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旅游行业快速发展和市场对旅游人才需求变化的情况,高职院校旨在培养专业性的应用型人才,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服务性人才。本文将从GM职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出发,分析研究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GM职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精神需求的变化,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前景。近年来,虽然高等旅游教育培养了大批的旅游专业人才,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对旅游人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需求。究其根底,主要是高等旅游教育与旅游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偏差,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无法更好的对接,这种状况在高职旅游类专业教育中表现得较为突出。一方面,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各类旅游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有出现“专业不对口”或者“频频跳槽”现象。这里面当然有旅游企业的因素,比如旅游企业缺乏长远的用人眼光、减少培训成本、晋升机制陈旧、管理制度老化等。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当前高校旅游职业教育不能完全符合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对于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掌握不到位。
目前高职类旅游管理专业通常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技能型人才。GM职院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必修课开设15门,专业选修课开设10门,每门课程虽说兼顾理论与实践,但是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还是普遍强调技能课程,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某项或者几项旅游服务技能,如旅行社方向的导游服务技能,酒店方向的前厅服务技能、客房及餐饮服务技能等等,这无疑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就业的,GM职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通常在90%以上。但是单纯的强调技能的掌握,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旅游行业素质的忽视,这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是相当不利的,也是造成了学生“专业不对口”、“频频跳槽”,乃至“毕业即失业”现状的原因之一。我国旅游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已经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若高职旅游教育仍然固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以培养单纯的服务技能人才为主,以较为老旧的教学内容去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旅游市场,必然造成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旅游市场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脱节,难以拥有良好的职业发展。
因此,想要解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不对口”、“频频跳槽”等就业问题,必须深入进行行业市场分析,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合理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二、GM职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繁杂
GM职院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发展受到来自于多方面的影响,导致经年发展不温不火,处于生源有限的尴尬地位,那么在旅游管理的专业大方向上就无法作出专业细分,比如旅行社方向、酒店方向、景区方向等。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课程体系建设上,很多时候只能以“大锅饭”的形式进行创建,造成高职学生“杂而不精”的现象,上岗后无法很好地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不利于专向人才的培养。但是这类问题不仅仅是一两个学院所存在,现在高校遍地开花,各地各院校对于生源的需求都是很急迫的,加之当前学生对于专业紧俏性的选择,出现上述问题也是在所难免。
(二)课程内容安排不尽合理
GM职院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由理论课程、实训课程构成,但是经过调查分析,仍有部分设置可以继续优化。首先在理论课程上,受到教材选取、学生学习能力、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影响,部分高职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尽人意。比如《旅游心理学》课程属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课程主要侧重旅游者、旅游服务者、旅游企业等方面心理现象的分析,教师通过旅游中的案例进行阐释,但学生自行结合现实案例时总是出现偏差。其次在实训课程上,主要受到实训设施设备影响,导致部分实训项目无法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现场景点导游》和《乡村旅游》课程,考虑到出行费用及安全等问题,无法带领学生前往实地进行项目教学,仅靠多媒体等工具难以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专业实习较为单一
经过调查研究,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组织学生的专业实习以酒店和旅行社为主,且安排的岗位几乎都是基层服务类的岗位。缺乏专业性的管理岗位来供学生实习,仅仅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较低层次的实际工作能力,在提升学生对管理岗位的认知水平这个方面上难以提供更多机会。GM职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几乎都选择酒店作为教学实习场地,一方面是因为酒店对于实习生需求量大,另一方面是便于学校进行统一管理。但是这种教学实习所带来的是对于旅行社、旅游景区等就业岗位的不熟悉,对学生今后择业会产生一定影响。
三、GM职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解决对策
(一)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国家教育部对于高职教育的相关要求,结合重庆市及GM职院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相应调整。首先在课程的设置上,参照当前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旅游企业的用人需求及地域特色,有的放矢地增加或减少相应课程。比如饭店类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比重偏高,由于饭店类课程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技能训练上,可进行课程合并,提高学分和课时量,在实践训练中融入理论讲授。其次在课程的方向上,当前难以作出专业细分“,大锅饭”的现状短时间内无法改善,那么只能在课程设计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努力达成“广而精”,另外考虑到区域特色对相应课程适当偏重。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学会学情分析,做到因材施教。每一期招收的学生素质不一,每个班的学生水平不等,常规教法学法不能一用到底。可采用小组教学、任务驱动等方式合理制定教学任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慎重选取教材,及时更新换代。对于教材的选择不能仅看配套资源是否完备,关键点在于其中内容是否符合当前学情及行业发展趋势。部分教材略显老旧,以理论为主的课程可以2-3年一换,比如《旅游地理》等。而以实训为主的课程则需实时更新,比如《旅游电子商务》等;第三,增加实地训练,拓展学生视野。调研学生外出实训需求,以多数人的述求作选择依据,根据学院学生安全管理相关规定,教师详细制定实训计划,在保证学生的安全下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增长见识。
