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老战士李敏:战友们啊冒你们在哪里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cha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少年丧母,父亲和哥哥都进山参加了抗联,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后来,她也参加了抗联。本文选自她的回忆录《风雪征程》,文中讲述了她在一次与日军的血战后,和队伍走散了,孤身一人在森林中几天几夜的情景……
  那一年,她才15岁。
  敌人走远了,天已经黃昏,我想站起来,但觉得两条腿硬邦邦的不能弯曲,就好像不是自己的腿。我勉强从雪坑里爬出来,裤子上的雪已经冻了一层薄薄的冰,我用手帮助腿做弯曲,过了好一会儿,才勉强站立起来……
  死人和狼群
  漆黑的夜空,连颗星星也没有。我突然觉得世界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我感到孤独和恐惧。狂风像野兽怒吼,风声里似乎还夹杂着人的哭叫声,我激灵灵地打了个寒战。
  我怎么办?往哪里去?没有星星,辨别不出方向。不能停在这儿,我必须想一切办法找自己的队伍!我把没有子弹的马枪背在肩上,开始往前移动,并向自己下命令:“勇敢些,小李子,快走!”刚向南走了两步,我又想,应该到西山、北山看看,也许还有负了伤的战友需要我去照顾一下。我向沟塘子方向跑去,边跑边喊:“同志——”但回答我的只有深山的回声。
  我又往东跑去,不知被什么东西绊倒了,一屁股坐在了绊倒我的东西上,我低头一看,哎呀!竟是一颗人头。一嘴黑胡子,露着白牙。我的头轰的一下,心似乎停止了跳动,腿像不能控制的机器,只是飞奔,总觉得那个死人在追赶我。我翻过一座大山,跑到一个小山顶上,突然,又被什么绊倒了,是一棵倒木,这时,我已实在是没有力气再跑了。
  我趴在倒木上休息了一会儿,口干得厉害,就顺手抓了一把雪送进嘴里。心才稍稍镇定了一点,哎,刚才是怎么啦?看见一个死了的敌人就吓成这样,还像个游击队员吗?我又想起了裴大姐,悲痛地哭了起来。
  由于饥饿和一天紧张的战斗,疲劳达到了极点。我多想睡一会儿啊!不到几分钟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忽然,我听到了一种怪叫声,又猛醒了过来,是一群狼,在不远的地方嚎叫,它们好像在争夺什么东西,我立即爬起来。糟了!身边没带火,不能点火堆,枪里又没子弹,怎么办?
  难道能让狼把我活吃了不成?不!我不能成为狼的食物,我要活,我还要消灭更多的敌人,为同志们报仇呢!我想起了李升爷爷教给我的办法,如果听到狼群的叫唤声就敲树干,于是,我一边跑一边用树枝敲打着树干,企图吓跑狼群。慌忙中,我一头撞在了一棵树上,额头被树枝戳了一个洞,鲜血立刻糊住了我的眼睛。我不时地被倒木绊倒,额头不停地在流血,鲜血滴在白雪上,但这一切我都忍受着,继续往前跑,爬过了一道道的山和一道道的沟。终于听不见狼的叫声了,我停了下来,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又将几团白雪塞进嘴去,觉得心神安静了点。被碰破了的额头火辣辣的疼,头也觉得有千斤的重抬不起来,我斜倚着树干,呆望着天空。天渐渐放晴了,星星也露了出来,闪着寒光。午夜的狂风刺骨,把雪沙吹得漫天飞,我不知不觉地坐在了雪地上,不知是晕过去了呢,还是睡着了。
  寒冷和饥饿
  待我醒过来时,全身冻得直发抖,身体虚弱无力,两排牙咯咯地直打战。帆布黄胶鞋和里边的靰鞡草全湿透了,脚冻得又麻又疼。我突然意识到脚如果冻坏了,那就一切都完了。这时,耳边又响起了李升爷爷的话:“不管什么样的千里马,如果没有蹄子,都是没有用的。”
  今年不像往年在深山里能设密营,负伤的,冻脚的,都可以随时送到密营里去治疗几天。今年的斗争太严酷了,敌人不断地“讨伐”,后方医院无法安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伤员们也只能和战士们一样行军、打仗,好多战士都冻饿而死。
  我要想尽一切办法保全两只脚,我开始脱鞋,但脱不下来,难道脚已经冻住了吗?我又用力脱了几次,好歹脱掉了。我学着李爷爷的办法用雪在脚上的冻处摩擦,约有一个小时,疼痛更剧烈了,好像有很多根针同时刺来。这是好转的征候,脚有知觉了。可是手和全身都冻得难以忍受,咬紧牙,继续用皮帽子上的绒布搓擦,然后将脚装进皮帽子里。如果现在妈妈或者裴大姐在身边,我一定痛痛快快的大哭一场,可是现在哭又能怎么样呢?
