是情绪最高、忙得最欢的一个。这个小家伙听你说话的时候,总是像小狗似的歪着脑袋仰视着你。因为他的左耳听不见声音,但他从未对此抱怨过。  肯尼家和我家隔着一小片牧场,中间有条电篱。肯尼和马蒂是形影不离的朋友。几周来,马蒂默默地积攒少得可怜的零用钱。新年前几天的晚上,马蒂走过来,愉快而自豪地说:“妈妈,我给肯尼买了件节日礼物,想看看吗?”  他從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我惊讶地看到了一只
期刊
徐芳是公务员,自身条件不错,就是在爱情上有点自闭,这不,都三十多了,连个男朋友都没有。闺蜜王小青给她介绍过几个男的,可没过多久就全告吹了。  这天,王小青看了一部爱情网络剧后,不由灵机一动,立马给徐芳打了个电话,说:“我终于找到问题的症结了,你之所以相亲屡战屡败,关键在于不懂得如何与异性沟通。”徐芳想想这话不无道理,便问如何补救。王小青说:“这很简单,我想到了一个便捷、有效的妙招,你马上加我老公的
期刊
山菊刚到单位,爹就打来电话,娘快不行了,临终前想要支口红。  山菊连忙去大商场给娘買了支价格不菲的口红,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老家的汽车。  娘在山沟里操劳了一辈子,生活很节俭,从没有用過口红,山菊很奇怪,娘要口红做什么。一路上,山菊不时地看看包里的口红,生怕它丢了似的。  到家时天已黑,偏僻的小山村,死一样的寂静。山菊快步跨进堂屋,扑通跪在娘的床前。微弱的灯光下,娘干瘪的嘴微微翕动着,眼角挂着泪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