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引导 有效探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gig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科学课堂比任何时候都关注学生的“科学探究”,评价一节课的优劣就看“探究”的多少与优劣,对于教师的引导则往往闭口不提。其实,科学探究是一项目标指向性很强的活动,如果什么都放手给学生,由于知识、年龄等原因,必然导致探究活动偏离方向或浮在空中。因此,小学科学探究中我们要用老师的智慧,引领探究方向,指导探究过程,点拨探究发现,甄别探究结论,做到以导引探,科学探究。
  一、导在问题提出时——百里挑一
  如上《电磁铁的磁力》这课时,教师播放了一段电磁吊车吊运废钢铁的视频。学生看完视频惊叹不已,吊车为什么有这么强的磁力?吊车这么强的磁力靠的是什么电呢?电磁吊车这么好用,为什么我们在工地上却从没见过?万一停电了,吊在半空中的货物会突然砸下来吗?电磁吊车看去体型庞大,会适合移动作业吗?还有一些有关吊车描述的问题这里就不列出了,那么这节课本身应该探究什么呢?这一课应该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分成两课时分别探究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的圈数、电力的大小的关系,虽然看去这两课时探究内容可以交换,要知道实验器材的准备却很难做到完全通用,因此教师必须顺势引导,让学生“百里挑一”,筛出本课要探究的问题。
  从上例中不难看出,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决定了其实要探究什么问题,在上课前老师已经了然于胸,那么课中与主题无关的提问是在浪费时间吗?其实不然,虽然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值得探究,但提问的机会一定要留给学生,提问本身就是探究的一部分,不会提问,探究也就无从谈起,正是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的思考、筛选,让学生逐步学会提出有价值的、值得研究和能够研究的问题。因此开篇之导,就是要导问,让学生有问、会问,而后再选择问题展开研究。
  二、导在可能预测时——有据而猜
  如在解暗箱游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教师让学生猜黑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学生本来要通过听摇动发出的声响,捏的软硬、摸的质感,闻袋口残留气味等进行猜测,而有些学生是坐在那儿不动就开始写答案,与其说是猜测,不如说是胡想。又如一位教师在做物体的导电性能这一实验时,为学生准备了十几样物体,让学生在记录单上预测他们的导电性,结果其中有三样物体学生根本就不认识,也看不出用什么材料做的,而教师又不做任何解释,这样的预测显然是没有意义的。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但大胆创新,并不是盲目胡思乱想,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去寻找依据,完成思维的突破与升华,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猜想与假设。当出现学生无据而猜、无理而设时,教师就要及时引导,让猜想合情合理、有依有据,朝着探究有利方向推进。如上述第一例中,只要在学生猜测时,多问个“为什么”,就能把学生引到正确的探究道路上。第二例中,则要把学生不懂的材料介绍清楚。虽然猜测、假设的结果不一定正确,但只要是有依据的、合理的,那么这个猜测、假设便是科学的、有益的。
  三、导在实验操作时——科学规范
  引导学生规范操作是安全实验的保证。尽管小学科学实验比较简单,很少涉及有毒药品、易燃易爆品等,但不规范操作仍然会出现危险。如加热这项看似简单的操作,在实验中经常要涉及,但这一实验问题多多。如学生火柴无法擦燃,擦燃的酒精灯没点上,火柴梗又快烧到头了,只好慌乱得到处乱扔火柴梗。此外若学生在操作时程序不合理、方法不当也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教学中务必要强调不要伸手穿越火苗、试管在加热前应先均匀受热、加热化学药品时试管口不要朝向自己或他人、金属丝被加热后不应该马上用手直接去接触等,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规范操作有助于学生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提高效率,获得良好的成功体验。同时可让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思维方式通过多次的实验过程逐步内化成为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四、导在合作交流时——和谐相约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平台”,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合作交流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表现在要合理组织好讨论的分组,不但每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积极讨论,而且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轮流当组长,代表小组作讨论结果汇报发言。小组合作中要注意师生、生生间真情相约,和谐相处,让学生在合作中有种骄傲自豪的满足,不要让小组合作成为某个人发挥的平台。这样,学生对自身的能力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能独立发现问题,能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敢于评判同学、教师、课本和周围的事物等,并能由此及彼,完善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获得素养的提升。
  五、导在结论发现时——非诚勿扰
  小学科学的实验都是“求证式”实验,实验结果都是已被证实的,为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才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的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与教学结论不符,肯定是实验“过程”或记录有问题。如:传热实验中,本来应该是铜棒的导热性最好,铝棒次之,铁棒最差。但很多学生的实验结果是铝棒的导热性最好,铜棒次之,铁棒最差。教师重做,结果亦然,难道是课本有误?后经专家引导才知道,原来生活中所用的铜为黄铜,成分不纯,换成紫铜棒实验即成功。
  其实,有很多学生也明白,在探究过程中出现异常结论是很正常的,只是不知道如何处理它们。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面对异常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和重复验证。确定实验的结论没有错,或者自己找不出原因时,我们要勇敢地把自己的发现,实事求是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请同学和老师帮助自己分析原因,总之一切必须实事求是,“非诚勿扰”。
  【作者单位:建瓯市实验小学 福建】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符号,但不是唯一的符号。在人们的交流中并不是只使用独立的语言手段,有时还采用一些其它手段。体态语言又叫身体语言。本文对幼儿教学中的体态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字:幼儿;教学;体态语    语言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符号,但不是唯一的符号。体态语言又叫身体语言,就是一种非言语交际的工具,是用人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如此赞美自己的家乡。的确,试问清澈的泉水源何而来,就是因为有了那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其实,我们的自然教学也有“源头活水”,那就是丰富多彩的自然课程资源。《科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为了使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广阔的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这是科学课程观念的
我要去城里卖饮料了。  站住!車上拉的是什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国内外日益重视发展和完善人的个性,尤其是在学校统一教育方面提倡发展的个性。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呢?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一、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意义    体育教学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教育之一特殊的环境影响,在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的教育,主导着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学校的体
一、“静悄悄”和“真热闹”  这是幼儿园一次科学同题异构的教研活动,课题是中班“有趣的风”。  场景一:老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先播放了一段flash,表现风的形成,然后出现卡通风车,在风的吹动下时快时慢地转动着。看完课件,总结了一下风的大小和风车转动快慢的关系。接下来是一段剪辑过的视频,有卷起大浪的龙卷风,合着雷雨的台风,拂着细柳的微风……孩子们静悄悄地看着一个又一个的课件,瞪大眼睛,屏息凝神,仿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十三课——筷子“折”了。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如筷子放在水里会变“折”、有水的碗显得底比较浅等。本课以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为例,使学生感知到生活中处处皆科学,并能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喜欢观察实验
学习动机是激励和指引学生学习的一种需要,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并维持已发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乐学、愿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与“我爱学”。  第一步:目标导向——获得成功体验  体验成功是指学生从成功中获得激励,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强学习的动机、热情和信心,主动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维果茨基 指出可以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来进行指导,他认为教育要促进学
书是传播知识最重要的载体,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因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与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把阅读活动落到实处,长期坚持下去。许多科学家、优秀的学生,谈到自己成功的原因时,都一再强调自己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成功的最好的老师
小学科学教育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的相关内容,是一门实验性强,操作繁多,理论抽象,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在亲历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采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这些教学目的。如何才能上好科学课呢?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很重要。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兴趣  在教学《像
亲近自然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最直接最方便的教育途径,也是最能获取鲜活科学知识的教育手段。幼儿在亲近自然中,通过感知自然景物,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得到科学启蒙,同时也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对促进幼儿和谐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亲近自然之教育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我们确立我们的科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