  问题又来了,脚搓完了,没有靰鞡草和干脚布怎么办?我打开背包,找出两块布,这是今年5月间,在小兴安岭格节河畔,与敌人战斗时裴大姐送我救急的。由于坐的时间久了,好不容易我才站了起来,拄着一根树枝一拐一拐地向前走去。
  我爬上一个高高的山峰眺望,但山和树木遮住了视线,什么也看不见。顿时,我又忧虑起来了,我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已经很高了,我又开始没有目的地爬山了。山坡上有的地方还露出了秋天的落叶,有的地方还有枯草,我坐下来想暖和暖和,顺手又抓了几把雪吃。天啊,枯草里竟然有一只死老鼠,我忽来记起李爷爷带我们上山时,不也烧过花鼠子吃吗?再怎么说,它也是一块可以充饥的肉啊,但我一看到它那露出的小黄牙,手又缩了回来,犹豫了半天,结果还是捡了。我用两片枯黄的叶子把死鼠包起来,端在兜里边走边想,要是有火把它烧熟了吃就好了。
  我在山坡上遇见一些小榆树,就把榆树枝折下来向嘴里填,把嚼出的发黏的液汁咽下去。一边吃一边将树枝折断装进兜里拿它们作为一天的给养。此时多想喝一口热乎乎的小米粥啊!回想起前天夜晚与同志们围着熊熊的火堆,那时有避风的炭窑洞,有亲切、善良的徐主任和裴大姐,有顽皮的小马,还有永远也说不完话的金碧荣。可是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了,裴大姐牺牲了,其他同志你们都在哪里啊?我的泪水又滚了下来,泪珠落到雪上,结成了冰珠。
  又到了一座荒山上,山上有不少的树根,大部分是用锯放倒的柞树和桦树。一看就明白了,这里有人曾经开过炭窑,我高兴地加快了脚步往前走。走到山顶上,依着树看去,西山比这山高,树木也密,山下是一条窄窄的沟子。突然,我发现了沟子下面有烟还有个小房子,并且有人来往。这时天气又开始阴沉下来,看不清前面的景物了。
  与敌人遭遇
  我对这突然的发现弄得不知所措,这是我们的队伍吧?万一是敌人怎么办?不!这不会是敌人!我又看见西山有个人在站岗,他没看见我。我从山后坡绕了过去,再从沟塘穿过小树林,找了个隐蔽的地方向小房子摸去。我想这可能是第五军周军长的队伍,不然就是我们第六军第一师。   走到离房子二百多米的地方,我发现了有穿铁钉皮鞋的脚印,心里顿时一惊,我们的人没有穿这种鞋的。不!说不定是缴获敌人的鞋?我继续往前爬,又发现有好多人大便过的地方,还有软软的白手纸。啊!我断定是敌人了。我正想着怎么跑,有个穿黃军衣,戴黑口罩的人向这儿走来,可能是来解手的,嘴里还哼着小曲,忽然他问:“搭来噶?”(日语:“谁?”)
  糟啦!怎么办?我灵机一动,不管怎样我先吓他一下,要不然就被动了,于是我端起空枪,大喊:“别动!”