(三)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现目前GM职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深度合作单位主要以酒店為主,集中在重庆市、北京市等地。而旅游景区、旅行社的深度合作单位数量较少,且无法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岗位。鉴于上述情况,需要多发展合作单位,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扩展同类型旅游企业数量,可采用分批分区域开展专业实习,调配教师进行跟岗调查,合理配置校外实训基地,拓宽学生实习面,加强管理岗位能力素质培养。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GM职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精神需求的变化,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前景。近年来,虽然高等旅游教育培养了大批的旅游专业人才,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对旅游人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需求。究其根底,主要是高等旅游教育与旅游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偏差,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无法更好的对接,这种状况在高职旅游类专业教育中表现得较为突出。一方面,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各类旅游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有出现“专业不对口”或者“频频跳槽”现象。这里面当然有旅游企业的因素,比如旅游企业缺乏长远的用人眼光、减少培训成本、晋升机制陈旧、管理制度老化等。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当前高校旅游职业教育不能完全符合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对于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掌握不到位。
目前高职类旅游管理专业通常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技能型人才。GM职院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必修课开设15门,专业选修课开设10门,每门课程虽说兼顾理论与实践,但是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还是普遍强调技能课程,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某项或者几项旅游服务技能,如旅行社方向的导游服务技能,酒店方向的前厅服务技能、客房及餐饮服务技能等等,这无疑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就业的,GM职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通常在90%以上。但是单纯的强调技能的掌握,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旅游行业素质的忽视,这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是相当不利的,也是造成了学生“专业不对口”、“频频跳槽”,乃至“毕业即失业”现状的原因之一。我国旅游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已经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若高职旅游教育仍然固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以培养单纯的服务技能人才为主,以较为老旧的教学内容去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旅游市场,必然造成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旅游市场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脱节,难以拥有良好的职业发展。
因此,想要解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不对口”、“频频跳槽”等就业问题,必须深入进行行业市场分析,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合理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二、GM职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繁杂
GM职院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发展受到来自于多方面的影响,导致经年发展不温不火,处于生源有限的尴尬地位,那么在旅游管理的专业大方向上就无法作出专业细分,比如旅行社方向、酒店方向、景区方向等。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课程体系建设上,很多时候只能以“大锅饭”的形式进行创建,造成高职学生“杂而不精”的现象,上岗后无法很好地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不利于专向人才的培养。但是这类问题不仅仅是一两个学院所存在,现在高校遍地开花,各地各院校对于生源的需求都是很急迫的,加之当前学生对于专业紧俏性的选择,出现上述问题也是在所难免。
(二)课程内容安排不尽合理
GM职院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由理论课程、实训课程构成,但是经过调查分析,仍有部分设置可以继续优化。首先在理论课程上,受到教材选取、学生学习能力、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影响,部分高职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尽人意。比如《旅游心理学》课程属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课程主要侧重旅游者、旅游服务者、旅游企业等方面心理现象的分析,教师通过旅游中的案例进行阐释,但学生自行结合现实案例时总是出现偏差。其次在实训课程上,主要受到实训设施设备影响,导致部分实训项目无法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现场景点导游》和《乡村旅游》课程,考虑到出行费用及安全等问题,无法带领学生前往实地进行项目教学,仅靠多媒体等工具难以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专业实习较为单一
经过调查研究,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组织学生的专业实习以酒店和旅行社为主,且安排的岗位几乎都是基层服务类的岗位。缺乏专业性的管理岗位来供学生实习,仅仅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较低层次的实际工作能力,在提升学生对管理岗位的认知水平这个方面上难以提供更多机会。GM职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几乎都选择酒店作为教学实习场地,一方面是因为酒店对于实习生需求量大,另一方面是便于学校进行统一管理。但是这种教学实习所带来的是对于旅行社、旅游景区等就业岗位的不熟悉,对学生今后择业会产生一定影响。
三、GM职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解决对策
(一)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国家教育部对于高职教育的相关要求,结合重庆市及GM职院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相应调整。首先在课程的设置上,参照当前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旅游企业的用人需求及地域特色,有的放矢地增加或减少相应课程。比如饭店类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比重偏高,由于饭店类课程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技能训练上,可进行课程合并,提高学分和课时量,在实践训练中融入理论讲授。其次在课程的方向上,当前难以作出专业细分“,大锅饭”的现状短时间内无法改善,那么只能在课程设计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努力达成“广而精”,另外考虑到区域特色对相应课程适当偏重。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学会学情分析,做到因材施教。每一期招收的学生素质不一,每个班的学生水平不等,常规教法学法不能一用到底。可采用小组教学、任务驱动等方式合理制定教学任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慎重选取教材,及时更新换代。对于教材的选择不能仅看配套资源是否完备,关键点在于其中内容是否符合当前学情及行业发展趋势。部分教材略显老旧,以理论为主的课程可以2-3年一换,比如《旅游地理》等。而以实训为主的课程则需实时更新,比如《旅游电子商务》等;第三,增加实地训练,拓展学生视野。调研学生外出实训需求,以多数人的述求作选择依据,根据学院学生安全管理相关规定,教师详细制定实训计划,在保证学生的安全下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增长见识。
(三)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现目前GM职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深度合作单位主要以酒店為主,集中在重庆市、北京市等地。而旅游景区、旅行社的深度合作单位数量较少,且无法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岗位。鉴于上述情况,需要多发展合作单位,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扩展同类型旅游企业数量,可采用分批分区域开展专业实习,调配教师进行跟岗调查,合理配置校外实训基地,拓宽学生实习面,加强管理岗位能力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