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o_ro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不仅要进行知识技能的教育,还要处处渗透德育教育,也就是强调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情感诱导渗透法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讲台上,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并通过对一个个环节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结合学科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结合社会实践,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要引起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笔者给学生展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驾驭“神舟”5号飞船从腾空至进入圆形轨道的多媒体课件,画面闪烁着飞船离地球的距离(半径),让学生求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长度,再求飞船共绕地球14周的行程。这样既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激起他们从小对航天科学的热爱之情,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美感渗透法
  
  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的问题常蕴含有形的因素,形的问题则可以用数来体现。也就是说,数学不但拥有科学的真,而且也具艺术的美。数学的美充满了整个数学世界,不但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还有对称的美、和谐的美。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练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来展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结合多媒体准确地展现“数与形”的转换过程,渗透事物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给学生进行辩证唯物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背景介绍渗透法
  
  数学教材中的很多规律和数据都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最先发现和计算出来的。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进行介绍。如教学“圆周率”时,可采取图像或文字的形式解说数学家祖冲之的勤奋研究过程。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可播放“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录像,通过画面的图像和文字解说来展示数学家陈景润那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这样,学生不但深刻地掌握了知识,而且使他们受到了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教育,为学生学好数学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意志力。
  
  四、习题渗透法
  
  在数学教材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内容很多,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此外,还应结合实际把反映祖国建设成就、家乡变化的数据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例编成相应的习题,让学生从中受到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生活、爱科学等教育。如教学“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时,可播放在公共汽车上两站上下车人数变化情况实录。起点站上车25人,到下一站下车7人,又上车10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即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了上下公共汽车的情形,很容易地列式计算,解决了问题。也使学生懂得了乘公共汽车要先下后上,不要拥挤,上车自觉买票等生活知识,并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教师围绕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所编写的习题,要精心设计,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五、学科整合渗透法
  
  数学的教育价值、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与其他各学科的相互渗透是分不开的。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教师要抓好数学与信息技术、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的整合。如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努力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在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的同时,能使德育在数学教学中做到自然而有机地渗透,充分发挥了数学的育人功能。为此,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搞好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的方法很多。教师要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结合教材,结合生活实际,因材施教。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把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教育功效。[e]
  
  (贵州省仁怀市茅台一小 564500)
其他文献
体育教学不仅是简单的技术、技能学习和身体素质提高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要让学生在这片天空下,强能健体、净化心灵,培养美、感受美、鉴赏美,乃至尽情的展现个性
期刊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进入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抓住机遇,迎头赶上,提高中国创造的水平和实力。这无疑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要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
期刊
如何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创新的能力?何为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内核?笔者试图用认知心理学观点来剖析学生创新学习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从而探索出数学课堂创新导学的方法。  一、创新学习案例分析  高一学生学完三角函数的定义、单位圆和余弦定理之后,是如何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来获取两角和的余弦公式的呢?  1. 从情感的投入和发展来看  为什么要学习cos(α+β)的计算公式的呢?
期刊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数学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成为当前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的课题。本文仅就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以及数学教学与整个学校创新教育工作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同仁商榷。    一、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几个方面    1. 注重学生数学气质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前苏联,研究中
期刊
新课程的理念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自觉地去探索、发现,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一、“和谐教学”情境的概念界定  “和谐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利用课本呈现的基本图形,进行适当的变式引申,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现实的、充满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去”,是每位数学教师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仅就如何依托教材呈现的基本图形,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舞台,谈几点教学尝试,仅供参考。  一、强化条件,探索结论  教材呈现基本图形题1:如图1,⊿ABC的中线AF与中位线DE相交于点O,AF与DE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苏教版八数学(上)第13