  “红胡子!”那个敌人边喊边打起枪来,不一会儿小房子里的敌人都出来了,向我这边射击。这时,恰巧下起了鹅毛大雪,我使出全力跑着,敌人在后面紧追。但这个沟塘子里的树很密,敌人不易发现。我跑出了两座山,敌人的枪声才听不见了。
  经过这一次,我更加的软弱无力了,觉得胸部堵得难受,接着咳嗽了一两声,吐了两大口血,眼前一阵发黑,瘫软地躺在了树下。
  不知过了多久,我睁开眼睛。我真的要完了吗?我刚当上游击队才两年,也没做出什么像样的成绩,就这样死去,太遗憾了。太阳已经西斜了,我手扶着枪坐了起来,如果今晚没有火,就是野兽不把我吃掉,也要冻死。我是革命军人,又是青年团员,我没有权利等死,对!不能等死,我得走,一定要在天黑前找到队伍。
  找到队伍
  走啊,走啊,我拄着一根树枝,艰难地迈着步,走一会停下来喘一会儿气。我走到了一个山坡的小沟,发现在一棵青松下有一个泉眼,冒着白雾。啊!泉水,救命的水啊!我跪在泉边的岩石上,打碎泉水周围的薄冰,大口地喝起水来。喝过泉水,心里舒服多了。我的眼光落在泉边的小石子上,忽然想起小时候爸爸给我讲过,石头能够打出火来。我怎么早没想到这个办法呢?我捡起两颗石子,从棉裤被剐破的地方揪点棉花,用两个石子敲打了起来,石头蹦起了火星,可就是点不着棉花。打了好久,手没劲了,还是没点燃。爸爸,你在哪里呀?快来救救你的女儿啊!我手捧着小石头,又哭了起来。忽然看到泉水里映出了我的面影。
  瘦小的一张脸上有被划破的伤痕和血迹,下巴也有因吐血而残留着的血痕,脸上泪痕斑斑,充满了忧愁和绝望,这是我吗?多可怕啊!忽然我发现了肩上的血,这是哪来的?这是小马的血啊!小马,多么好的同志,他牺牲了!我还活着,对!我还活着,我要为小马、裴大姐和所有牺牲的同志活着,我要报仇!
  我又站了起来,往山坡上走,竟在阳坡上发现了一些羊胡子草。我想,这细草也是可以当作靰鞡草用的,于是,坐下来拔草,换下胶鞋内湿透了的包脚布。就在我把包脚布放进背包里的时候,居然在背包里发现了半盒火柴。
  有了火柴就有希望了,我第一个想头就是赶紧把那只死老鼠烤了吃了,我弄了一些小树枝和一些枯草,颤抖着手,划了两根火柴点起了一个小堆火。我把那只死老鼠用柞树叶包起来,放在火上烤,闻到焦香味,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天色渐暗,我继续往高爬,希望能看见我们的队伍露营的火光,可是始终没有看见。我已筋疲力尽了。我对自己说:“不能躺下,躺下你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终于我看到了火光!我像看见了救星一样,向火光扑去,不!几乎是在爬行,我已经不会走路了,倒木不断地挡住去路,我就从倒木上爬过去,爬啊,爬啊,离火堆只有三四百米远了,我忽然又停了下来,万一又是敌人怎么办?我的心在剧烈地跳动。我必须在天亮前探明前方是什么人!
  在爬到离火堆一百多米的时候,我听到有人走到火堆旁说:“报告狄连长,西山坡有动静,但听不大清。”接着我又听到有人喊:“同志们,快起队了。”听到“同志”两个字。一切都明白了,这肯定是我们的队伍啊,我使出最后的力气向火堆扑去,可还没等我到扑火堆前,就不省人事了。
  待我醒来时,吴玉光主任、狄连长等人正扶着我的头,喂我水喝,嘴里不住地喊:“小李子!小李子!”我睁开眼,看到同志们那充满关爱的面孔,只说了声“同志们……”泪水就夺眶而出,长久地说不出话来了……
其他文献
《新萧十一郎》在北京卫视开播,改编自古龙小说,严屹宽饰演的萧十一郎清新俊逸的外表和创新的表演方式收获众多观众的肯定和称赞。  严屹宽:让自己变得平和  严屹宽,提到这个名字是不是有点陌生,但是一说“严宽”,是不是就迅速在脑海中反应出一张俊俏的脸庞。因为外表出众,严宽曾与钟汉良、乔振宇、霍建华被封为“天涯(著名的社交网站)四美”。但不同于其他“三美”的大红大紫,严宽在2016年才迎来“霸屏年”,六七
期刊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眼下,苹果公司正在跟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进行一场广受关注的对抗。他们发生对抗的原因是,FBI要求苹果解锁一部iPhone手机,而苹果以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为由,死活也不愿意。这部手机型号为iPhone 5c,原本属于一名叫赛义德.法鲁克的犯罪嫌疑人。去年12月,美国加州圣伯纳迪诺市发生一起枪击案件,赛义德和自己的妻子持枪血洗同事举办的节日聚会,杀死了14人,两人也在警察突袭
期刊
为了庆祝女儿出生,狂捐450亿美元的扎克伯格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如此有本事又热心慈善,人家父母到底是怎么教育出来的呢?  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平时总是穿一件灰色短袖T恤,他解释说:“我买了很多件一模一样的灰色短袖T,我想让我的生活尽可能变得简单,不用为做太多决定而费神。因为选择穿什么或者早餐吃什么这些小事都会耗费精力,我不想把精力浪费在这些事上,这样我才能把精力集中在更好地为社会服
期刊
闫妮似乎没有什么避讳的话题,也不吝啬剖析自己。她会说:“像我这种本来就生活得不太现实的人,在不同的角色中游走,对正在经历的是梦还是真实的生活,有时是恍惚的。”她也会主动提及曾经的那段婚姻,坦白自己出走的理由。她是个爱情理想主义者,在“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态度异常坚决同。她说:“爱情永远是最具吸引力的。我忍不了味如嚼蜡般的婚姻,更不会向生活屈服。”你会晾讶于在闫妮的身上
期刊
张德馨教授是浙江嘉兴人,其父张印通是当地知名的教育家。抗战期间,年仅七岁的小德馨眼见父亲誓死不当亡国奴,带领学生辗转迁移,到浙南山区坚持战时办学。打那时起,教育救国就成了张教授的志向。建国初期他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来到了浙江大学。看到国家的计算机事业起步不久,人才奇缺,他即改专业进入这一全新领域,迎接教学、科研的新挑战。如今他成就卓然,并且桃李满天下。
期刊
我还在公立医院服务时,曾有一次去妇产科病房做麻醉访视。不知道为什么,我一进门,一屋子的家属都一个接着一个的无声无息地离开了,只剩下产妇的老公。等我做完所有的访视程序,并填好访视单要离开时,他突然叫住了我:“侯医师,请留步。”我停了下来,以为他还有问题。没想到这位先生直接拿出一个红包,要往我的白大褂口袋里塞。  “一点小小的意思,请多照顾一下我的太太。”一看到红包,我立刻拿出来还给他。我说:“我在医
期刊
李安永远记得父亲教他写毛笔字,“写字要回锋,走到尽头时要回来,要圆润才完整、好看”。1954年10月23日,台湾屏东潮州,时任花莲师专校长的李升家里,新添了一个大胖小子。按照老辈人的说法,这个孩子属马,其命纳音为砂中金命,流年纳音为长流水。金水相生,运势不错,但琐碎,劳碌。  此时是李升到达台湾的第四个年头,这是他的第三个孩子,另外的一儿一女不得不留在老家江西省德安县乌石门村,一同留下的还有他教育
期刊
让高大上的3D打印技术“爱”上中国煎饼的,正是两位清华高才生。他们放弃高薪工作去卖煎饼,2015年底获得徐小平千万投资,并将这种“高科技小吃”卖遍全球,年赚千万,堪称中国第一“煎饼侠”。  创业狂想,做一台煎饼打印机  吴一黎今年34岁,是清华大学的高才生,毕业后曾先后供职于著名的甲骨文和IBM公司。妻子刘佳雪也是清华毕业的硕士,年薪50万元。但在外企的高压工作,带给吴一黎丰厚收入的同时,也让吴一
期刊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清华大学,开启了红旗下的科研和育人生涯。多年以后,有人向彭桓武这样问道:“当年您已在英国学术界有了极高的声誉与地位,为何还要选择回国?”彭桓武回答:“你应该问为什么不回国!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彭桓武,作为中国理论物理学、核物理理论、中子物理理论以及核爆炸理论奠基人之一,他在固体和统计物理、原子核物理和加速器理论以及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理论等方面
期刊
中国古人以兰花比喻君子,清香高雅,不随流俗,不得志者尤以爱兰表达不向权贵低首的傲世品格。另据载:朱总司令将兰花送出时,还说过:“兰花不是资产阶级花!”  朱总司令有一项喜好,就是酷爱养兰花。  近查《朱德年谱》,书中即有关于他喜爱兰花的记载:1963年元旦,朱德在广东视察华南植物园,专门观看了兰花圃。他对植物园负责人说:不要小看兰花,兰花可以出口,要广种兰花,多赚外汇。1964年1月7日,他在南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